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电理论论文-赵兴宇

介电理论论文-赵兴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介电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弛豫时间,介电谱,单羟基醇,玻璃化转变

介电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赵兴宇[1](2019)在《小分子液体弛豫时间测量方案及其介电谱理论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玻璃化转变是凝聚态物理的重要研究领域,但是至今并未建立起来被人们普遍接受的理论和模型。从动力学上来看,玻璃化转变是液体的结构弛豫(《弛豫)时间与观测时间的渡越过程,当弛豫时间达到100s时,即认为液体发生了玻璃化转变。因此,液体弛豫时间的测量,是探索玻璃化转变机制的关键问题之一。同时,介电谱是获得玻璃化转变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玻璃化转变理论和模型必须描述的内容。但是,目前液体弛豫过程的介电谱的常是通过经验公式进行描述的,基于玻璃化转变微观模型建立介电谱公式的研究依然需要进一步开展。小分子液体具有较强的玻璃形成能力,是能够形成玻璃的一类重要物质。因此,本文围绕着介电谱实验和理论,针对小分子液体中上述问题开展了研究,所进行的主要工作和获得的结果如下。依据Maxwell关系、Stokes-Einstein方程和Nernst-Einstein方程,并结合己有的实验分析结果,探讨了通过液体探针离子电导获得液体α弛豫时间的可行性,设计了定量掺入探针离子,并利用具有较高精度的中低频介电谱获得探针离子的电导率,进而给出液体α弛豫时间的方案。该方案在一元小分子液体中所给出的α弛豫时间与本文以及其他文献中由α弛豫峰所得的弛豫时间数据符合得很好,而且给出了与现有文献数据相比,范围更大的1,2-丙二醇弛豫时间数据;该方案在二元混合液体中也给出了类似的结果。这些都表明了该方案的可靠性与准确性,而且该方案能够基于一种物理机制和一台设备,测得10-11-10-4s范围内的弛豫时间,避免了其他方法测量时由不同技术和原理联用所引起的偏差。而且该方案能够在二元混合液体中运用,将为玻璃化转变的研究提供丰富的、连续可控的弛豫时间信息。同时,通过250K附近液体微观结构存在变化的单羟基醇中探针离子扩散系数的研究,考察了液体的结构和相互作用变化对该方案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0K以上温区内扩散系数出现了随温度的升高而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明显不同于典型小分子玻璃材料甘油的行为,扩散系数最大值对应的温度对应于分子团簇减小导致的团簇之间空隙变小对离子扩散产生的阻碍和热激活对离子扩散的促进之间的渡越温度。这进一步验证了单羟基醇中氢键分子团簇随温度升高而发生的变化,同时也说明了本文中所提出的弛豫时间测量方案在单羟基醇中并不适用。基于玻璃化转变的分子串模型,采用自由旋转链作为分子串空间构象,在推导得出任意给定方向上自由旋转链中两个链段方向余弦关联函数的基础上,给出了独立分子串介电谱的严格表达式,该表达式包含分子串中所有模式的介电弛豫动力学信息,而且在定性上与实验结果的特征相一致。为了便于计算,简化了独立分子串复介电常数公式,并在结合分子随串长的分布规律及其串长对复介电常数影响的特点,给出了分子串体系复介电常数数值计算的方案。通过大量的数值计算与比对,研究了分子串模型中体系参数,方位角、有效配位数等,对复介电常数虚部的影响,给出了体系微观参数对介电谱影响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将理论结果与实验进行了对比,表明独立分子串体系的结果能对弛豫峰宽度较小的数据进行很好的描述,但对弛豫峰宽度较大的数据,偏差则较大。在本文的基础上,对所提出的弛豫时间测量方案适用性的检验、其他单羟基醇中探针离子扩散系数是否存在同样特征的变化趋势,以及考虑分子串间关联时如何进行介电谱描述等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8-01)

