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金矿论文-邓碧平

新生代金矿论文-邓碧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新生代金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生代,富集地幔,富碱岩浆,流体作用与演化

新生代金矿论文文献综述

邓碧平[1](2014)在《地幔流体作用引发壳幔物质混染迭加成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滇西叁江地区构造-岩浆-流体活动强烈且频繁,具有长期活动性。在晚古生代,区域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拉张与断陷;而从华力西晚期到印支期转为以挤压活动为主;进入燕山期,该区构造运动表现为先挤压后拉张;到喜山期则以推覆运动为主。进入碰撞造山阶段,可分为3个碰撞期:主碰撞(65~41Ma)、晚碰撞(40~26Ma)和后碰撞(25~0Ma)叁个阶段。尤其是晚碰撞期成矿作用十分强烈,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缘构造转换带上,成矿高峰期集中于35±5Ma。与此相关的4个重要成矿事件中,与大型剪切系统有关的剪切带型金成矿事件形成了着名的哀牢山大型金矿带。其中,滇西老王寨金矿即发育在陆内转换造山环境,严格受大规模走滑-推覆-剪切作用控制,受控于统一的深部地质作用过程,与软流圈上涌导致的幔源或壳幔混源岩浆-流体活动关系密切。滇西新生代老王寨金矿是哀牢山金成矿带上的大型金矿床之一,发育在印度板块与扬子板块的拼接部位,处于极不稳定的过渡型构造单元及深大断裂构造强烈活动地带,这种地带既有利于构造-岩浆-深部流体活动,提供成矿物质,又有利于构筑良好的赋矿环境,从而有利于成矿。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结合现代成矿理论并运用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和方法重点对滇西老王寨金矿开展深入研究和探讨,论证并提出了地幔流体作用引发壳幔物质混染迭加成矿机制,建立了地幔流体作用及其演化成矿模式。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1)据滇西老王寨金矿区围岩、矿化岩、矿石和脉体的岩相学鉴定发现,伴随多种蚀变(硅化、碳酸盐化、硫化物化、硅灰石化、纤闪石化等)和多期蚀变迭加,岩矿石中发育沿矿物解理缝、裂隙、粒间贯入或穿插有黑色不透明物质;经扫描电镜、能谱及电子探针分析确认,该物质主要是一种由硅酸盐、石英与硫化物、碳酸盐不均匀混熔或分熔并富含白钨矿、金红石和镜铁矿(磁铁矿)的超显微隐晶集合体物质,这些不同微晶矿物在显示沉淀共晶结构的同时又表现出熔离交生关系。这种超微观岩相学特征,反映了地幔流体属性伴随地幔流体作用过程中深度及环境物理化学条件改变,发生由熔浆流体→超临界流体→地壳热液流体演变,也正是这一作用和演化过程引发壳幔物质相互作用而混染迭加,进而促进成矿作用。因此,该黑色不透明物质作为地幔流体作用的一种微观踪迹,是促进金矿成矿的重要深部地质地球化学动力源和物质源。(2)成矿流体中的水主要具有岩浆水性质;成矿流体包裹体中3He/4He值介于0.1608~3.47Ra,居于地壳与地幔的特征值之间;20Ne/22Ne、21Ne/22Ne比值为9.816~12.64、0.0267~0.0481,接近地幔比值;40Ar/36Ar、38Ar/36Ar比值变化于307.5~681.7、0.1769~0.2132,都相应地居于地球大气和MORB的比值之间;128~136Xe/130Xe相对于大气均表现出过剩特征,尤其是129Xe和136Xe的过剩揭示成矿流体中有地幔Xe的参与或加入。成矿流体中富含Cl-、HCO3-、CO2、CH4等络阴离子以及S2-、HS-配合物,含矿流体的性质总体表现为碱性,且不同矿石类型的矿石矿物的C、S同位素组成具有典型的幔源特征。