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因子样基因论文-王雪倩,袁国振,吴泽,李茜,滕年军

转录因子样基因论文-王雪倩,袁国振,吴泽,李茜,滕年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转录因子样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亚洲百合,转录组,MYB转录因子,生物信息学分析

转录因子样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王雪倩,袁国振,吴泽,李茜,滕年军[1](2019)在《亚洲百合MYB转录因子家族的鉴定及调控花粉败育MYB基因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v-myb禽成髓细胞瘤病毒致癌基因同源物(v-myb avian myeloblastosis viral oncogene homolog,MYB)转录因子家族在调控植物生殖及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转录水平上鉴定出亚洲百合品种'小小的吻'(Lilium Asiatic hybrids'Little Kiss') MYB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旨在筛选出调控花粉败育的基因,为亚洲百合MYB的功能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基于百合转录组数据,利用Pfam31.0和BLASTP等软件对百合MYB蛋白序列进行筛选与鉴定,使用MEGA 7.0、Web Logo 3.0等生物信息学软件,重点对占比最多的R2R3-MYB类转录因子进行保守结构域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并用Mev软件对LaMYB基因在小孢子减数分裂时期和单核花粉粒时期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共筛选出69个LaMYB基因,包含50个R2R3-MYB类基因,15个1R-MYB类基因和4个3R-MYB类基因,所有LaMYB蛋白均为亲水性不稳定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表明LaMYB基因编码的蛋白均定位于细胞核;Web logo3.0分析发现R2R3-MYB类蛋白结构域比较保守,但其C-端转录激活域的易变性使其具有功能多样性;系统进化分析将百合R2R3-MYB类蛋白划分为22个亚家族,其中参与花粉败育的拟南芥同源基因主要属于S18、S23、S21和S22亚家族;同时,RNA-Seq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和花粉发育的正常时期(减数分裂时期)相比,在花粉败育的关键时期(单核花粉粒时期),69个LaMYB基因中有42个的表达量呈现上调趋势,仅27个基因的表达量呈现下调趋势;q RT-PCR分析结果表明6个候选基因在百合花粉正常时期(减数分裂时期)和败育时期(单核花粉粒时期)的表达量有显着差异。该研究结果表明LaMYB基因在花粉败育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此研究为深入探究LaMYB基因在花粉败育过程中发挥的功能提供基础资料。(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黄金山,程晨[2](2019)在《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经口感染因子1编码基因的转录及亚细胞定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杆状病毒在感染循环中产生的包涵体衍生病毒(occlusion-derived virus,ODV)介导病毒经口感染。由至少9种经口感染因子(per os infectivity factor,PIF)形成的复合体介导ODV感染昆虫中肠上皮细胞。为深入研究经口感染因子1(PIF1)的作用机制,克隆了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陕西分离株的pif1基因,序列分析显示其编码蛋白与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PIF1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85%,含有2个RGD基序;5′RACE分析发现pif1转录起始位点位于起始密码子上游53 bp处,含有病毒晚期启动子的保守序列ATAAG;定量PCR分析显示pif1在感染晚期开始大量转录,一直持续到感染极晚期;利用瞬时表达系统将PIF1与EGFP融合表达,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荧光分布位置,结果发现荧光均匀分布于细胞质中,而在病毒感染后荧光进入细胞核中,表明PIF1在其他病毒因子参与下,被运输至细胞核中。研究结果为今后深入研究BmNPV PIF1在ODV经口感染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蚕业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文苏麟[3](2019)在《水稻转录因子GLK的启动子多态性及基因表达模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GLK转录因子隶属于GARP家族,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中,其编码的转录因子能够起到促进叶绿体发育的调控机制,水稻中有一对GLK基因,分别为OsGLK1与OsGLK2。为深入探究该基因的功能,本文克隆了水稻中OsGLK2的启动子序列,并对水稻GLK基因的表达进行分析。在OsGLK2启动子上发现了8个TATA-box,13个CAAT-box,5个G-box位点;不同水稻种质上OsGLK2基因启动子存在很大多态性,OsGLK1及OsGLK2主要在叶子及根中表达,不同种质间的表达差异明显,3个基因型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及其他样;分析发现CAAT-box是影响OsGLK2表达量的调控位点。(本文来源于《山地农业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顾倩,丁维维,蒋明月,苏晓帅,李小娟[4](2019)在《过表达小麦锌指型转录因子基因TaZAT8烟草根系差异蛋白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进一步阐明小麦C2H2型锌指转录因子基因TaZAT8增强植株抵御低磷逆境的分子机制,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正常培养的野生型(WT)与过表达TaZAT8基因烟草株系蛋白表达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WT相比,过表达株系根系中22个蛋白质的表达发生了显着变化,其中上调表达蛋白为20个,下调表达蛋白2个。然后采用LC-MS/MS质谱技术对差异蛋白进行鉴定,发现上述蛋白分别归属于物质代谢、能量代谢、逆境应答及细胞保护、转录翻译、蛋白质转换和功能未知6个类别。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22个差异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质、线粒体、过氧化物酶体、细胞核和叶绿体5个不同部位,GO生物过程和分子功能分析表明,上述差异蛋白参与了不同代谢过程或体现不同类别的酶活性。结合上述分析发现,过表达TaZAT8基因通过对物质代谢、能量产生和逆境应答等生物过程的相关蛋白进行调节,为增强植株抵御逆境能力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陈俊,屈志广,陈美晴,蒋君梅,李向阳[5](2019)在《高粱转录因子SbGRF4基因克隆及原核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GRF (growth regulating factor)是一类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其参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以及抗逆等过程。本研究以高粱BTx623为材料,以cDNA为模板扩增全长SbGRF4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及原核表达分析。结果表明,SbGRF4全长1 221bp,编码406个氨基酸,蛋白理论分子大小约为44kDa,蛋白质等电点为7.05。进化树分析表明,SbGRF4与玉米GRF4的亲缘性较高;蛋白质序列分析表明,SbGRF4蛋白为亲水性蛋白,定位在细胞核中;二级结构预测发现其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占比最高,分别达到25.37%和64.04%。为获得SbGRF4可溶性蛋白,构建了pET-28a-SbGRF4重组质粒进行原核表达,分别对表达菌株、诱导温度以及IPTG诱导浓度进行优化。结果显示,SbGRF4最佳表达菌株为JM109 (DE3)菌株,最佳诱导温度为25℃,最佳IPTG诱导浓度为0.6mmol/L,最后用Western blot对表达的SbGRF4蛋白进行验证。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高粱SbGRF4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奠定基础,通过对该基因的表达研究,可为后续研究高粱GRF转录因子提供一定的科学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23)

