金属超塑性成形论文-唐玲玲,王楠,潘秋红

金属超塑性成形论文-唐玲玲,王楠,潘秋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金属超塑性成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金属塑性成形工艺,教学改革,探索

金属超塑性成形论文文献综述

唐玲玲,王楠,潘秋红[1](2019)在《金属塑性成形工艺课程的教学改革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结合近年来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趋势,对金属塑性成形工艺的内容与性质进行深入分析,从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与思考。以期提高课程的教学品质与效果,并培养出动手能力强的工程师性人才。(本文来源于《现代职业教育》期刊2019年25期)

贾哲,穆磊,臧勇[2](2018)在《金属塑性成形中的韧性断裂微观机理及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汽车轻量化,同时保证其具有较好的碰撞安全性,高强度-质量比金属板材在汽车制造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在传统冲压成形过程中,上述板材(如先进高强钢、铝合金和镁合金等)会出现无明显缩颈的韧性断裂行为.特别是发生在纯剪切加载路径附近的剪切型韧性断裂行为超出了传统缩颈型成形极限图的预测范围.此外,在近些年来快速发展的单点渐进成形中,缩颈失稳被抑制,取而代之的则是无明显缩颈的韧性断裂.以上问题对基于缩颈失稳的传统成形极限分析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限制了高强度-质量比金属板材的应用及其新型成形工艺的研发.为此,世界各国学者开始普遍关注金属材料韧性断裂预测模型的开发及其应用研究.本文首先从孔洞的演化行为方面出发,对金属韧性断裂的微观机理研究进行了介绍.随后重点评述了韧性断裂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最后,对韧性断裂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本文可以为金属韧性断裂模型的选择、应用及其开发提供有益参考.(本文来源于《工程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孙友松,程永奇,胡建国,魏良模[3](2018)在《交流伺服机械压力机在金属塑性成形中的应用(Ⅱ)——体积成形》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目前国内外交流伺服机械压力机在金属体积成形加工中的典型应用实例。其一是通过滑块特殊的运动和加载模式,实现普通机械压力机上不可能完成的新工艺:通过运动和压力的多模式联合控制,实现镁合金盒形件的反挤压;通过脉动加载,改善润滑,实现了无表面处理金属冷成形(平板锻造、深孔挤压、内花键挤压等);通过变速挤压,消除温度影响,提高了齿轮挤压精度。其二为充分利用伺服机械压力机高自动化的优势,进行压力机-辅助设备集成控制,提高了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优化滑块运动和进行系统集成,提高模锻生产率;机器人和伺服机械压力机联动,实现自动化自由锻造。文章认为,实行装备与应用工艺研究开发的结合,是推动技术创新、走出"引进-落后-再引进"死循环的必由之路。(本文来源于《锻压技术》期刊2018年11期)

李巧敏,柳玉起,张秋翀[4](2018)在《基于金属塑性成形理论的汽车覆盖件成形工艺智能优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塑性成形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汽车覆盖件成形过程中工艺参数对成形缺陷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工艺参数优化规则,即工艺参数与成形缺陷之间的数学关系。以消除成形缺陷为目标,采用优化规则定量计算工艺参数优化过程中的迭代增量,提出了一种新的汽车覆盖件成形工艺智能优化方法。以拉深筋优化为例,探讨了拉深筋在板料成形工艺中的影响规律,建立了与距离、方向和进料阻力等因素相关的拉深筋优化规则。将提出的智能优化方法用于优化整体侧围和翼子板拉深成形模具的拉深筋,在完全摆脱人工经验的情况下自动对拉深筋进行分段,经过4~5次迭代即获得了优化解。(本文来源于《塑性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孙友松,程永奇,胡建国,魏良模[5](2018)在《交流伺服机械压力机在金属塑性成形加工中的应用(Ⅰ)——板料成形》一文中研究指出伺服机械压力机的突出优点是智能、高效、节能。它兼有液压机和机械压力机的特性,不但动作敏捷,而且可在任意点停留保压,滑块运动可实现编程控制,这就为成形新工艺的开发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工具。介绍了目前国内外伺服机械压力机在板料成形加工领域的典型应用实例,包括大型汽车覆盖件伺服机械压力机冲压生产线、基于伺服机械压力机的超高强度钢板的热冲压生产线、高质量绿色冲裁工艺、精密弯曲、高效拉深、镁合金板热冲压等。通过设计滑块特殊的运动模式,实现了普通机械压力机上不可能完成的新工艺。还就如何加快伺服成形技术的应用步伐提出了一些看法,在加强新装备技术研究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基于新装备的应用工艺研究。(本文来源于《锻压技术》期刊2018年10期)

