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菌种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叁废处理与综合利用,复合污染,混合菌种,培养基
菌种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吴奇,刘海华,李瑞娟,马宁,徐伟霞[1](2019)在《同时降解柴油和去除Cr(Ⅵ)的混合菌种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处理是目前废水处理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接种特殊驯化的菌株可达到加快去除污染物、实现治理的目的。在实验室条件下驯化得到同时降解柴油和去除Cr(Ⅵ)的混合菌种,对该混合菌种处理单一污染和柴油-Cr(Ⅵ)复合污染水体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单一柴油污染时的柴油降解率低于复合污染中柴油的降解率,培养基2更适合复合污染。复合污染中,柴油最高降解率达96%,柴油初始浓度为3 027.89 mg·L~(-1)、Cr(Ⅵ)初始浓度为5 mg·L~(-1)时,培养基2条件下,Cr(Ⅵ)去除率最高,达88%。(本文来源于《工业催化》期刊2019年11期)
徐璐宁,王宇洋,薛彬冰,梅荣武,张宇[2](2019)在《VBNC菌群中好氧反硝化菌种的复苏培养及其脱氮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氨氮废水的生物处理技术因安全高效而备受关注,但反硝化细菌的分离菌源仅限于常规分离培养法所获得的不到1%的微生物,绝大多数菌株因处于活的但非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而未能被发掘。复苏培养VBNC菌群对强化高氨氮废水的生物处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复苏促进因子复苏培养高氨氮废水中的VBNC菌株,16S rRNA基因测序对其进行同源性分析,初步鉴定复苏培养的菌株归属于Gordonia和Pseudomonas属。通过测定特殊培养基中硝态氮、亚硝态氮和氨氮的浓度,研究VBNC菌株的好氧反硝化性能,其中,菌株ZYR51的好氧反硝化能力较强。本研究为挖掘潜在具有好氧反硝化性能的VBNC菌种提供了新方法,并为筛选高效去除高氨氮废水的菌种资源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郭伟强[3](2019)在《处理有机废弃物样品的菌种分离鉴定及菌种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日本处理有机废弃物样品中微生物的组成,探索其所含菌株的相关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处理有机废弃物样品进行分离菌种,并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及生理生化鉴定,在不同酸度(pH3.0、pH4.0、pH5.0)、不同NaCI浓度(2%NaCl、5%NaCI、8%NaCI)、不同培养温度(37℃:、40℃、45°C、50°C)条件下观察各菌的生长情况,将其进行核酸鉴定并探索其在pH7.0、37°C条件下对淀粉、油脂、蛋白质的降解效果。结果从处理有机废弃物样品中共分离到41株菌,经理化鉴定Pediococcus acidilactic有 13 株、Bacillus velezensis有15 株、Pichiarinosa 13 株;经不同酸度、不同NaCl浓度和不同培养温度条件下观察,13株Pdiococcusacidilactici在pH3.0环境中未呈现生长,在8%NaCI环境中菌株7、12、13呈现较好生长,在37°C、40°C、45°C、50°C环境中均呈现较好生长。15株BaciluL velezensis在pH4.0、pH3.0环境中均未呈现生长;在2%NaCI环境中菌株A5、A14、A22、A24、A25呈现较好生长;在8%NaCI环境中未呈现生长;在45°C、50°C环境中未呈现生长。13株Pichiafarinosa在pH3.0环境中菌株F1、F10、F13呈现较好生长;在8%NaCI环境中菌株F3、F4呈现缓慢生长;在50°C环境中菌株F3、F8、F10、F12、F14、F15 呈现缓慢生长。将 Pedococcus acidilactici 7、12、13株、Bacillus velensis A5、A14、A20、A24、A25株、Pichia farinosaF1、F15株进行核酸鉴定其结果与生化鉴定结果一致。