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珠海519007)
摘要:通信抗干扰,通过一定技术措施和战术手段,增强在复杂战场电磁空间对抗环境下通信可靠性、顽存性,提高敌方干扰、截获我方通信信号成本代价的专有技术和方法,是军事通信系统特别是战术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特征。通常采用传输安全(TRANSEC)、电子防护措施、电子抗干扰措施(EPM/ECCM)等术语来表征某通信系统所具备的抗干扰手段和能力。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提高战术通信电子抗干扰能力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提高战术;通信电子;抗干扰能力
1、前言
现代军事对战术通信的要求越来越高,抗干扰抗截获、突发通信、抗毁性以及灵活组网,是战术通信系统必须具备的性能。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上述特性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撑,通过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尤其采用数字化技术后,可以用较少的硬件,实现许多功能,缩小了系统的体积,降低了系统的复杂度和成本,使通信设备组网更加灵活,功能组合更加丰富,并且提高了系统抗干扰能力。
2、通信电子抗干扰技术分析
按照目前的技术,各种抗干扰措施可被划分为两大类:(1)扩频类技术,如跳频、直接序列扩频以及扩跳技术等;(2)非扩频类技术,如自适应天线技术、分集技术、猝发通信技术和各种调制、编码技术等;在目前通信系统中,扩频技术是应用最为广泛和成熟的抗干扰技术。扩频抗干扰技术通常包括直扩(DS)和跳频(FH)两种方式,其抗干扰原理是将信号在频域上进行扩展,降低信号功率密度,使目标信号掩藏在干扰信号和噪声中,从而避免被敌方截获来实现抗干扰。由于直扩技术占用带宽和频谱资源高,在应用中需要很高的采样率,且存在信道估计复杂、功耗较高等问题,往往只适用于HF、V/UHF以上频段通信(如微波及卫星通信)系统中,在低频段的应用较少。因此,外军现役通信抗干扰设备大部分采用扩频体制,少部分短波电台采用窄带跳频/直扩组合的体制。
3、提高战术通信电子抗干扰能力的研究
随着无线电设备向着宽带、多通道、多模式的软件无线电方向发展,传统上通过专用设备实现的抗干扰功能将逐渐被多种综合性抗干扰波形所代替;专用数据链端机的数量和品种将不断减少,逐渐向多通道、多波形的通用端机发展。这一发展趋势将波形的设计和算法开发推到了比较重要的地位。回顾欧美各大防务公司,大多是先提出波形,然后再借此占据越来越多的装备市场份额。
3.1多种手段联合应用的综合抗干扰技术
单一的技术措施很难实现有效的抗干扰功能,综合使用多种抗干扰手段,包括现有技术的组合应用以及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的综合应用,使抗干扰效率最大化,是今后通信抗干扰的一个发展方向。综合抗干扰技术的实例化除了传统的直扩/跳频相结合的方式外,还有一些新的联合抗干扰技术待挖掘。如欧盟软件无线电项目ESSOR所用的高速率波形(HDRWF)就综合应用跳频、直扩、干扰对消等多种抗干扰手段。近年又出现的非协作跳频(UncoordinatedFrequencyHopping,UFH)、消息驱动的跳频(Message-drivenFrequencyHopping,MDFH)等新概念。
3.2认知抗干扰
认知抗干扰技术是认知通信思想在抗干扰通信领域的应用,即根据电磁干扰环境智能地产生最佳抗干扰方式,大大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频谱利用率,实现高效可靠的抗干扰通信。关于认知抗干扰的概念目前仍处于初期的研究阶段,将是新一代抗干扰通信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认知抗干扰通信中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干扰认知技术、抗干扰波形重构技术、可靠信令传输技术、快速适变的波形传输技术和实时抗干扰通信智能决策技术等。
3.3向更高频段寻求解决方案
一个多世纪以来,军事通信中主要依靠无线电信号进行通信、指挥与控制、导航与雷达探测。近年射频频谱日益拥堵且呈碎片化,而同时各种军事通信应用对无线电频谱资源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对射频通信信号的破坏或干扰可能会阻碍重要战略与战术无线通信链路。因此,军事通信领域开始探索并尝试向更高频段寻求通信解决方案。美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于2014年6月提出的“超宽带有效射频信息”(HERMES)项目就试图研究宽带扩频射频通信的可行性,利用编码增益和自适应滤波,实现1-2万MHz频段的通信,并要求干扰抑制能力超过70分贝。
3.4以网络级抗干扰为目标
多年以来,各军事大国一直在不断改进多种数据无线电系统的性能,以有效提升通信的可靠性,但以往这种改进主要集中于单个通信节点,没有解决整个通信网络性能和网络泛在性所遇到的问题。目前,欧美先进军事强国已基本实现了物理域上的网络化,有效增强并提升整个物理网络的抗干扰、抗毁能力,将为实现下阶段信息域网络化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信息化时代,通信装备将以支持组网应用为最基本的需求,因此,除了关注并继续提升物理层传输安全(TRANSEC)性能外,探索并研究网络级的通信抗干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综合分析通信网络体系易受干扰的薄弱环节,在整体上采取系统抗干扰措施,是未来信息化战场上实施一体化作战体系与体系对抗的客观要求。
3.5隐蔽通信技术
要实施干扰,首先得了解被干扰方的信号特征,才能针对性的实施干扰,而隐蔽通信技术就是索性让对方发现不了自己,无从干扰或需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才能干扰成功。随着隐身飞机的发展,隐蔽通信技术也是近年国内外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领域。
4、结语
今后的战场空间将是一种充满对抗性的作战环境,其中就包括网络电磁空间的对抗。这一转变对无线通信抗干扰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未来充满对抗的信息化战场上,要保持有效、可靠的通信,需要尽快明确并不断开发适用于军队通信未来环境的抗干扰体制系列,并据此发展相匹配的抗干扰技术库来应对敌方的通信干扰。因此,在当今日益恶劣的电磁环境下,对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开展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对我国军事通信的未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天桥,王尧.改进的频谱幅度域处理抗干扰技术[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2,5:30-33.
[2]张兴军.扩频体制卫星抗干扰性能分析[J].无线电工程,2009,2:47-52.
[3]刘晖.卫星“自适应、突发、宽带、跳频”抗干扰通信设计[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11:43-46.
[4]吴建峰,王贤明,何露.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地的有效方法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7(10)
[5]徐健.浅析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地的有效方法[J].通讯世界.2016(09)作者简介:王志华(19870425),男,主要从事多联机控制器研发及方案审查,大数据、智能家居研究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