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风积土路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风积土,土水特征曲线,干密度,干湿循环
风积土路基论文文献综述
贾宝新,王荷,周琳力,李志永[1](2018)在《辽西风积土路基土水特征曲线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土水特征曲线对工程性质的重要性,利用SDSWCC压力板仪和GDS饱和-非饱和应力路径叁轴试验系统,详细研究了不同干密度、干湿循环次数和净平均应力对辽西风积土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并采用常用的3种模型,使用数学方法对所测数据进行拟合。试验结果表明,低基质吸力阶段,干密度、干湿循环和应力作用对风积土土水特征曲线影响显着:干密度更大时,土体内部孔隙率降低,饱和含水率降低,进气值升高,持水性能更好;干湿循环作用下,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饱和含水率增高,失水速率变大,进气值降低,持水性能减弱,但3次干湿循环后趋于稳定;应力作用下土体发生收缩变形,密度变大,其产生的影响规律与干密度相似。高基质吸力阶段,叁者的影响均很小。曲线拟合分析表明,Van Genuchten模型的拟合精度最高,能够更好地描述和预测辽西风积土的土水特征曲线。研究结果揭示了辽西风积土力学、工程性质与其它地域土体的一致规律,以及风积土自身独有的特性,为广泛开展的风积土路基、桥基等工程提供了判定风积土性质的参考和依据。(本文来源于《工程地质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张向东,薛庆新,张玉,李庆文[2](2016)在《高速铁路风积土路基不均匀沉降特性与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高速铁路有关区域类型土的问题,以高速铁路风积土路基为研究对象,利用MIDAS/GTS进行高速铁路风积土路基不均匀沉降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地基加固桩和土之间存在相对变形和变形关键区,分析变形关键区找出影响风积土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因素,进而得出径距比概念.采用控制变量法通过单因素数值模拟分析得出最佳径距比和碎石垫层厚度,通过拟合计算得出同时考虑径距比和碎石垫层厚度耦合作用的地基桩沉降计算式以及桩间土沉降计算公式.(本文来源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宋洋,张向东,张旭[3](2014)在《京沈高铁风积土路基弱化特性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循环叁轴试验,研究了辽西风积土在不同固结条件和施加初始静偏应力作用下刚度的循环弱化特性,提出了考虑有效固结应力、初始静偏应力、动应力水平和循环荷载作用次数的风积土刚度弱化模型。结果表明:在相同固结条件下,风积土的刚度随固结围压增大而增大;随循环次数的增加、初始静偏应力的施加和动应力比的提高,风积土的刚度衰减显着;在试验基础上提出的风积土刚度弱化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刚度的衰减规律。(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环境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张向东,于学生,于海舰[4](2013)在《辽西风积土路基振陷研究及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铁路车辆轴重增大、速度提高以及行车密度加大,长期行车必然使路基产生较大的累积塑性变形,因此对路基振陷的进一步研究已刻不容缓。本文主要以辽西高速铁路沿线的风积土路基为研究对象,取其原状土,通过室内常规土工试验获取风积土的基本物理和力学参数;根据试验结果,对风积土在长持时动荷载下的振陷量进行回归分析,进而得出预测振陷的方法;基于MIDAS软件,进行风积土路基在列车振动荷载下的振陷的数值模拟,根据模拟过程中参数的调整,得出风积土路基振陷量随参数的变化关系;最后,提出针对风积土路基抗振设计和隔振措施,进而得到用于指导风积土路基抗振和隔振措施的统一设计方法。(本文来源于《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于学生[5](2012)在《复杂应力下二灰改良风积土路基强度演化规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中国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需求逐年增大。城市道路的新建或扩建逐渐增多,在城市道路的设计与施工中遇到了许多技术问题。寻求既满足强度与稳定性要求,又能实现经济合理的路基填料,已成为工程技术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改善二灰改良风积土路基填料的应用效果,防止路基不均匀沉降等病害,降低工程造价,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与参考。