在 pH7.0、37°C条件下 24h 时 Pediococcus acidilactici7 株、Baccllus velezensis A25、Pichia farinsa F15 对淀粉降解率最高分别为 20.62%、28.91%、15.72%;Pediococcus acidilactici7、Bacillus velezensis A24、Pichiafarinosa F15株对油脂降解率最高分别为 20.28%、64.70%、53.12%;Pediococcusacidilactici 12、Bacillus velezensis A20、PichiafarinoF1 对蛋白质降解率最高分别为 53.27%、44.32%、8.68%;48h时 Pediococcus acidilactic时 7、Bacillus velezensis A24、Pichiafarinosa F1对淀粉降解率最高分别为64.58%、76.85%、45.44%;Pediococcus acidilactici 7、Bacillus velezensis A24、Pichia farinosa F15 对油脂降解率最高分别 84.91%、84.18%、64.07%;Pdiococcus acidilactici 7、Bacillus velezensis A20、farinosa F15株对蛋白质的降解效率最高71.38%、70.51%、70.07%;这表明Pediococcus acidilactici 7、12、13,Bacillus velezensis A5、A14、A20、A24、A25,Pichia.afarinosa F1、F15对淀粉、油脂、蛋白质均具有降解作用且随着培养时间延长降解率升高,其中菌株7对淀粉、油脂、蛋白质的降解率最高;菌株A24对淀粉、油脂解率最高;菌株A20对蛋白质降解率最高;菌株F1对淀粉降解率最高;菌株F15对油脂、蛋白质的降解率最高。(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孙瑞泽,张耀玲,王胜宝,刘勇,陈进[4](2019)在《一株野生侧耳菌种鉴定及生物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株野生侧耳属菌株为试验材料,采用ITS测序、同源序列比对、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鉴别,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影响其菌丝生长的因素。结果表明:该野生侧耳属菌株为哥伦比亚侧耳(Pleurotus columbinus),其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牛肉膏,最适碳氮比为10∶1,最适pH值为6.0,最适培养温度为25~30℃。(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09期)
颉向红[5](2019)在《酶解结合多菌种对枸杞饮料发酵过程中发酵特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消费者越来越青睐乳酸发酵食品,因为乳酸发酵食品具有营养保健作用。枸杞作为传统的药食同源食品,对枸杞的深加工利用一直是人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目前,枸杞的前处理以单一的酶解处理为主,对超声波辅助酶解处理和复合酶解处理枸杞的研究比较少。又因为枸杞本身风味不悦人,而发酵在改善产品的口感,风味上具有很大的优势。故此利用酶解结合微生物应用于枸杞饮料的开发上。进而研究枸杞饮料发酵过程中的主要成分变化和抗氧化活性,以期为开发新型枸杞发酵饮料提供理论依据。具体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超声波协同双酶酶解枸杞汁的PB试验结合响应面法优化研究。以枸杞为原料,以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的比例、酶解温度、酶解时间、料水比、酶添加量为因素进行试验,出汁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结果上,应用PB试验筛选出对枸杞汁出汁率影响较大的3个因素:温度、时间、酶添加量为响应面模型设计的考察变量。结合BBD设计-响应面法,优选出枸杞汁最佳酶解工艺为: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60 min,酶添加量为1.6%,在此条件下测得枸杞汁平均的出汁率为96.477%。(2)不同乳酸菌对发酵枸杞饮料的主要成分动态变化研究。