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碱金属离子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直流电场,玻璃,表面改性,化学增强
碱金属离子改性论文文献综述
孙天拓,林健[1](2011)在《电场诱导碱金属离子扩散与平板玻璃表面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直流电场诱导平板玻璃表层的碱金属离子向内扩散,通过电场施加工艺与玻璃表面碱金属离子耗尽层的优化控制实现平板玻璃双侧表面碱金属离子含量明显下降,进而达到表面化学增强的目的。本文利用有限差分法数学模型模拟了钠离子在玻璃基片中的电场诱导扩散过程,同时通过电场诱导工艺实现了平板玻璃双侧表面的富硅化。(本文来源于《2011年全球玻璃科学技术年会会议摘要》期刊2011-10-19)
徐瑞芳,刘家旭,梁翠翠,贾文浩,李福芬[2](2011)在《碱金属离子改性对纳米HZSM-5沸石丁烯裂解催化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NH3-TPD表征和小型固定床反应评价研究了不同碱金属离子浸渍改性对纳米HZSM-5沸石的酸度及混合碳四液化气中丁烯催化裂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锂、钠、钾改性在达到最佳乙烯和丙烯选择性时对应的负载量不同,但其最佳乙烯和丙烯选择性为50%~60%。碱金属离子改性催化剂在连续运转过程中其催化活性缓慢下降,但乙烯和丙烯选择性没有明显增加。丁烯异构体在催化剂上转化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丁烯1->反丁烯-2>顺丁烯2->异丁烯。(本文来源于《燃料化学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张生[3](2005)在《全硅MCM-41碱金属离子交换改性对Ni-W及Co-Mo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孔分子筛MCM-41以其比表面积大、孔径分布均匀、表面酸强度适中、热稳定性好以及孔径易调变等特点,作为载体在深度加氢脱硫领域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为了能够较深入的研究全硅MCM-41表面性质对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影响,本文采用二苯并噻吩(DBT)为模型化合物,系统研究了MCM-41碱金属离子K~+、Na~+改性对Ni-W、Co-Mo催化剂深度加氢脱硫的影响,同时还考察了有机含氮化合物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主要内容如下: 分别用偏硅酸钠和正硅酸乙酯作硅源合成了全硅MCM-41(Si-MCM-41)、纯硅MCM-41(T-MCM-41),并用K~+、Na~+离子交换制备了改性的K-MCM-41和Na-MCM-41。由低温氮气等温吸附曲线和XRD表征结果可知:Si-MCM-41具有典型的中孔物理结构特性;K-MCM-41、Na-MCM-41比表面积、孔容和孔径均有所下降,Na-MCM-41下降尤其显着,但两者仍保持了良好的中孔结构特性;T-MCM-41在这四种MCM-41中,比表面积、孔容和孔径最大,孔道结构有序度最好。XRF表征结果表明,K-MCM-41、Na-MCM-41分别引入了K、Na外,还含有Al。FT-IR表征结果表明,Si-MCM-41表面上有B酸中心和L酸中心;K-MCM-41、Na-MCM-41没有B和L酸中心;T-MCM-41也无上述酸中心。 用上述四种MCM-41担载Ni-W双金属活性组分,制备了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同时考察了Si-MCM-41、碱金属改性Si-MCM-41及喹啉对Ni-W催化剂深度加氢脱硫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Si-MCM-41中引入碱金属离子,促进了Ni-W硫化物催化剂的氢解反应活性,而显着抑制了催化剂的加氢反应活性,其中K抑制得尤为显着;Ni-W/Si-MCM-41催化剂表现的HDS(加氢脱硫)反应活性,主要以加氢反应活性体现的;Ni-W/T-MCM-41催化剂的HDS反应活性最低,是由于它加氢和氢解活性都比较低的缘故;喹啉对Ni-W硫化物催化剂加氢反应活性有显着的抑制作用;低温时,喹啉对HDS及氢解反应活性均有促进作用,高温时,却对HDS及氢解反应活性有抑制作用。从而说明,碱金属改性与喹啉对Ni-W催化剂的作用机制不同。通过UV-Vis和TPR表征,可以推断:加氢活性中心可能与催化剂表面八面体配位的Ni物种有关;氢解活性则与NiO-WO_3物种的还原性能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同时,FT-IR、TPR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加氢活性不仅与载体的酸中心有关,而且与活性组分活化氢的活性亦有关。由此推知,在酸性载体和金属活性组分间可能存在以溢流全硅MCM一41碱金属离子交换改性对Ni一W及Co一M。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影响氢为纽带的协同作用,这种作用能够促进催化剂的加氢活性。 四种不同类型的MCM一41担载C)Mo双金属活性组分,制备了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同时考察了Si一MCM一41碱金属改性及哇琳对C。一Mo催化剂深度加氢脱硫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K+、Na+离子对Si一MCM一41进行改性后,C。一Mo催化剂的HDS反应活性及氢解路径的反应活性均受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喳琳则对C。一M。催化剂的氢解路径的反应活性、加氢路径的反应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说明,碱金属改性与喳琳对Co一M。催化剂的作用机制也不相同。不同类型的MCM一41的等温吸附、IR及Co一Mo催化剂的TPR、UV‘Vis表征结果进一步证明了,K+、Na+离子改性MCM一41与活性物种的分散度、被还原的能力、活性中心的生成以及与新生成物种的分布有密切的关系。与Ni一W催化剂相比较,在Co一MO催化剂表面产生氢溢流现象的可能性小一些。同时反应结果也表明:K+、Na+改性Si一MCM一41担载的Ni一W催化剂在哇琳存在时,反应性能好于si一MCM一41及T-MCM一41担载的Ni一W催化剂;而喳琳对四种不同类型的MCM一41担载的CO一Mo催化剂的相对抑制程度基本相当。关键词:MCM一41;载体改性;加氢脱硫催化剂;喳琳;影响(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05-06-01)
张贵宝,付圣权,张可达[4](1994)在《碱金属离子改性聚乙烯醇渗透汽化膜》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含碱金属氯化物的聚乙烯醇。马来酸酐(PVA-MA)交联膜对乙醇-水混合物的分高性能,盐含量低于6%质量时,膜的透量明显增加,原料液乙醇浓度较高时,分离系数也增大,含盐膜从50%乙醇水溶液中吸附了5%~8%的自由水。(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学》期刊1994年02期)
碱金属离子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NH3-TPD表征和小型固定床反应评价研究了不同碱金属离子浸渍改性对纳米HZSM-5沸石的酸度及混合碳四液化气中丁烯催化裂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锂、钠、钾改性在达到最佳乙烯和丙烯选择性时对应的负载量不同,但其最佳乙烯和丙烯选择性为50%~60%。碱金属离子改性催化剂在连续运转过程中其催化活性缓慢下降,但乙烯和丙烯选择性没有明显增加。丁烯异构体在催化剂上转化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丁烯1->反丁烯-2>顺丁烯2->异丁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碱金属离子改性论文参考文献
[1].孙天拓,林健.电场诱导碱金属离子扩散与平板玻璃表面改性研究[C].2011年全球玻璃科学技术年会会议摘要.2011
[2].徐瑞芳,刘家旭,梁翠翠,贾文浩,李福芬.碱金属离子改性对纳米HZSM-5沸石丁烯裂解催化性能的影响[J].燃料化学学报.2011
[3].张生.全硅MCM-41碱金属离子交换改性对Ni-W及Co-Mo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05
[4].张贵宝,付圣权,张可达.碱金属离子改性聚乙烯醇渗透汽化膜[J].应用化学.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