李雪,王凤涛,冯晶,庞云星,贾湘[6](2019)在《两个锌指转录因子基因在调控小麦条锈菌耐高温反应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条锈病是由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 Erikes,Pst)引起的气传真菌病害,它最适宜在冷凉潮湿的气候条件下发生和流行。中国是小麦条锈病最大且相对独立的流行区,大部分小麦种植区受到条锈病流行暴发的严重为害。在病害侵染循环及流行过程中,病原菌在越夏易变区(即秋季菌源基地)的越夏情况是决定冬季繁殖区初侵染菌源数量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然而我国条锈菌越夏海拔下限逐年下降,越夏和越冬地区范围进一步扩大。同时,世界其他条锈病流行地区也出现了耐高温型菌株。Pst耐高温胁迫能力增强给未来小麦条锈病流行学研究以及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产生深远影响,并带来新的挑战。锌指转录因子在调控病原真菌生长发育、抗逆反应以及致病性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两个锌指转录因子基因(PSTG_11249,PSTG_06705)进行表达谱分析,并利用BSMV Agro/LIC寄主诱导的基因沉默(HIGS)技术体系验证候选基因在Pst耐高温胁迫反应中的作用。结果显示,C_3HC_4型锌指转录因子基因PSTG_11249在耐高温型菌株A4中受高温(21℃)处理诱导表达,当该基因被沉默后,高温条件下接种并潜育培养的高感条锈病品种Local Red幼苗叶片单位面积夏孢子堆密度显着低于对照处理组,能显着降低高温培养条件下Pst耐高温型菌株的发病严重度(P<0.05),说明PSTG_11249基因正调控Pst应答高温胁迫过程。对于属于Zn_2-Cys_6型双锌指结构转录因子基因PSTG_06705,高温条件下接种并潜育培养能抑制该基因在耐高温型菌株中表达,当沉默了耐高温型菌株A4基因PSTG_06705后,导致在高温条件下接种并潜育培养的高感病品种Local Red幼苗叶片单位面积平均夏孢子堆密度显着高于对照处理,显着增加了高温条件下Pst耐高温型菌株A4的发病严重度(P<0.05)。说明PSTG_06705对Pst耐高温胁迫起负调控作用。本研究结果对明确锌指转录因子在Pst耐高温反应中的调控作用,以及揭示小麦条锈菌适应高温胁迫的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23)

