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级校正论文-程涛

多级校正论文-程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级校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自适应光学,解耦控制,拉普拉斯本征函数,直接斜率

多级校正论文文献综述

程涛[1](2018)在《多级校正器解耦控制技术研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自适应光学技术能够对波前像差进行有效补偿,进而广泛应用于天文观测,激光光束净化和人眼医疗成像等多个领域。随着这些应用领域的不断发展,同步校正大行程和高空间频率的波前像差成为了自适应光学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近年来,作为自适应光学系统核心器件的变形镜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单一变形镜仍难以满足系统对大行程高空间频率像差同步校正的需求。为解决这一难题,采用不同类型波前校正器组合而成的多级校正器自适应光学系统成为了当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然而,多级校正器自适应光学系统虽然能利用不同波前校正器在行程和空间频率上的优势来提升系统对波前像差的校正精度与行程,但却不得不面临不同波前校正器之间的耦合补偿对系统像差补偿能力和稳定性造成的影响。本文从典型的woofer-tweeter双变形镜自适应光学系统出发,其中woofer用于校正大行程低空间频率像差,tweeter用于校正小行程高空间频率像差,以实现woofer和tweeter变形镜在空域上的解耦控制为研究重点,开展了一系列多级校正器自适应光学系统解耦控制技术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像差补偿能力和耦合抑制能力两个方面对当前最为有效的多级校正器解耦控制技术之一-Zernike模式解耦控制算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在像差补偿方面,验证了Zernike模式解耦算法对大行程高空间频率像差的校正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woofer对不同阶次Zernike模式像差的拟合精度不同,致使采用Zernike模式为woofer和tweeter分配像差时难以充分发挥woofer和tweeter在行程和空间频率上的优势,进而在面临一些大行程高空间频率波前像差时难以获得较好的校正精度。在耦合抑制方面,验证了Zernike模式解耦算法在耦合抑制上存在的两个缺陷:其一,同样因woofer对不同阶次Zernike模式像差的拟合精度不同,致使在不适当的Zernike模式像差分配方式下,woofer与tweeter之间的耦合误差将难以抑制;其二,Zernike多项式的一阶偏导数不具备正交性,致使在抑制woofer和tweeter之间的耦合时必须引入Zernike理论面形和测量tweeter各个驱动器响应函数面形,这一环节将会因为tweeter驱动单元数目巨大而变得繁琐,但必不可少。其次,针对Zernike模式解耦算法因其Zernike多项式的一阶偏导数不正交而使得耦合抑制过程中必须引入Zernike理论面形和测量tweeter驱动器响应函数问题,将拉普拉斯本征函数引入到多级校正器解耦控制技术中。通过求解不同边界条件下的拉普拉斯本征方程可以得到不同光瞳区域下的二维正交本征函数,利用这些不同光瞳区域下的本征函数可以方便地将多级校正器解耦控制技术应用于不同光瞳区域需求的自适应光学系统中。理论推导验证了拉普拉斯本征函数一阶偏导数的正交性,进而证明了采用拉普拉斯本征函数对woofer和tweeter进行耦合抑制时无需测量tweeter驱动器响应函数面形的可行性。数值仿真验证了拉普拉斯本征函数解耦控制算法的像差补偿能力和耦合抑制能力,实际系统的实验结果与数值仿真保持一致,证明了该算法在实际系统中的有效性。再次,针对Zernike模式解耦算法因像差分配方式而不能充分发挥不同波前校正器在行程与空间频率上的优势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直接斜率的解耦控制算法。通过woofer斜率响应矩阵构造而来的斜率正交基,不仅能更加合理地分配波前像差,而且其正交性同样避免了测量tweeter各个驱动器响应函数面形。数值仿真证明了该算法能够实现对woofer和tweeter的同步解耦控制,且验证了该算法在像差校正适用范围上要优于Zernike模式解耦算法,同时其耦合抑制过程相比于Zernike模式解耦算法更为简单有效。最后通过实际系统对该算法的像差补偿能力和耦合抑制能力进行了实验验证。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投影抑制的解耦控制技术,该方法通过向量投影的方式可以直接计算出tweeter控制向量中包含的与woofer相耦合的电压成分,将其剔除,进而实现woofer和tweeter的解耦控制。通过数学推导在原理上论证了其可行性,并给出了该方法的前提条件,即引入的波前复原矩阵其列向量必须具备正交性。数值仿真表明,采用投影抑制的解耦控制方式不仅能更好地抑制不同波前校正器之间的耦合补偿,并能大大降低因耦合抑制过程而引入的计算负担,尤其在tweeter驱动器数目巨大的自适应光学系统中。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投影抑制的解耦控制方式能够实现对woofer和tweeter的同步控制,和它们之间耦合误差的有效抑制,即使在变化较快的动态波前畸变条件下。(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期刊2018-06-01)

