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世俗化论文-刘树友

道世俗化论文-刘树友

导读:本文包含了道世俗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夷坚志》

道世俗化论文文献综述

刘树友[1](2016)在《宋代僧道世俗化倾向考察——以《夷坚志》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两宋政府奉行儒、佛、道叁教并举的宗教文化政策,人多地少矛盾的突显,城市工商业者负担的加重,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社会环境的宽松包容,城乡民众生活的丰富多元,这些因素的迭加,给宋代佛道及佛道徒以极大地冲击和影响,不仅使"寺观栉比",~①僧道人数"日益多",~②而且僧道已由超然尘俗之外、不食人间烟火的宗教徒日益向世俗化方向转化,言语行事与普通民众无异。贪婪钱财,迷恋声色,希图享乐,追求世俗生活,越来越成为宋(本文来源于《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期刊2016年00期)

曹群勇[2](2014)在《明代中后期天师道世俗化与民间化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中叶以降,社会政治环境对于道教是不利的,道教的衰落趋势难以阻挡,天师道的发展趋势走向世俗化和民间化。道教的宗教活动变成世俗生活的组成部分,其影响力逐渐深入社会下层,向民间普及;明代道教俗神庞杂多样;道教经典的解读趋于通俗化。(本文来源于《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严明[3](2010)在《佛道世俗化与江南民间信仰之关系——以明清时期江南观音、城隍习俗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时代宗教的发展越来越突出其实用性与功利性的价值,越来越趋向平民化、内容世俗化。宗教的世俗化意味着传统教义中的神圣性质在逐步地淡化和减少,传统宗教的仪式及组织也日趋简化,传统宗教放下身价主动向民间信仰靠拢。从江南地区观音信仰及城隍崇拜的盛行,可以看出明清时期佛道发展的这一世俗化趋势。明清时期的城隍神最初是由官方赋予的官僚形式,成为神道设教与打击淫祠的象征,但是苏州民众却将其逐渐演变成富有特色的民间宗教信仰活动,包含进丰富的民生内容。最终使得城隍信仰活动演变成为苏州城乡民众的狂欢节日。(本文来源于《学术界》期刊2010年07期)

彭勃[4](2009)在《从明代小说中的僧道形象解读佛道世俗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佛、道世俗化是中国古代小说重要的表现内容之一。本文拟从具体的文本出发,对照、结合史实来分析佛道世俗化在明清小说中的体现。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经过与中国本土文化的溶合,走上了一条中国化的道路,经历了唐代的辉煌,宋元时期开始走向世俗化;至明代,世俗化成为佛教最为显着的特点。而道教作为我国本土特有的民族宗教,其世俗化的痕迹一直存在,至明代,世俗化程度也大为加强。宗教世俗化里一个重要方面便是其教徒的世俗化;酒、色、财、气又是世俗世界的重要特征和主要内容;所以作为在佛、道信仰中起引导作用的僧尼道徒,他们追求酒、色、财、气的行为便成为佛、道世俗化的重要表现。现实生活是小说素材的重要来源,佛道弟子追求酒色财气的行为也会投射在同时代的小说作品中。在明清诸多小说中,各色僧尼道徒为追求世俗欲望不遗余力。小说中出现许多豪饮的僧道;许多色心炽热的佛道弟子,为了满足欲望,想方设法,或骗或嫖,或勾搭成奸;许多一心向着黄白之物的僧道,为了钱财治利营生,或骗或与人奉承,甚至谋财害命;许多逞强的僧道,包括为不平事抱打不平,或只是因为怒气而做出恶狠之事。佛、道世俗化还可以从小说作者在行文中的评述之语和借小说人物之语的描绘窥见一斑:包括寺院藏奸、寺院贪财、尼姑为奸情牵线、僧道不过庸人。明清小说中还有不少妖魔化僧道人物的笔墨。这些妖僧妖道形象是现实中佛道世俗化在作者心中的一种极端反应;而他们作乱的目的也逃不出“酒、色、财、气”的范畴,包括:为色而作乱、为财而作乱、为逞强之气而作乱。小说作者的这些点评和妖魔化笔墨反映了知识分子阶层对佛、道宗教态度由“敬而远之”到嘲讽的变化,反映了佛、道的神学面纱已被掀起的历史现象。小说里描写的僧道人物的各种世俗化行为与历史桴鼓相应。以小说作者为代表的知识分子阶层对佛、道态度的变化也反映了佛、道世俗化的历史背景。佛、道文化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在明代这个传统社会逐渐走向没落的时期里,其世俗化是历史这出大戏里不可或缺的一个场景。(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09-04-15)

道世俗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明中叶以降,社会政治环境对于道教是不利的,道教的衰落趋势难以阻挡,天师道的发展趋势走向世俗化和民间化。道教的宗教活动变成世俗生活的组成部分,其影响力逐渐深入社会下层,向民间普及;明代道教俗神庞杂多样;道教经典的解读趋于通俗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道世俗化论文参考文献

[1].刘树友.宋代僧道世俗化倾向考察——以《夷坚志》为中心[J].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2016

[2].曹群勇.明代中后期天师道世俗化与民间化探析[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3].严明.佛道世俗化与江南民间信仰之关系——以明清时期江南观音、城隍习俗为中心[J].学术界.2010

[4].彭勃.从明代小说中的僧道形象解读佛道世俗化[D].西南大学.2009

标签:;  

道世俗化论文-刘树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