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丽关系论文-陈俊达

辽丽关系论文-陈俊达

导读:本文包含了辽丽关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辽丽关系,概念辨析,使节,使臣

辽丽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陈俊达[1](2015)在《浅谈辽丽关系史研究中的概念辨析问题——以“使节”“使臣”“使者”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辽丽关系史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学者在研究相关问题时,多存在概念混用的情况。本文从"使节""使臣""使者"叁词的含义及用法入手,对叁者进行综合考察,试图引起学界对相关概念辨析问题的重视。(本文来源于《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期刊2015年08期)

张莹莹[2](2010)在《论辽丽战争与辽丽宋叁国的政治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元十世纪,大唐帝国灭亡后,在中国的中原地区,先后形成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宋朝建立之后,逐步统一了中原地区,而辽国雄踞北方,宋辽遂形成南北对峙的政治格局。此时处于朝鲜半岛的高丽王朝,面对中国的政治局势,在外交政策上面临新的选择。此时辽、丽、宋叁国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东北亚国际关系史的主要内容。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包括研究目的和意义、论文选题的相关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与创新点叁部分。第二章阐述了辽丽战争之前东北亚的政治局势,并对辽丽战争爆发的历史原因做了重点分析。辽在南下中原的过程中,为了解除后顾之忧,于公元926年灭亡渤海政权。渤海政权的灭亡,导致辽和高丽之间失去了缓冲地带,引起辽丽政权的交恶,而高丽在建国之初就奉行的北进扩张领土和对辽政权的强硬政策,加剧了辽丽之间关系的恶化。渤海灭亡之后,大量的渤海遗民逃入到高丽境内,高丽给予他们妥善的安置,这在客观上加剧了渤海遗民逃亡到高丽的热情,同时也削弱了东丹国力。渤海问题成为辽丽战争的重要因素。第叁章主要阐述了公元十世纪末到十一世纪初辽对高丽发动的叁次战争,具体分析每一次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以及战争产生的结果。另外,对于辽丽两国在战争中采取的策略以及作为第叁方的宋朝对此次战争的态度等方面做了分析。第四章阐述战争之后辽丽宋叁国对外关系的变化。辽丽战争之后,高丽成为辽朝的藩属国,辽朝达到征服高丽的目的,从而转变对外政策,与高丽总体上保持和平的外交关系。迫于辽的军事压力,高丽与宋的朝贡关系曾一度断绝,四十余年后,两国恢复朝贡关系,但此时丽宋两国关系却发生本质变化。而辽宋两国几乎是在辽丽战争期间,签订了澶渊之盟,条约签订之后,宋辽两国由外交上的对立转变为和平往来,同时,宋朝也在不同时期制定实施“联丽制辽”的政策。这一章主要阐述高丽、辽、宋叁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以及叁国间外交关系的变化。最后是结论部分,主要是对辽丽战争的原因及辽丽宋叁国关系的演变做出总体上的分析与总结。(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0-05-17)

芦敏[3](2007)在《从文化角度看北宋和高丽的关系——兼与辽、丽关系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近邻,中韩①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密切的经济、文化往来。历经千百年的发展、融合,双方堪称文化同源,进而在心理上形成一种认同感,由此奠定了双方政权在不同时期的友好关系。北宋与高丽即是在此基础上展开友好交往,而文化迥异的辽却只能借助强权来维持其与高丽的朝贡关系。尽管宋、丽往来常常受制于辽,然而悠久的历史与文化纽带又使得双方的关系能够断而不绝。(本文来源于《南洋问题研究》期刊2007年02期)

