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国汇率制度改革论文-陈虹琳

年中国汇率制度改革论文-陈虹琳

导读:本文包含了年中国汇率制度改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汇率制度,必要性,可行性

年中国汇率制度改革论文文献综述

陈虹琳[1](2019)在《中国汇率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重要作用以及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采用分析综合法以及举例法作为主要的研究手段。经过研究发现,我国汇率制度的改革不仅可以极大地促进经济的发展,还能让我国的汇率制度与国际市场流行的汇率制度进行高效的衔接,保障经济的稳定发展。(本文来源于《现代营销(信息版)》期刊2019年09期)

王宇[2](2019)在《建立健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中国汇率市场化改革的回望与前行》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汇率市场化改革目标是要建立一个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基础上的基本稳定。本文通过对中国汇率市场化改革历史进程和重大事件的分析,研究我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建立健全过程,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历史轨迹及其背后的经济原因。(本文来源于《金融纵横》期刊2019年02期)

于凤芹,王智明[3](2018)在《中国汇率制度改革40年:变迁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人民币汇率制度不断变迁发展,由最初官方主导的固定汇率制逐渐转变为市场主导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这是中国经济不断推进市场化改革的结果,也是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国际地位持续提高的表现。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的不同阶段和对经济的影响,总结了中国汇率制度改革的内在规律与特点,并提出完善中国汇率制度的建议。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下,中国的汇率制度将会在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收支调节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经济与管理研究》期刊2018年12期)

郑毓铭[4](2018)在《中国汇率制度改革对人民币全球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加入SDR以来,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需要寻找适当的汇率制度。本文利用VAR和VEC模型可以发现中国汇率制度改革对人民币国际化影响有着长期持续的经济影响,然而,人民币国际化有可能出现汇率波动也将会导致宏观经济环境的波动。因此,短期资本流动是造成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中国政府需要进一步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为进一步开放汇率制度创造良好稳定的金融体系。(本文来源于《特区经济》期刊2018年02期)

李骥宇[5](2016)在《人民币纳入SDR后中国汇率制度的改革——基于叁元悖论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民币将于2016年10月正式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这意味着人民币将逐步成为可自由兑换的货币,而中国资本市场将进一步开放直至实现完全自由开放。由于"叁元悖论",中国现行的盯住型固定汇率制度将不能适应新的资本市场完全开放的情况。本文就人民币纳入SDR后,中国继续实施固定汇率制度,或以实行浮动汇率制度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为目标的改革的利弊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新金融》期刊2016年06期)

吴迪[6](2015)在《中国汇率制度改革的目标设计与对策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汇率制度的建立和改革,旨在明确中国外汇市场行为主体行为规则,为外汇交易提供遵照依据,促进外汇市场繁荣,维护国家涉外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基于国家性质和发展阶段、货币国际化和国内外经济金融市场环境等因素,建立中国特色的多目标人民币汇率制度十分必要。本文构建中国汇率制度目标,即横向目标确定为宏观经济发展总体目标,纵向目标确定为国家在短期和长期发展不同阶段需达到的目标。针对横向目标和纵向目标设计提出实现多目标中国特色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对策选择。(本文来源于《金融发展评论》期刊2015年08期)

吴迪[7](2015)在《中国汇率制度改革的目标设计与对策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汇率制度的建立和改革,旨在明确中国外汇市场行为主体行为规则,为外汇交易提供遵照依据,促进外汇市场繁荣,维护国家涉外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基于国家性质和发展阶段、货币国际化和国内外经济金融市场环境等因素,建立中国特色的多目标人民币汇率制度十分必要。本文拟构建中国汇率制度目标,即横向目标确定为宏观经济发展总体目标,纵向目标确定为国家在短期和长期发展不同阶段需达到的目标。针对横向目标和纵向目标设计提出实现多目标中国特色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对策选择。(本文来源于《金融发展评论》期刊2015年05期)

向纯居[8](2013)在《中国汇率制度改革对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2005年7月21日,我国央行宣布放弃单一盯住美元,采取以市场估计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率制度改革以后,人民币逐渐升值,国内控制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不绝于耳,与此伴随的是国内物价飞涨,所以研究汇率制度改革对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的影响变得愈加迫切。本文假定汇率的传递基于直接传递机制和预期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包含名义有效汇率(NEER)、进口价格指数(M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以及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四个内生变量,再包括需求冲击、供给冲击以及货币冲击叁个外生变量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对我国2005年7汇率制度改革前后的两个时期的汇率传递效应进行了估计,并使用脉冲响应函数对比分析了两个时期的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通过研究发现,第一,在汇率制度改革前后,人民币汇率变动都能够对叁个不同价格(MPI、PPI、CPI)产生负的传递效应;第二,在汇率制度改革前后, NEER的变动对叁个不同价格的传递效应都是很小的,且对这叁种价格的传递效应依次减小;第叁,在汇率制度改革前后,NEER的变动对叁个不同价格的影响时期是不一样的。其中对MPI的传递效应主要体现在前期(1-3个月),对PPI的传递效应主要体现在前期和中期(1-6个月),CPI的传递效应则主要体现在中后期(3-8个月);第四,汇率改革以后,NEER的变动对叁个价格的传递效应都相较汇率改革前变大了。(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3-10-01)

