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防御分泌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烟草,根系分泌物,3-丙酮基-3-羟基吲哚水分散粒剂(ASO),根际微生物
防御分泌物论文文献综述
谢冰[1](2016)在《ASO诱导烟草根系分泌物和根际细菌在其防御体系构建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根系分泌物在调控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研究者对不同植物在不同生长期、不同生境中根系分泌物组成的变化及其对根际微生物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对于根系分泌物如何影响根际微生物群落及微生物群落的改变给植物带来的影响却知之甚少。本文将植物与根际细菌作为一个系统,研究了经化学诱抗剂ASO(3-丙酮基-3-羟基吲哚的水分散粒剂,能诱导烟草对普通花叶病(Tobacco mosaic virus, TMV)和烟草白粉病(Erysiphe cichoracearum)的抗性)诱导处理后,烟草K326根系分泌物的组成变化及其对根际细菌群落组成和功能的影响,并通过对一株分离自植烟土壤的细菌的分类学地位、抗病性和趋化性等的研究,证明植物能通过根系分泌物吸引特定的根际细菌集聚。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GC-MS和离子色谱分析了化学诱抗剂ASO诱导后烟草K326的根系分泌物中挥发性组份和有机酸的组成变化。结果表明,ASO诱导对根系分泌物中小分子物质的含量和有机酸组成无显着影响,但其显着改变了根系分泌物中小分子物质的组成。其中具有抗生素活性的脂肪酸3-甲基丁酸、2-甲基丁酸及具有杀虫活性的烟碱类衍生物麦斯明、新烟草灵和信号分子乙酰香草酮、乙酰丁香酮和靛红含量显着改变;这是根系分泌物直接影响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的物质基础和理论依据,同时也表明植物产生系统获得性抗性后会引发一系列的、广泛性的保护性反应。2、采用16S rDNA扩增子测序技术,对施用ASO处理的烟草K326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及其功能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K326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随植物的生长和ASO的施用减少。植物的生长时期对根际微生物群落的结构产生显着影响;ASO的施用则对K326根际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种群数量和功能产生影响,但是这一影响会随施用时间逐渐减弱。对根际细菌优势群落的组成及功能分析表明,在对照处理组中,根际优势细菌群落的已知功能主要是各类复杂有机物的降解和参与物质循环;而在ASO处理后,根际优势细菌群落的主要功能则转变为分泌抗生素和诱导植物系统抗性;从优势菌群的组成上看,ASO处理后,具有物质转换功能的菌群被具有防御功能的相关菌群所取代,从而使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功能与植物的生存策略保持一致,进而得出根际微生物是植物适应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结论。3、将ASO诱导后的K326根系分泌物作为选择性培养物,筛选得到一株具有二孢白粉菌(E. cichoracearum)抗性的细菌菌株,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细胞化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株为溶杆菌属的新种,命名为Lysobacter erysipheiresistens (RS-LYSO-3)。该菌株对ASO诱导后的K326根系分泌物表现出较强的趋化性,并在根际土壤中迅速繁殖,丰富度增加;生测实验表明RS-LYSO-3对烟草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明显。这些实验结果都提示着植物能通过根系分泌物成分的改变,招徕功能性的微生物,共同构筑防御系统,即烟草与其根际微生物能组成一个“共生体”以适应环境变化。(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6-12-01)
何伟玉[2](2013)在《滇南臭蛙皮肤分泌物宿主防御肽—两栖类生存策略的新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臭蛙属,在所有被研究的两栖动物中,通常被认为含有最丰富、最多样化的抗菌肽。在本文实验中,首先构建了滇南臭蛙(Odorrana tiannanensis)皮肤组织的cDNA文库,并从中克隆出22条互不相同的抗菌肽序列。然后对滇南臭蛙的皮肤分泌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了一些抗菌肽,发现其中有3条抗菌肽的序列能很好地与从cDNA文库中克隆得到的序列相匹配,它们被命名为Odorranain-C7HSa, Brevinin-1-OT2和Odorranain-G-OT。