梁钰,谢佳成,符传福,林盾,陈林聪[2](2018)在《介电模量频域特性的理论分析及其应用于油纸绝缘水分含量评估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油纸绝缘是以变压器为代表的重要电力一次设备的典型绝缘结构,对油纸绝缘结构的绝缘状态进行准确的评估对于确保电网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在理论分析和数据实测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利用介电模量这一参量的频域特性来对介质的绝缘状态进行评估的方法。首先,基于经典电介质物理理论分析了介电模量的内涵;其次,通过与传统的频域介电谱相比较,分析了介电模量的频谱在表征电介质弛豫现象的典型特点;为进一步说明介电模量的频谱特性,文中以油纸绝缘的常见缺陷——受潮为例,得到了介电模量频谱特征参量与油纸绝缘含水量定量关系,从而显示介电模量谱在现场绝缘评估中的优势。通过文中的研究表明,介电模量谱作为绝缘结构状态评估的有效手段,具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理论和试验价值。(本文来源于《高压电器》期刊2018年12期)

赵政弘,帅长庚,杨雪[3](2018)在《介电弹性体力学松弛的试验与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介电弹性体的粘弹性应力松弛现象,通过单轴拉伸的应力松弛试验研究了材料应力在不同预拉伸率下的时变特征,建立了材料基于Prony级数的准线性粘弹性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预拉伸率是影响介电弹性体薄膜应力松弛曲线的重要因素,基于二阶Prony级数的准线性粘弹性模型能够有效模拟介电弹性体薄膜预拉伸率在[2,6]区间内的非线性力学松弛特性,而且与实验值拟合度较高;在预拉伸率为4,400s条件下,介电弹性体薄膜的应力达到0.126MPa。(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8年12期)

林林,陈庆国,程嵩,邱睿,张聪[4](2018)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SF_6潜在可替代性气体介电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对SF_6可替代气体的介电性能进行研究,对影响气体介电强度的分子电离能及平均静态电子极化率进行计算,并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得到气体介电强度与此两微观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由相关性的分析结果可知,随着分子电离能及平均静态电子极化率的增大气体的介电强度增强。据此,进一步研究分子电离能及平均静态电子极化率特性,分析发现这两个参量均与分子链长及分子中包含的官能团类型有关。研究结果表明:仅从耐电性能方面考虑,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氟化物有望代替SF_6成为新型绝缘气体,本文为SF_6可替代气体的筛选与设计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8年18期)