分析表明,矿区金的助溶剂和矿化剂主要是CO2、CH4、HCO3-和Cl-、S2-、HS-,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均主要源于深部地幔,在参与蚀变成矿过程中,引发壳幔物质混染迭加而有利成矿。(3)成矿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有NaCl-H2O、CO2-H2O型,成矿阶段的热液属于中低温度(140.0~260.0℃)、低盐度(约4.650~4.495%)、中低密度(0.918~0.926g/cm3)的流体,成矿流体中金主要是在相对还原的环境以AuS-、Au(HS)2-、AuAsS32-、AuSbS32形式迁移,并在环境的物理化学条件温度、压力、盐度、pH值、氧逸度、硫逸度降低的情况下解析,发生成矿作用,形成金矿床。(4)滇西哀牢山金矿带包括老王寨金矿床的成矿时限(主要介于20~50Ma)与金矿化密切共生的煌斑岩成岩时代(28~43Ma)都集中在喜马拉雅期,该时期正是哀牢山断裂带发生拉张构造运动、伴随大量幔源富碱侵入岩和煌斑岩岩浆侵位的时代,这预示金矿床的形成与该区喜马拉雅期发生的拉张构造运动-幔源岩浆活动-地幔流体作用有关。(5)岩矿石常量元素在成矿蚀变过程中的带进带出主要表现为硅化、碱质的增加,不同岩矿石在明显富集LILE、HFSE、LREE的同时具有相对高87Sr/86Sr(>0.7050)、低143Nd/144Nd(<0.512638)、高206Pb/204Pb(17.8~19.1)以及Ce、Eu组合异常反向演化特点。这是富集地幔源区本身特征的反映,也是壳幔物质混染迭加成矿的重要标志。富硅成矿流体和原生成矿硅化石英的δ30Si介于-2.4‰~-0.1‰,而矿化蚀变斑岩、花岗斑岩、煌斑岩和富碱斑岩的δ30Si变化于0.4‰~0.0‰;煌斑岩和富碱斑岩的δ30Si值(0.0‰~0.4‰)与矿化蚀变砂岩和矿化蚀变斑岩的δ30Si值(0.3‰~0.5‰)基本一致,但是后者更大。据硅同位素动力学分馏原理和机制可推测:富硅成矿流体可能源于原始地幔,而富碱岩浆可能源于交代富集地幔;并且富碱斑岩可能受到富硅成矿流体一定程度地交代作用,随着富硅成矿流体从斑岩向围岩运移,流体性质相应地由幔源向壳源过渡。(6)滇西新生代老王寨金矿床的形成与深部地质过程有关,是地幔流体作用及其演化引发并促进壳幔物质混染迭加成矿的结果。综合研究表明,因印度大陆与扬子地块斜向汇聚和相向俯冲,导致滇西金沙江—哀牢山发育大规模走滑断裂、逆冲推覆和剪切作用及深部地幔流体作用,在此过程中,原始地幔逐渐向交代富集地幔转化过渡并发生部分熔融,产生硅不饱和的超基性-基性岩浆、碱性岩浆及与此相伴并具熔浆性质的含矿地幔流体,它们彼此混合但互不混溶,构成多相熔浆;随即,该多相熔浆驱动地幔底侵,导致热点升高,诱发深部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硅饱和的长英质岩浆,并与幔源底侵的多相熔浆进一步发生不相溶的混合,构成壳幔混源的多相混浆;而含矿地幔流体则伴随多相混浆沿深大断裂通道上升侵位并结晶成岩形成超基性-基性岩浆岩、煌斑岩、正长岩、石英斑岩、花岗斑岩等岩石组合的同时,由于深度、环境温压及氧逸度等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其流体性质由熔浆→地壳热液演化,导致黑色不透明物质中出现熔离交生结构与沉淀共晶结构共存及硫酸盐与硫化物伴生的特有微观现象;与此同时,含矿地幔流体作为一种透岩浆流体,除可对源自混浆的不同结晶岩石进行同步交代蚀变成矿外,也可在具备通道条件下从岩浆或岩体中分离,进入到流动条件较差的次级裂隙中或有利赋矿的岩石界面,不断地与其它岩体、围岩地层相互作用而不可避免地引发强烈的壳幔物质、能量交换,进而促进壳幔物质混染迭加成矿,从而形成大型-超大型金矿床。(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4-06-01)