而后我们在22条抗菌肽中选择了4条结构和序列都有很强特殊性的抗菌肽进行了化学合成,并根据它们的序列和结构进行了功能预测。这几条抗菌肽的结构不同于已经报道过AMP,根据结构,3个被划分为已知的AMP家族,它们被称为pleurain-E-OT,odorranain-G-OT,以及odorranain-A-OT,而第四个则比较特殊,它的序列有14个氨基酸——AILTTLANWARKFL,其羧基端酰胺化表明它是一个新型两栖动物抗菌肽,它被命名为tiannanensin。滇南臭蛙抗菌肽序列和结构如此显着的多样性与臭蛙属其他种类的情况相契合。我们对上述合成的四条抗菌肽进行了功能分析,其中包括抗菌活性(MIC)、溶血性、细胞毒性和抗氧化性。实验结果显示这几个抗菌肽的抗菌能力都不是很突出,但是其他方面,比如抗氧化性则有不错的结果。当今抗菌肽在宿主防御系统中的角色扮演和作用机理还不清楚,本实验的结果给了我们一些提示,这些AMPs在宿主防御体系中,不仅仅只有抗菌方面的作用,还应该有其他更深层、更复杂的作用机理。(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3-03-10)
李伟,任国栋,柳峰松[3](2009)在《弯齿琵甲防御分泌物的化学成分测定及抗菌活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弯齿琵甲Blaps femoralis Fischervon Waldheim是中国北方的优势土壤昆虫,其防御腺分泌物用于御敌和引起本种群体的集结,体外具有一定毒性,民间将该虫作为药用昆虫资源利用年代久远。由该虫防御腺体获得分泌物并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共计获得14种小分子化合物,其中以2-甲基苯醌、1-十叁碳烯和2,4-二甲基-3-呋喃乙酮含量较高,苯醌、苯二酚、3,5-二羟基甲苯和十二烷醛等小分子化合物次之。研究证实该分泌物具有较明显的抑菌能力。研究结果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开展弯齿琵甲的防御腺化学分泌物天然产物的研究积累了工作。(本文来源于《昆虫知识》期刊2009年03期)
李伟[4](2009)在《弯齿琵甲防御分泌物成分及甲壳素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弯齿琵甲Blaps femoralis (Fischer von Waldheim,1844)是中国北方的优势土壤昆虫,半社会群集性较强,虫体富含营养物质和药用物质,开发利用价值较大,特别是它的防御腺分泌物有较强的化学毒性,具有重要医学价值。本学位论文共计3万字,在全面总结弯齿琵甲营养学等研究背景基础上,重点对该虫的防御腺分泌物化学成分、防御腺分泌物原液的抑菌效果和虫体甲壳素制备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取得如下主要成果:1.测定了弯齿琵甲防御腺分泌物的化学成分。共计获得14种小分子化合物,其中以2-甲基苯醌、1-十叁碳烯和2,4-二甲基-3-呋喃乙酮含量较高,苯醌、苯二酚、3,5-二羟基甲苯和十二烷醛等次之;分泌物中未检测到蛋白质,对分泌物成分的研究为揭示弯齿琵甲抑菌作用机理奠定了基础,同时为证实其药用价值提供了依据。2.对弯齿琵甲防御腺分泌物原液的抑菌效果进行了研究。以5种细菌和4种真菌为研究对象,测得分泌物原液抑革兰氏阳性细菌的效果明显的强于革兰氏阴性细菌,并测得分泌物原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低抑菌浓度为4μL/mL。3.用酸碱法由弯齿琵甲虫体获得甲壳素单位平均产率为29.6%,以此制得的壳聚糖分子量3.32×105、脱乙酰度80.5%的壳聚糖,乳白色片状结晶;弯齿琵甲的甲壳素与虾蟹壳的相比,具有单位平均产率较高特点,这为今后综合利用这一资源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09-05-01)
强承魁,杨兆芬,张绍雨[5](2006)在《黄粉虫防御性分泌物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用二氯甲烷为溶剂萃取黄粉虫成虫腹部防御性分泌物并经GC/MS法分析,检测出其中7种成分:2-甲基对苯醌、对甲酚、正二十叁烷、正二十四烷、12-二十五烯、正二十五烷和正二十六烷。幼虫和蛹腹末端的体液与成虫防御性分泌物共有4种长链烷烃,幼虫另含有3种有机酸。幼虫和蛹均不含有毒性较强的2-甲基对苯醌和对甲酚,用作动物蛋白饲料较安全。对成虫分泌物中的2-甲基对苯醌和对甲酚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探讨了不同日龄和性别的成虫防御性分泌物的分泌规律及再生性特点。(本文来源于《昆虫知识》期刊2006年03期)
强承魁,杨兆芬,杜予州,檀东飞,郑福山[6](2006)在《黄粉虫防御性分泌物抑菌活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黄粉虫防御性分泌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方法:用二氯甲烷萃取分泌物并经GC/MS分析,后用牛津杯法和平板连续稀释法分别就该分泌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假丝酵母、黑曲霉、桔青霉的抑菌作用及2-甲基对苯醌和对甲酚标准品对上述供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分泌物含2-甲基对苯醌、对甲酚和正二十叁烷等7种成分,抑菌强度:桔青霉>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假丝酵母>黑曲霉。结论:该分泌物对这5种供试菌的抑制效果优于2-甲基对苯醌和对甲酚标准品。(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期刊2006年01期)
