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日战争论文-马晓娟

对日战争论文-马晓娟

导读:本文包含了对日战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抗日战争研究,日伪政权,外交界,沦陷区

对日战争论文文献综述

马晓娟[1](2018)在《“对日战争与亚太社会经济政治变动”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8月25—27日,由昆士兰大学历史与哲学研究学院、华商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和南京大学、西南大学、南开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共同主办的"对日战争与亚太社会经济政治变动"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召开。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以及澳大利亚、日本、韩国、英国等地的40余位近代史专家、青年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24篇论文,从国际化、多元化的视角对抗日战争史的多个领域进行了探讨。英国谢菲(本文来源于《抗日战争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张章[2](2018)在《论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李鸿章对日外交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李鸿章作为晚清外交重臣,其在对日外交上有过一系列变化,由早期的"学日""轻日"思想到后来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泱泱大国惨败于日本给李鸿章带来了沉重打击,他的对日外交思想逐渐变为以求和为目的,以"制日"为主流,中国开始了以日为师的道路,李鸿章的对日外交思想对晚清时期朝局有着重要影响,其在战争时期采取的外交策略虽不十分正确,但有一定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张蕾[3](2017)在《中日建交45周年 中国战争受害者对日民间索赔依然困难重重》一文中研究指出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政府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又称中日建交公报,两国正式建交。如今,抗战胜利已逾70周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也将届45周年。但是,日本政府刻意美化战争、企图掩盖侵略罪行的行为变本加厉,中国民间战争受害者要求加害方谢罪和道歉的诉求依(本文来源于《中国青年报》期刊2017-08-30)

赵国壮[4](2017)在《资源调查与对日战争:20世纪叁四十年代西南地区桐油业调查资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叁四十年代的桐油业调查活动,是民国时期西南地区社会经济调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代表调查活动之一。这些调查活动所形成的一批桐油业调查资料,是了解和研究此阶段西南地区桐油业发展状况、桐油统制、易货贸易及区域经济发展等内容的重要史料依据。这批调查资料呈现出如下特点:主次兼及,主要集中于四川产桐地区,兼及云贵等省产桐地区;规模庞大,参与主体广泛,调查内容涉及桐油业的产制运销等各个领域;时代急需,调查活动具有较强的目的性,战前该活动主要是围绕着应对桐油业危机及维持其国际竞争而展开,战时其主要目的则是增加桐油产量,维持国际债信,厚植抗战经济力量。开展桐油业调查资料整理与研究活动,既有益于梳理桐油业的发展历史,同时,作为一个典型的研究个案,也可为特产系列调查资料整理与研究的展开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近代史学刊》期刊2017年01期)

袁成毅[5](2017)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对日防空研究(1931—1945)》》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10月版,62元相对于陆防和海防,空防在近代中国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该书系国家社科基金结题成果。作者立足于对已刊史料的进一步挖掘和整理,同时尽可能多地利用外交资料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台北"国史馆"以及部分省市的未刊档案资料,系统研究了从1931年到1945年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有关防空建设的各项举措,分析其成败得失,并尽可能作出客观评价。该书涵盖积极防空和消极防空两个领域,研究视角既不专于航空史,也不限于军事史或空战史,而(本文来源于《近代史研究》期刊2017年03期)

孙文忠[6](2017)在《万历朝鲜战争期间宋应昌对日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万历朝鲜战争是十六世纪晚期爆发的一场对东亚格局有着深远影响的战争。本文以战争初期东征明军最高指挥官宋应昌为研究对象,围绕他在任职期间对日策略的前后变化及其原因进行探究。在明军出征前他为此次东征进行了多方准备,以求东征明军可以尽快驱逐侵朝日军。在明军入朝不久,随着前线形势出现了不利于明军的变化,他的对日策略由之前的积极作战变为稳健用兵。在明军攻势受挫后他积极应对,通过多方谋划迫使日军主动提出了求和。此后他根据前线形势变化以计退敌,以极小的代价恢复了朝鲜大部分国土。最后因他在朝鲜善后事宜上主张对日封贡的策略饱受争议而辞官归乡。本文分引言、正文、结语叁部分。引言主要阐述本文的选题背景及其意义、本课题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结语部分从东征明军遭遇的困难、朝鲜方面不力的配合和朝廷的态度来探究宋应昌对日策略的变化。正文分以下五部分:第一部分考述宋应昌本人的生平及其所着《经略复国要编》的史料价值。第二部分考述宋应昌任职经略后对此次东征所做的战前准备。因为他所做的充分准备,使得明军在战争初期取得了较大胜利。第叁部分考述宋应昌在战争初期的对日策略。在此期间宋应昌根据前线的不断变化在用兵策略上也不断调整。第四部分考述宋应昌在碧蹄馆战后的对日策略。在明军处于十分不利的形势下宋应昌积极谋划,最终迫使日军主动求和。第五部分考述宋应昌在朝鲜善后事宜方面的对日策略。日军退至釜山后他数次向朝廷讲明前线形势并主张在朝鲜善后事务上对日谈判和修守防御并重。后来他因对日封贡引发的激烈争论而辞官归乡。(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期刊2017-04-06)

