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相理论论文-庞海林,梅宁,袁瀚,张继

两相理论论文-庞海林,梅宁,袁瀚,张继

导读:本文包含了两相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汽液两相流,均相流模型,压力分布,流型

两相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庞海林,梅宁,袁瀚,张继[1](2019)在《基于反问题理论的汽液两相上升流流型预测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汽液两相流流型的测量在两相流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应用均相流模型建立了圆管内汽液两相上升流压力分布,基于反问题理论反演了汽液两相的物性参数,将反演结果与流型图结合,精确地预测了管内流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误差小于5%。提出的反演流型的方法,可以推广到水平管、螺旋管,为工程上的汽液两相流设备安全性分析、稳定性分析等提供了一种简单可靠的技术方法。(本文来源于《热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侯建锋,胡亚斐,赵辉,林长庆,谢琳[2](2019)在《一种基于油水两相渗流理论的水驱图版的建立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水驱图版是一种重要的油藏工程方法,常用于分析水驱油藏的含水上升规律,评价水驱开发调整效果和预测采收率。目前国内应用比较广泛的童氏图版及其改进水驱图版初期含水率较高,预测采收率偏大,不能适应注水开发油藏特别是低渗透注水开发油藏开发全过程水驱开发效果评价的需要。本文基于油水两相渗流理论,利用相对渗透率资料,推导并提出了一种水驱规律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新型水驱图版。研究和实例应用表明,新型水驱图版客观描述了注水开发油藏开采全过程的含水与采出程度变化规律,可靠性强,适用范围广,对水驱规律和采收率的预测更加客观、准确。(本文来源于《新疆石油天然气》期刊2019年01期)

黄健泉[3](2017)在《基于气体-液体两相放电技术的生物油加氢精制试验与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质热解液化技术具备操作工艺简单、反应快、转化率高、成本低等特点,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生物质能转化利用技术,但其液体产物生物油热值低、热稳定性差,难以推广应用,必需对其提质改性。由于催化加氢可以显着地减少生物油的氧含量,增大生物油的H/C比,使其中的不饱和成分得到饱和,从而使生物油的能量密度、稳定性及挥发性大幅提高,与其他精制方法相比,精制油的品质和收率均相对较高,所以催化加氢被认为是目前最为有效的生物油脱氧精制提质方法,应用前景被人们广泛看好,也成为近几十年来生物油提质研究的焦点。本文针对目前生物油催化加氢精制工艺中存在设备及催化剂成本高、操作工艺复杂、催化剂炭化结焦及工艺过程不能连续等技术问题,提出了采用气体-液体两相放电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常压、低温、无催化剂条件下加氢精制生物油的技术方案。为此,基于介质阻挡放电原理,设计了气体-液体两相放电加氢反应器,并对气体-液体两相放电反应器的工作特性进行了研究,利用发射光谱诊断技术,探讨了气体-液体两相放电中电子密度的影响因素及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气体-液体两相放电低温等离子体技术进行了生物油加氢精制提质的试验研究,以FT-IR与GC-MS测试结果为依据,探讨了生物油气体-液体两相放电条件下的加氢化学反应机理。全文主要工作及内容总结如下:(1)气体-液体两相放电反应器的设计与工作特性研究。基于介质阻挡放电原理,设计了气体-液体两相放电加氢精制提质生物油的反应器,考察了液体类型、液体高度、气隙间距、气体流量、工作电压等工作参数对气体-液体两相放电负载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气体-液体两相放电与纯气相放电的负载特性变化趋势相类似。在相同工作电压下,气体-液体两相放电介质等效电容Cd随液体高度、气隙间距的增大而减小,随液体介电常数的增大而增大,随气体流量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气隙等效电容Cg随液体介电常数、气隙间距的增大而减小,随气体流量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放电功率P随液体介电常数的增大而增大,随液体高度、气隙间距、气体流量的增大而减小。(2)气体-液体两相放电体系下氢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诊断。采用发射光谱诊断技术结合氢谱线Stark展宽计算方法,详细考察了工作电压、气体流量、液体高度等因素对装置放电发射光谱及电子密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氢氦混合气-生物油两相界面放电时,氢发射光谱特征谱线Hα强度最高,同时氢发射光谱α特征峰强度和电子密度随工作电压的增加而增加,随气体流量、液体高度的增加而减小。(3)气体-液体两相放电加氢精制提质生物油的试验研究。采用气体-液体两相放电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生物油进行了加氢精制提质的试验研究,系统探究了工作电压、气体流量、反应时间对生物油加氢脱氧率、高位热值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油的脱氧率及高位热值,随工作电压、气体流量的增大,均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随反应时间的增加,则呈现先增加后稳定平衡的趋势。并以脱氧率为指标,工作电压、气体流量、反应时间为变量,采用响应面法建立了工艺参数的优化模型,获得了气体-液体两相放电加氢精制提质生物油的优化工艺参数组合。(4)气体-液体两相放电加氢提质生物油化学反应机理。采用FT-IR及GC-MS的技术手段,对比分析生物原油和加氢精制油的成分及组成,研究结果表明,加氢精制后,生物油的醇类、醛类、酮类、酸类、酯类、酚类等含氧化合物含量降低,碳氢类物质明显增加,生物油的高位热值大幅度提升,含氧率下降,理化特性显着改善。(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7-05-01)

