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杯间苯二酚衍生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配位化合物,间苯二酚杯[4]芳烃,发光检测,离子交换
杯间苯二酚衍生物论文文献综述
韩雪[1](2019)在《间苯二酚杯[4]芳烃衍生物构筑的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五种间苯二酚杯[4]芳烃衍生物作为配体,合成了一系列结构新颖并且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配合物。他们的结构是用单晶X射线衍射技术确定的。通过红外光谱、粉末XRD衍射等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对部分配合物进行了发光检测、离子交换和催化等性质的研究。1.通过引入不同的取代基合成了叁个含有四个炔基基团的功能性间苯二酚杯[4]芳烃(H_4L1、H_4L2和H_4L3),并成功合成了四个新型的银配合物[Ag_(12)(L1)_2(CH_3CN)_4·(NO_3)_4]·2H_2O(1)、[Ag_4L1(AgCF_3CO_2)_4(CH_3OH)](2)、[Ag_4L2(AgCF_3CO_2)_4]·H_2O(3)和[Ag_4L3(AgCF_3CO_2)_4]·0.75CH_3COCH_3(4)。在化合物1中,四个Ag_3结构单元通过Ag···Ag相互作用形成Ag_8单元,两个Ag_8单元通过共用四个银原子形成Ag_(12)簇,与两个L1自组装形成夹心结构L1>Ag_(12)<L1。配合物2-4为Ag(I)链结构,L1相互交替地修饰在Ag(I)链的两侧。同时,进一步研究了3和4的电化学性质以及3的发光性能。2.以含有柔性的四元羧酸的间苯二酚杯[4]芳烃作为配体(H_4L4)与多种金属离子合成了九个配合物:[Tb(HL4)(C_2H_5OH)_2](5)、[Eu(HL4)(C_2H_5OH)_2](6)、[Gd(HL4)(C_2H_5OH)_2](7)、[Sm(HL4)(C_2H_5OH)_2](8)、[Yb(HL4)(C_2H_5OH)_2]·0.5H_2O(9)、[Cd_3(HL4)_2(DMF)_2(H_2O)_4]·4DMF(10)、[Zn_2L4(H_2O)]·DEF(11)、[Mn_2L4(DMF)(H_2O)_3]·2DMF·3H_2O(12)和[Co_2(HL4)(μ_3-OH)(H_2O)_2]·DMF·2.5H_2O(13)。H_4L4在配合物5-10与13部分去质子化为HL4~(3-),而11和12是完全去质子化的。配合物5-9是同构的一维结构,通过C-H···π相互作用形成二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10为二维结构,通过分子间H键作用形成叁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11和12均为叁维结构。配合物13是一个带状结构,通过分子间H键以及C-H···π相互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对配合物5-11的发光行为做了初步探究。着重研究了配合物5检测丙酮和Fe~(3+)的能力。3.以含有柔性四元羧酸的间苯二酚杯[4]芳烃作为配体(H_4L5)与Zn(II)和Cd(II)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两个配合物(CH_3)_2NH_2][Zn_3(HL5)(L5)(DMF)(H_2O)_2]·2H_2O(14)和[(CH_3)_2NH_2]_2[Cd_3(L5)_2(H_2O)_4]·2DMF·2H_2O(15)。14和15分别为二维和叁维结构。将14浸泡在Cu~(2+)的水溶液中,通过离子交换的方式得到了配合物[Cu_2(H_2L5)_2(H_2O)_2]·3.5H_2O(16)。此过程涉及到M-O键的断裂和再生形成了不同的配位构型。此外,以14和15为发光传感器,研究了其对Fe~(3+)和Cr_2O_7~(2-)的发光检测性质。4.本章对阳离子框架的叁聚体分子1-NO_3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研究了1-NO_3的阴离子交换能力。结果表明1-NO_3可以高效快速地交换Cr_2O_7~2ˉ,当干扰离子高达40倍的情况下,仍然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同时,对配合物1-NO_3催化Knoevenagel缩合反应进行了研究,经过四轮循环实验后,催化活性仍然保持良好。