赵玉涵[9](2013)在《中国汇率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资本高度自由流动的情况下,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已逐步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所关注的焦点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经济地位也不断上升,因此人民币随之也面临着升值和国际化趋势。本文在简要地介绍国际汇率制度理论的基础上,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汇率制度的发展演变历程进行系统阐述,探讨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在对汇率制度改革的历程做出评价的基础上,以经济学的原理和他国经验阐述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商场现代化》期刊2013年03期)

吴娟[10](2012)在《印度与中国汇率制度改革比较与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994年汇率并轨后,我国经历了由固定汇率制度向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转变、由钉住美元向钉住一篮子货币转变,且浮动区间逐渐调整加宽的改革过程。自2005年至今,人民币汇率总体呈现升值趋势,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累计升值30%左右。纵观中国整个汇率制度改革的历程,虽然中国汇率制度改革已取得了一些成效,平稳度过了亚洲金融危机和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外汇市场也取得长足发展,然而人民币走向自由兑换及实行自由浮动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道路仍然漫长。面对中国近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上出现了“中国威胁论”和“操控汇率”等不和谐的声音,从而使人民币面临着巨大的升值压力。但是,理论和实践都已证明,单方面的逼迫人民币升值并不能消除问题的根源。就中国自身状况而言,巨额的外汇储备、国际收支持续的双顺差、流动性过剩和国内价格水平的频繁大幅波动也都成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拥有被IMF誉为亚洲“最理想的”汇率制度的印度与中国同属金砖国家,也都是新兴市场和转型中的大国,二者有着极高的相似性。本文通过对中印两国汇率制度改革的国内外经济背景、资本账户的开放程度、对外汇市场的培育、对升值压力的应对和对均衡汇率的界定与寻求进行对比研究,阐明印度和中国汇改的相似因素,总结了印度汇率制度改革的经验与教训,为未来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和决策依据。在一国的汇率制度的选择上首先要明确的是,汇率制度要符合本国的国内外经济的背景和基本国情。汇率制度改革对我国而言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无论是从经常账户的可兑换到资本账户的可兑换,还是汇率浮动范围的增加,都是由管制到管理的政策放宽过程。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要脱离人民币被升值或者贬值的狭隘思路,汇率的调节功能应当为宏观经济服务,促进内外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要更加注重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和内需扩张的关系,强调汇率工具与其他货币政策及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阐明本选题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创新与不足。第二部分分析了印度汇率制度改革的国内外经济背景。第叁部分介绍了中国汇率制度改革的历程。第四部分从国内外经济背景、资本账户的开放程度、对外汇市场的培育、对升值压力的应对等多角度比较中印汇率制度改革背景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第五部分基于多视角分析印度汇改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启示、教训,及未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相关政策建议。第六部分是文章的结论。(本文来源于《东北财经大学》期刊2012-11-01)

年中国汇率制度改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汇率市场化改革目标是要建立一个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基础上的基本稳定。本文通过对中国汇率市场化改革历史进程和重大事件的分析,研究我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建立健全过程,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历史轨迹及其背后的经济原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年中国汇率制度改革论文参考文献

[1].陈虹琳.中国汇率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

[2].王宇.建立健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中国汇率市场化改革的回望与前行[J].金融纵横.2019

[3].于凤芹,王智明.中国汇率制度改革40年:变迁与发展[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

[4].郑毓铭.中国汇率制度改革对人民币全球化的影响[J].特区经济.2018

[5].李骥宇.人民币纳入SDR后中国汇率制度的改革——基于叁元悖论的视角[J].新金融.2016

[6].吴迪.中国汇率制度改革的目标设计与对策选择[J].金融发展评论.2015

[7].吴迪.中国汇率制度改革的目标设计与对策选择[J].金融发展评论.2015

[8].向纯居.中国汇率制度改革对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3

[9].赵玉涵.中国汇率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商场现代化.2013

[10].吴娟.印度与中国汇率制度改革比较与启示[D].东北财经大学.2012

标签:;  ;  ;  

年中国汇率制度改革论文-陈虹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