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传感器节点论文-肖勇

移动传感器节点论文-肖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移动传感器节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移动机器人,寻迹算法,MCF52259核心控制单元

移动传感器节点论文文献综述

肖勇[1](2016)在《3传感器节点▽型结构的移动机器人寻迹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智能车竞赛电磁组寻迹算法,提出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新型结构摆放传感器节点的方式,并在此结构下提出了一种寻迹规则对设定路径进行识别.为了检验所述算法,设计并实现了基于MCF52259核心控制单元的移动机器人寻迹系统,在识别较复杂路径时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系统应用》期刊2016年02期)

苗春雨,戴国勇,陈宇铮,陈庆章[2](2014)在《能耗均衡的移动传感器节点派遣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混合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移动传感器节点最耗能的操作是移动,如何减少移动传感器节点的移动距离同时能让其完成任务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本文提出了一个移动传感器节点的派遣算法,旨在均衡各个移动传感器节点的移动负载,并且能按优先级响应事件地点,适用于任意数量的移动传感器节点和事件地点的情况。当移动传感器节点数量大于事件地点数量时,将其转化为一个带权完全二分图上的最大匹配问题。当事件地点数量大于移动传感器节点的数量时,本文提出的算法先将事件地点聚类分簇,然后派遣移动传感器节点到各个簇中分别完成访问任务。为了减少传感器节点之间的消息传输量,本文在集中式算法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一个分布式算法。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分布式算法能有效降低传感器节点之间的消息传输量,算法能够使得整个混合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生存寿命延长20%左右。(本文来源于《传感技术学报》期刊2014年09期)

宋志强,周献中,李华雄[3](2014)在《基于移动无线传感器节点的栅栏覆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栅栏覆盖可用于入侵检测。研究具有有限移动能力的无线传感器节点在狭长区域中的栅栏覆盖问题。首先将狭长区域划分成网格,然后将移动节点和基准栅栏上的网格中心点构成二部图。基于二部图理论对1-栅栏覆盖问题进行数学描述,提出基于拍卖算法的1-栅栏覆盖算法(A1-BCA),并与基于匈牙利算法的栅栏覆盖算法进行性能比较。仿真结果表明A1-BCA算法在传感器节点较多时,优化性能好于匈牙利算法。(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期刊2014年09期)

陈宇铮[4](2014)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移动传感器节点派遣算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中,由于节点部署的不均匀而会产生感知覆盖的盲区,加之单个静态传感器节点的感知和计算能力有限,以及需要及时汇聚感知数据等需要,人们常常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部署一些具有更强的感知和计算能力的移动传感器节点,这些移动节点一方面可以移动到感知盲区去采集数据,也可以在静态节点侦测到事件发生后,迅速移向感兴趣的区域做数据收集和分析。我们称这样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为混合无线传感器网络。在一个混合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移动传感器节点最耗能的操作是移动,如何减少移动传感器节点的移动距离并同时能让其完成任务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若工作任务仅仅派遣给某些特定的移动传感器节点,这些移动节点的能量就会很快耗尽,并造成残存传感器节点的工作负载增大。本文提出了一个移动传感器节点的派遣算法,旨在均衡各个移动传感器节点的移动负载,能按优先级响应事件地点,并且适用于移动传感器节点的数量和事件发生地点的数量不匹配的情况。即:当移动传感器的数量大于事件地点数量时,本论文将其转化为一个带权完全二分图上的最大匹配问题(maximum matching problem)。当事件地点数量大于移动传感器节点的数量时,本文先将事件地点聚类分簇,然后派遣移动传感器节点到各个簇中完成任务。为了减少传感器节点之间的消息传输量,本论文也提出了一个分布式的算法。仿真实验结果表面,本论文所提出的算法能够使得整个混合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生存寿命(lifetime)延长20%左右,并且分布式算法可以有效地降低网络中的数据包交换量。(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4-05-23)