(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王丽[2](2019)在《基于间苯二酚杯[4]芳烃衍生物的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合成了一种基于吡啶官能化的间苯二酚杯[4]芳烃配体(L),并以其作为配体制备了叁种配位聚合物:[Zn_2(m-bdc)_2(L)]·8DMF·2CH_3OH(1)、[Zn_2(bpdc)_2(L)]·9DMF·5CH_3OH(2)和[Cd_5Cl_(10)(L)_2]·6DMA·2CH_3OH(3),在这里,m-H_2bdc=间苯二甲酸,H_2bpdc=联苯-4,4'-二甲酸,DMF=N,N-二甲基甲酰胺,DMA=N,N-二甲基乙酰胺。其中,1和3展现为碗形层状结构,邻近的层相互穿插,进而形成叁维超分子结构。2中的锌离子被四配位的配体连接为叁维框架结构。此外,还对化合物1-3进行了红外光谱及PXRD表征,证明化合物的纯净度。由于1和3的孔隙率很大,因此研究了它们在无溶剂的条件下,对Knoevenagel缩合反应的催化性能。研究表明,对于丙二腈与多种取代醛的缩合反应,1展现出了高效的催化活性。除此之外,还对化合物1和3的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检测了1和3对阴离子和阳离子的发光识别性质。测试结果表明,1和3都对Cr_2O_7~(2-)和Fe~(3+)离子呈现出了良好的猝灭效果,并具有一定的灵敏性和抗干扰能力。同时也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探测了1和3对Cr_2O_7~(2-)和Fe~(3+)离子的猝灭机理。对Cr_2O_7~(2-)和Fe~(3+)离子的选择性猝灭使1和3有望成为发光传感器。(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张龙[3](2017)在《间苯二酚类黄酮衍生物对酪氨酸酶抑制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酪氨酸酶是控制生物体内黑色素形成的关键酶,普遍存在于人、动植物和微生物中。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水果、蔬菜、香辛料、茶叶、大豆食品以及传统中草药中,文献报道许多黄酮能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但是由于其次级结构和取代基种类、数目及位置不同导致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和机理亦有很大差异。本文通过酶动力学、荧光光谱、圆二色谱、分子对接以及液相色谱等方法探索2’,4’-二羟基取代的间苯二酚类黄酮衍生物及同分异构体(3’,4’-二羟基取代黄酮类)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不同的原因。通过酶动力学研究六种黄酮类化合物对酪氨酸酶活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去甲木菠萝黄酮以一种可逆的、竞争性的方式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但是其同分异构体木犀草素却以可逆的、非竞争的方式抑制酶活性;草大戟素和2,4,2’,4’-四羟基查尔酮对酪氨酸酶表现出以竞争性抑制占主导地位的混合型抑制;圣草酚和紫铆因对酪氨酸酶却有激活作用;具有2’,4’-二羟基取代单元的间苯二酚类黄酮衍生物对酪氨酸酶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通过荧光光谱法研究六种黄酮和酪氨酸酶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果显示,去甲木菠萝黄酮、木犀草素、草大戟素、圣草酚、2,4,2’,4’-四羟基查尔酮以及紫铆因均以静态猝灭方式使酪氨酸酶的荧光强度降低,结合反应是自发进行的,并且结合位点数约为1;氢键和范德华力是去甲木菠萝黄酮和2,4,2’,4’-四羟基查尔酮与酪氨酸酶之间结合反应的主要驱动力;化合物木犀草素与酶结合过程中氢键和疏水力作用均起着重要作用;酪氨酸酶会影响草大戟素的荧光发射光谱,而疏水作用力促进它们形成复合物;圣草酚和紫铆因与酪氨酸酶相互作用时,热力学参数?H>0,?S>0,表明疏水和静电作用力是该结合反应的主要驱动力;具有2’,4’-二羟基取代单元的间苯二酚类黄酮衍生物与酪氨酸酶结合常数较大,说明它们之间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圆二色谱分析表明,六种黄酮与酪氨酸酶的相互作用会导致酶的二级结构发生改变。采用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化合物和酪氨酸酶的结合方式及结合位点,结果显示,去甲木菠萝黄酮的B环上羟基与酪氨酸酶活性中心的Asn81和His85氨基酸残基形成氢键,而木犀草素与残基Asn81和Cys83形成氢键;草大戟素进入酪氨酸酶疏水活性中心,并与Asn81、Cys83、His85、Gly245、Met319和Arg321等氨基酸残基形成氢键,而它的同分异构体圣草酚未结合在酪氨酸酶的活性口袋中;2,4,2’,4’-四羟基查尔酮可以和酪氨酸酶形成7个氢键并与铜离子相连的配体His85、His259和His263残基相互作用,而紫铆因只能与氨基酸残基Gly245和Ala323形成3个氢键。