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崂山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黄宗昌,黄坦,崂山
崂山志论文文献综述
石欣欣[1](2018)在《黄宗昌父子与《崂山志》》一文中研究指出《崂山志》作为崂山第一本志书,是黄宗昌、黄坦的鼎盛之作,也是黄氏家族在文化建树方面的代表作。《崂山志》既有对崂山秀丽景色的描写,也有黄宗昌父子心志才情的抒发,还有对山中往事的记述,因而该书具史学、文学方面的价值。(本文来源于《德州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盛学民[2](2016)在《崂山志怪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崂山位于青岛市,雄峙海隅,被世人推崇为近海诸山冠,自古以来就有“神窟仙宅”、“洞天福地”,“灵异之府”之称,并有“海上名山第一”的美誉。崂山以其独特的景色,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佛教、道教的发展,不乏历代文人骚客的赞美,由此形成了关于崂山的诗歌、游记、碑刻、小说等文学作品。在有关崂山的文学作品中,诗歌因为作品数量较多而比较受学者的重视,而崂山小说因数量不多,体制短小,没有引起学者们足够的关注。而作为崂山文化的组成部分,崂山小说有其重要的意义,本文是对于这一部分的补充。崂山志怪小说产生于东晋时期,经历了唐宋元时期的低谷,到明清时期,崂山志怪小说在题材、数量、体制方面都达到了鼎盛,本文将崂山志怪小说按照时间顺序从分散的典籍中辑录出来。崂山志怪小说产生于崂山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人文环境背景下,崂山志怪小说内容丰富,可以将其分为道教、佛教志怪小说,鬼魂精怪志怪小说,人士生活志怪小说叁类,它们集中体现了崂山志怪小说的道教、叁教合一以及狐仙信仰文化。崂山志怪小说可以说具有文学、史学、旅游等多方面的价值,尤其随着近几年对传统文化的不断重视,崂山志怪小说作为崂山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新媒体背景下的传承与发展也越来越受重视。(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16-05-15)
傅炜莉[3](2016)在《《崂山志校注》简评》一文中研究指出崂山文化在青岛文化中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影响深远,向来为学者们所关注。由青岛大学的一批学者共同完成的《崂山文化研究丛书》(刘怀荣总主编,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致力于"把崂山文化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准确地介绍给海内外游客"(第3页)。《丛书》包括《崂山道教与佛教研究》《崂山文化名人考略》《崂山志校注》《劳山集校注》《周至元诗集校注》《崂山诗词精选评注》和《崂山游记精选评注》七部着作,从多个角度对(本文来源于《东方论坛》期刊2016年01期)
苑秀丽,温爱连[4](2015)在《周至元对黄宗昌《崂山志》的继承与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周至元作为即墨黄氏之外甥,对其舅氏之祖黄宗昌极为崇拜。其《崂山志》不仅具有继承黄宗昌为崂山立传的自觉的写作意图,而且在写作特点上也深受黄宗昌影响。但周至元严守山志传统体例,与黄宗昌借山志以寄慨颇为不同。故两部《崂山志》,一平实客观,一多抒己见;一重视历史源流的梳理,一种偏好沿途环境的描写。可谓各具特色,各有千秋。(本文来源于《东方论坛》期刊2015年01期)
柳卓霞[5](2013)在《《崂山道教与〈崂山志〉研究》简评》一文中研究指出崂山,作为海上第一仙山,以其雄奇俊秀蜚声天下,素有"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之称。崂山道教文化的研究,对推广青岛文化乃至齐鲁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崂山道教历史文化的研究,却不够深入。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推出了由苑秀丽等合着的《崂山道教与〈崂山志〉研究》一书。这是他们近二十年研究的小结,更是崂山道教文化研究领域的重要收获。(本文来源于《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3期)
孔哲[6](2012)在《简评《崂山道教与〈崂山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崂山有"海上名山第一"之称,崂山道教被称为"全真道教第二大丛林"。声名显赫如此,笔者主观臆测,认为其研究着作当是汗牛充栋。仔细检视才知道:崂山道教的研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现有着作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尤其是基础性研究方面缺乏严谨、扎实、具有重大影响的学术成果。此种情形下,苑秀丽女士和刘怀荣教授的合着《崂山道教与〈崂山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8月)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崂山道教基础性研究的不足,为进一步研究崂山道教(本文来源于《东方论坛》期刊2012年06期)
