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依古丽热合曼(新疆库尔勒市第一人民医院CTMR841000)
【摘要】目的:探讨在早期诊断工作中对颅脑外伤患者实施CT探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1~2013年间我院收治的58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CT探查,同时与其相关临床资料相结合,进行综合性回顾与分析。结果:本组58例病例中,经CT诊断,发现有26例(44.8%)颅脑骨折,41例(70.7%)存在颅内血肿,17例(29.3%)为蛛网膜下腔出血,23例(39.7%)为脑挫裂伤,以及外伤性气颅、脑栓塞各9例,占15.5%。结论:为颅脑外伤患者行CT早期诊断,对于临床准确诊断本病和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建议临床认真落实和普及使用。
【关键词】颅脑外伤CT早期诊断
【中图分类号】R6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1-0155-02
颅脑外伤是神经外科治疗工作中的常见病之一,本病不仅有高度的致病率和死亡率,其后遗症也相对较多[1],若医院单位救治不及时,很可能给患者带来生命健康的威胁。为了提高临床救治本病的水平,早期明确诊断本病以找出有效的应对措施,显得尤其重要。为此,2011~2013年两年间,笔者就我院救治的58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了综合性回顾评价,研究进展与结果相对理想。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1~2013年两年间到我院就诊的58例颅脑外伤患者及其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其中男性病例有37例,女性病例有21例,年龄段在22~57岁之间,平均42.4岁,包括33例车祸伤,15例高空坠物伤,4例高处坠落伤,6例其他伤。所有入组病例均经相关临床检查、CT诊断等确诊,均于伤后30min~8h入院诊治。
1.2方法
选用仪器选择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16层多排螺旋CT机对本组病例进行扫描,将OM线设成基线,矩阵选择512×512,常规条件下层厚及层距设为2mm,螺距设成10mm,在120kV和300mA情况下,对患者的头枕骨至C7部位进行连续12层扫描和增强扫描,完成后对获取到的图像进行预处理,再经三维重建技术处理数据后,将其传送至工作站。由我院放射科2名经验丰富的医师对图像进行分析处理。
2结果
本组58例病例中,经CT诊断,发现有26例(44.8%)颅脑骨折,41例(70.7%)存在颅内血肿,17例(29.3%)为蛛网膜下腔出血,23例(39.7%)为脑挫裂伤,以及外伤性气颅、脑栓塞各9例,占15.5%。
颅脑骨折(26例):经CT检查,提示有23例病例为骨折呈凹陷性线形走势,3例为额窦骨折,包括11例伴发皮下血肿。
颅内血肿(41例):检查可见额顶、颞顶有硬膜外血肿者共27例,包括5例紧贴颅骨内板弓形处,22例紧贴其双凸形;4例呈混杂密度,23例呈匀称高密度。肿块厚度在0.3cm至1.3cm左右,包括12例伴发颅骨骨折;8例属于新月形高密度的硬膜下血肿,包括2例有明显的血肿膜;另有6例属于“片状样”、“高密度类圆形”脑内血肿,边缘有密度较低的水肿圈围绕,提示有占位效应,包括3例在伤后2d内额叶出血,属于迟发性血肿。41例病例中,复合性颅内血肿者有30例,占73.2%。
蛛网膜下腔出血(17例):检查可见17例患者均有高密度的脑裂、纵裂池和基底池,包括伴发颅内血肿者15例,占88.2%。17例患者的出血均有迅速吸收表现,恢复正常时间均在1周以下。
脑挫裂伤(23例):CT提示有7例患者仅有低密度水肿区,16例低密度区内有“斑片样”出血区,呈不规则分布,包括3例合并有高密度的“斑点样”出血区。
外伤性气颅(9例):CT提示9例患者有散在气泡分布,其中4例见于脑池内,3例见于脑沟表层,2例主要见于蛛网膜下腔,均在1周内获得恢复。
外伤性脑栓塞(9例):检查可见9例患者均有明显的硬膜下血肿,未见脑挫裂伤情况,部分在血管供应区皮层及其以下部位有“尖锐状”边缘低密度出现。
3讨论
颅脑外伤疾病是近阶段临床救治工作中的难题之一,其致病率在全身损伤中所占比重约为10%到15%,病死率甚至高达36.8%到68.3%左右,并且有不少报道指出,本病伤后患者多有垂体前叶功能紊乱现象,需要尽早诊断和治疗,以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2]。目前临床对本病的诊断方式相对较多,如X线摄片、MRI等。本次研究我们主要选用CT对本病进行早期诊断,该诊断方式相对于常规X线摄片、MRI等来说更有利于对病灶的发现和定位,尤其是在探查微细病变及隐蔽部位病变方面,其检出率更为明显。不足的是,其辐射剂量相对较大,并且成本较为昂贵[3],以致在临床的应用尚不是很广泛。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58例颅脑外伤病例中,有44.8%的病例出现颅脑骨折,多呈凹陷性线形走向;有70.7%的病例存在颅内血肿,且集中为硬膜外血肿,占65.9%(27/41);有29.3%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均有高密度的脑裂、纵裂池和基底池;有39.7%的病例为脑挫裂伤,CT检查时提示有单一低密度水肿区,或在低密度区内有“斑片样”出血区、高密度的“斑点样”出血区存在;另有外伤性气颅、脑栓塞各9例,CT诊断时可见前者脑池、脑沟表层等部位有气泡存在,而后者则存在明显的硬膜下血肿,且部分在血管供应区皮层及其以下部位有“尖锐状”边缘低密度出现。整体诊断效果相对令人满意,与相关报道存在一致性[3]。
综上所述,为颅脑外伤患者行CT早期诊断,对于临床准确诊断本病和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建议临床认真落实和普及使用。
参考文献
[1]张立,刘惠祥,叶经纬,等.螺旋CT三维重建对颅脑外伤伴有意识障碍患者颈椎损伤的诊断价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27-28.
[2]盛巍,吴忠斌.颅脑外伤并视神经损伤的早期诊断探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0,25(1):52-53.
[3]曹学斌.颅脑外伤72例CT临床诊断[J].实用医技杂志,2013,20(7):737-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