袁成卫,陈明,罗伟峰,张强[5](2018)在《双模介质谐振器测量介电性能的微扰理论分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降低双模介质谐振器用于测量介质介电性能时数据处理方法的复杂度,提出了一种基于谐振腔微扰理论的分析方法。将双模介质谐振器中的定位台阶看作微扰结构,综合应用谐振腔结构微扰理论和材料微扰理论,提出了双模介质谐振器中介质材料介电常数和损耗角正切的近似计算方法,对一组介质样品的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基于模式匹配理论的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所获得的结果与较为精确的模式匹配法计算结果相比,介电常数偏差小于0.5%,介电损耗最大偏差约5%.(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禹旺兵[6](2018)在《低维半导体纳米结构带隙漂移以及介电性能调控的键驰豫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微/纳电子技术的发展,半导体集成电路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单块芯片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封装体积也越来越小,这对芯片的性能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大规模集成电路元器件的特征尺寸小于0.1 μm时,这些器件的功能和性能强烈依赖于内电场的重构,很多因素都与器件中介质层的介电性能有关,如:器件的伏安特性、激子结合能、载流子能量和光学性能等。同时,元器件的高密度使得导线之间的间距大大变小,这样不但增大了电路的电阻,使得能耗增加,而且产生了分布电容,造成信号延迟以及线间串扰等弊端,而这些影响同样取决于基片的介电性能。因此,在纳米尺度范围内对材料的电子学性质和介电性能进行深层次研究对于促进微/纳电子技术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半导体纳米结构的带隙随着尺寸的减少而展宽,其介电常数随着尺寸的减少而减少,这些奇异的物理现象已有相应的理论解释,如:量子限域效应和表面效应等。但是,对于一些具有特殊形貌特征或者几何结构参数,如纳米锥、纳米多孔结构、核壳纳米线等系统,由于其形貌以及几何参数的改变,将导致纳米体系处于自平衡态,而这种自平衡态将影响体系的状态,如引起带隙漂移和介电性能的变化等等。与常规纳米结构如纳米晶和纳米线不同,这些结构由于其自身独具的几何特征,使其具备特有的物理性能。而目前在理论上还不能对这些物理现象在本质上进行透彻的理解。因此,迫切需要建立既能克服目前理论模型的缺陷又能从本质上分析这些新奇物理现象并预测其变化趋势的理论模型。本论文基于键驰豫理论,从原子层次研究了低维半导体纳米结构的尺寸、形貌与几何参数对体系电子学性质以及介电性能的影响。建立了针对具有正曲率结构特征的锥形纳米线和具有负曲率纳米结构特征的纳米多孔结构的表面与界面普适性的理论模型,给出了其表/界面以及弹性作用能的解析表达式,并由此推导出纳米结构中与表/界面相关的尺寸、形貌和几何参数效应。本论文所提出的纳米结构表/界面理论模型不仅增进了人们对于纳米尺度下的材料的尺度、形貌和几何参数效应的科学理解,而且预言了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尺度、形貌和几何参数效应所诱导的介电性能的变化,对于发展新型微/纳电子器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具体工作和主要结果如下:1.研究了表面原子键驰豫对半导体纳米结构能带结构的影响。理论研究表明:随着尺寸减少,比表面积增加,表面原子配位数失配增大,由此导致表面原子键弛豫,这种表面原子失配所导致的原子键弛豫使得体系处于自平衡状态,体系能量最低,从而使得整个体系具有不同于块体的物理性质。此外,通过Kramers-Kronig关系,研究了半导体材料的能带结构对其介电性能的影响,从能带的角度阐述了纳米材料的介电调控原理。2.探讨了锥形ZnO纳米线和圆柱形ZnO纳米线的带隙漂移和介电抑制的物理机制。发现锥形和圆柱形纳米线的自平衡应变都将改变体系的能带结构,并进一步影响其介电性能。与其他理论模型不同的是,本论文模型结果表明:与圆柱形纳米线相比,锥形纳米线的电子学性质以及介电性能具有其特有的性质,这种特性不但具有尺寸效应,同时还具有表面形变所引起的表面梯度效应。对于锥形纳米线,当尺寸比较小,接近波尔半径的时候,尺寸效应决定其介电性能,而当尺寸比较大,远大于波尔半径时,其介电性能由表面梯度效应起决定作用。我们的理论预测与相关实验测量结果以及其他计算结果相吻合,这为半导体材料的尺寸与形状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3.提出了一个纳米多孔硅几何参数(孔径、孔间距、孔隙度)依赖的电子学性质以及介电调控的理论模型。计算结果表明:不但具有由表面原子配位缺陷引起的表面效应,而且孔与孔之间的弹性相互作用也将对体系的物理性能产生影响,这两种效应同时作用使得体系处于自平衡态,这种自平衡态将改变材料的电子结构,引起带隙漂移以及由此导致的介电调制。其介电性能不但取决于孔隙度,同时还受到孔径、孔间距等几何参数的影响。该模型不但能解释表面原子配位缺陷以及孔与孔之间弹性作用引起的自平衡应变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而且为具有可调介电性能的纳米多孔结构和纳米器件的设计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孙旺,李粮生,张景,殷红成[7](2018)在《太赫兹波段碲化镉介电常数的理论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闪锌矿型碲化镉的声子色散谱、特征向量及晶格振动频率,获得了碲化镉介电常数随频率变化的理论值。通过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测量碲化镉单晶的介电常数,该实验结果与局域密度近似修正、广义梯度近似修正和广义梯度近似修正的计算结果吻合较好。最后,3种近似交换关联势的计算结果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性,该差异性结果表明太赫兹波段碲化镉的介电常数由电子声子耦合所主导,但是横波和纵波声子频率敏感于电子密度分布。(本文来源于《雷达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陈顾祎[8](2018)在《SrLaGaO_4基微波介质陶瓷及K_2NiF_4型材料介电常数的理论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K_2NiF_4结构的SrLaGaO_4单晶具有优异的微波介电性能,其Qf值高达170,000GHz,但对相应陶瓷材料的研究却很少。本论文以SrLaGaO_4及其固溶体陶瓷为对象,系统研究了(1-x)SrLaGaO_4-xSr_2Ti04 和(1-x)SrLaGaO_4-xSrLa(R0.5Ti0.5)O_4(R= Mg,Zn)固溶体陶瓷的制备、结构、微结构及微波介电性能。同时,基于 Clausius-Mosotti 方程和 Phillips-Van Vechten(P-V)理论,对K_2NiF_4结构介电材料的介电常数进行了初步理论探索。通过标准固相烧结法制备了致密的(1-x)SrLaGaO_4-xSr_2TiO_4(x=0,0.2,0.4,0.5,0.6,0.8)固溶体陶瓷,借助Rietveld精修和拉曼光谱研究了该体系结构的演变规律。介电常数(εr)和谐振频率温度系数(τf)随着x的增大而升高,Qf值整体上也呈上升趋势。Qf值的增大与层间失配和层间极化的减小相关。此外,第二相的减少和晶粒的长大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Qf值的改善。烧结温度为1450℃时,在x=0.5的成分中得到如下最佳综合微波介电性能:εr=23.3,Qf=129,700 GHz,τf=-1.7 ppm/℃。通过标准固相烧结法制备了致密的(l-x)SrLaGaO_4-xSrLa(R0.5Ti0.5)O_4(R=Mg,Zn)(x = 0.2,0.4,0.6,0.8)固溶体陶瓷。随着x的增加,两固溶体的εt和τf均单调上升。R=Mg时,Qf值随x的增加先升高再下降;而R=Zn时,Qf值则整体上随x减小。Qf值的变化可能与许容因子(t)、气孔率、晶粒大小和第二相等因素相关。两固溶体陶瓷中均可获得如下优良的综合微波介电性能:εr=23.3,Qf=89,400GHz,τf=-0.8ppm/℃(0.6SrLaGaO_4-0.4SrLa(Mg0.5Ti0.s)O_4);εr=22.4,Qf=72,900GHz,τf=-5.4ppm/℃(0.8SrLaGaO_4-0.2SrLa(Zn0.5Ti0.5)O_4)。基于 Clausius-Mosotti 方程和 P-V理论,对 K_2NiF_4结构的 SrLaBO_4(B=Al,Ga,(Mg0.5Ti0.5),(Zn0.5Ti0.5))、Sr_2TiO_4及相应固溶体陶瓷的介电常数进行了理论探索。由于配位环境会影响晶体中离子的极化率,通过离子极化率加和得到的分子极化率是不准确的,因此由Clausius-Mosotti方程计算得到的介电常数与测试结果偏差较大。而P-V理论则将复杂晶体分解为简单的键子式,通过各键的参数计算材料的介电常数,部分克服了离子极化率加和法的不准确性,故此方法的偏差较小。但由于计算过程中未考虑某些校正因子,在精确度上仍有改善空间。(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01-26)

