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大学入学公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教育公平,老年大学,分流
大学入学公平论文文献综述
张亚苹[1](2019)在《教育公平视野下的老年大学分流入学模式探索――以绍兴市老年大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老年教育需求呈递增态势,与此对应的是老年教育资源供给短缺状态。本文以绍兴市老年大学为例,从教育公平的角度探索老年教育人口与资源现状,以及现有的一元化办学为主的老年教育模式的缺失,探讨以分流入学的模式缓解老年教育资源的配置问题。(本文来源于《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文雯,连志鑫,杨帆[2](2018)在《招生倾斜政策下的弱势学生群体:入学机会和教育公平——基于某重点大学入学数据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增加弱势学生群体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我国制定了"国家专项"、"少数民族"和"高校专项"等招生倾斜政策,对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家庭弱势学生进行入学机会上的特殊补偿。本研究通过对某部委直属院校2014级全体新生入学数据和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发现,上述多种招生倾斜政策整体上有效,其中政府主导的招生倾斜政策在宏观群体机会补偿方面表现更有效,高校主导的招生政策在微观个体选拔方面更为有效;另外,"国家专项"和"少数民族"中城镇户籍学生并不"弱势",政策精准性有待提高。(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郑灵臆[3](2013)在《公平的关键在于学生能否获得平等的学习机会而获得大学入学资格——专访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名誉院长杰夫·惠迪教授》一文中研究指出杰夫·惠迪(Geoff Whitty),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名誉院长。曾任英国教育协会会长、英国教师学院院长和伦敦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曾因其在教育领域的杰出贡献而荣获"普洛登女士纪念奖章"。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社会学、教育政策、课程研究、健康教育和教师教育。出版的着作包括《理解教育政策的意义》《教育和中产阶级》等,其中《教育和中产阶级》获英国教育研究协会教育图书奖。(本文来源于《中国教师》期刊2013年23期)
孟照海[4](2009)在《教育公平的诉求:纽约城市大学开放入学政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969年,纽约城市大学决定实施开放入学政策,以确保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均等。本文运用卢克斯的权力理论和金登的多源流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具体阐释了问题的提出、备选议程的确定和政策系统的影响等方面权力的运作。本文认为,开放入学政策是政策企业家在政策窗口打开之时,将问题流、政策流和政治流汇聚一起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11期)
张立新[5](2009)在《基于双重价值视角的我国大学入学公平提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经济领域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影响下,国际高等教育领域也呈现出一种“经济主义”的发展态势,高等教育作为一种服务被提供和消费已经成为一种不争的事实而存在。我国作为一个正处于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还十分不完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且发展极其不平衡,人均收入水平低且存在巨大的贫富差距。在这种国情下,高等教育领域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不可避免地出现实践与政策以及行为与观念之间的巨大偏差和冲突,导致了高等教育领域高消费和滥消费的非理性现象,进而进一步加深了高等教育不公平。而这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高等教育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基础性产业,高等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因此,探索如何推进高等教育的理性与公平参与,既是促进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消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着眼于最基本的高等教育不公平问题——大学入学不公平,在回顾关于教育公平和教育价值及教育消费方面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双重价值的视角将大学入学的非理性参与以及不公平两大问题联系起来置于一个统一的框架下进行思考。在对相关理论分析和评述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社会转型对大学入学公平在主客体两个向度的基本规定性,我国现阶段大学入学公平的内涵选择和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教育内在价值与大学入学不公平的关系,提出了基于双重价值视角的我国大学入学公平提升研究的理论框架。结合相关统计资料,从城乡、区域、性别和阶层四个维度测量和分析了我国大学入学的不公平状况,结果发现,我国现阶段大学入学不公平问题非常突出,并且正向更深的隐性层次发展。具体表现为,优势群体凭借其各种优势资本占有了更多和更优质的入学机会,而劣势群体以比优势群体更高的学术成绩却获得了相对较少的和低层次的入学机会。由此,本文对我国大学入学不公平的内在原因进行了推测,并在分析大学教育所具有的生产价值和消费价值两种基本内在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关于大学入学不公平内因的理论假设:上层社会群体对大学教育消费价值的过度追求从根本上导致了大学入学的不公平。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一个包含投资与消费双重价值的模型证明了该理论假设,然后就所发展的内因理论提出了相关的理论与现实证据,并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了实证。为了进一步探讨大学入学公平提升的理论方法和途径,本文遵循内因与外因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法则,在选择和分析若干影响大学入学不公平的外部因素以及在论证相关政策合理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大学入学不公平内外因联系的四个理论假设。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包含双重价值的叁个模型并运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证明了这四个理论假设,从而建立了提升大学入学公平的叁条一般性路径:引导个体教育选择、实施非统一的学费政策和教育补贴政策。最后,沿着所建立的提升大学入学公平的叁条一般性路径,在分析制约我国大学入学公平提升的相关因素和具体问题的基础上,依据防止上层社会群体为过度追求教育消费价值而利用金钱和特权等优势资本对大学入学机会寻租,或降低其寻租概率和空间这一指导思想,从叁个方面提出了提升我国大学入学公平的策略和措施。具体包括:在个体教育选择引导方面,提出了入学学术能力标准提升、教育体制与结构改革、大学教育各个环节的突破叁条具体路径和一种包含双重价值的选择价值指数引导方法;在非统一纯学费价格政策的实施方面,提出了学费政策与教育补贴政策的优化措施、建议以及两者相互协调的具体匹配方式;在资格审查技术保障方面,提出了改进大学入学学术能力资格审查技术、教育补贴获得以及助学贷款信用和偿还能力资格的审查技术等具体思路和措施。(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09-10-01)
戚业国,杨晓江[6](1998)在《大学入学制度与高等教育的公平和效率》一文中研究指出就世界范围来说,高等教育的人学制度有以下4种类型。一是证书制。即以一定的中学毕业证书考试代替高校人学考试。一般说来,实行证书制的国家,其高中阶段实行的是双轨制,只有学术性强(本文来源于《高等教育研究》期刊1998年04期)
大学入学公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增加弱势学生群体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我国制定了"国家专项"、"少数民族"和"高校专项"等招生倾斜政策,对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家庭弱势学生进行入学机会上的特殊补偿。本研究通过对某部委直属院校2014级全体新生入学数据和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发现,上述多种招生倾斜政策整体上有效,其中政府主导的招生倾斜政策在宏观群体机会补偿方面表现更有效,高校主导的招生政策在微观个体选拔方面更为有效;另外,"国家专项"和"少数民族"中城镇户籍学生并不"弱势",政策精准性有待提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学入学公平论文参考文献
[1].张亚苹.教育公平视野下的老年大学分流入学模式探索――以绍兴市老年大学为例[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
[2].文雯,连志鑫,杨帆.招生倾斜政策下的弱势学生群体:入学机会和教育公平——基于某重点大学入学数据的实证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8
[3].郑灵臆.公平的关键在于学生能否获得平等的学习机会而获得大学入学资格——专访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名誉院长杰夫·惠迪教授[J].中国教师.2013
[4].孟照海.教育公平的诉求:纽约城市大学开放入学政策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
[5].张立新.基于双重价值视角的我国大学入学公平提升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6].戚业国,杨晓江.大学入学制度与高等教育的公平和效率[J].高等教育研究.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