刘晓晶,秦晋,李超,张晓华[6](2018)在《金属塑性成形工艺及模具“O2O课程”设计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专业工程认证背景下,为了使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提高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依托超星网络教学平台,开发了金属塑性成形工艺及模具"O2O"网络在线课程。设计了在线课程的总体框架,开发了内容丰富生动的在线多媒体课程,采用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线上线下教学融会贯通,达到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充分理解、掌握的目的。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教学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高教学刊》期刊2018年20期)

程亮,孙凌燕,陈逸,谢利,王江涛[7](2018)在《Deform-3D在金属塑性成形原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金属塑性成形原理》内容抽象、理论较多,现有的教学设计无法弥合抽象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应用间的"割裂"这一课程特点,本文提出了基于有限元模拟软件Deform-3D强大的建模和后处理功能,以其在抽象概念的形象化、塑性加工过程的演示等方面的应用为要点,通过实例介绍了该软件在课程设计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山东工业技术》期刊2018年19期)

金朝阳,严凯,孙进,张琦[8](2017)在《围绕工程案例的金属塑性成形综合实验平台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工程案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通过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将原先分别设置的各课程单项实验进行整合,同时引入工程案例和计算机仿真训练,构建包含叁维造型与模具拆装、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工艺优化与实物实验相结合的综合实验平台,增强了专业知识学习的靶向性,有利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7年48期)

聂大明[9](2017)在《形状可变超薄金属结构的塑性成形与折迭/展开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形状可变结构由于能发生大的变形而不出现破坏,因此可以在存储和运输时将其折迭成体积最小的状态,从而节省空间;服役前将其展开成体积最大的状态,这类结构在航天上常用来制造大尺寸器件。已投入使用的形状可变结构多为聚合物材料,而金属材料在抗空间硬质粒子撞击、大温变、空间紫外线辐射及定型后刚化等方面性能更优良。金属箔材和薄板相较于中厚板材壁厚小,变形抗力较小,在小圆角大角度弯曲时不易出现弯曲外表面的裂纹和内表面褶皱。为了使结构易于成形且在变形时不出现局部失效,同时保证结构展开后的可使用体积大,采用金属箔材和薄板制造结构。这类材料制造的形状可变金属结构的壁厚相对于结构直径小,为形状可变超薄金属结构。目前国内还没有形状可变超薄金属结构的研究报道。本文设计出一种形状可变超薄金属结构构型,并引入Rhinoceros软件实现该构型的结构的参数化建模,对该构型结构的重要几何参量间关系行了分析。获得了结构重要参量的最优取值范围。制作了一组几何参数下的结构的双层硬纸模型,并对结构的折迭展开特性进行了评价。通过空间几何推导对结构的叁角形平面单元在折迭展开过程形状和尺寸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探索出形状可变超薄金属结构用箔材的成形方法并制造出结构样件。通过反求工艺设计并制造出形状可变超薄金属结构的模具,完成6065铝合金、TA1纯钛、T2纯铜和SUS304不锈钢这四种常见的金属箔材结构样件的成形,对样件的成形质量进行了评价。对结构几何参数相同,且材料为6065铝合金、TA1纯钛、T2纯铜和SUS304不锈钢箔材的结构进行折迭实验,结果表明折迭至10mm高度所需的最大力分别为99N、138N、255N和520N。卸载后平均高度依次为10.2mm、28.1mm、42.8mm、47.2mm。对结构多次折迭-展开后的失效形式和失效机制进行了分析,明确结构首先在水平中面位置出现孔洞和褶皱的原因是结构的自协调变形和折迭时该处弯曲圆角的过度减小。对形状可变不锈钢箔材双层结构进行展开实验,对展开过程的力-位移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锈钢箔材双层结构在展开过程中表现出了叁个特征阶段。第一阶段的力随位移线性增加;第二阶段拉伸力随位移先增加,到达极大值点后缓慢减小,出现拉伸失稳;第叁阶段力随位移急剧增加,结构水平中面附近的紧缩消失。第一阶段结构的自协调变形起主导作用,第二阶段是结构折痕处的展开及结构的自协调变形综合作用的结果,第叁阶段是结构的周向展平力矩起作用,主导变形形式是周向展平。作为形状可变金属薄板结构成形的基础研究,对纯钛薄板材冷弯曲和不同电流密度自阻加热弯曲过程进行系统研究。对8组纯钛板材分别以0、1.25A/mm~2、2.5A/mm~2、3.75A/mm~2、5.0A/mm~2、6.25A/mm~2、7.50A/mm~2、8.75A/mm~2的电流密度加热,并在加热终了后进行弯曲。对热弯曲成形过程中工件对模具、环境的热传输及其对回弹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对加热冷却后板材弯曲过程力-位移关系进行了实验,并与冷成形进行对比分析。作为回弹研究的补充部分,针对形状可变超薄金属结构可能使用的另外一种金属材料,即SUS304不锈钢,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了SUS304不锈钢板材冷、热弯曲过程。包括冷弯曲的回弹,热弯曲时的不同电流密度和加热时间下金属板材自阻加热的加热温度、热弯曲和回弹。分析了不同电流密度下热弯曲后板材的回弹及角度0偏差的形成机制。认为在弯曲底部和直壁区域出现的负弯曲促进了角度0偏差的形成。另外,由于形状可变薄板结构的折迭-展开涉及到材料的弯曲-展平变形。因此对纯钛板材弯曲-展平过程的不同特征部位(弯曲外层、中性层和弯曲内层)孪晶的孪生/退孪生,沿试样特征方向及特定晶体方向的织构演变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7-09-01)