张润[5](2014)在《叁维空间下传感器节点移动的节能分簇路由协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移动无线传感器网络具备感知、处理、移动、通信等功能,与静态网络相比节点的移动会导致网络拓扑结构发生相应的改变。传统的静态路由协议应用于移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经常会导致数据传输的延迟或丢失,浪费节点过多能量。此外,由于部分无线网络的研究不再局限于二维平面,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叁维空间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针对节点移动的传感器网络设计了能量有效的叁维路由协议。首先,将传统的LEACH分簇协议拓展到叁维空间下实现了3D-LEACH协议,并对其簇首选择机制进行优化设计了3D-LEACH-D协议,相同网络条件下将3D-LEACH-D协议与传统的3D-LEACH协议、3D-DEEC协议做比较,结果显示3D-LEACH-D协议节能效果良好。其次,提出了叁维空间下节点移动的节能路由协议3D-NMEERPL协议,该协议对传感器节点的移动模型做了详细的描述,协议建立阶段设计了簇首数目计算公式并优化了簇首选择阈值公式。在数据传输阶段,设计了基于分块和多跳的簇内路由和簇间路由机制,使网络中各传感器节点的能耗更均衡。最后,将3D-NMEERPL路由协议移植到MATLAB仿真平台上进行测试,其仿真结果分别与3D-DEEC协议、3D-LEACH-D协议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3D-NMEERPL路由协议比其它两种协议有效的延长了网络寿命,降低了网络节点能耗,节能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4-02-01)

邹赛,胡云冰[6](2013)在《水环境中移动传感器节点研究及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对水环境的日益关注,以及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如何设计一种不受能量限制,并能解决一些覆盖盲点或当静态节点能量用尽时进行替代的水面移动节点成为一个新的热点.针对这一现象设计了一种采用太阳能供电的四轮驱动适应水环境的移动传感器节点,它能够自主采集信息,同时当接受到指令时自主规划路径移动到相关位置.经实验证明此节点能够延长相关网络寿命或到达特定地方进行信息收集,同时在移动过程中可以躲避障碍物减少移动时间.(本文来源于《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7期)

应伟峰[7](2013)在《基于耳机的移动终端和传感器节点的通讯接口》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智能移动终端设备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移动终端平台也在不断的涌现出来,并受到广大用户的追捧。与此同时,无线传感器网络也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也蓬勃发展受到了国际关注。然而,移动终端与无线传感器网络之间的通讯方式一般为无线传感器网络将采集的数据发送到管理端,移动终端在通过Internet来访问传感器网络中的数据。然而,无线传感器网络将会成为既Internet之后最大的网络,智能移动终端也将成为人类使用最频繁的移动设备。因此,移动终端能够更方便的访问周边的传感器网络将会大大的增强智能移动终端的功能。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耳机的智能移动终端与无线传感器节点通讯的接口,使得智能移动终端能够方便的与无线传感器节点进行数据通讯。由于耳机接口广泛地存在与移动终端上,因此本接口采用基于耳机的方式,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对于基于同样操作系统的硬件平台可以使用同一个接口驱动,方便了开发人员基于该接口进行二次开发。本文设计了两种智能终端与无线传感器节点的通讯方式,第一种采用基于UART协议的单字节传输方式;第二种为不定长缓冲式数据传输方式。在两种传输方式中,第二种缓冲式的数据传输方式具有更好的灵活性,以及在最大传输速率较第一种方式有明显优势。在基础波特率为1378bit/s和数据包长度为512位长的时候,缓冲式数据传输方式的最大有效传输速率为1355bit/s,带宽的有效占用率超过98%。在具体实现工作中,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TinyOS无线传感器网络操作系统的驱动开发,以及基于Windows Phone7和iOS操作系统的智能终端的驱动程序。同时,并测试了该接口的通讯性能,以及开发使用的灵活性。(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3-03-26)