对植物乳杆菌、鼠李乳糖杆菌、嗜热乳杆菌叁菌株进行了活化,并对其生长曲线和产酸能力及耐酸耐胆盐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叁株菌分别在12h、10h、8h进入稳定生长期;12h后叁菌株产酸变化平缓,嗜热乳杆菌的pH值维持在4.5左右,植物乳杆菌和鼠李乳糖杆菌的pH值维持在3.7左右;叁菌株耐酸能力比较好,耐胆盐能力较强。以无发酵剂的枸杞汁作为对照组,单一和复合菌种发酵的枸杞饮料为实验组,分析了枸杞饮料发酵过程中主要成分的动态变化,主要测定指标有还原糖、pH值、总酸、挥发性化合物。(3)基于均匀设计和主成分分析对枸杞饮料发酵的工艺优化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与均匀设计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枸杞饮料发酵的加工工艺进行优化。把总酚、总糖、总酸、类胡萝卜素四个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决定第1主成分大小的主要指标是类胡萝卜素、总糖;决定第2主成分大小的主要指标是总酸、总酚。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优选出发酵最佳工艺为:接菌量X1为2.5%,发酵温度X2为30℃,发酵时间X3为40h。(4)不同发酵方式过程中枸杞饮料的主要成分分析与抗氧化活性变化研究。通过研究乳酸菌和酵母菌分别发酵各产物含量变化规律,探讨乳酸菌和酵母菌混合发酵枸杞饮料和先乳酸菌发酵再酵母菌发酵枸杞饮料过程中的主要成分变化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进而运用SPSS软件进行抗氧化活性与主要成分的相关性分析,探究相关程度,同时建立回归模型。结果表明:2种不同发酵方式过程中枸杞饮料的主要成分变化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只是先乳酸菌发酵再酵母菌发酵方式下枸杞饮料的主要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含量均高于乳酸菌和酵母菌混合发酵枸杞饮料。枸杞饮料在发酵过程中一些营养成分可能会被损失掉,但枸杞发酵饮料的抗氧化活性还是比较高的。结果显示枸杞发酵饮料的主要成分总酚和总黄酮与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均呈现显着性正相关,与超氧自由基清除率呈现显着性负相关。经发酵后,枸杞发酵饮料的挥发性物质种类明显有所提高,主要增加是醇类和酯类。(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期刊2019-05-01)
王小国,梁红艳[6](2019)在《冶金废渣中浸矿菌种的筛选及其生长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细菌对含金废渣的浸出工艺,本研究以灵宝某黄金冶炼厂冶金废渣为原料,利用9K培养基从中经富集并分离纯化了活性较好的JK3菌株,初步鉴定为氧化亚铁硫杆菌,并对影响该菌株的环境因子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在温度、pH值适宜的前提下,用JK3菌株对含金废渣进行浸出浸矿时,适当加大初始接种量,可以加快Fe~(2+)氧化速率。(本文来源于《中国金属通报》期刊2019年02期)
宋美玲,罗睿杰,张琦,蔡琦,李文斌[7](2018)在《夏天无种茎霉变菌种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防治夏天无种质块茎保存过程中经常发生的霉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霉变夏天无种茎为材料,分离霉变菌种,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种类,并研究温度、pH、相对湿度等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从霉变的夏天无块茎表面共分离出4种致霉菌,分别鉴定为卷枝毛霉、白地霉、花斑曲霉、橘青霉。其中,温度对4种霉菌菌丝生长影响较大,最适生长温度均为30℃;卷枝毛霉最适pH为6,其他3种霉菌在pH≥4时平均生长速率没有显着变化;相对湿度≥75%时,卷枝毛霉平均生长速率保持恒定,而相对湿度≥60%时,白地霉、花斑曲霉、橘青霉平均生长速率变化不明显。结论:明确了夏天无种茎保存过程中霉变菌种的种类,为霉变防治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药材》期刊2018年11期)
