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现代历史小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当代小说,现代历史故事,传奇,英雄
现代历史小说论文文献综述
慕江伟[1](2019)在《现代历史故事在当代小说中的审美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代文学中,现代历史故事存在于众多当代作家笔下,并写出了诸多富有特色的小说作品,它们从不同角度钩沉历史细节,再现被遮蔽的社会时代景观。本文把"现代历史故事"作为一种方法,重新考量《红高粱》《妻妾成群》《白鹿原》《尘埃落定》《劳燕》《山本》六部不同历史题材的小说,探讨当代作家讲述现代历史故事时在主题、人物、艺术等方面的审美表达,进而思考这些故事在当下的时代意义与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期刊2019年09期)
苏菲[2](2019)在《日常生活策略与范式:论李劼人历史小说的现代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日常生活体验阑入历史并非李劼人的独创,鲁迅、郭沫若、茅盾、郁达夫等的历史小说已凸显日常生活的价值,但李劼人无疑更具开拓性,他的"大河小说"系列在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日常生活、展示地域风俗等方面,都突破了中国传统史传文学的模式,创造了历史小说新的精神特质和艺术价值。但其历史叙事模式,并未成为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的主流,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历史长篇小说或有李劼人书写日常生活的形式,而当代历史小说,则基本回复到了传统历史小说的套路上。(本文来源于《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期刊2019年04期)
廖斌[3](2019)在《历史的穿越与继承:新世纪乡土小说中的“现代新乡绅”形象——以《胡不归》为中心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世纪乡土小说中的"现代新乡绅"是穿越近现代历史,继承乡绅和圣徒血脉,而成长出的"现代之子"和"新人"形象,他们赓续从乡绅——圣徒——现代新乡绅的人物图谱,具有继往开来的意义;在乡村治理中,现代新乡绅表征了新时代前行处的新质:为民服务情怀、无私奉献公心、协商民主政治等。在乡村振兴中,如何安顿乡村自发出现的"现代新乡绅"并赋予他们"合法性",征召其进入乡村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贾蕾[4](2019)在《论施蛰存历史小说中的“现代”》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施蛰存探索文学现AI写作作的道路上,他的历史小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文章以施蛰存晚年总结的叁个"现代"创作特点,即欲望、幻想和怪诞为中心,分析其历史小说写作中对于"现代"的探索,指出施蛰存由早期创作中对于爱情的叙述转向现代心理分析中对欲望的叙述,进而较好尝试了基于欲望心理的幻想和怪诞叙述方式。同时,历史小说中也存在着现代心理分析对象性别上的不对称、历史题材的汲取和重构导致情节叙述以完全背离历史叙述价值为代价等不足。这些写作困境使施蛰存最终离开心理分析式的历史小说写作,在时代生活背景下融合古典审美要素进行文学的现代主义探索。(本文来源于《浙江工商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万顺[5](2019)在《现代历史转折中的文化冲突、迭移与融汇——关于王安忆长篇小说《考工记》的多重文化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王安忆新作《考工记》是一部典型的海派小说,通过描写主要人物阿陈半个多世纪的人生经历,关照陈家祖宅的兴衰命运,以表现近代以来上海社会文化的嬗变。随着时代迁延,社会急剧转型,在上海至少有叁种文化的发展趋向发生了重大调整,传统文化式微,西方文化消退,经过改造后融入地方文化或世俗文化,最终形成了全新的海派文化。小说以直接描写、象征、对比等手法,对上海多种文化的交融、析离与重构作了较为细致的反映。(本文来源于《百家评论》期刊2019年03期)
唐先容[6](2019)在《从历史小说《竹林中》看芥川文学的现代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竹林中》是芥川龙之介闻名遐迩的小说之一。它讲述了一个武士在带着妻子前往丹波国的途中遭遇大盗,最后死去的故事。小说貌似是一篇悬疑小说,但采用了独特的叙事视角和形式,使整个案件形成一个叙事的迷宫。围绕着凶手是谁,至今依旧没有一个让大家都表示认同的答案。究其原因,这与《竹林中》所具有的开放式结构有关。即不是强迫读者去接受某种现成的答案,而是允许甚至鼓励读者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解读文本本身,并得出各自的结论。而这也正是芥川小说的现代性之所在。(本文来源于《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夏天[7](2019)在《一个现代“自我”的历史诞生——刘索拉小说《你别无选择》发表的周边》一文中研究指出1985年刊发在《人民文学》上的小说《你别无选择》,被时任《人民文学》杂志主编的王蒙称为"横空出世"的作品,小说的刊发也标志着"新时期"文学中真正具有现代意识的"自我"的出场。当时诸多新潮批评家(如李劼、吴亮)也多着力于此,试图通过自身对"现代"知识的理解与想象,赋予作品以"现代主义"的意义,将之建构为八十年代文学真正"走向世界"的开端。但是刘索拉这一个"自我"的诞生,并不仅仅是批(本文来源于《文艺争鸣》期刊2019年02期)