李雨航,李景山,赵仕美[2](2016)在《遥感卫星图像系统几何校正多级并行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遥感卫星图像数据量大、系统几何校正计算复杂的问题,提出了基于SMP机群的系统几何校正多级并行算法。该算法利用MPI+OpenMP并行编程技术,节点间实现进程级粗粒度的并行,节点内实现线程级细粒度的并行。采用基于冗余存储的数据划分方式,保证了各个节点的负载均衡,减少了数据定位的复杂度;利用并行文件系统进行数据分配,避免了节点间的数据搬移,实现了数据并行读写,节点内部的并行,进一步细化了算法的并行粒度。在SMP机群系统上对资源叁号卫星正视相机图像进行算法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充分利用了SMP机群的计算资源,具有良好的并行性能。(本文来源于《遥感信息》期刊2016年03期)

江剑峰[3](2012)在《多级交错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传统能源危机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日益突出,在相关技术发展的推动下,电力电子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力电子设备接入单相电网,提供直流输出电压或交流输出电压,获得了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其带来的网侧谐波电流污染问题也是比较严重的。特别是采用整流桥和电解电容作为前级电路的开关电源电路和交直交变频电路,对电网造成了严重的谐波电流污染。功率因数校正,特别是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PFC)技术已成为解决谐波电流污染的重要技术,采用模拟APFC专用控制芯片设计的APFC电路已经在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校正效果。不过随着单相设备的功率等级日趋增加,一些应用场合,例如大功率变频柜机空调,在额定输入电压供电下,输入电流已经接近50A,额定功率达到10kW。对模拟APFC专用控制芯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功率支持要求。此外,在谐波电流标准制定方面,以往的针对单相电流16A以下的谐波标准IEC61000-3-2已经不能满足要求,单相电流高于16A小于75A应该采用新的谐波电流标准IEC61000-3-12。为了迎合这一趋势,许多半导体公司相继开发出不同工作原理的多级交错APFC的模拟控制芯片,可以支持更高的输出功率,同时克服了大功率单级APFC的缺点,如功率器件选型、成本、在板安装、整机功耗、EMI抑制水平等方面的不足。多级交错APFC必须解决通道间均流问题,现有模拟控制芯片都采用了合适的均流策略,获得了良好的均流效果,当然也存在这许多值得继续研究的地方。基于以上考虑,本论文从多级交错APFC的大功率化设计、均流策略、控制原理、电路工作特性研究、仿真实验分析等方面,对大功率APFC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详细分析了多级交错APFC系统的组成部分,基于APFC的开环控制理论,建立了单相APFC的无需输出电压检测控制电路。指出APFC的控制本质,从中发现单相APFC为一种“准变换器”,因为理论上的在网压过零点附近占空比大于1,而其最大占空比也不能大于一个小于1的上限,该理论与单相电压源整流器VSR的工作原理相同;(2)在分析单级APFC的电压与电流双闭环控制策略、电感电流合成原理、两级交错APFC中IGBT占空比与电感纹波电流的关系的基础上,设计了电压环和电流环,并采用MATLAB/SIMULINK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仿真分析。最后基于TI公司推出的模拟控制器UCC28070,设计和实现了额定输出功率3kW,开关频率为35kHz,电感量为350μH的两级交错PFC。结果表明,采用双闭环控制、电流合成原理实现高性能和低成本的交错APFC是可行的,具有很好的纹波电流抑制效果和高性价比;(3)在分析了交错APFC改进的单周期控制、四级交错APFC工作特性的基础上,采用两只RENESAS推出的模拟控制器R2A20104设计和实现了两级交错4kW、四级交错8kW的PFC。实验结果表明,四级交错PFC能够满足谐波电流限度标准,可以作为大功率家用空调、通讯电源等前级PFC的首选方案,具有功率器件电流应力成倍下降、网侧纹波电流抑制和高性价比的优点,而能够提高效率2%以上;(4)根据四级交错功率因数校正器(PFC)功率电路拓扑结构,建立了电流连续模式(CCM)下变换器的EL(Euler-Lagrange)数学模型。证明了四级交错PFC的无源性,采用状态反馈和阻尼注入的方法设计了无源控制器。所提控制方案不需要比例积分环节,控制简单,对与输入电压,负载及系统元件参数的扰动具有较强的鲁棒性。特别在负载变化范围较宽的应用场合中,其电流的动态响应快速,输出直流电压保持不变,很好地实现了PFC的功率因数校正和直流恒压输出功能。采用无源控制策略的多级PFC具有非常好的均流效果。仿真结果证明了所提无源控制器性能优越、方法可行。(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2-01-05)

