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冻土保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年冻土,温度特性,阴阳坡效应,通风管路基
冻土保护论文文献综述
赵舒扬[1](2018)在《G214国道多年冻土路基地温特性及路基保护措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G214国道穿越大片多年冻土区,路基稳定性受诸多不利因素影响,部分路段病害频发。同时,青藏高原第一条高速公路共玉高速(G0613)与G214国道共和-玉树段平行修筑,对路基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对G214国道多年冻土路基地温特性及路基保护措施的研究不仅可以为路基的修复、补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还能为今后该地区的公路建设积累宝贵经验。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在系统地分析了 G214国道沿线冻土特性和气候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无保护措施路基的水热耦合模型,对路基在年周期内和不同年份的温度场展开深入研究,并对不同高度、宽度、坡度的路基进行模拟计算,研究路基尺寸效应对地温的影响。结果表明:路基宽度越大,热稳定性越差;综合考虑多方因素认为,19m宽度路基的合理填筑高度为3~5m;路基坡度过大或过小,土体的热稳定性均难以达到最好。2、提取相关文献中的地温监测数据,从浅层地温变化、竖向地温分布、一年内的温度变化、温度包络线等方面对不同结构路基的地温特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通风管路基温度变化幅度最大,冬季降温效果显着,但夏季管内高温导致上部土体温度远高于块石路基,下部土体的放热期不及块石路基持久。3、通过在多孔介质非等温渗流模型中定义浮升力,模拟空气自然对流效应,利用水热耦合模型计算块石、通风管路基20年内的温度场、水分场及位移场。结果表明:通风管路基在降低地温、提高最大融深、减小土体下部未冻水含量、控制变形等方面的效果优于块石路基,但夏季土体高温的弊端较为突出。4、研究块石路基的制冷机理,并据此计算不同粒径、不同厚度下块石路基的温度场,研究表明:块石层主要通过空气自然对流降温,其降温过程发生在11月至次年4月,2月中旬对流影响范围最广,1月中旬空气流速最大,且对流强度有逐年减小的趋势。不同厚度和粒径块石层的计算结果显示,当块石层厚度为1.8m时,路基的降温效率最高;当块石粒径为6~8cm时,路基的降温效果最好。5、对有无控制门通风管路基的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显示,在通风管两侧安装自动控制门能在夏季有效降低通风管路基的地温,基本消除了普通通风管路基的弊端,路基的最大融深显着抬升,下伏土的热稳定性有明显改善。(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8-05-28)
冯子亮,盛煜,陈继,吴吉春,李静[2](2016)在《青海省共和-玉树高速公路沿线典型冻土路基保护多年冻土效果的初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青海省共和—玉树(共玉)高速公路修筑初期的地温监测资料,对3种典型冻土路基措施,即保温路基、块石路基和通风管路基下部浅层(0~4 m)地温、深层(4 m以下)地温以及多年冻土人为上限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路基修筑初期下伏多年冻土的变化过程,并且对各种路基技术措施的效果进行比较。监测结果表明,对浅层地温,保温路基左右路肩处一定深度有降温,块石路基仅在右路肩有降温,通风管路基左右路基及中心孔均有较大范围的降温,3种措施均面临不同程度的阴阳坡热不对称问题,以保温路基最为显着;深层地温均有升高的趋势,相同深度下保温路基升温幅度最大,块石路基次之,通风管路基最小;多年冻土人为上限均有显着抬升,并有继续抬升的趋势。初步监测结果显示了保护多年冻土措施的3种路基结构均具有一定的效果,由于道路修筑时间较短,冻土路基的长期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监测分析。(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徐承伟,刘晓鹏,赵建涛,郑军,何飞[3](2014)在《防冻型参比电极在冻土区阴极保护系统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常用参比电极(高纯Zn及Cu/CuSO4参比电极)在低温环境中基准电位不稳定的现状,研制了一套可应用于冻土区阴极保护系统的的新型防冻型Cu/CuSO4参比电极。通过与常用参比电极在实验室及现场对比,该电极在低温下性能稳定,设计结构合理,使用方便。(本文来源于《腐蚀与防护》期刊2014年05期)
洪孝平[4](2013)在《多年冻土区公路建设对叁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多年冻土区公路建设中,采用绿色防护工程,有效保护了叁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环境保护的实施,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使整个公路工程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本文来源于《青海交通科技》期刊2013年04期)
樊宇朔,孟庆猛[5](2012)在《多年冻土地区路基保护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多年冻土地区高等级公路建设的发展,冻土路基稳定性成为工程建设所面临的重要技术问题。多年冻土路基对外界环境相当敏感,全球气候变暖及工程施工导致多年冻土上限下降,地下冰融化。为保证路基下伏多年冻土上限不下降,从而确保路基稳定性,对引起冻土路基稳定性机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来相应的被动控温与主动降温措施。(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信息》期刊2012年35期)
