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红外探测器,焦平面阵列,数据采集系统,校准验证
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论文文献综述
余永涛,陈勇国,邹黎明,王小强,罗宏伟[1](2018)在《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数据采集系统的校准验证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数据采集系统的校准验证是准确测试评价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性能指标的技术基础。在分析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数据采集系统工作原理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通用设备和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测试系统对数据采集系统进行校准验证的方法。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可行,实现了数据采集系统的采集误差限、线性度、系统噪声、采集速率等关键指标的校准验证。(本文来源于《红外技术》期刊2018年10期)
高国龙[2](2018)在《碲镉汞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技术的最新进展(下)》一文中研究指出3.探测器体系结构为了抑制暗电流进而提高工作温度,最近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单极nBn结构的新型红外探测器体系结构。图4示出了nBn探测器的能带草图,它包括一个n型窄带隙吸收区、一层与之耦联的宽带隙势垒薄膜以及随后的一个窄带隙接触区。这种nBn器件的应用的关键点在于它在保持大的导带偏移的同时能保持0价带偏(本文来源于《红外》期刊2018年03期)
高国龙[3](2018)在《碲镉汞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技术的最新进展(上)》一文中研究指出0引言在过去的50多年中,采用碲镉汞材料的红外探测器技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整块晶体生长和单个光电探测器制备发展到了非常复杂的外延生长材料和高密度成像焦平面阵列。然而,现有的基于碲镉汞的红外系统依然离不开笨重且昂贵的低温制冷技术。因此,人们把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发展重点集中在了提高像元密度、降低冷却功率和提高加工成品率上。另外,人们还在研究和开发基于碲镉汞的多波段红外系统(本文来源于《红外》期刊2018年02期)
沈祥伟,吕衍秋,刘炜,曹先存,何英杰[4](2014)在《InSb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湿法刻蚀》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大规模InSb红外焦平面(FPA)器件的发展,探测器制备的传统湿法刻蚀工艺已越来越难以满足新工艺要求。介绍了一种用于制备InSb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新湿法刻蚀工艺:使用适当比例的柠檬酸/H2O2系刻蚀剂代替现有乳酸/硝酸系刻蚀剂,同时采用N2气泡搅拌刻蚀装置来辅助刻蚀。通过实验对比分析表明,新刻蚀工艺可以很好地解决原湿法刻蚀横向刻蚀和下切效应,提高了刻蚀均匀性和平整度,减小了表面粗糙度,并明显降低了InSb器件的漏电流,提高了电性能。(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4年09期)
王雯,张小雷,吕衍秋,司俊杰[5](2014)在《Si基InSb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InSb红外焦平面芯片中InSb与Si读出电路热膨胀系数不匹配导致芯片龟裂及铟柱断裂现象,开展了Si基InSb红外焦平面探测器(FPA)的研究。运用磨抛减薄技术及金刚石点切削技术对芯片背面进行精确减薄,得到厚度为15μm的InSb芯片;研究了在InSb芯片和Si片上溅射及蒸发减反膜工艺,得到InSb芯片和Si片粘贴后红外中短波光谱的透过率高达88%;对器件的整体工艺路线进行了探索,最终制备出Si基128×128元InSb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器件,测试结果表明:器件探测率、响应率及串音等性能指标达到传统工艺制备的器件性能指标;经温冲试验后测试器件结构保持完好,性能未发生变化,证明该工艺路线可解决芯片受应力冲击而产生的铟柱断裂及芯片龟裂的现象,可有效提高InSb焦平面探测器芯片的成品率。(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4年05期)
王志斌,黄艳飞,王耀利,张瑞,王艳超[6](2014)在《激光告警中近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成像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激光探测的方位分辨率,实现对来袭激光的准确定位,选用了FPA-320x256-C型InGaAs焦平面阵列探测器作为光栅衍射型激光告警装置的核心元件。介绍了基于光栅衍射的激光波长和方向探测原理,在分析了探测器性能及参数的基础上设计了驱动电路。探测器在FPGA时序的控制下,输出模拟量通过高速AD进行采集,数据经缓存后存储在FPGA外扩的SRAM中,然后通过USB传送至PC机。上位机Labview采集原始数据,处理并显示。利用上述方法,完成了成像实验,采用波长为1 550和980 nm的激光器从不同角度进行入射,对探测得到的衍射图像进行分析,判断出零级和一级的位置,根据光栅衍射理论,计算出相应波长和二维方向入射角,结果显示波长误差小于10 nm,入射角误差小于1°。(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4年04期)