罗晨[8](2018)在《伍尔夫现代主义历史小说中的文化记忆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主义历史小说《奥兰多》和《幕间》中,伍尔夫通过地理空间的转换和空间符号构筑起集体记忆场所;但与此同时却又在不断拆解和破坏记忆场,从而将记忆驱赶出驻守之地,使其不得不面临重组和建构。通过改变社会记忆框架,伍尔夫将那些变形、扭曲甚至遗忘的记忆重新拉回公众视野,赋予功能记忆以"非合法化"的动机,从而颠覆现存权利关系,将认同知识进行传达和再生产,培养新的集体身份,重构新的文化记忆。(本文来源于《外国语言文学》期刊2018年04期)
王平[9](2018)在《论新历史小说《褒姒》的后现代主义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历史小说《褒姒》从历史的个人化角度重塑了褒姒的一生,其书张扬了鲜明的后现代主义精神。这种后现代主义精神首先体现在对"烽火戏诸侯"这一历史事件的个性化的消解,对历史的权威性进行挑战。其次,作者在男权中心的历史中,重新塑造了褒姒这一女性形象与地位,对"红颜祸水"论的文化进行颠覆。最后,"人"与"人性"是《褒姒》的主题,作者对人性情感进行了诗意书写。(本文来源于《安康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倪玲颖[10](2018)在《历史病体与主体重构——论1980年代以来台湾现代主义小说中的情欲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1980年代以来,情欲书写以其强烈的反叛意识和非理性特征成为台湾现代主义小说家的基本书写策略。藉由情欲书写,现代主义小说家得以建构一系列为理性权威和主流价值所压迫和侵害的历史病体,并由此逐步破除理性桎梏,省视内在灵魂,实现对日常经验世界的反叛,进入精神的彼岸世界,最终完成精神主体的重构和自我救赎。同时,情欲化的书写策略也使得台湾现代主义小说的后殖民叙述获得了新的叙述角度,产生了新的美学感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现代历史小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将日常生活体验阑入历史并非李劼人的独创,鲁迅、郭沫若、茅盾、郁达夫等的历史小说已凸显日常生活的价值,但李劼人无疑更具开拓性,他的"大河小说"系列在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日常生活、展示地域风俗等方面,都突破了中国传统史传文学的模式,创造了历史小说新的精神特质和艺术价值。但其历史叙事模式,并未成为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的主流,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历史长篇小说或有李劼人书写日常生活的形式,而当代历史小说,则基本回复到了传统历史小说的套路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现代历史小说论文参考文献
[1].慕江伟.现代历史故事在当代小说中的审美表达[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9
[2].苏菲.日常生活策略与范式:论李劼人历史小说的现代模式[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9
[3].廖斌.历史的穿越与继承:新世纪乡土小说中的“现代新乡绅”形象——以《胡不归》为中心的思考[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4].贾蕾.论施蛰存历史小说中的“现代”[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9
[5].王万顺.现代历史转折中的文化冲突、迭移与融汇——关于王安忆长篇小说《考工记》的多重文化解读[J].百家评论.2019
[6].唐先容.从历史小说《竹林中》看芥川文学的现代性[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7].夏天.一个现代“自我”的历史诞生——刘索拉小说《你别无选择》发表的周边[J].文艺争鸣.2019
[8].罗晨.伍尔夫现代主义历史小说中的文化记忆重构[J].外国语言文学.2018
[9].王平.论新历史小说《褒姒》的后现代主义精神[J].安康学院学报.2018
[10].倪玲颖.历史病体与主体重构——论1980年代以来台湾现代主义小说中的情欲书写[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