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玉山璞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顾瑛,玉山璞稿,玉山雅集,吴中文人
玉山璞稿论文文献综述
张文姗[1](2012)在《顾瑛其人与《玉山璞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简述顾瑛生平,玉山雅集以及顾瑛诗别集《玉山璞稿》并与元末农民起义战争相联系,并简介了《玉山璞稿》的版本源流。(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期刊2012年03期)
[2](2009)在《《草堂雅集》、《玉山名胜集》、《玉山璞稿》首发式暨研讨会在昆山举行》一文中研究指出元代文人顾瑛倡导的"玉山雅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叁月的昆山,嫩枝吐绿,鲜花盛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华书局、昆山市委宣传部、巴城镇人民政府主办的《草堂雅集》、《玉山名胜集》、《玉山璞稿》(中华书局出版)首发式暨研讨会隆重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陈高华以及来自中(本文来源于《文史知识》期刊2009年05期)
阮丽莉[3](2008)在《《玉山璞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顾瑛是元末明初吴中士人集团中重要一员。作为显赫一时的“草堂雅集”文会组织者,其在元末吴中文坛中占有特殊地位。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顾氏所主持的文会雅集,及相关的一系列诗文酬唱作品,帮助形成也浓缩体现了元末吴中士人关注自我,张扬个性,适世而非消极出世,重物质享受,亦重精神自由的独特风尚与情怀。另一方面,作为创作者的顾瑛,其作品内涵却又超乎于一般“雅集”酬唱文学之上,对元末社会现实的关注与不时显露出的强烈的用世心态,都使其在元末士人集团中显得卓尔不群。这使得我们必须从独立的文学创作者而非仅仅文人集会组织者的角度重新审视顾瑛的经历及其创作。作为士人间酬唱之作的代表,《草堂雅集》已经受到很多研究者的关注,但相比之下,顾瑛个人作品总集《玉山璞稿》的相关研究还较薄弱。本文主要深入探讨顾瑛生平及诗作的相关问题。文章主体分为四个部分。文章的第一部分为版本研究,《玉山璞稿》的版本及流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明人朱存理所得残本,又有明清两代多人编定的重辑本,理清《玉山璞稿》的版本及源流情况无疑有助于我们对顾瑛诗作全貌有更为明晰的认识。文章第二部分,主要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顾瑛在人生不同时期的创作与其生平际遇的结合,追寻顾瑛诗风与心态的发展脉络,同时也涉及到顾瑛个人创作与吴中文人集团的相互浸润与影响。文章的第叁部分为词语考释,《玉山璞稿》中涉及到许多文化内涵丰富的词语,如“葡萄”“送穷”、“菖蒲”、等。利用文化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以及对相关名物制度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更好的还原并呈现出词汇背后的文化现象传承、演变的过程,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加深对顾瑛诗歌创作的理解。最后,本文还从异文研究的角度对《玉山璞稿》中一些代表性较强的异文现象作出了分析与判断。(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08-05-18)
陈丽芳[4](2005)在《顾瑛《玉山璞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元末明初的文学史上,江苏昆山的顾瑛(1310~1369)绝对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文人。他早年轻财结客,豪宕自喜,年叁十才开始潜心读书,学识渊博。年四十将家产付与儿子元臣,自己则过着优哉游哉的生活。顾瑛一生最大的成就是建造了玉山草堂,给当时处在风雨飘摇中的文人营造了一个世外桃源。《明史》称顾瑛"家园亭榭之盛、图史之富,暨饩馆声伎,并冠绝一时。"顾瑛晨夕与客人在此饮酒赋诗,四方名士如河东张翥、会稽杨维桢、天台柯九思、永嘉李孝光、方外士张雨、于彦成等人皆为常客,"风流文采,倾动一时"。顾瑛作为这样一个集会的主人,自然受到众人的关注。(本文来源于《文学前沿》期刊2005年01期)
玉山璞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元代文人顾瑛倡导的"玉山雅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叁月的昆山,嫩枝吐绿,鲜花盛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华书局、昆山市委宣传部、巴城镇人民政府主办的《草堂雅集》、《玉山名胜集》、《玉山璞稿》(中华书局出版)首发式暨研讨会隆重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陈高华以及来自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玉山璞稿论文参考文献
[1].张文姗.顾瑛其人与《玉山璞稿》研究[J].语文学刊.2012
[2]..《草堂雅集》、《玉山名胜集》、《玉山璞稿》首发式暨研讨会在昆山举行[J].文史知识.2009
[3].阮丽莉.《玉山璞稿》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4].陈丽芳.顾瑛《玉山璞稿》研究[J].文学前沿.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