郭志峰,任国栋,安秋荣[7](2000)在《齿琵甲防御腺分泌物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对齿琵甲的分泌物进行了分析研究。鉴定出 11种化合物 ,2个烯烃 ,4个醇 ,2个酮 ,3个酸。鉴定物占分泌物 99%以上。(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0年S1期)
刘勇,罗氚芸,李蕾,谢笑天[8](2000)在《云南琵琶甲防御性分泌物抗菌活性及GC-MS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云南药用昆虫———云南琵琶甲的防御性分泌物抗菌活性 ,并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对其防御性分泌物的组成成分进行了分析 .主要成分有 1,4-苯醌 ,2 -甲基 - 1,4-苯醌 ,2 -乙基 - 1,4-苯醌等 .(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0年03期)
梁永生[9](1995)在《赤拟谷盗成虫和幼虫对其防御性分泌物主要成分的行为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测定了赤拟谷盗成虫防御性分泌物中主要成分甲醌,1-15碳烯,1,6-17碳二烯和芍药醇对赤拟谷盗成虫、幼虫、雌虫和雄虫引起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对成虫具有排斥(驱避)作用,对幼虫具有引诱作用,对雌虫与雄虫作用无差异,但年老成虫较年青成虫对这些化合物更为敏感。同时还测定了这四种化合物的混合物及防御性分泌腺体提取液对成虫和幼虫引起的行为反应,它们同样是对成虫排斥幼虫引诱。(本文来源于《中国粮油学报》期刊1995年04期)
防御分泌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臭蛙属,在所有被研究的两栖动物中,通常被认为含有最丰富、最多样化的抗菌肽。在本文实验中,首先构建了滇南臭蛙(Odorrana tiannanensis)皮肤组织的cDNA文库,并从中克隆出22条互不相同的抗菌肽序列。然后对滇南臭蛙的皮肤分泌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了一些抗菌肽,发现其中有3条抗菌肽的序列能很好地与从cDNA文库中克隆得到的序列相匹配,它们被命名为Odorranain-C7HSa, Brevinin-1-OT2和Odorranain-G-OT。而后我们在22条抗菌肽中选择了4条结构和序列都有很强特殊性的抗菌肽进行了化学合成,并根据它们的序列和结构进行了功能预测。这几条抗菌肽的结构不同于已经报道过AMP,根据结构,3个被划分为已知的AMP家族,它们被称为pleurain-E-OT,odorranain-G-OT,以及odorranain-A-OT,而第四个则比较特殊,它的序列有14个氨基酸——AILTTLANWARKFL,其羧基端酰胺化表明它是一个新型两栖动物抗菌肽,它被命名为tiannanensin。滇南臭蛙抗菌肽序列和结构如此显着的多样性与臭蛙属其他种类的情况相契合。我们对上述合成的四条抗菌肽进行了功能分析,其中包括抗菌活性(MIC)、溶血性、细胞毒性和抗氧化性。实验结果显示这几个抗菌肽的抗菌能力都不是很突出,但是其他方面,比如抗氧化性则有不错的结果。当今抗菌肽在宿主防御系统中的角色扮演和作用机理还不清楚,本实验的结果给了我们一些提示,这些AMPs在宿主防御体系中,不仅仅只有抗菌方面的作用,还应该有其他更深层、更复杂的作用机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防御分泌物论文参考文献
[1].谢冰.ASO诱导烟草根系分泌物和根际细菌在其防御体系构建中的作用[D].云南大学.2016
[2].何伟玉.滇南臭蛙皮肤分泌物宿主防御肽—两栖类生存策略的新证据[D].河北师范大学.2013
[3].李伟,任国栋,柳峰松.弯齿琵甲防御分泌物的化学成分测定及抗菌活性分析[J].昆虫知识.2009
[4].李伟.弯齿琵甲防御分泌物成分及甲壳素制备[D].河北大学.2009
[5].强承魁,杨兆芬,张绍雨.黄粉虫防御性分泌物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J].昆虫知识.2006
[6].强承魁,杨兆芬,杜予州,檀东飞,郑福山.黄粉虫防御性分泌物抑菌活性的研究[J].生物技术.2006
[7].郭志峰,任国栋,安秋荣.齿琵甲防御腺分泌物的分析[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
[8].刘勇,罗氚芸,李蕾,谢笑天.云南琵琶甲防御性分泌物抗菌活性及GC-MS分析[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
[9].梁永生.赤拟谷盗成虫和幼虫对其防御性分泌物主要成分的行为反应[J].中国粮油学报.1995
标签:烟草; 根系分泌物; 3-丙酮基-3-羟基吲哚水分散粒剂(ASO); 根际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