张杰,王少东[2](2007)在《某新生代红土型金矿选矿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云南某新生代红土型露天金矿金的粒度分布呈粗细极不均匀的特点,采用高离心力场重选工艺进行研究,较好地解决了粗粒金以及微细粒金的回收难题,当原矿金品位1.1g/t,精矿金品位47.23g/t,金回收率达到86.09%,获得了满意的选别指标。(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选矿部分)》期刊2007年01期)

李兆鼐,权恒,林宝钦,毛建仁,李汉声[3](2006)在《《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火成岩及其深部过程》及《中国火山岩地区金矿床》》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火成岩及其深部过程》, 是原地质矿产部“八五”重点基础科研项目下属课题的研究成果,负责人李兆鼐。深入系统研究了中国东部中、新生代不同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岩浆活动的关系、岩浆活动的深部动力学过程;对中国不同时代复合造山带和大陆活化带的火山岩和侵入岩的岩石组合、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描述和分析;划分了岩省、岩带及岩区,侵入岩和火山岩的岩石组合独特的基本特点,既不同于与俯冲作用有(本文来源于《“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材料二——“十五”地质行业获奖成果资料汇编》期刊2006-12-01)

王登红,毛景文,闫升好,杨建民,徐珏[4](2005)在《青藏高原东缘新生代金矿成矿集中期的~(40)Ar-~(39)Ar法年代学研究及其动力学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青藏高原东缘金矿床在哀牢山、滇中北部大理—姚安—宁蒗、大渡河沿线康定一带构成以金为主的矿集区。对大渡河沿线叁碉、白金台子、若吉金矿、水白秧、菩萨岗等金矿的研究发现有两期金矿化 :早期成矿发生在 65 .12 Ma(水白秧 )和 5 8.95 Ma(若吉(本文来源于《地质学报》期刊2005年02期)

朱华平,付静茹[5](2004)在《南秦岭中新生代逆冲推覆构造事件与金矿的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南秦岭中新生代是陆内逆冲推覆褶皱造山和其后的构造伸展的重要时期,前者以形成大型超壳断裂、大型推覆构造、大型紧闭褶皱为特色;后者以形成一系列岩浆岩和大型滑脱构造(张性构造)为主。地质地球物理研究发现秦岭造山带发育一系列由北向南的同碰撞推覆体(张国伟等,1(本文来源于《地学前缘》期刊2004年01期)

付小方,应汉龙[6](2003)在《甘孜—理塘断裂带北段新生代构造特征及金矿成矿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甘孜—理塘断裂带自古生代以来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演化过程,为一规模宏大、结构复杂并受到新生代喜马拉雅期逆冲推覆和左行平移走滑剪切作用强烈改造肢解的蛇绿混杂岩带。金矿成矿主要与新生代喜马拉雅期逆冲推覆和平移走滑以及成矿期后的表生氧化作用有关。沿该断裂带广泛发育水热活动,显示了现代热液成矿作用仍在进行中。重视新生代喜马拉雅期构造活动规律的研究对该区找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期刊2003年04期)

路彦明,张玉杰,赵新峰,陈勇敢[7](2003)在《藏北中—新生代花岗岩与金矿成矿》一文中研究指出藏北地区中、新生代岩浆活动强烈,花岗岩成岩机制复杂。金矿时空分布特征与岩体密切相关,初步研究表明,与金矿成矿有关的花岗岩为火山弧环境下的同熔型花岗岩,结合同位素研究,认为该区成矿物质可能来源于壳幔过渡带或基底。花岗岩主量元素,Rb、Sr、O同位素研究发现,随成岩时代变化,岩体成岩构造环境、物质来源、金矿化强度呈周期性(脉动性)变化。金矿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之间表现出统一性和周期性的变化特征,是和本区大地构造演化密切相关的。(本文来源于《黄金地质》期刊2003年03期)