王叁宏,梁永辉,龙学军,于起峰,谢文科[4](2009)在《基于随机并行梯度下降算法的多级波前校正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基于随机并行梯度下降(SPGD)算法的高分辨率自适应光学(AO)系统的有效校正带宽,提出了分级SPGD波前校正的方法。在每一级SPGD波前校正中,将高分辨率波前校正器的控制单元按位置分成多组,每一组都施加相同的控制电压作为一个控制变量。采用的校正级越高,独立的控制变量的数目也越多。多级SPGD自适应光学系统按从低到高的等级顺序对畸变波前进行校正。以一个具有16×16控制单元的分立活塞式波前校正器为基础建立了基于3级SPGD波前校正的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数值模型,并针对大气湍流引起的某一帧随机相位屏做了模拟校正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分级波前校正后收敛速度提高了23%,此方法确实提高了基于随机并行梯度下降算法的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有效校正带宽。(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09年05期)

张瑞凯,李云[5](1991)在《船闸水力学模型缩尺影响及其校正方法的研究——兼对叁峡多级船闸中间级原型流量系数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原、模型之间的差距和现行的校正方法(一) 原、模型之间的差距美国不少船闸原型观测结果说明了原型与模型之间的差别,如表1中美国Bay Springs船闸原、模型部分水力参数的差别。我国相继对葛洲坝1号和2号船闸进行了原型观测。结果表明,葛洲坝2号船闸原型的流量系数提高了12%(阀门双边开启),出水孔段的阻力系数减少了50%以上。虽经糙率校正,这一段阻力系数仍有一(本文来源于《水力发电》期刊1991年08期)

史贤林,韩方煜,王纯,丁惠华[6](1990)在《内校正2N牛顿-拉甫逊法与新松弛法结合用于多级多组分分离过程的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将“内校正”观点引入2N牛顿-拉甫逊法的新算法,其主要特点是:①在雅可毕(Jacobian)矩阵的计算中同时考虑了温度、汽相流率和液相组成对目标函数的影响,在校正温度、汽相流率的同时,也隐含着对液相组成的校正。②ME方程系由非稳态的物料衡算式导出。③允许有多种设计变量指定方案。计算结果表明:该法兼具松弛法稳定性好和牛顿-拉甫逊法收敛速度快的优点,能同时适用于烃类物系和非理想物系的分离计算。(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期刊1990年01期)

王家华[7](1979)在《多级的反褶积滤波及其在感应测井视电导率层厚校正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为了利用电子计算机对感应测井视电导率进行自动的层厚校正,作为对George等人所提出的方法(见参考文献[3],[4])的改进,本文提出多级的反褶积滤波.本文从感应测井的纵向微分几何因子出发,定义了近似于δ函数的函数(本文来源于《测井技术》期刊1979年02期)

多级校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遥感卫星图像数据量大、系统几何校正计算复杂的问题,提出了基于SMP机群的系统几何校正多级并行算法。该算法利用MPI+OpenMP并行编程技术,节点间实现进程级粗粒度的并行,节点内实现线程级细粒度的并行。采用基于冗余存储的数据划分方式,保证了各个节点的负载均衡,减少了数据定位的复杂度;利用并行文件系统进行数据分配,避免了节点间的数据搬移,实现了数据并行读写,节点内部的并行,进一步细化了算法的并行粒度。在SMP机群系统上对资源叁号卫星正视相机图像进行算法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充分利用了SMP机群的计算资源,具有良好的并行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级校正论文参考文献

[1].程涛.多级校正器解耦控制技术研究及应用[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8

[2].李雨航,李景山,赵仕美.遥感卫星图像系统几何校正多级并行算法[J].遥感信息.2016

[3].江剑峰.多级交错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器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

[4].王叁宏,梁永辉,龙学军,于起峰,谢文科.基于随机并行梯度下降算法的多级波前校正技术[J].中国激光.2009

[5].张瑞凯,李云.船闸水力学模型缩尺影响及其校正方法的研究——兼对叁峡多级船闸中间级原型流量系数预测[J].水力发电.1991

[6].史贤林,韩方煜,王纯,丁惠华.内校正2N牛顿-拉甫逊法与新松弛法结合用于多级多组分分离过程的计算[J].化学工程.1990

[7].王家华.多级的反褶积滤波及其在感应测井视电导率层厚校正中的应用[J].测井技术.1979

标签:;  ;  ;  ;  

多级校正论文-程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