文章以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农垦太阳庙农场物流园区道路工程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室内试验研究、有限元数值模拟等手段,对风积土及二灰改良风积土路基强度演化规律进行研究,进而分析二灰改良风积土路基的加固效果。通过室内土工试验获取了风积土相应的物理力学参数,得出风积土颗粒孔隙较大,表现为细颗粒难以充分填充孔隙,需要改良土质以改变风积土的粒径级配。通过室内真叁轴试验模拟风积土真实的受力状态,得出风积土抗剪强度表现出显着的结构性。但风积土的抗剪强度仍然符合摩尔-库仑定律,前半部分结构性的存在成为其抗剪强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半部分为随着荷载的增大,其结构性逐渐消失。通过室内真叁轴试验模拟二灰改良风积土真实的受力状态,得出灰土比为影响改良风积土抗剪强度的首要因素,体现在粘聚力与内摩擦角两个方面。进而得出二灰改良风积土的最佳配比:压实度96%,相应孔隙率11.4%作为二灰改良风积土路基的压实标准;石灰掺入量10%,粉煤灰掺入量为40%为改良相对最优掺入比,即最佳灰土比为1:4:5;含水率取风积土的最优含水率18%。通过MIDAS/GTS岩土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对道路工程产业大街加宽段的应力与位移场进行分析。得出路基竖向位移的最大值发生在新路基与旧路基结合的坡脚处,加宽段路基铺设土工格栅有效抑制路基的水平位移,二灰改良风积土有效的减小了路基塑性区的范围,起到了预想的加固效果。(本文来源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期刊2012-12-25)
林增华,张铁志,刘宏彦[6](2011)在《风积土路基道路防冻胀措施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均匀设计的试验方法,主要考察了冻胀率与换填层厚度、换填层位置和地下水深度叁个影响因素,回归分析分别得出了冻胀率与叁个影响因素之间的数学模型,得出了运用天然沙砾换填隔水时的换填厚度是16cm,换填位置是路面一下55cm,用指导风积土路基防冻害设计和施工提供。(本文来源于《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于海舰[7](2010)在《辽西风积土路基振陷研究及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铁路列车车重增大、速度提高、行车密度加大,长期行车必然产生较大的累积塑性变形;列车长期振动引起的振陷也愈加严重。因此,对路基振陷的进一步研究已刻不容缓。本文参考国内外对高速列车动荷载对环境振动的相关研究,对以往的方法进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吸取先进的理念。主要以辽西高速列车沿线的风积土地基为研究对象,取其原状土,通过室内常规土工实验获取风积土的基本物理和力学参数。将长持时的正弦荷载通过动叁轴施加在原状风积土上,确定应力-应变关系,并得出动弹性模量与动剪切量随固结压力的变化情况。通过动强度试验与直接剪切试验结果对比,考虑在列车循环荷载作用下,路基土的动强度与静载作用下的动强度的关系。根据试验结果,对高速列车在长持时动荷载下的振陷量进行回归分析,进而得出预测振陷的方法。对振陷前后的风积土进行电镜扫描试验,研究振陷前后风积土微结构的变化,从微观的角度对风积土振陷机理进行系统研究。基于midas软件,进行风积土路基在列车振动荷载下的振陷的数值模拟。根据模拟过程中参数的调整,得出列车振陷量随参数的变化关系。最后提出路基抗振设计和路基的隔振措施,进而得到用于指导风积土路基抗振和隔振措施的统一设计方法,并对振动引起的沉陷的治理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治理方法。(本文来源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期刊2010-12-01)
张向东,朱光宇,刘浜葭[8](2009)在《风积土路基道路冻害防治措施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辽西地区的水文地质气候特征,考察了近几年的辽西地区风积土路基道路的冻害现象,发现存在的道路冻害现象有:冻胀、融沉、翻浆冒泥、开裂等。分析研究表明土质、温度、水是产生这些冻害的根本原因。针对这些冻害,从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出发,采取碾压击实路基、风积砂换填、无机结合料稳定土路基等措施对其进行防治,并进行了路基风积土冻结试验、碾压击实试验、风积砂换填试验、水泥煤渣稳定土层和石灰粉煤灰稳定土层试验研究。通过对试验数据分析得到了其冻结规律,采用碾压击实法,其最佳压实度度为93%~95%;采用风积砂换填隔水法,风积砂垫层时位置应在地下水位以上,一般应在土基50~80 cm深度处铺筑,换填厚度在中湿路基为15~20 cm,潮湿路基为20~30 cm;采用无机结合料稳定土防止、防治风积土路基道路冻害,厚度均应在25 cm左右,其中水泥、煤渣、风积土的质量比约为6∶40∶54,石灰、粉煤灰、土叁者的质量比为14∶30∶56,在此基础上,对各种措施的防治效果进行了对比评价。(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4期)