史崇丽,缪锦来[8](2018)在《一株南极真菌的菌种鉴定及生长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一株南极真菌进行菌种鉴定,并初步对其生长条件进行优化。采用形态学观察结合ITS rDNA基因序列鉴定菌株,将扩增片段测序并提交到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网站进行BLAST序列比对,分析其序列并进行分子鉴定;通过测量不同温度、不同pH、不同无机盐离子在600nm处的吸光值,初步考察菌株的生长条件。该菌株在斜面培养基上形成黄色至橙黄色光滑菌落,具有多形态细胞;在不同温度,不同pH,不同无机盐离子的培养条件下,菌株的生长状态不同。该菌株为出芽短梗霉菌;菌株在30℃下生长较好,起始pH 5~9时,菌株生长情况差别不大,过多的无机盐离子不利于菌株生长,且易使液体培养基沉淀。(本文来源于《水产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段素云,孙健,刘耀华,艾君涛,杨新建[9](2018)在《去除黄曲霉毒素的菌种筛选及其去除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花生或花生粕易受到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影响产品安全和动物健康。为筛选具有高效去除黄曲霉毒素能力的菌株,本试验以香豆素为唯一碳源和能源,对各种目标菌株进行初筛,再将活性较好菌株与黄曲霉毒素(AFB_1)共培养后,通过测定AFB_1降解率进行复筛,同时在含有黄曲霉毒素的花生粕培养基中进行验证,并对高效菌株的去除特性进行了初步考察。结果显示,经过初筛和复筛过程,筛选出2株芽孢杆菌、1株乳酸菌和1株酵母菌具有AFB_1去除能力;利用验证过程和对AFB_1去除率的高低,确定枯草芽孢杆菌为高效去除AFB_1菌株;比较枯草芽孢杆菌各组分去除AFB_1能力发现,枯草芽孢杆菌去除AFB_1的能力主要由菌体代谢产生的某种活性物质主导,并提示其是一种胞外物质。(本文来源于《中国饲料》期刊2018年13期)
康鹏亮[10](2018)在《湖库水体好氧反硝化菌种群结构及其脱氮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运用传统的间歇曝气富集和选择性培养基法筛选好氧反硝化菌的基础上,首次引入超声波预处理沉积物-水悬液,从西安市黑河金盆水库、兴庆公园和长乐公园沉积物中分离筛选出高效好氧反硝化菌群,好氧反硝化细菌和好氧反硝化真菌。并对好氧反硝化菌群脱氮特性及种群结构,好氧反硝化细菌在好/厌氧状态下的脱氮特性以及narG、nirS和nosZ功能基因的表达水平和好氧反硝化真菌的脱氮特性进行研究。进一步,选取西安市区6个典型城市湖泊景观水体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水体水质指标的基础上,运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湖水中的nirS型反硝化细菌种群结构和多样性进行诊断,以期探明城市湖泊景观水体水质与反硝化细菌种群结构多样性的偶联机制。本研究主要成果结论如下:(1)成功筛选出3组高效好氧反硝化菌群H-30,X-10和C-30,并对其好氧反硝化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3组混合好氧反硝化菌群具有高效的脱氮能力,24h后,混合菌群H-30,X-10和C-30总氮(TN)去除率分别达到83.04%,83.40%和82.68%,仅有少量亚硝氮(NO_2~--N)积累。由Illumina Miseq高通量DNA测序可知,3组nirS型好氧反硝化优势混合菌群种群结构差异显着。其中,混合菌群H-30,X-10和C-30的优势菌种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Paracoccus pantotrophus和斯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其中,斯氏假单胞菌(P.stutzeri)在3组混合菌群中均存在,在H-30、X-10菌群中占比水平相当,而P.xiamenensis仅存在于混合菌种H-30。(2)KK99菌株在好/厌氧条件下,均能进行反硝化作用,且在两种不同的条件下均具有高效的脱氮效率。narG基因的表达量比较低,因此在基因表达水平上,该酶起的作用比较小;而nirS基因和nosZ基因的表达量比较高,但是在好/厌氧条件下的差异比较显着。在厌氧条件下,nirS基因起主要的作用;在好氧条件下,nosZ基因起主要的作用;功能基因的检测解释了菌株在厌氧、好氧条件下均能进行反硝化的原因。同时该菌株还具有同步硝化反硝化能力,在好氧条件下,能同时去除硝酸盐氮和氨氮,24h时,TN去除率为76%。