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尘粒径论文-刘丹丹,景明明,汤春瑞,李德文

粉尘粒径论文-刘丹丹,景明明,汤春瑞,李德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粉尘粒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粒径,粉尘测量,静电感应,文丘里效应

粉尘粒径论文文献综述

刘丹丹,景明明,汤春瑞,李德文[1](2019)在《基于静电感应的小粒径粉尘浓度测量装置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现有煤矿粉尘浓度测量装置对小粒径粉尘浓度检测不准确的问题,基于文丘里效应与卡门涡街效应对现有测量装置的管道进行优化设计,提出了在文丘里管道的喉道段加入具有水平距离差的前气鞘与后气鞘。利用Gambit2.4软件建立改进装置的结构模型,通过Fluent6.3软件进行模型的仿真。获得粒子不同粒径下的相应速度云图,进而读取了速度值,通过MATLAB软件计算相关静电感应量。仿真结果表明:对比项目组研究的文式管,改进装置的总体静电感应量提高了12%;当粉尘粒径低于10μm时,在2种测量装置的感应电荷量对比中,小粒径粉尘所带的静电感应量最为明显,提高18%。对于设计小粒径粉尘浓度测量装置具有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煤炭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07期)

王笑峰,张原培,陈颖,陈月鑫,龚文峰[2](2019)在《哈尔滨市城区积雪粉尘粒径分布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冰雪中的粉尘可以记录并反映大气粉尘的直接指标。通过对哈尔滨市城区冬季积雪中粉尘的实验测试,分析研究了哈尔滨市不同区域、不同环境条件与粉尘粒径分布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哈尔滨城区积雪粉尘粒径分布状况与人类活动强度密切相关,粒径分布与交通流量之间显着正相关,植被覆盖率与粉尘粒径分布呈负相关。(本文来源于《防护林科技》期刊2019年06期)

丁建旭,杜群贵,吴雨蒙,陈冬青,王新华[3](2019)在《粉尘粒径对多孔环形喷嘴分散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对比不同可燃爆粉尘粒径在基于多孔环形喷嘴的20 L爆炸装置中的分散特征,采用ICEM对计算模型进行局部加密的非结构网格划分,结合耦合时间平均Navier-Stokes控制方程组和DPM动量平衡方程,实现了不同粒径铝粉(50、100、250μm)在20 L爆炸仓中分散全过程的叁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基于多孔环形喷嘴的20 L爆炸仓内的粉尘云空间分布较为均匀,但粉尘粒径越大,多孔环形喷嘴的约束管道内残留可燃爆粉尘越多,爆炸仓中心位置的真实浓度越低于形式浓度。(本文来源于《消防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张福宏,陈举师,高杨,汲银凤[4](2018)在《煤层干式钻孔粉尘运动及粒径分布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有效地减轻煤层干式钻孔粉尘污染,改善现有粉尘防治效果,运用SolidWorks联合DesignModeler建模,采用Fluent对煤层干式钻孔粉尘运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发现:粉尘颗粒自孔底产生后,在环状狭缝射流及钻杆持续转动的双重作用下,向孔口方向高速喷出。随着粉尘颗粒在钻场内不断运动,粉尘扩散速度逐渐降低,粉尘质量流率不断减小,R-R分布指数缓慢增大,粉尘中位径及R-R特征粒径先增大后减小。粉尘质量浓度随时间推移先逐渐增大至最大值,而后围绕该最大值小幅波动;沿程先迅速上升至最大值,而后急剧降低至较小值,再逐步缓慢降低。该研究可为煤层干式钻孔粉尘控制装置结构参数的设定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10期)

谢恬,陈先锋,张洪铭,黄楚原,唐文文[5](2018)在《玉米淀粉粒径对其粉尘云着火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入研究玉米淀粉粉尘的着火机制和燃烧行为,分别采用同步热分析仪和粉尘云着火传播试验平台试验研究5种不同粒径的玉米淀粉粉尘云着火特性,观察粒径对粉尘云着火特征温度、着火特征指数和着火延迟时间等参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粉尘粒径的减小,玉米淀粉的着火特征温度值均有所减小,着火特性指数越大,小粒径范围的玉米淀粉粉尘云更容易着火点燃;着火延迟时间与玉米淀粉粒径间存在显着的二次函数关系,粉尘粒径越小,玉米淀粉粉尘云着火所需时间越短。(本文来源于《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赵延军,曲毅[6](2018)在《煤矿粉尘粒径光学测量系统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以光全散射法为基础的粉尘颗粒粒径在线测量模型,提出了在可见光波段选取消光光谱二阶微分不连续点处对应波长、在近紫外和近红外波段选取与所有波长相关系数较高且相关度较小的波长的多光谱混合波长选取法进行颗粒测量,以标准粉尘颗粒为待测颗粒系,设计了光全散射法粉尘颗粒粒径测量平台,通过大量实验分析,证明了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混合波长选取法能够有效减小测量误差,克服以往方法效率低的问题,为粉尘粒径的在线测量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18年01期)

