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微囊论文-金玲燕,范丽,徐靖宏,林军

杜仲微囊论文-金玲燕,范丽,徐靖宏,林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杜仲微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喷雾干燥法,静电法,杜仲,微囊

杜仲微囊论文文献综述

金玲燕,范丽,徐靖宏,林军[1](2011)在《干燥法和静电法制备杜仲药物微囊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筛选制备杜仲药物微囊的材料及方法,本研究采用喷雾干燥法和静电法分别形成阿拉伯胶杜仲微囊和壳聚糖-海藻酸钠杜仲微囊,并对其结构及性能进行比较。通过对微囊的载药率,包埋率及药物释放率的检测,及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的形态学观察,为喷雾干燥法及静电法的制备工艺提供参考数据。结果表明喷雾干燥法制备的微囊表面较光滑而静电法制备的微囊表面较粗糙。两者粒径分布均较窄,静电法微囊粒径更均匀,喷雾干燥法微囊粒径较小。喷雾干燥法更适用于杜仲药物微囊的制备。(本文来源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徐铮青[2](2010)在《微囊化缓释杜仲提取物复合钙磷骨水泥修复兔骨缺损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磷酸钙骨水泥作为新一代骨修复材料,是近年来临床应用和改性研究的热点。自固化的钙磷骨水泥支架存在着缺乏骨诱导活性及降解缓慢等问题。研究表明杜仲提取物对成骨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杜仲提取物主要成分绿原酸的性质很不稳定,如果没有其他介质的保护,在光照,高温和氧气的作用下很容易被氧化水解,中药微囊剂以其具有缓控释、靶向性及稳定性等优点,将会得以广泛研究及应用。目的:本研究拟将杜仲叶提取物组装在微胶囊中与磷酸钙骨水泥(CPC)进行复合,填充兔股骨缺损,通过大体观、X线、组织学检查、电镜形态观察及免疫组化定量统计学方法综合评价CPC/微囊杜仲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的效果和最佳比例。方法:1.以阿拉伯胶和β-环状糊精作为壁材,杜仲叶提取物为囊心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得杜仲微囊。与单纯杜仲叶提取物进行体外释放度比较。2.将杜仲微囊以0.304mg/ml及0.608mg/ml两种浓度与CPC复合,用直径为6mm,高度为4mm的模具先预制成填充材料CPC+杜仲1 (0.304mg/ml), CPC+杜仲2 (0.608mg/ml).选16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4只,在双侧股骨髁处钻6*12mm的骨孔,左右分别以不同材料填充或不予填充,按平衡不完全实验设计方法分组如下:左CPC/右空白组、左CPC+杜仲1/右CPC组、左CPC+杜仲1/右CPC+杜仲2组及左CPC+杜仲2/右空白组。3.于术后2,4,8,12周分别处死白兔,通过大体观、X线、组织学检查、扫描电镜及免疫组化做形态观察及统计学检测。结果:1.杜仲微囊粒径为50.40+2.34um,微胶囊化效率93%。在释放介质中杜仲提取物原粉2小时内累积释放率达90%,而杜仲微囊8小时累积释放率为63%。2.CPC+杜仲2组在术后12周时X线下已骨皮质愈合、髓腔贯通、植入材料基本无残留,CPC+杜仲1组少量存留,CPC组有明显材料存在。光镜下术后4周CPC+杜仲2组可见多核巨噬细胞和丰富新生血管,骨水泥材料中大量梭形成骨细胞浸润,多处巢状软骨形成,材料开始降解。12周时该组新生骨组织中未见CPC颗粒,髓腔贯通,正常骨形成;CPC+杜仲1组新生骨组织中可见少量CPC颗粒,骨小梁融合,髓腔贯通;CPC组出现脂肪细胞,其间夹杂编织骨小梁和CPC颗粒,髓腔未完全贯通。电镜下术后4周CPC+杜仲2组骨小梁交织状,攀伸到骨水泥界面,骨水泥散裂成小块;CPC及CPC+杜仲1组骨小梁呈蜂巢状,骨水泥大块连接,杜仲微囊破裂。免疫组化术后4周CPC+杜仲2组中BMP-2及VEGF呈高表达,统计学检查有显着意义。结论:杜仲微囊制备方便,在微囊的保护下能保持性能,缓释性能确实可靠。将其复合磷酸钙骨水泥在0.608mg/ml浓度下能促进CPC成骨,赋予它一定的骨诱导性,且3个月基本降解。杜仲叶价格低廉,该复合材料能在使用时即调,可任意塑型,有临床可操作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0-04-01)