(3)真菌KPL108能够同步进行硝化反硝化反应。在以硝酸盐氮为唯一氮源的反硝化系统中,25h时,硝氮去除率能达到97%,没有亚硝氮积累。反硝化过程的氮平衡分析表明大约92%的初始氮以气体的形式去除。响应曲面实验揭示了脱氮的最优条件是:C/N为6.42,转速为109.68r/min,温度为28.48℃和初始pH值为8.15。对总氮去除率影响最为显着的自变量为初始pH值和温度。结果表明真菌KPL108能够用于微污染水源水库的微生物修复。(4)6个城市湖泊景观水体中,永阳公园水体符合Ⅳ类水标准,而曲江池、木塔寺生态遗址公园、新纪元公园水体符合V类水质标准,丰庆公园和劳动公园水体属于劣V类水。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6个城市湖泊景观水体nirS型反硝化细菌种群结构差异显着。其中,丰庆公园和劳动公园水体的最优势反硝化菌属为副球菌属(Paracoccus sp.);曲江池和永阳公园水体的最优势反硝化菌属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木塔寺生态遗址公园和新纪元公园水体的最优势反硝化菌属为红长命菌属(Rubrivivax sp.)。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可知,城市湖泊景观水体水质指标中的NH_4~+-N和高锰酸盐指数含量是影响新纪元公园和木塔寺公园水体nirS型反硝化细菌种群结构的显着因素;而NO_3~--N、NO_2~--N、TN、TP和DO是影响劳动公园和丰庆公园水体nirS型反硝化细菌的种群结构的显着因素(蒙特卡洛检验,P<0.05);水体pH显着影响永阳公园水体nirS型反硝化细菌的种群结构(蒙特卡洛检验,P<0.05)。结果表明,西安市典型城市湖泊景观水体nirS型反硝化细菌的种群结构受不同水质指标的综合调控。(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菌种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氨氮废水的生物处理技术因安全高效而备受关注,但反硝化细菌的分离菌源仅限于常规分离培养法所获得的不到1%的微生物,绝大多数菌株因处于活的但非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而未能被发掘。复苏培养VBNC菌群对强化高氨氮废水的生物处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复苏促进因子复苏培养高氨氮废水中的VBNC菌株,16S rRNA基因测序对其进行同源性分析,初步鉴定复苏培养的菌株归属于Gordonia和Pseudomonas属。通过测定特殊培养基中硝态氮、亚硝态氮和氨氮的浓度,研究VBNC菌株的好氧反硝化性能,其中,菌株ZYR51的好氧反硝化能力较强。本研究为挖掘潜在具有好氧反硝化性能的VBNC菌种提供了新方法,并为筛选高效去除高氨氮废水的菌种资源提供了新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菌种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吴奇,刘海华,李瑞娟,马宁,徐伟霞.同时降解柴油和去除Cr(Ⅵ)的混合菌种特性研究[J].工业催化.2019
[2].徐璐宁,王宇洋,薛彬冰,梅荣武,张宇.VBNC菌群中好氧反硝化菌种的复苏培养及其脱氮特性[J].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2019
[3].郭伟强.处理有机废弃物样品的菌种分离鉴定及菌种特性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
[4].孙瑞泽,张耀玲,王胜宝,刘勇,陈进.一株野生侧耳菌种鉴定及生物学特性[J].安徽农学通报.2019
[5].颉向红.酶解结合多菌种对枸杞饮料发酵过程中发酵特性的影响研究[D].宁夏大学.2019
[6].王小国,梁红艳.冶金废渣中浸矿菌种的筛选及其生长特性分析[J].中国金属通报.2019
[7].宋美玲,罗睿杰,张琦,蔡琦,李文斌.夏天无种茎霉变菌种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J].中药材.2018
[8].史崇丽,缪锦来.一株南极真菌的菌种鉴定及生长特性研究[J].水产科学.2018
[9].段素云,孙健,刘耀华,艾君涛,杨新建.去除黄曲霉毒素的菌种筛选及其去除特性研究[J].中国饲料.2018
[10].康鹏亮.湖库水体好氧反硝化菌种群结构及其脱氮特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