赵永春,玄花[4](2006)在《“保州”问题与辽丽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辽圣宗以高丽称臣纳贡以及与宋断绝外交关系为条件,将"鸭绿江东数百里地"赐给了高丽。后来,因为高丽没有遵守自己的承诺,又出兵攻取江东六城,在辽朝第叁次大举征伐高丽之初,修筑了保州,作为进攻高丽和控制高丽的军事重镇。战后,高丽认为辽朝的军事重镇保州对高丽是一个威胁,遂多次向辽朝请求毁弃保州,后来又进一步提出保州系辽圣宗赐给高丽"鸭绿江东数百里地"之内的土地,请求收回保州,辽人则认为保州不在辽圣宗赐给"鸭绿江东数百里地"之内,双方围绕保州问题,频繁进行交涉,但终辽之世,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直至金人起兵反辽以后,高丽继续与金人交涉"保州"问题,最终,金朝也以高丽称臣纳贡为条件,将保州赐给了高丽。(本文来源于《东北史地》期刊2006年02期)

魏志江[5](1997)在《论1020—1125年的辽丽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1020-1125年,为辽丽朝贡体制全面确立和辽丽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由于金的崛起和辽金战争的展开,高丽及时地调整其对辽的外交政策,并单方面结束对辽的朝贯关系,辽丽关系逐告终结,而契丹构筑的东亚国际秩序也随之崩溃。(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期刊1997年01期)

辽丽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公元十世纪,大唐帝国灭亡后,在中国的中原地区,先后形成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宋朝建立之后,逐步统一了中原地区,而辽国雄踞北方,宋辽遂形成南北对峙的政治格局。此时处于朝鲜半岛的高丽王朝,面对中国的政治局势,在外交政策上面临新的选择。此时辽、丽、宋叁国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东北亚国际关系史的主要内容。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包括研究目的和意义、论文选题的相关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与创新点叁部分。第二章阐述了辽丽战争之前东北亚的政治局势,并对辽丽战争爆发的历史原因做了重点分析。辽在南下中原的过程中,为了解除后顾之忧,于公元926年灭亡渤海政权。渤海政权的灭亡,导致辽和高丽之间失去了缓冲地带,引起辽丽政权的交恶,而高丽在建国之初就奉行的北进扩张领土和对辽政权的强硬政策,加剧了辽丽之间关系的恶化。渤海灭亡之后,大量的渤海遗民逃入到高丽境内,高丽给予他们妥善的安置,这在客观上加剧了渤海遗民逃亡到高丽的热情,同时也削弱了东丹国力。渤海问题成为辽丽战争的重要因素。第叁章主要阐述了公元十世纪末到十一世纪初辽对高丽发动的叁次战争,具体分析每一次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以及战争产生的结果。另外,对于辽丽两国在战争中采取的策略以及作为第叁方的宋朝对此次战争的态度等方面做了分析。第四章阐述战争之后辽丽宋叁国对外关系的变化。辽丽战争之后,高丽成为辽朝的藩属国,辽朝达到征服高丽的目的,从而转变对外政策,与高丽总体上保持和平的外交关系。迫于辽的军事压力,高丽与宋的朝贡关系曾一度断绝,四十余年后,两国恢复朝贡关系,但此时丽宋两国关系却发生本质变化。而辽宋两国几乎是在辽丽战争期间,签订了澶渊之盟,条约签订之后,宋辽两国由外交上的对立转变为和平往来,同时,宋朝也在不同时期制定实施“联丽制辽”的政策。这一章主要阐述高丽、辽、宋叁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以及叁国间外交关系的变化。最后是结论部分,主要是对辽丽战争的原因及辽丽宋叁国关系的演变做出总体上的分析与总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辽丽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1].陈俊达.浅谈辽丽关系史研究中的概念辨析问题——以“使节”“使臣”“使者”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5

[2].张莹莹.论辽丽战争与辽丽宋叁国的政治关系[D].延边大学.2010

[3].芦敏.从文化角度看北宋和高丽的关系——兼与辽、丽关系作比较[J].南洋问题研究.2007

[4].赵永春,玄花.“保州”问题与辽丽关系[J].东北史地.2006

[5].魏志江.论1020—1125年的辽丽关系[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997

标签:;  ;  ;  ;  

辽丽关系论文-陈俊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