金玲燕[3](2009)在《杜仲药物微囊两种制备方法比较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磷酸钙骨水泥材料作为组织工程支架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但是,自固化的钙磷骨水泥支架存在利于成骨细胞长入的多孔结构不够及骨诱导活性不足等问题。杜仲是中药材,研究表明杜仲叶提取物对成骨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设想在可自固化钙磷骨水泥支架中加入载有杜仲提取物的高分子微胶囊材料,缓慢释放杜仲提取物,将可能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从而提高支架材料的骨诱导性。目的:本研究用喷雾干燥法和静电法分别制备成阿拉伯胶杜仲微囊和壳聚糖-海藻酸钠杜仲微囊,并对两种微囊的结构及性能进行比较。方法:一.喷雾干燥法制备杜仲微囊1.预处理:将壁材(阿拉伯胶和β-环状糊精混合物配比1:1)配成溶液,称取适量杜仲提取物,用少量酒精溶解后,与壁材溶液按照1/10混合,将溶液加热至60℃左右,经高压均质处理。2.筛选微囊制备条件:按照进料流量,进风温度,进料固形物浓度不同每组分别设立5种制备条件,对均质的预处理物溶液进行喷雾干燥,测定其微囊化效率,从中筛选形成微囊的最佳喷雾干燥条件。二.静电法制备杜仲微囊1.微囊制备过程:将杜仲提取物置于烧杯中,加入1.5%海藻酸钠水溶液,在磁力搅拌器上振荡混匀,所得混悬液用静电微囊发生器滴加到慢速搅拌的壳聚糖的2%醋酸溶液(含少量CaCl_2)中,继续搅拌30min,过滤,水洗,得白色微囊。冷冻或50℃干燥收集微囊。2.筛选微囊制备条件:实验分为3大组,A组:1.5%海藻酸钠、1.0%壳聚糖、1.5%氯化钙条件不变,按海藻酸钠与芯材质量比不同分5小组:0.5,1.0,1.5,2.0,2.5;B组:海藻酸钠与芯材质量比为1.5、海藻酸钠1.5%、氯化钙1.5%条件不变,按壳聚糖浓度不同分4组,分别为0.5%,1.0%,1.5%,2.0%;C组:海藻酸钠与芯材质量比为1.5、海藻酸钠1.5%、壳聚糖1.0%条件不变,按氯化钙浓度不同分5组,分别为0.4%,0.6%,0.8%,1.0%,1.2%。静电法制备微囊,测定其载药量和包埋率,筛选最佳的制备微囊条件。叁.取喷雾干燥法和静电法的最佳制备条件下制备的杜仲微囊相比较。1.两种不同方法制备的杜仲微囊表观形貌比较肉眼观察微囊色泽,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并比较不同方法制得的微囊表面结构。a.光学显微镜观察:取微胶囊产品分散在无水乙醇中,超声波震荡后,滴加在载玻片上观察。b.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在SEM样品台上贴上一层双面胶,将微胶囊粉末撒于此双面胶上,轻轻吹去多余的粉末,观察其表面超微结构。2.两种不同方法制备的杜仲微囊粒径及分布比较显微镜法分析法:在每个样品中随机选取50个微囊,置于载玻片上,用显微镜上的游标卡尺测量微囊直径d(um)。计算微囊的平均粒径和粒径偏差,并比较两种方法制得的微囊尺寸大小及粒径分布情况。3.两种不同方法制备的微囊的缓释性能比较采用溶出度测定仪测定各组杜仲微囊在磷酸缓冲溶液释放介质中的累积释药率,比较两种方法制得的微囊的缓释性能。结果:1.喷雾干燥法:最佳工艺条件为进料固形物浓度为30%,进风温度为150℃,进料速度为25ml/min。微胶囊化效率为93.8%。干燥的杜仲微胶囊为黄色固体粉末,无不良气味,分散性和稳定性均佳。微囊外观圆整,干燥后微囊表面光滑,无明显微孔褶皱。粒度均匀,分布较窄。测得杜仲微囊的平均粒径为50.40±2.34um。体外释放试验显示,在释放介质中杜仲提取物原粉2小时内累积释放率达90%,而杜仲微囊8小时累积释放率为63%。2.静电法:最佳的制备工艺条件为海藻酸钠与芯材质量比为1.5,壳聚糖浓度1.0%,氯化钙浓度1.5%。杜仲微囊平均载药率为15.14%,包埋率为73.21%。杜仲微胶囊为白色球状,外层为半透膜,内部为含药内核。干燥后为白色至淡黄色固体粉末,无不良气味,具有较好分散性和稳定性。微囊球形圆整,表面较光滑。冷冻干燥后微囊表面不光滑,有凹凸,但球形完整。粒径基本上分布在195~205um之间,分布很窄,测得微囊的平均粒径为200.13±2.21um。体外释放试验显示,在释放介质中杜仲提取物原粉2小时内累积释放率达90%,而杜仲微囊8小时累积释放率为68%。结论:在表观形貌方面喷雾干燥法得到微囊表面较光滑,静电法得到的微囊表面较粗糙,有凹凸。静电法得到的微囊强度不高,相对易变形。两种方法得到的微囊粒径分布均较窄。但静电法得到的微囊粒径更均匀,喷雾干燥法得到微囊粒径较静电法小。在缓释性能方面两种方法制备的微囊都具有较好的缓释作用,但静电法制得的微囊释放速率较喷雾干燥法快,这是因为壳聚糖-海藻酸钠杜仲微囊结构有微孔存在,芯材可以通过微孔扩散。喷雾干燥法制得的微囊结构相对致密,芯材扩散的阻力大,缓释性能较静电法好。(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9-04-01)