同时发现具有2’,4’-二羟基取代单元的间苯二酚类黄酮衍生物与酪氨酸酶对接后的结合能量较小而且形成的氢键数量也较多,表明它们可以与酶形成更稳定的复合物。通过HPLC和UPLC-MS联用技术研究体系中化合物的变化,结果显示,去甲木菠萝黄酮、草大戟素、2,4,2’,4’-四羟基查尔酮以及木犀草素可以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从而降低被催化氧化的L-DOPA含量,而圣草酚及紫铆因表现出激活剂的性质;木犀草素、圣草酚、2,4,2’,4’-四羟基查尔酮和紫铆因会被酪氨酸酶催化氧化生成醌类物质,但去甲木菠萝黄酮和2,4,2’,4’-四羟基查尔酮与酪氨酸酶单独作用没有新物质出现。(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7-06-01)
董雪[4](2016)在《间苯二酚衍生物的合成及抗酶促褐变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酶促褐变是导致果蔬市场价值损失的重要因素,酪氨酸酶是生物体内合成黑色素的关键酶,其活性与果蔬褐变及人体色素沉积性疾病密切相关。查尔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水果、蔬菜、香料及一些中草药中,具有酪氨酸酶抑制活性、抗氧化性、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已有研究表明具有2,4-二羟基取代的间苯二酚类结构是为具备较好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的活性基团。因此,本文以取代苯甲醛和苯乙酮为反应物合成了一系列查尔酮及其衍生物,并对其抗果蔬酶促褐变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对催化剂、反应温度、时间、溶剂等进行筛选,确定合成条件,以2,4-二羟基取代苯甲醛,2,4-二羟基取代苯乙酮为反应物,硼酸+维生素C为催化剂,PEG-400为反应溶剂,于130°C下反应6 h,反应后溶液经过乙酸乙酯萃取、硅胶柱、凝胶柱及制备液相进行分离纯化,通过LC-MS和NMR等手段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通过一步反应得到3种查尔酮衍生物包括1,3,5-叁-(2,4-二羟基-苯基)-戊烷-1,5-二酮、2,2’,4,4’-四羟基查尔酮、7,2’,4’-叁羟基二氢黄酮。通过改变取代基位置、数目及反应时间,共合成出14种查尔酮及其衍生物,其中有4种物质为未曾报道过的新化合物包括2种1,5-二酮衍生物,1种叁芳基甲烷衍生物及1种2-乙酮衍生物。测试14种化合物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其中10种化合物表现出较高的抑制效果,其抑制活性为阳性对照曲酸的3~1800倍,10种化合物中3种查尔酮2,2’,4,4’-四羟基查尔酮、2,2’,4-叁羟基查尔酮、2,4,4’-叁羟基查尔酮抑制活性最高,IC50值为0.027~0.029μmol/L。其次,对合成的查尔酮及其衍生物进行鲜切果蔬抗酶促褐变研究,在鲜切莲藕切片抗酶促褐变实验中,不同测试样品处理鲜切莲藕切片48 h,结果表明1,3,5-叁-(2,4-二羟基-苯基)-戊烷-1,5-二酮抗褐变效果最好,优于已商业应用的阳性对照4-己基间苯二酚,采用0.01%1,3,5-叁-(2,4-二羟基-苯基)-戊烷-1,5-二酮与0.5%维生素C复配溶液侵泡后的莲藕切片,能够在12 h内保持颜色不发生明显变化。采用不同测试样品处理鲜切苹果切片24 h,结果发现0.01%2,2’,4,4’-四羟基查尔酮+0.5%维生素C对苹果切片的护色效果最明显,其护色效果远高于维生素C及4-己基间苯二酚。在鲜榨苹果汁体系中分别加入7,2’,4’-叁羟基二氢黄酮、维生素C、4-己基间苯二酚、4-己基间苯二酚+维生素C、7,2’,4’-叁羟基二氢黄酮+维生素C,去离子水在室温下储藏24 h,结果表明0.01%7,2’,4’-叁羟基二氢黄酮+0.05%维生素C的复合配方能够在24 h有效保持苹果汁颜色,使其不发生明显褐变。文献报道查尔酮类化合物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性,本课题采用DPPH?、ABTS+?、FRAP方法测定14种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结果发现羟基取代的查尔酮及其衍生物均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甲氧基取代查尔酮抗氧化活性较弱,相关性分析表明DPPH?、ABTS+?自由基清除效果与酪氨酸酶抑制活性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而还原能力与酪氨酸酶抑制效果之间无显着相关性。(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6-06-01)