杨建琨,唐志国[8](1996)在《云南省新生代浅成侵入斑岩型金矿成矿特征及找矿远景预测──以马厂箐金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马厂箐斑岩型金矿产出的区域地质背景、矿床特征、控矿条件论述,指出斑岩型金矿床成因和主要找矿标志,并提出沿金沙江-哀牢山深断裂分布的斑岩体群是找斑岩型金矿的主要方向。(本文来源于《北京地质》期刊1996年03期)

Michael,S.,Fulp,高乾兰[9](1991)在《晚新生代大陆裂谷作用期间前寒武纪火山成因硫化物源重新活化的低温热液金矿床》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前寒武纪岩石新墨西哥中部Hell Canyon地区前寒武纪岩石组合由下向上层序是:(1)380米的千枚岩和变质石英岩;(2)约1500米厚的铁镁质变质火山岩-即Hell Canyon绿岩,其中含有少量镁铁质侵入岩、富铁硅化灰岩及少量呈夹层产出的沉积变质岩:(3)由630米的变质英安岩和流纹英安岩组成的Lacorocah变凝灰岩;(4)2000米左右的千枚岩和变质石(本文来源于《黄金科技动态》期刊1991年05期)

MichaelS.Fulp,LeeA.Woodward,林海[10](1991)在《新生代大陆裂谷化时期由前寒武纪火山成因硫化物源区再活化形成的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墨西哥州中部,前寒武纪赫尔峡谷绿岩带中的高位浅成热液含金石英脉属于由火山喷气成因的含黄铁矿、金-铜-银的燧石岩再活化的热泉矿。含金石英脉可能是在与里奥格兰德裂谷发育相伴的张性断裂和高热流活动的晚新生代侵位的,这些看法对矿床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对被古老和现代热泉活动的裂谷边界断裂所切割的绿岩地体进行勘探将可能发现另外一些浅成热液含金石英脉矿床。(本文来源于《国外火山地质》期刊1991年03期)

新生代金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云南某新生代红土型露天金矿金的粒度分布呈粗细极不均匀的特点,采用高离心力场重选工艺进行研究,较好地解决了粗粒金以及微细粒金的回收难题,当原矿金品位1.1g/t,精矿金品位47.23g/t,金回收率达到86.09%,获得了满意的选别指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生代金矿论文参考文献

[1].邓碧平.地幔流体作用引发壳幔物质混染迭加成矿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

[2].张杰,王少东.某新生代红土型金矿选矿试验研究[J].有色金属(选矿部分).2007

[3].李兆鼐,权恒,林宝钦,毛建仁,李汉声.《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火成岩及其深部过程》及《中国火山岩地区金矿床》[C].“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材料二——“十五”地质行业获奖成果资料汇编.2006

[4].王登红,毛景文,闫升好,杨建民,徐珏.青藏高原东缘新生代金矿成矿集中期的~(40)Ar-~(39)Ar法年代学研究及其动力学意义[J].地质学报.2005

[5].朱华平,付静茹.南秦岭中新生代逆冲推覆构造事件与金矿的形成[J].地学前缘.2004

[6].付小方,应汉龙.甘孜—理塘断裂带北段新生代构造特征及金矿成矿作用[J].中国地质.2003

[7].路彦明,张玉杰,赵新峰,陈勇敢.藏北中—新生代花岗岩与金矿成矿[J].黄金地质.2003

[8].杨建琨,唐志国.云南省新生代浅成侵入斑岩型金矿成矿特征及找矿远景预测──以马厂箐金矿为例[J].北京地质.1996

[9].Michael,S.,Fulp,高乾兰.晚新生代大陆裂谷作用期间前寒武纪火山成因硫化物源重新活化的低温热液金矿床[J].黄金科技动态.1991

[10].MichaelS.Fulp,LeeA.Woodward,林海.新生代大陆裂谷化时期由前寒武纪火山成因硫化物源区再活化形成的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J].国外火山地质.1991

标签:;  ;  ;  ;  

新生代金矿论文-邓碧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