杜仲微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背景:磷酸钙骨水泥作为新一代骨修复材料,是近年来临床应用和改性研究的热点。自固化的钙磷骨水泥支架存在着缺乏骨诱导活性及降解缓慢等问题。研究表明杜仲提取物对成骨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杜仲提取物主要成分绿原酸的性质很不稳定,如果没有其他介质的保护,在光照,高温和氧气的作用下很容易被氧化水解,中药微囊剂以其具有缓控释、靶向性及稳定性等优点,将会得以广泛研究及应用。目的:本研究拟将杜仲叶提取物组装在微胶囊中与磷酸钙骨水泥(CPC)进行复合,填充兔股骨缺损,通过大体观、X线、组织学检查、电镜形态观察及免疫组化定量统计学方法综合评价CPC/微囊杜仲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的效果和最佳比例。方法:1.以阿拉伯胶和β-环状糊精作为壁材,杜仲叶提取物为囊心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得杜仲微囊。与单纯杜仲叶提取物进行体外释放度比较。2.将杜仲微囊以0.304mg/ml及0.608mg/ml两种浓度与CPC复合,用直径为6mm,高度为4mm的模具先预制成填充材料CPC+杜仲1 (0.304mg/ml), CPC+杜仲2 (0.608mg/ml).选16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4只,在双侧股骨髁处钻6*12mm的骨孔,左右分别以不同材料填充或不予填充,按平衡不完全实验设计方法分组如下:左CPC/右空白组、左CPC+杜仲1/右CPC组、左CPC+杜仲1/右CPC+杜仲2组及左CPC+杜仲2/右空白组。3.于术后2,4,8,12周分别处死白兔,通过大体观、X线、组织学检查、扫描电镜及免疫组化做形态观察及统计学检测。结果:1.杜仲微囊粒径为50.40+2.34um,微胶囊化效率93%。在释放介质中杜仲提取物原粉2小时内累积释放率达90%,而杜仲微囊8小时累积释放率为63%。2.CPC+杜仲2组在术后12周时X线下已骨皮质愈合、髓腔贯通、植入材料基本无残留,CPC+杜仲1组少量存留,CPC组有明显材料存在。光镜下术后4周CPC+杜仲2组可见多核巨噬细胞和丰富新生血管,骨水泥材料中大量梭形成骨细胞浸润,多处巢状软骨形成,材料开始降解。12周时该组新生骨组织中未见CPC颗粒,髓腔贯通,正常骨形成;CPC+杜仲1组新生骨组织中可见少量CPC颗粒,骨小梁融合,髓腔贯通;CPC组出现脂肪细胞,其间夹杂编织骨小梁和CPC颗粒,髓腔未完全贯通。电镜下术后4周CPC+杜仲2组骨小梁交织状,攀伸到骨水泥界面,骨水泥散裂成小块;CPC及CPC+杜仲1组骨小梁呈蜂巢状,骨水泥大块连接,杜仲微囊破裂。免疫组化术后4周CPC+杜仲2组中BMP-2及VEGF呈高表达,统计学检查有显着意义。结论:杜仲微囊制备方便,在微囊的保护下能保持性能,缓释性能确实可靠。将其复合磷酸钙骨水泥在0.608mg/ml浓度下能促进CPC成骨,赋予它一定的骨诱导性,且3个月基本降解。杜仲叶价格低廉,该复合材料能在使用时即调,可任意塑型,有临床可操作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杜仲微囊论文参考文献

[1].金玲燕,范丽,徐靖宏,林军.干燥法和静电法制备杜仲药物微囊的比较[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1

[2].徐铮青.微囊化缓释杜仲提取物复合钙磷骨水泥修复兔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0

[3].金玲燕.杜仲药物微囊两种制备方法比较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9

标签:;  ;  ;  ;  

杜仲微囊论文-金玲燕,范丽,徐靖宏,林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