董云波[5](2015)在《含有甲基间苯二酚杯[4]芳烃一元羧酸衍生物的有机锡氧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甲基间苯二酚杯[4]芳烃一元羧酸衍生物与二丁基氧化锡、单丁基锡酸合成了四种有机锡氧簇配合物:[(Bu2Sn)2(μ3-O)(L1)(EtO)]2·2EtOH(1)、[(Bu2Sn)2(μ3-O)(L2)(EtO)]2·2EtOH(2)、[(BuSn)12(μ3-O)14(μ2-OH)6](L1)2·2EtOH(3)和[(BuSn)(μ3-O)(L2)]6·6(toluene)(4)(其中HL1=C1-COOH-in,HL2=C1-COOH-out)。其中,1和2展示了相似的哑铃型结构,由于L1和L2的构型差异使得杯芳烃骨架伸展方向不同,从而导致了1和2形成了不同的超分子一维链。3是由[(BuSn)12(μ3-O)14(μ2-OH)6]2+阳离子和两个L1阴离子形成的叁明治型配合物,球形的阳离子通过氢键的作用被夹在两个阴离子中间,通过π-π键的相互作用进一步形成超分子的二聚体结构。4是由典型的鼓型有机锡氧簇Sn6O6和六个L2阴离子组成的超分子轮桨型配合物,通过π-π键的相互作用进一步形成二维超分子层。此外,本文对2和4的发光性质以及4的抗癌活性做了初步的探究。(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5-05-01)
金玉秀[6](2014)在《四间甲氧基间苯二酚杯芳烃羧酸衍生物的合成及金属配合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杯芳烃被大家所熟知是因为其独特的空间结构,它在主客体化学研究,分子识别,催化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对金属有机框架结构的研究,杯芳烃被列为一类重要的大分子有机受体,通过和不同的金属离子进行配位所形成的金属络合物,具有形式多样的空间结构,这一类化合物可以应用于气体运输与存储,二氧化碳吸收,水体吸附等领域。鉴于羧酸的配位模式多样,可以形成多维空间拓扑结构,在金属有机框架结构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四间甲氧基杯[4]芳烃多酸配体,开展了金属络合物的合成和性质研究。得到了一系列有意义的实验结果。1、以间甲氧基杯[4]芳烃或间苯二酚杯[4]芳烃母体为起始原料,通过对母体的功能化修饰合成了一系列羧酸类,吡啶酰胺类,醚酯类化合物。并通过红外、核磁、X-单晶衍射等对其进行表征。本章我们共合成26个化合物,测定了其中3个典型化合物的单晶结构。2、以两个间甲氧基杯[4]羧酸芳烃为配体,通过水热反应分别与Sr2+, Zn2+, Ba2+, Cd2+进行金属配位形成四个金属配合物。并通过红外、X-单晶衍射等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表征,还分别测定了金属配合物的荧光性质,热重性质。3、首先进行多步反应合成了一个具有多个羧基的小分子化合物,然后通过水热反应分别与Cd2+, Sr2+, Ba2+进行金属配位形成叁个金属配合物。并通过X-单晶衍射确定其结构。(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4-05-01)
左洪亮,张海涛,邵玉昌,赵文武[7](2013)在《间苯二酚衍生物型苯并叁唑类紫外线吸收剂的合成及性能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6个间苯二酚衍生物型苯并叁唑类紫外线吸收剂(Ⅰ、Ⅱ、Ⅲ、Ⅳ、Ⅴ、Ⅵ),反应收率分别为85.7%、83.5%、81.7%、82.5%、82.7%和81.5%。通过紫外吸收光谱分析,该6个化合物在270~400 nm均有较高的摩尔消光系数,是传统烷基酚衍生物类紫外线吸收剂的1.7倍以上。经光老化测试,其光稳定性较好,当人工加速光老化12 h后,该6个化合物碎裂18.03%~23.85%,而传统烷基酚的衍生物类紫外线吸收剂则碎裂27.16%。实验证明该类间苯二酚衍生物型苯并叁唑紫外线吸收剂是一类高效光稳定剂。(本文来源于《塑料助剂》期刊2013年05期)