董汉莛[9](2017)在《贱金属衬底上钛酸锶钡薄膜的制备及介电性能的唯象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铁电薄膜材料根据其介电、压电、热释电、铁电性能等物理性能常被用于铁电移相器、压电能量收集器、热释电探测器、铁电存储器等器件。作为常用的一类铁电薄膜材料,钛酸锶钡(BST)薄膜具有较大的介电非线性,且由于其在微波调谐器件的应用而受到广泛关注。基于在MEMS结构移相器的潜在应用,本论文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在贱金属衬底上制备了BST多层薄膜。通过多层结构设计提高薄膜的调谐率,并结合唯象理论,研究面内应力与静电耦合效应对BST薄膜介电性能的影响。首先,在不锈钢(SS)衬底上制备BST薄膜,研究了LaNiO_3(LNO)缓冲层对BST薄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150 nm的LNO缓冲层,使BST薄膜的晶化温度从750 ~oC下降至720 ~oC,并提高了BST薄膜的调谐率,降低了介电损耗和漏电流密度。BST/LNO薄膜在1 MHz下的介电损耗为0.053,在300 kV/cm电场下的调谐率为26.3%。其次,为了进一步提高LNO/SS衬底上BST薄膜的调谐率,设计制备了叁明治结构和组分梯度结构BST薄膜。叁明治结构Ba_xSr_(1-x)TiO_3/Ba_(0.6)Sr_(0.4)TiO_3/Ba_xSr_(1-x)TiO_3和Ba_(0.6)Sr_(0.4)TiO_3/Ba_xSr_(1-x)TiO_3/Ba_(0.6)Sr_(0.4)TiO_3多层薄膜的介电常数和调谐率与平均Ba/Sr比和迭层秩序密切相关,中间层Ba/Sr比较小的薄膜具有较大的介电常数和调谐率。Ba_(0.6)Sr_(0.4)TiO_3/Ba_(0.4)Sr_(0.6)TiO_3/Ba_(0.6)Sr_(0.4)TiO_3薄膜的调谐率最大,在300 kV/cm电场下达到30.0%。从上表面到底电极Ba/Sr比逐渐增大的组分梯度Ba_(0.6-x )Sr_(0.4+x)TiO_3/Ba_(0.6)Sr_(0.4)TiO_3/Ba_(0.6+x)Sr_(0.4-x)TiO_3/LNO/SS多层薄膜具有较大的介电常数和调谐率,以及较小的损耗和较好的温度稳定性,当x=0.2时,其1 MHz下的损耗为0.040,400 kV/cm电场下的调谐率达到42.0%,介电温度系数(TCP)为2.3×10~(-4)/~oC。进一步,基于铁电-介电层之间的静电耦合效应,在LNO/Ti衬底上制备了不同厚度的PbZr_(0.2)Ti_(0.8)O_3/Ba_(0.6)Sr_(0.4)TiO_3多层薄膜。该薄膜中PZT和BST两相共存,晶粒尺寸和漏电流密度都小于单一组分PZT和BST薄膜。当BST含量α=0.5时,300 nm厚的多层薄膜在1 MHz下介电常数和调谐率出现峰值,分别达到501和41.1%,损耗为0.064。TCP为2.7×10~(-4)/~oC,具有较好的温度稳定性。最后,引入Landau-Devonshire(L-D)唯象理论模型研究了贱金属衬底上多层薄膜的应力和静电耦合效应对其介电性能的影响。采用L-D模型研究非外延多晶薄膜的介电性能需要考虑应力在薄膜与衬底界面上的面内弛豫,本文结合铁电临界晶粒尺寸对L-D模型进行了修正。用修正的L-D模型计算贱金属衬底上叁明治结构和组分梯度等BST多层薄膜的介电常数、调谐率和应力,与实验结果一致,并发现当多层薄膜承受较小的压应力时,表现出较大的介电常数和调谐率。此外,Ti衬底上PZT/BST多层薄膜的介电常数和调谐率的测量值介于未耦合和完全耦合的计算值之间,表明PZT和BST薄膜在厚度方向上发生了静电耦合。假设静电耦合范围为150 nm,不同厚度PZT/BST多层薄膜的介电常数和调谐率的计算值与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本文来源于《上海大学》期刊2017-10-01)