苑秀丽,温爱连[7](2012)在《黄宗昌与周至元《崂山志》比较研究——以写作体例和内容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周至元的《崂山志》,对黄宗昌《崂山志》多有吸收和继承,但其增补、创新之处,也所在多有。其各卷名称和排序,多源自黄《志》,但纲目更清晰更具逻辑性、景点介绍之后多附相关诗文词赋作品、重视女性人物等,是其体例最突出的创新。而在人物、宫观、名胜、物产及艺文等各方面,虽也不乏对黄《志》的承袭,然其内容的丰富性远远超过了黄《志》。其中对刻石碑文的重视、对诗文佳篇和奇闻轶事的全面搜罗,尤其是关于德、日侵占时期史料的记载,都使得周《志》具备了较高的史学价值。(本文来源于《东方论坛》期刊2012年01期)
苑秀丽[8](2010)在《黄宗昌家世与生平考——《崂山志》系列研究之二》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明代开始,即墨黄氏由一个普通的农家,不断提升文化层次,从明嘉靖到清光绪的数百年间,涌现出进士8人、举人34人、贡生45人,其中有65人有文集、诗稿传世。这些文学、文化人才,使黄氏家族成为当地典型的名门望族、文化世家。一方面,家族文化构成了黄宗昌《崂山志》撰写、刻印和流传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从族人黄肇颚的《续崂山志》、黄氏后人对《崂山志》的普遍重视和黄氏外甥周至元的《崂山志》,以及青岛文化发展的实际来看,黄宗昌《崂山志》的影响已从家族文化向外扩展,对青岛地区的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实为我国家族文化与地区文化互动的一个鲜活的例证。(本文来源于《东方论坛》期刊2010年06期)
苑秀丽,温爱连[9](2010)在《周至元家世与生平考——《崂山志》系列研究之叁》一文中研究指出即墨的周氏家族早期本是一个世代务农的普通农家,自第五世周民于明隆庆元年(1567)考中贡生,始有读书人。此后数百年间,周氏家族有进士7人,举人10人,贡生14人,多人有文集传世,尤以第六世周如砥和第十八世周至元最为突出。其中周至元所着《崂山志》,与即墨人黄宗昌的《崂山志》,堪称崂山文化史上的双璧。它不仅是周氏家族的骄傲,是青岛文化史上重要的经典着作,对当代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来源于《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6期)
苑秀丽,温爱连[10](2010)在《黄宗昌《崂山志》版本、续书及研究述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即墨先贤黄宗昌对崂山情有独尊,为我们留下了第一部《崂山志》。此后,当地学者或作续志,或作新志,其中尤以黄肇颚《崂山艺文志》和近人周至元《崂山志》最为着名。黄氏《崂山志》先以抄本传世,从民国五年(1916年)刻印以来,迄今已经出过多种版本。多年来,学者们对黄宗昌、周至元及其《崂山志》进行了相对较多的探讨。简要回顾该书传播、整理及相关的研究历史,总结其得失,对崂山文化和崂山道教研究的推进,无疑是必要和有益的。(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2期)
崂山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崂山位于青岛市,雄峙海隅,被世人推崇为近海诸山冠,自古以来就有“神窟仙宅”、“洞天福地”,“灵异之府”之称,并有“海上名山第一”的美誉。崂山以其独特的景色,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佛教、道教的发展,不乏历代文人骚客的赞美,由此形成了关于崂山的诗歌、游记、碑刻、小说等文学作品。在有关崂山的文学作品中,诗歌因为作品数量较多而比较受学者的重视,而崂山小说因数量不多,体制短小,没有引起学者们足够的关注。而作为崂山文化的组成部分,崂山小说有其重要的意义,本文是对于这一部分的补充。崂山志怪小说产生于东晋时期,经历了唐宋元时期的低谷,到明清时期,崂山志怪小说在题材、数量、体制方面都达到了鼎盛,本文将崂山志怪小说按照时间顺序从分散的典籍中辑录出来。崂山志怪小说产生于崂山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人文环境背景下,崂山志怪小说内容丰富,可以将其分为道教、佛教志怪小说,鬼魂精怪志怪小说,人士生活志怪小说叁类,它们集中体现了崂山志怪小说的道教、叁教合一以及狐仙信仰文化。崂山志怪小说可以说具有文学、史学、旅游等多方面的价值,尤其随着近几年对传统文化的不断重视,崂山志怪小说作为崂山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新媒体背景下的传承与发展也越来越受重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崂山志论文参考文献
[1].石欣欣.黄宗昌父子与《崂山志》[J].德州学院学报.2018
[2].盛学民.崂山志怪研究[D].青岛大学.2016
[3].傅炜莉.《崂山志校注》简评[J].东方论坛.2016
[4].苑秀丽,温爱连.周至元对黄宗昌《崂山志》的继承与创新[J].东方论坛.2015
[5].柳卓霞.《崂山道教与〈崂山志〉研究》简评[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6].孔哲.简评《崂山道教与〈崂山志〉研究》[J].东方论坛.2012
[7].苑秀丽,温爱连.黄宗昌与周至元《崂山志》比较研究——以写作体例和内容为中心[J].东方论坛.2012
[8].苑秀丽.黄宗昌家世与生平考——《崂山志》系列研究之二[J].东方论坛.2010
[9].苑秀丽,温爱连.周至元家世与生平考——《崂山志》系列研究之叁[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10].苑秀丽,温爱连.黄宗昌《崂山志》版本、续书及研究述略[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