周东华[7](2017)在《抗战史研究领域的进一步拓展——评袁成毅《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对日防空研究(1931—1945)》》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1周年之际,《抗日战争研究》杂志约请30位学者笔谈如何进一步深化抗战史研究,大家提出了许多卓有见地的观点,其中,许多学者不约而同地提到了研究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的问题。袁成毅教授的新着《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对日防空研究(1931—1945)》(1)(以下简称"袁着")正可以视作寻求研究领域拓展的一次有价值的尝试。一、从传统军事史中寻找新视角:防空抗日战争存在着侵略与反侵略的两个面相。仅就军事史而言,无论是研究的视角还是叙事的(本文来源于《抗日战争研究》期刊2017年01期)

[8](2016)在《袁成毅着《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对日防空研究(1931—1945)》出版》一文中研究指出杭州师范大学教授袁成毅的最新力作《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对日防空研究(1931—1945)》,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6年底公开出版发行。本着作系国家社科基金结题成果。作者基于中日双方大量已刊和未刊档案和其他文献资料,系统研究了从1931年到1945年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对日防空的各个方面。全书共分九章,包括以下内容:航空的军事取向与早期的空袭、防空;中日航空发展的不同轨迹与巨大差距;中国民众遭遇来自日本的早期空袭;国民政府对日防空计划的制订与实施;战前国民政府防空体系的逐步(本文来源于《抗战史料研究》期刊2016年02期)

高小超[9](2016)在《浅论中国放弃对日战争赔款的缘由》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德意日为首的法西斯主义挑起了面向全世界、危害全人类的侵略战争。在这些面向全世界的侵略战争中,尤以1931—1945年的日本侵华战争最具惨烈性和持久性。依据国际惯例,战败国需要向战胜国缴纳战争赔款,而且数额一般都特别巨大。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在战争结束之后,战败的日本却没有向作为主要战胜国的中国缴付赔款!由于此后远东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并且此后部分日本领导人和部分日本人民对待历史态度再叁发生变化等都有必要对日本没有进行战争赔款一事进行分析,并以此为鉴,明白战争赔款的必要性与不可变更行,最后避免重蹈覆辙,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本文来源于《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期刊2016年07期)

刘霞[10](2016)在《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对日防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安事变之后,延安日渐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中心。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航空队根据其既定的战略意图,不断对延安展开大规模的轰炸。在中共的领导下,延安军民利用非常有限的条件展开了以“消极防空”为主的防空建设。本文以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的战略地位为切入点,对日军轰炸延安的史实进行了梳理,重点阐述延安的各项防空举措,旨在以史实为基础,对抗战时期延安的对日防空建设作出初步评判。文章首先从分析延安的战略地位和日军的战略意图入手,揭示了日军轰炸延安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延安地处陕北,本身就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西安事变后,延安成为中共的政治军事中心,其战略地位就更加突出,因此也就引起了日本方面的高度重视。这其中既有军事方面的考量,更有日本军国主义长期反共政策的内在原因。正因为此,高举抗日旗帜的中共政治中心延安必然会成为日军军事打击的目标。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多次对延安进行了空袭,本文在梳理各方文献的基础上,较为详细地考订了从1938年11月到1941年8月日军对延安的17次轰炸经过,并初步探讨了日军轰炸给延安人民带来的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面对日军的频繁轰炸,延安人民展开了一系列反空袭斗争。由于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还没有空军,因此在延安只能采取一些“消极防空”的措施,主要包括组建防空机构、开展防空宣传和教育、建设防空避难设施、组织防空疏散救护、进行防空锄奸等等。在开展上述防空建设的同时,延安的市政也得到了重建。日军的暴行受到社会各界的谴责,不仅未能使延安军民屈服,反而更加激发了延安军民强烈的抗战意志。延安军民在有限条件下开始了航空人才的培养,事实上也开启了建设空军的前期筹备工作。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的防空建设成为新中国航空事业的起点,它为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人防事业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借鉴。(本文来源于《杭州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对日战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李鸿章作为晚清外交重臣,其在对日外交上有过一系列变化,由早期的"学日""轻日"思想到后来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泱泱大国惨败于日本给李鸿章带来了沉重打击,他的对日外交思想逐渐变为以求和为目的,以"制日"为主流,中国开始了以日为师的道路,李鸿章的对日外交思想对晚清时期朝局有着重要影响,其在战争时期采取的外交策略虽不十分正确,但有一定积极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对日战争论文参考文献

[1].马晓娟.“对日战争与亚太社会经济政治变动”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J].抗日战争研究.2018

[2].张章.论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李鸿章对日外交思想[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8

[3].张蕾.中日建交45周年中国战争受害者对日民间索赔依然困难重重[N].中国青年报.2017

[4].赵国壮.资源调查与对日战争:20世纪叁四十年代西南地区桐油业调查资料研究[J].近代史学刊.2017

[5].袁成毅.《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对日防空研究(1931—1945)》[J].近代史研究.2017

[6].孙文忠.万历朝鲜战争期间宋应昌对日策略研究[D].宁波大学.2017

[7].周东华.抗战史研究领域的进一步拓展——评袁成毅《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对日防空研究(1931—1945)》[J].抗日战争研究.2017

[8]..袁成毅着《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对日防空研究(1931—1945)》出版[J].抗战史料研究.2016

[9].高小超.浅论中国放弃对日战争赔款的缘由[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6

[10].刘霞.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对日防空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

标签:;  ;  ;  ;  

对日战争论文-马晓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