段松[10](2017)在《组织介电特性离体测量和MR EPT技术理论研究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组织介电特性(electricalproperties,EPs)主要包括电导率(σ)和相对介电常数(εr),是生物组织在电磁场作用下表现出的电特性。相关研究已表明人体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介电特性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人体组织介电特性信息可用于肿瘤的诊断,而且可能为癌症的早期诊断提供帮助。目前,常用组织介电特性测量方法有开端同轴线法和磁共振介电特性断层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electrical property tomography,MR EPT)等,本文首先运用开端同轴线法对结直肠正常与癌变组织介电特性进行了离体测量;然后对MR EPT技术进行了初步的理论研究,量化分析了 MR EPT核心算法的重建误差,并对该技术的固有分辨能力进行了理论分析。结直肠正常与癌变组织介电特性离体测量研究中,首先用开端同轴线法测量85位结直肠肿瘤患者的结直肠切除组织的介电特性;其次用Cole-Cole模型对测量结果进行拟合;最后比较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介电特性拟合结果。结果显示,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介电特性存在较大差异,当频率为128MHz时,肿瘤组织ε&和σ分别比正常组织高14.6%和17%。MR EPT核心算法重建误差研究中,首先量化分析MR EPT核心算法在不同组织交界处的重建误差,其次对64MHz、128MHz和298MHz下MR EPT核心算法在非均匀负载中应用时的重建误差进行比较。结果显示,MR EPT核心算法在不同组织交界的重建误差均不一样,各组织交界上σ和εr的平均相对重建误差分别大于0.3986和0.2218。该算法在非均匀负载中应用时的重建误差随共振频率的增大而减小,当共振频率为64MHz时,ε&和σ的平均相对重建误差分别为 28.71%和 9.11%。MREPT固有分辨能力的理论分析中,首先建立一系列具有不同介电特性对比度的电磁模型,仿真得到模型发射场B1+,进而通过MR EPT核心算法重建电磁模型介电特性;然后对MR EPT固有分辨能力进行定义和评估;最后对可能影响MR EPT固有分辨能力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MR EPT固有分辨能力与ROI大小正相关,MR EPT最大固有电导率分辨能力和相对介电常数分辨能力均为1/1.02。本文对结直肠正常与癌变组织介电特性进行了离体测量,并对MR EPT技术进行了初步的理论研究。结直肠组织离体测量研究表明结直肠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介电特性存在较大差异,所测结果可作为介电特性相关研究的基础数据;MR EPT技术的初步理论研究对降低MR EPT核心算法在非均匀组织中的重建误差,实现高精度的MR EPT技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早日将MR EPT技术应用到肿瘤早期诊断中做出了贡献。(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7-06-30)