甘波,高伟,张新燕,姜海鹏,毕明树[7](2019)在《不同粒径PMMA粉尘云火焰温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粒径分布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粉尘云火焰温度的影响,本文分别采用热电偶和高速比色测温法测量了开敞空间不同粒径PMMA粉尘云的火焰温度特性。结果表明:相比30μm粉尘粒子,100 nm粉尘粒子热解/挥发速率较快,燃烧更加充分,粉尘云火焰的最高温度可达1551℃,而30μm粉尘云火焰最高温度仅为1 108℃;在微米尺度,随着PMMA粉尘粒径的增大,火焰最高温度和高温火焰区面积先增大后减小; 20μm粉尘粒子由于其分散性较好,裂解气化特征时间尺度与燃烧反应特征时间尺度较接近,燃烧反应充分,火焰最高温度和高温火焰区面积均最大。(本文来源于《爆炸与冲击》期刊2019年01期)

李岳,李健,高伟,喻建良,姜一昌[8](2017)在《不同粒径PMMA粉尘爆炸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20L球形爆炸测试装置,对比研究了30μm、800 nm、100 nm的微纳米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粉尘的爆炸特性,得出纳米粉尘相比微米粉尘具有爆炸升压速率大、爆炸持续时间短的特性;在密闭容器内,100 nm和800 nm粉尘颗粒的最佳爆炸浓度为250 g/m~3,最大爆炸压力P_(max)分别0.821 MPa和0.865 MPa,爆炸指数K_(st)分别为27.3 MPa·m/s和25.8 MPa·m/s;30μm粉尘颗粒最佳爆炸浓度为750 g/m~3,最大爆炸压力0.708 MPa,爆炸指数K_(st)为10 MPa·m/s~1,总体上纳米粉尘的爆炸危害远大于微米粉尘,但由于粒径减小团聚效果增大,100 nm粉尘只在低浓度下(<250 g/m~3)的爆炸威力高于800 nm粒径,当浓度增大,团聚严重,其爆炸威力却低于800 nm粒径,所以对有机纳米粉尘并非粒径越小,爆炸威力越大,而更应关注纳米粉尘在低浓度下的爆炸危害,研究结论可为加工、储存有机纳米材料的安全防护与安全设计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安全、健康和环境》期刊2017年11期)

马鹏杰[9](2015)在《不同粒径分布的粉尘对滤清器过滤比与纳污容量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按照多次通过试验标准滤清器的试验条件通常是固定的,而在滤清器实际使用过程中,颗粒的种类、粒径分布等因素都是不确定的。分别使用ISO FTD与ISO MTD试验粉尘对两组同型号滤清器进行对比试验,以探究不同粉尘对滤清器纳污容量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原因。(本文来源于《汽车零部件》期刊2015年10期)

温禄淳,刘邱祖[10](2015)在《粒径对矿井粉尘表面润湿性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矿井粉尘粒径会影响其表面润湿性的问题,选取5种代表性煤样研究粒径对润湿接触角和喷雾降尘效率的影响,由此建立降尘剂作用下的矿井粉尘表面润湿性数据库;采用Orange7.5拟合软件对数据库进行数值拟合,并得到可视化曲线和方程。结果表明,基于拟合方程高度平行性的规律,粒径影响矿井粉尘表面润湿性的一般性规律是粒径为9~11μm的矿井粉尘对表面润湿性影响最大。(本文来源于《中国粉体技术》期刊2015年04期)

粉尘粒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冰雪中的粉尘可以记录并反映大气粉尘的直接指标。通过对哈尔滨市城区冬季积雪中粉尘的实验测试,分析研究了哈尔滨市不同区域、不同环境条件与粉尘粒径分布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哈尔滨城区积雪粉尘粒径分布状况与人类活动强度密切相关,粒径分布与交通流量之间显着正相关,植被覆盖率与粉尘粒径分布呈负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粉尘粒径论文参考文献

[1].刘丹丹,景明明,汤春瑞,李德文.基于静电感应的小粒径粉尘浓度测量装置优化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9

[2].王笑峰,张原培,陈颖,陈月鑫,龚文峰.哈尔滨市城区积雪粉尘粒径分布特征研究[J].防护林科技.2019

[3].丁建旭,杜群贵,吴雨蒙,陈冬青,王新华.粉尘粒径对多孔环形喷嘴分散特征的影响[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9

[4].张福宏,陈举师,高杨,汲银凤.煤层干式钻孔粉尘运动及粒径分布的数值模拟[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5].谢恬,陈先锋,张洪铭,黄楚原,唐文文.玉米淀粉粒径对其粉尘云着火特性的影响[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8

[6].赵延军,曲毅.煤矿粉尘粒径光学测量系统改进[J].煤炭技术.2018

[7].甘波,高伟,张新燕,姜海鹏,毕明树.不同粒径PMMA粉尘云火焰温度特性研究[J].爆炸与冲击.2019

[8].李岳,李健,高伟,喻建良,姜一昌.不同粒径PMMA粉尘爆炸特性研究[J].安全、健康和环境.2017

[9].马鹏杰.不同粒径分布的粉尘对滤清器过滤比与纳污容量的影响分析[J].汽车零部件.2015

[10].温禄淳,刘邱祖.粒径对矿井粉尘表面润湿性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粉体技术.2015

标签:;  ;  ;  ;  

粉尘粒径论文-刘丹丹,景明明,汤春瑞,李德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