刘思敏,Bruce,Gibb[8](2013)在《一类水溶性间苯二酚杯芳烃衍生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间苯二酚杯芳烃(Resorcinarene)包合小物种客体(如中性分子,阳离子等)的能力较弱,因此对此类杯芳烃进行功能化和衍生化,以提高和改善其识别和亲和新能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作为一类由间苯二酚杯芳烃衍生的、拥有很深空腔的穴状物(Deep-cavity cavitand),主体分子1具有非常独特的分子识别和组装性能.它不仅可以与尺寸合适的亲水客体如金刚烷甲酸形成1:1的包合物,而且可以与诸多尺寸合适的疏水性客体如雌二醇(Estradiol)形成2:1的胶囊(Capsule),进而作为分子反应器被用于光化学反应等研究.而将两分子1通过共价连接的二聚主体2除了具有类似主体1的识别性能外,也表现出其特有的组装性能.本报告将重点介绍近年来这类主体的研究进展,主要包含如下内容:1.主体1作为分子面具(Molecular Mask)对客体的保护以及在化学分离位置异构体的作用;2.主体1对一类潜在的抗疟疾药物分子的增溶及保护;3.主体1与长链烷烃的包合作用及其包合物构型的转变;4.主体2的合成以及与主体1在识别和组装性能上的比较.(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八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暨首届重庆有机化学国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期刊2013-10-17)
熊亚丽[9](2013)在《柔性挂接光电功能基团的间苯二酚杯芳烃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间苯二酚杯[4]芳烃(CRA)是一种通过间苯二酚和醛在酸催化作用下简单合成的大环化合物。由于CRA具有特殊的分子结构、丰富的反应位点和易于衍生化反应、以及CRA的衍生物相对较好的溶解性和热稳定性能,CRA的衍生物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应用。通过把发光基团、光敏基团或偶氮光折变基团等通过化学反应键接到杯芳烃母体上,可以得到相应的CRA衍生物光电材料。功能基团和杯芳烃母体之间柔性键接,有助于保持功能基团与其小分子类似的光电特性。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有许多性能优异的有机染料,它们在分子末端都带有一个羧基-COOH。如果把这些染料键接到杯芳烃母体上,有望得到一些新型有机高分子光伏材料。香豆素类染料是一类性能优异的光敏材料,本文以结构最简单的香豆素-3-甲酸为例来探讨把含-COOH染料挂接到杯芳烃母体的可行性。在研究过程发现,由于空间位阻因素,直接把香豆素-COOH与SOCl2反应形成香豆素-COCl与CRA反应无法得到目标产物。我们进一步对CRA进行化学修饰,得到羟基活性位点向外延伸两个碳原子的CRA-OH,再与香豆素-COCl反应,成功地制备了柔性挂接香豆素的CRA衍生物CRA-CM。CRA-CM在常见的溶剂中具有很好的溶解性,而且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可以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作为吸光材料使用。超结构分子(HSM)光折变材料是将光折变所需的不同功能组分通过化学键形成一个结构复杂的叁维分子,通过各功能组分的协同作用,来实现整个分子的光折变效应。鉴于杯芳烃自身就具有叁维结构,更易于保持材料的无定型状态,避免NLO生色团聚集;同时取代基更多,分子量更大,成膜性会更好。本文通过化学修饰得到含羧基的杯芳烃衍生物CRA-COOH,进而得到CRA-COCl,然后与带有羟基的咔唑或单硝基偶氮咔唑生色团反应,得到含有空穴传输基团和生色团的杯芳烃光折变材料CRA-CZ(100-X)-Azo(x)(x=0,25,50,100),其中x代表生色团在含羟基单体投料中的摩尔百分含量。CRA-CZ(100-x)-Azo(x)在常见的溶剂中有很好的溶解性和相对较高的热稳定性,并且分子量分布比较窄,可以制成性能优异的超分子结构光折变材料。总之,本文通过化学修饰使CRA的酚羟基向外延伸两个碳原子,转变为羟基或羧基,再与带有羧基或羟基的功能单体反应,成功得到一些未见文献报道的CRA衍生物光电材料。(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3-04-01)
余云丰[10](2012)在《5-取代间苯二酚衍生物的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烷基取代间苯二酚化合物是一类非常重要的中间体化学品,在合成化学工业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其中3,5-二羟基戊苯广泛存在于植物体中,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是许多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3,5-二甲氧基苯甲酸作为原料,先经卤代反应制备了3,5-二甲氧基苯甲酰氯,再与正丁基溴化镁进行亲核取代反应生成3,5-二甲氧基苯戊酮,用黄鸣龙还原反应将羰基还原成亚甲基后,进一步用吡啶盐酸盐脱甲基化反应共四步合成了3,5-二羟基戊苯。