王学伟,周绍磊[7](2012)在《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空间采样效应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空间采样效应会对红外图像效果产生影响,为提高仿真红外图像的置信度,在信号注入仿真中需要对采样效应进行模拟。通过深入分析空间采样效应机理,建立了采样效应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分辨率的变换过程。利用基于图像像素处理的方法从空域上对红外仿真图像迭加空间采样效应。仿真实验表明,迭加了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空间采样效应的红外仿真图像置信度明显提高,可作为重要环节提高红外成像仿真整体的置信度水平。(本文来源于《半导体光电》期刊2012年06期)
白俊奇,蒋怡亮,赵春光,赵敏燕[8](2011)在《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盲元检测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受材料、制造工艺等因素的影响,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均存在一定数量的盲元。在分析探测单元响应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一新的盲元检测算法。通过调节探测单元响应的显示动态范围,利用设定阈值完成盲元检测。实验表明,算法不受盲元簇大小的影响,查找速度快、定位准确率高,有效提高了图像质量。(本文来源于《红外技术》期刊2011年04期)
邓功荣,史衍丽,余连杰,何雯瑾[9](2011)在《量子点红外探测器及焦平面阵列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量子点红外探测器(QDIP)理论上具有对垂直入射光敏感、暗电流小、载流子寿命长、工作温度和响应率高等优势。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普通量子点红外探测器、阱中点红外探测器(DWELL-QDIP)、隧穿量子点红外探测器(T-QDIP)、Si/Ge量子点红外探测器、二维小孔阵列红外探测器(2DHA-QDIP),国外报道了640×512量子点红外焦平面阵列的热成像,但现有的QDIP还未充分显现出其潜在优势。阐述了正在研究的几种QDIP和未来技术发展的趋势。(本文来源于《红外技术》期刊2011年02期)
岳桢干[10](2010)在《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的红外探测器与焦平面阵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量子阱红外光电探测器(QWIP)对于用量子阱来进行光探测的设计思想,我们可以通过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来加以理解。一个电子处于方形量子阱中,这是基本量子力学中的"particle-in-a-box"经典模型。该电子在量子阱中的能量不会只是一个任何值;更确切地说,它是被迫处在一些不连续的能级中,即它的能量是量子化的。(本文来源于《红外》期刊2010年09期)
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3.探测器体系结构为了抑制暗电流进而提高工作温度,最近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单极nBn结构的新型红外探测器体系结构。图4示出了nBn探测器的能带草图,它包括一个n型窄带隙吸收区、一层与之耦联的宽带隙势垒薄膜以及随后的一个窄带隙接触区。这种nBn器件的应用的关键点在于它在保持大的导带偏移的同时能保持0价带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论文参考文献
[1].余永涛,陈勇国,邹黎明,王小强,罗宏伟.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数据采集系统的校准验证方法[J].红外技术.2018
[2].高国龙.碲镉汞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技术的最新进展(下)[J].红外.2018
[3].高国龙.碲镉汞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技术的最新进展(上)[J].红外.2018
[4].沈祥伟,吕衍秋,刘炜,曹先存,何英杰.InSb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湿法刻蚀[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4
[5].王雯,张小雷,吕衍秋,司俊杰.Si基InSb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的研究[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4
[6].王志斌,黄艳飞,王耀利,张瑞,王艳超.激光告警中近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成像技术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4
[7].王学伟,周绍磊.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空间采样效应模拟[J].半导体光电.2012
[8].白俊奇,蒋怡亮,赵春光,赵敏燕.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盲元检测算法研究[J].红外技术.2011
[9].邓功荣,史衍丽,余连杰,何雯瑾.量子点红外探测器及焦平面阵列的研究进展[J].红外技术.2011
[10].岳桢干.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的红外探测器与焦平面阵列研究[J].红外.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