雷博,张王刚,何爱丽,陈银霞,曹星梅[7](2019)在《转录因子MZF-1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新抗原基因MLAA-34的转录调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转录因子MZF-1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新抗原基因MLAA-34的转录调控作用。方法:利用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及定点突变技术分析MZF-1对MLAA-34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通过凝胶电泳迁移率变动检测(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lift assay,EMSA)和染色质免疫沉淀检测(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 IP)实验,验证MZF-1是否与MLAA-34启动子核心区直接特异性结合。构建MZF-1真核表达载体和干涉载体,转染U937细胞,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MLAA-34基因的转录和表达变化。结果:转录因子MZF-1对MLAA-34基因表达具有调控作用,MZF-1结合序列点突变后,相对荧光素酶活性降低(P <0. 01)。EMSA和Ch IP实验从细胞内、外水平分别证明MZF-1可与MLAA-34启动子直接结合而发挥调控作用。在过表达试验中,MZF-1的增加可上调MLAA-34的表达(P <0. 05);在干涉试验中,MZF-1的降低可下调MLAA-34的表达(P <0. 05)。结论:转录因子MZF-1可与MLAA-34基因启动子上的转录调控区结合,并促进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中MLAA-34基因的转录。(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郝建楠,王雨薇,段奥其,冯凯,却枫[8](2019)在《胡萝卜ABF转录因子基因DcABF1的克隆与非生物胁迫应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ABF转录因子是一种碱性亮氨酸拉链类蛋白,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逆境调控密切相关。该研究以胡萝卜‘君川红’为材料,克隆出编码ABF转录因子的基因DcABF1,分析其编码氨基酸的序列组成、进化关系和蛋白质理化性质等;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DcABF1基因在不同非生物胁迫下的应答模式。结果显示:DcABF1基因含有一个长1 293 bp开放阅读框,编码430个氨基酸,其蛋白质分子量为104.96 kD,理论等电点为4.85。对DcABF1蛋白与其他植物的ABF家族成员进行同源性比对与进化树分析表明,DcABF1与榴莲中的ABF亲缘关系最近。蛋白质功能域预测发现,DcABF1蛋白中有28.84%的α螺旋和56.05%的无规则卷曲。DcABF1基因启动子区域含有多个顺式调控元件。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DcABF1基因对高温、低温、盐胁迫均有响应,其表达水平在盐处理下均高于对照,且于处理后4 h达到峰值,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干旱处理下DcABF1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相比均下降。(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张婷,杨永恒,孙玉明,侯孟兰,李丕睿[9](2019)在《甜菊耐寒相关基因SrDREB1As的克隆与转录因子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AP2/ERF转录因子家族中DREB亚族的A-1亚组基因对植物耐寒性具有显着的调控作用。本研究通过同源克隆的方法在甜菊中获得2个A-1亚组基因,分别命名为SrDREB1A1和SrDREB1A2(NCBI基因登录号分别为MK163640和MK163641)。SrDREB1A1 ORF全长660 bp,编码219个氨基酸残基,预测的蛋白分子量为24.58 kDa,等电点为5.42。SrDREB1A2 ORF全长630 bp,编码209个氨基酸残基,预测的蛋白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23.21 kDa和5.41。进化树分析发现,SrDREB1A1和SrDREB1A2分别与紫茎泽兰的AaCBF及菊花的DgDREB1A亲缘关系最近,序列分析发现二者都具有一个典型的AP2结构域。进一步对蛋白功能研究发现,SrDREB1A1和SrDREB1A2都定位在细胞核并且具有转录激活活性。本研究将通过转基因手段为提高甜菊的耐寒性提供重要的基因资源。(本文来源于《中国糖料》期刊2019年04期)