李国智,臧文科[6](2012)在《石油管道工程冻土环境保护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冻土的稳定就代表着冻土所在的环境是稳定的,在冻土环境中进行的是施工工程就是稳定的。在冻土环境中铺设石油管道需要考虑冻土环境的承受能力、对冻土环境的破坏与保护问题。本文从石油管道工程沿线的冻土环境特征的角度出发,研究在石油管道铺设的过程中,采取怎样的技术措施保护冻土环境。(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期刊2012年07期)
王进东[7](2012)在《青藏铁路防沙工程积沙可保护冻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王进东)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经过近两年的连续观测研究发现,在青藏高原及青藏铁路路基多年冻土区,地表积沙对下伏多年冻土能起到保护作用。此研究结论不仅对研究沙漠与冻土之间的关系具有科学意义,而且对探索青藏铁路及其工程建设地区的(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12-05-07)
胥俊德[8](2012)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建筑基础工程施工和质量控制及环境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冻土是一种对温度极为敏感的土体介质,冻土具有流变性,其长期强度远低于瞬时强度特征。按其特点把冻土分为叁层:上面一层叫冻融层;下面一层叫永冻层,也叫冻结层;上下两层之间冻土为冻融相变混合层,冻土上限随气温不同发生上下移动,暖季冻融层厚度增加,永冻层厚度减小;寒季则反之。在冻土区修筑工程构筑物,其基础面临两大危险:寒季冻融层冻结,发生冻胀;暖季冻融层融化,发生融沉。同时,冻土区施工,还面临着生态脆弱,原有植被一旦破坏,很难恢复施工。为此,在冻土区的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时,注重多年冻土层的保护和基础工程的技术创新及质量控制,以克服地基融沉与冻胀所引起的基础变形与不稳定;同时,注重冻土区自然生态的保护和植被的恢复,多种新技术并用,以使青藏铁路与原有的生态完好的共存,保障青藏铁路的正常运营。(本文来源于《甘肃科技》期刊2012年08期)
赵洪彬,冉庆军,刘亚梅[9](2011)在《季节性冻土环境下阴极保护管道基本状况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季节性冻土环境下埋地管道的阳极接地电阻和阳极地床可引发阴极保护故障。有些管道工程要穿越冻土地带,由于在设计过程中未考虑季节性冻土给阴极保护系统运行效果造成的影响,致使阴极保护系统运行不正常,保护效率差,进而导致防腐效果差,给生产运行带来了较大的损失。目前,国内阴极保护技术致力于工程设备阴极保护电位分布系数数学模型应用研究、高强度交(直)流干扰检测技术与排流工程技术开发及表面型阳极的研发等方面。大庆油田地处中纬度高寒季节性冻土地区,已广泛应用管道阴极保护技术,单井集油、采气管线一般采用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技术,站间管线、外输管线一般采用强制电流阴极保护技术。(本文来源于《油气田地面工程》期刊2011年09期)
[10](2011)在《“电力天路”施工严格保护青藏高原冻土环境》一文中研究指出2010年1月17日在兰州结束的青藏直流线路工程冻土基础质量分析研讨会上,工程施工对冻土区环境进行了严格的保护。自2010年开工以来,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针对冻土施工难点,设计前期安排"冻土基础施工研究"等8项科研课题,建立了健全的质量管理与监督体系。(本文来源于《电网与清洁能源》期刊2011年01期)
冻土保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青海省共和—玉树(共玉)高速公路修筑初期的地温监测资料,对3种典型冻土路基措施,即保温路基、块石路基和通风管路基下部浅层(0~4 m)地温、深层(4 m以下)地温以及多年冻土人为上限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路基修筑初期下伏多年冻土的变化过程,并且对各种路基技术措施的效果进行比较。监测结果表明,对浅层地温,保温路基左右路肩处一定深度有降温,块石路基仅在右路肩有降温,通风管路基左右路基及中心孔均有较大范围的降温,3种措施均面临不同程度的阴阳坡热不对称问题,以保温路基最为显着;深层地温均有升高的趋势,相同深度下保温路基升温幅度最大,块石路基次之,通风管路基最小;多年冻土人为上限均有显着抬升,并有继续抬升的趋势。初步监测结果显示了保护多年冻土措施的3种路基结构均具有一定的效果,由于道路修筑时间较短,冻土路基的长期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监测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冻土保护论文参考文献
[1].赵舒扬.G214国道多年冻土路基地温特性及路基保护措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
[2].冯子亮,盛煜,陈继,吴吉春,李静.青海省共和-玉树高速公路沿线典型冻土路基保护多年冻土效果的初步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6
[3].徐承伟,刘晓鹏,赵建涛,郑军,何飞.防冻型参比电极在冻土区阴极保护系统上的应用[J].腐蚀与防护.2014
[4].洪孝平.多年冻土区公路建设对叁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J].青海交通科技.2013
[5].樊宇朔,孟庆猛.多年冻土地区路基保护技术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
[6].李国智,臧文科.石油管道工程冻土环境保护技术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
[7].王进东.青藏铁路防沙工程积沙可保护冻土[N].中国科学报.2012
[8].胥俊德.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建筑基础工程施工和质量控制及环境保护[J].甘肃科技.2012
[9].赵洪彬,冉庆军,刘亚梅.季节性冻土环境下阴极保护管道基本状况调查[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1
[10]..“电力天路”施工严格保护青藏高原冻土环境[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