林增华[9](2009)在《风积土路基道路冻害防治措施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辽西地区风积土路基广泛存在的季节性冻胀破坏的客观事实,本文通过现场勘测和室内试验相结合,明确了风积土路基的冻害破坏形式和风积土的冻胀性质,运用大型冻融循环系统,研究了风积土路基的冻胀机理,确定室内冻胀试验的试验边界条件,同时得出水份迁移是风积土路基冻胀的主要原因。基于土质、水和温度是冻害发生的根本原因,结合阜新地区的客观实际情况,提出了运用天然沙砾换填隔水法的防冻胀措施。运用均匀设计的试验方法,主要考查了冻胀率与换填层厚度、换填层位置和地下水深度叁个影响因素,进行大量的室内模拟试验,回归分析分别得出了冻胀率与叁个影响因素之间的数学模型,通过试验优化和预留试验的例证得出冻胀率最小的换填位置和换填厚度,得出了运用天然沙砾换填隔水时的换填厚度是16cm,换填位置是路面以下55cm,从而最终得出了风积土路基具体的防冻胀措施,用于指导风积土路基防冻害设计和施工。(本文来源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期刊2009-05-01)
朱光宇[10](2006)在《辽西风积土路基道路冻害防治措施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风积土的含水量、密度、比重、颗粒分布等指标进行测试、系统地研究了风积土的物理性质,对物理参数的分析表明:风积土的颗粒成分中细颗粒为主要颗粒,其结构相对致密,浸水后不具有明显的湿陷性,风积土路基道路易发生冻害。根据辽西地区的水文地质气候特征,考察了近几年的辽西地区风积土路基道路的冻害现象,发现存在的道路冻害现象有:冻胀、融沉、翻浆冒泥、开裂等。分析研究表明土质、温度、水是产生这些冻害的根本原因。针对这些冻害,本文从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出发,采取碾压夯击改变土体结构、隔断毛细水、无机结合料保温等措施对其进行防治。并进行了路基风积土冻结试验、碾压夯击试验、风积砂换填试验、水泥煤渣稳定土层和石灰粉煤灰稳定土层实验研究。根据试验数据分析得到了其冻结规律。本文本着取材方便、经济有效的原则。提出了碾压击实法、风积砂换填法、水泥煤渣稳定土层法、石灰粉煤灰稳定土法四种措施对辽西地区风积土路基道路进行冻害防止、防治。四种防治措施各有其优缺点。本文根据四种防治措施室内试验研究得出的规律,找出了每一种防治措施的应用方法,并针对具体路段的地质水文环境提出了相应的工程防治措施。(本文来源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期刊2006-11-08)
风积土路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高速铁路有关区域类型土的问题,以高速铁路风积土路基为研究对象,利用MIDAS/GTS进行高速铁路风积土路基不均匀沉降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地基加固桩和土之间存在相对变形和变形关键区,分析变形关键区找出影响风积土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因素,进而得出径距比概念.采用控制变量法通过单因素数值模拟分析得出最佳径距比和碎石垫层厚度,通过拟合计算得出同时考虑径距比和碎石垫层厚度耦合作用的地基桩沉降计算式以及桩间土沉降计算公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风积土路基论文参考文献
[1].贾宝新,王荷,周琳力,李志永.辽西风积土路基土水特征曲线试验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8
[2].张向东,薛庆新,张玉,李庆文.高速铁路风积土路基不均匀沉降特性与控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3].宋洋,张向东,张旭.京沈高铁风积土路基弱化特性的试验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4
[4].张向东,于学生,于海舰.辽西风积土路基振陷研究及数值模拟[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3
[5].于学生.复杂应力下二灰改良风积土路基强度演化规律试验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
[6].林增华,张铁志,刘宏彦.风积土路基道路防冻胀措施的试验研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
[7].于海舰.辽西风积土路基振陷研究及数值模拟[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
[8].张向东,朱光宇,刘浜葭.风积土路基道路冻害防治措施试验[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9].林增华.风积土路基道路冻害防治措施的试验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
[10].朱光宇.辽西风积土路基道路冻害防治措施的试验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