李亚红,冯东华[8](2012)在《基于物联网的传感器节点易移动型监测区域定位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物联网监控区域中的节点由于地理位置、天气等各类原因,其位置易变且分布不均的特点,定义了一种改进的DV-Hop定位算法实现对节点的定位;首先在跳数获取阶段通过改变锚节点的数据包结构来降低节点数据存储量;在平均跳距计算阶段,引入权值对原有的平均跳距计算方式进行改进,同时节点与锚节点之间的距离计算依据参考锚节点的不同而不同;然后,在节点定位阶段,使用多边测量法及泰勒级数进行迭代求精;最后,对文中方法进行仿真实验,且与已有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证明文中方法,较好地解决物联网监测区域的节点定位问题。(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期刊2012年11期)

孔亮,孔令富,吴培良,李月荣[9](2012)在《基于MPF的分布式移动机器人与无线传感器节点同时定位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基于一般粒子滤波的移动机器人与无线传感器节点同时定位算法存在严重粒子退化问题,提出基于边缘粒子滤波的分布式定位算法,并采用无味卡尔曼滤波生成单个粒子提议分布,在估计无线传感器节点位置时,有效融合节点间观测信息.仿真结果表明,与基于一般粒子滤波的分布式定位算法相比,该算法可以有效抑制粒子退化,提高定位精度.此外,在粒子较少的情况下,该算法定位精度较高,从而可适当减少粒子数,以提高计算效率.(本文来源于《第叁十一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卷》期刊2012-07-25)

马骏驰,汪芸,李凯[10](2011)在《移动传感器节点能量补充机制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重要瓶颈是节点受制于电池容量,不能长期稳定工作。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太阳能的移动节点能量补充机制,利用太阳能设备产生的电能为电池充电。设计并实现了相关充电算法和电路,分析了太阳能版的充电效率以及路径规划策略。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移动传感器节点充电情况达到预期效果。(本文来源于《第七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11)论文集【oral】》期刊2011-09-17)

移动传感器节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混合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移动传感器节点最耗能的操作是移动,如何减少移动传感器节点的移动距离同时能让其完成任务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本文提出了一个移动传感器节点的派遣算法,旨在均衡各个移动传感器节点的移动负载,并且能按优先级响应事件地点,适用于任意数量的移动传感器节点和事件地点的情况。当移动传感器节点数量大于事件地点数量时,将其转化为一个带权完全二分图上的最大匹配问题。当事件地点数量大于移动传感器节点的数量时,本文提出的算法先将事件地点聚类分簇,然后派遣移动传感器节点到各个簇中分别完成访问任务。为了减少传感器节点之间的消息传输量,本文在集中式算法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一个分布式算法。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分布式算法能有效降低传感器节点之间的消息传输量,算法能够使得整个混合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生存寿命延长20%左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移动传感器节点论文参考文献

[1].肖勇.3传感器节点▽型结构的移动机器人寻迹算法[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6

[2].苗春雨,戴国勇,陈宇铮,陈庆章.能耗均衡的移动传感器节点派遣算法[J].传感技术学报.2014

[3].宋志强,周献中,李华雄.基于移动无线传感器节点的栅栏覆盖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4

[4].陈宇铮.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移动传感器节点派遣算法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

[5].张润.叁维空间下传感器节点移动的节能分簇路由协议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4

[6].邹赛,胡云冰.水环境中移动传感器节点研究及设计[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7].应伟峰.基于耳机的移动终端和传感器节点的通讯接口[D].大连理工大学.2013

[8].李亚红,冯东华.基于物联网的传感器节点易移动型监测区域定位算法[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2

[9].孔亮,孔令富,吴培良,李月荣.基于MPF的分布式移动机器人与无线传感器节点同时定位算法[C].第叁十一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卷.2012

[10].马骏驰,汪芸,李凯.移动传感器节点能量补充机制的设计与实现[C].第七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11)论文集【oral】.2011

标签:;  ;  ;  

移动传感器节点论文-肖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