张冬杰,汪亮,刘洋,刘娣[10](2019)在《调控民猪Tβ4基因转录因子的筛选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筛选调控民猪胸腺β4(Tβ4)基因转录的增强子,探究该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本研究以民猪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Tβ4基因启动子区系列截短片段,与pMD18-T载体连接构建克隆质粒;通过双酶切和连接反应将系列截短片段定向连入pGL3-basic载体构建双荧光素酶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转染PK15细胞系,利用双荧光素酶检测系统测定重组质粒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根据相对荧光素酶活性的高低进一步筛选Tβ4基因的启动子核心区域;利用3个在线软件预测核心区域内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根据预测结果,使用重迭PCR定点缺失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构建突变载体,在PK15细胞中以野生型载体为对照检测突变载体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结果表明,试验成功构建了6个Tβ4基因系列截短的启动子片段,其中5个片段具有明显的活性。经过两轮的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发现,-155~-105 bp区域为民猪Tβ4基因的启动子核心区域,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区域存在E2F-1、MYBAS1和ELK-1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利用定点缺失构建了3个转录因子缺失的突变载体,经双荧光素酶检测发现仅有ELK-1结合位点的缺失,会造成启动子活性的显着下降(P<0.05)。据此推测ELK-1是民猪Tβ4基因转录的正调控元件。(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09期)

转录因子样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杆状病毒在感染循环中产生的包涵体衍生病毒(occlusion-derived virus,ODV)介导病毒经口感染。由至少9种经口感染因子(per os infectivity factor,PIF)形成的复合体介导ODV感染昆虫中肠上皮细胞。为深入研究经口感染因子1(PIF1)的作用机制,克隆了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陕西分离株的pif1基因,序列分析显示其编码蛋白与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PIF1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85%,含有2个RGD基序;5′RACE分析发现pif1转录起始位点位于起始密码子上游53 bp处,含有病毒晚期启动子的保守序列ATAAG;定量PCR分析显示pif1在感染晚期开始大量转录,一直持续到感染极晚期;利用瞬时表达系统将PIF1与EGFP融合表达,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荧光分布位置,结果发现荧光均匀分布于细胞质中,而在病毒感染后荧光进入细胞核中,表明PIF1在其他病毒因子参与下,被运输至细胞核中。研究结果为今后深入研究BmNPV PIF1在ODV经口感染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转录因子样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王雪倩,袁国振,吴泽,李茜,滕年军.亚洲百合MYB转录因子家族的鉴定及调控花粉败育MYB基因的筛选[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9

[2].黄金山,程晨.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经口感染因子1编码基因的转录及亚细胞定位分析[J].蚕业科学.2019

[3].文苏麟.水稻转录因子GLK的启动子多态性及基因表达模式分析[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9

[4].顾倩,丁维维,蒋明月,苏晓帅,李小娟.过表达小麦锌指型转录因子基因TaZAT8烟草根系差异蛋白的鉴定[J].华北农学报.2019

[5].陈俊,屈志广,陈美晴,蒋君梅,李向阳.高粱转录因子SbGRF4基因克隆及原核表达分析[C].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6].李雪,王凤涛,冯晶,庞云星,贾湘.两个锌指转录因子基因在调控小麦条锈菌耐高温反应中的作用[C].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7].雷博,张王刚,何爱丽,陈银霞,曹星梅.转录因子MZF-1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新抗原基因MLAA-34的转录调控研究[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9

[8].郝建楠,王雨薇,段奥其,冯凯,却枫.胡萝卜ABF转录因子基因DcABF1的克隆与非生物胁迫应答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19

[9].张婷,杨永恒,孙玉明,侯孟兰,李丕睿.甜菊耐寒相关基因SrDREB1As的克隆与转录因子特性分析[J].中国糖料.2019

[10].张冬杰,汪亮,刘洋,刘娣.调控民猪Tβ4基因转录因子的筛选与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2019

标签:;  ;  ;  ;  

转录因子样基因论文-王雪倩,袁国振,吴泽,李茜,滕年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