曹建国,刘晓立,柴雪婷,李艳琳,刘江[10](2017)在《金属塑性成形与柔性制造自动化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内容:1.新一代ASR非对称自补偿轧制轧机机型与自由规程轧制板形控制关键核心装备技术自由规程轧制具有节约能源、提高产量和降低生产成本的优势,是实现柔性生产组织和追求最大生产效率的必由之路。板形控制是制约自由规程轧制实现的主要瓶颈问题。目前国内外生产实践广泛采用国外研制发明的德国CVC、日本K-WRS和PC等新一代热(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自动化分会&中国自动化学会制造技术专委会学术工作进展报告 2017》期刊2017-08-01)

金属超塑性成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实现汽车轻量化,同时保证其具有较好的碰撞安全性,高强度-质量比金属板材在汽车制造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在传统冲压成形过程中,上述板材(如先进高强钢、铝合金和镁合金等)会出现无明显缩颈的韧性断裂行为.特别是发生在纯剪切加载路径附近的剪切型韧性断裂行为超出了传统缩颈型成形极限图的预测范围.此外,在近些年来快速发展的单点渐进成形中,缩颈失稳被抑制,取而代之的则是无明显缩颈的韧性断裂.以上问题对基于缩颈失稳的传统成形极限分析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限制了高强度-质量比金属板材的应用及其新型成形工艺的研发.为此,世界各国学者开始普遍关注金属材料韧性断裂预测模型的开发及其应用研究.本文首先从孔洞的演化行为方面出发,对金属韧性断裂的微观机理研究进行了介绍.随后重点评述了韧性断裂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最后,对韧性断裂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本文可以为金属韧性断裂模型的选择、应用及其开发提供有益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金属超塑性成形论文参考文献

[1].唐玲玲,王楠,潘秋红.金属塑性成形工艺课程的教学改革初探[J].现代职业教育.2019

[2].贾哲,穆磊,臧勇.金属塑性成形中的韧性断裂微观机理及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J].工程科学学报.2018

[3].孙友松,程永奇,胡建国,魏良模.交流伺服机械压力机在金属塑性成形中的应用(Ⅱ)——体积成形[J].锻压技术.2018

[4].李巧敏,柳玉起,张秋翀.基于金属塑性成形理论的汽车覆盖件成形工艺智能优化方法[J].塑性工程学报.2018

[5].孙友松,程永奇,胡建国,魏良模.交流伺服机械压力机在金属塑性成形加工中的应用(Ⅰ)——板料成形[J].锻压技术.2018

[6].刘晓晶,秦晋,李超,张晓华.金属塑性成形工艺及模具“O2O课程”设计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8

[7].程亮,孙凌燕,陈逸,谢利,王江涛.Deform-3D在金属塑性成形原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8

[8].金朝阳,严凯,孙进,张琦.围绕工程案例的金属塑性成形综合实验平台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2017

[9].聂大明.形状可变超薄金属结构的塑性成形与折迭/展开行为[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10].曹建国,刘晓立,柴雪婷,李艳琳,刘江.金属塑性成形与柔性制造自动化研究进展[C].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自动化分会&中国自动化学会制造技术专委会学术工作进展报告2017.2017

标签:;  ;  ;  

金属超塑性成形论文-唐玲玲,王楠,潘秋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