其中对于第二步3,5-二甲氧基苯戊酮的合成进行了工艺优化,实验条件优化结果为:3,5-二甲氧基苯甲酰氯的投料量为5mmol,投料比3,5-二甲氧基苯甲酰氯:Mg: BuBr=1:1.8:1.5(摩尔比),12mLTHF为溶剂,反应时间为12h,反应温度为5oC,收率较佳。中间产物和目标产物进行了核磁和质谱鉴定。另外,对于酰氯存在下醚键断裂生成酯的反应进行了研究。首先以3,5-二甲氧基苯甲酰氯为原料,在Lewis酸作用下与乙醚合成3,5-二甲氧基苯甲酸乙酯的反应为模型反应,对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较优的反应条件为:当3,5-二甲氧基苯甲酰氯的投料量为5mmol,ZnCl_2投料量为0.75当量,10mL乙醚作为溶剂,反应时间为12h,反应温度25oC,收率较佳。在此较佳工艺条件下,分别对酰氯和醚进行了底物扩展,合成了12个化合物,所有化合物均进行了核磁、质谱鉴定。(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2-05-01)
杯间苯二酚衍生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合成了一种基于吡啶官能化的间苯二酚杯[4]芳烃配体(L),并以其作为配体制备了叁种配位聚合物:[Zn_2(m-bdc)_2(L)]·8DMF·2CH_3OH(1)、[Zn_2(bpdc)_2(L)]·9DMF·5CH_3OH(2)和[Cd_5Cl_(10)(L)_2]·6DMA·2CH_3OH(3),在这里,m-H_2bdc=间苯二甲酸,H_2bpdc=联苯-4,4'-二甲酸,DMF=N,N-二甲基甲酰胺,DMA=N,N-二甲基乙酰胺。其中,1和3展现为碗形层状结构,邻近的层相互穿插,进而形成叁维超分子结构。2中的锌离子被四配位的配体连接为叁维框架结构。此外,还对化合物1-3进行了红外光谱及PXRD表征,证明化合物的纯净度。由于1和3的孔隙率很大,因此研究了它们在无溶剂的条件下,对Knoevenagel缩合反应的催化性能。研究表明,对于丙二腈与多种取代醛的缩合反应,1展现出了高效的催化活性。除此之外,还对化合物1和3的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检测了1和3对阴离子和阳离子的发光识别性质。测试结果表明,1和3都对Cr_2O_7~(2-)和Fe~(3+)离子呈现出了良好的猝灭效果,并具有一定的灵敏性和抗干扰能力。同时也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探测了1和3对Cr_2O_7~(2-)和Fe~(3+)离子的猝灭机理。对Cr_2O_7~(2-)和Fe~(3+)离子的选择性猝灭使1和3有望成为发光传感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杯间苯二酚衍生物论文参考文献
[1].韩雪.间苯二酚杯[4]芳烃衍生物构筑的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2].王丽.基于间苯二酚杯[4]芳烃衍生物的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3].张龙.间苯二酚类黄酮衍生物对酪氨酸酶抑制机理研究[D].江南大学.2017
[4].董雪.间苯二酚衍生物的合成及抗酶促褐变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6
[5].董云波.含有甲基间苯二酚杯[4]芳烃一元羧酸衍生物的有机锡氧簇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
[6].金玉秀.四间甲氧基间苯二酚杯芳烃羧酸衍生物的合成及金属配合物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4
[7].左洪亮,张海涛,邵玉昌,赵文武.间苯二酚衍生物型苯并叁唑类紫外线吸收剂的合成及性能测试[J].塑料助剂.2013
[8].刘思敏,Bruce,Gibb.一类水溶性间苯二酚杯芳烃衍生物的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八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暨首届重庆有机化学国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2013
[9].熊亚丽.柔性挂接光电功能基团的间苯二酚杯芳烃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D].郑州大学.2013
[10].余云丰.5-取代间苯二酚衍生物的合成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
标签:配位化合物; 间苯二酚杯[4]芳烃; 发光检测; 离子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