介电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油纸绝缘是以变压器为代表的重要电力一次设备的典型绝缘结构,对油纸绝缘结构的绝缘状态进行准确的评估对于确保电网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在理论分析和数据实测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利用介电模量这一参量的频域特性来对介质的绝缘状态进行评估的方法。首先,基于经典电介质物理理论分析了介电模量的内涵;其次,通过与传统的频域介电谱相比较,分析了介电模量的频谱在表征电介质弛豫现象的典型特点;为进一步说明介电模量的频谱特性,文中以油纸绝缘的常见缺陷——受潮为例,得到了介电模量频谱特征参量与油纸绝缘含水量定量关系,从而显示介电模量谱在现场绝缘评估中的优势。通过文中的研究表明,介电模量谱作为绝缘结构状态评估的有效手段,具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理论和试验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介电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赵兴宇.小分子液体弛豫时间测量方案及其介电谱理论的探索[D].南京大学.2019

[2].梁钰,谢佳成,符传福,林盾,陈林聪.介电模量频域特性的理论分析及其应用于油纸绝缘水分含量评估的研究[J].高压电器.2018

[3].赵政弘,帅长庚,杨雪.介电弹性体力学松弛的试验与理论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8

[4].林林,陈庆国,程嵩,邱睿,张聪.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SF_6潜在可替代性气体介电性能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18

[5].袁成卫,陈明,罗伟峰,张强.双模介质谐振器测量介电性能的微扰理论分析方法[J].兵工学报.2018

[6].禹旺兵.低维半导体纳米结构带隙漂移以及介电性能调控的键驰豫理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

[7].孙旺,李粮生,张景,殷红成.太赫兹波段碲化镉介电常数的理论与实验研究[J].雷达学报.2018

[8].陈顾祎.SrLaGaO_4基微波介质陶瓷及K_2NiF_4型材料介电常数的理论探讨[D].浙江大学.2018

[9].董汉莛.贱金属衬底上钛酸锶钡薄膜的制备及介电性能的唯象理论研究[D].上海大学.2017

[10].段松.组织介电特性离体测量和MREPT技术理论研究初探[D].南方医科大学.2017

标签:;  ;  ;  ;  

介电理论论文-赵兴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