李振中,魏进家,宇波[4](2017)在《稀疏气固两相槽道湍流中颗粒受力的理论和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两个方面对稀疏气-固两相湍流中的颗粒所受的各种相间力的相对大小进行研究。颗粒受力由Basset-Boussinesq-Oseen方程描述,同时考虑剪切升力和旋转升力。研究结果表明,在相间力的计算公式适用范围内,通过频率分析和量级分析确定各相间力的相对大小具有较高的准确度。从颗粒所受各相间力随时间变化的模拟结果来看:除拖曳力和重力外,在主流和翼展方向上,Basset力比较重要;而在壁面法向上,拖曳力、剪切升力和Basset力均比较重要。(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仇子铖,兰治科,马在勇,秋穗正,昝元峰[5](2016)在《液态金属钠沸腾两相流动传热特性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验的基础上对液态金属钠沸腾两相流动传热特性进行理论研究。计算对象为环形流道。单相流动区域认为液态金属钠不可压缩;两相流动区域考虑钠蒸汽的可压缩性。两相流动区域选用均匀流模型,求解过程中采用迎风格式进行积分。将模型计算结果与相关实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模型可用于计算液态金属钠沸腾两相流动传热特性,模型计算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完成对实验工作的拓展。(本文来源于《核动力工程》期刊2016年S2期)

李超,贾秋红,常英杰[6](2016)在《基于两相混合流理论PEMFC含水量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中有效的水管理(尤其是两相水管理))和电池系统内部良好的水平衡是确保电池稳定运行及具有优良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采用气液两相层流假设,使用两相混合流理论,建立了单流道常规流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阳极出口端封闭的叁维两相流等温数学模型,对叁维空间中水的两相传递和分布特性进行分析,探讨不同湿度、不同温度下电极中液态水饱和度以及含水量的浓度变化。(本文来源于《电源技术》期刊2016年09期)

胡全友,刘小兵,赵琴[7](2016)在《基于两相流动理论的混流式水轮机叶轮内泥沙磨损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长短叶片对水轮机两相流动的影响,选用RNGκ-ε湍流模型和混合多相流模型,针对混流式水轮机全流道在不同开度下的含沙水流两相流动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长短叶片转轮和常规转轮内两相流动机理及不同转轮内的泥沙磨损状况。结果表明,长短叶片转轮改善了沙水在叶轮内的流动状态,沙粒体积分数在叶片上分布均匀,未出现大体积分数沙粒局部集中现象。研究成果进一步丰富了水轮机叶轮磨损的相关内容。(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6年07期)

陈如龙,安晨光,曹建[8](2016)在《基于气液两相平衡理论的变压器色谱装置标准油样制备物理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广大科研试验工作者遇到的高浓度标准油样难以配制的问题,提出了固定体积和固定压力的两种标准油样物理模型。经过研究,进一步优化了固定压力的标准油样物理模型。通过实际试验验证了该优化的模型是可靠、有效的,从而解决了高浓度标准油样无法配置的问题,试验还证明,该模型能够全面满足国家电网在线检测装置检验规范中对油样配置的性能指标要求。(本文来源于《2016智能电网发展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6-06-25)

方玉树[9](2016)在《错误的“两相非连续介质固结理论”——与徐日庆先生等商榷《两相非连续介质固结理论》一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认为徐日庆等人《两相非连续介质固结理论》一文得出的固结模型不正确,并作了阐述分析。(本文来源于《重庆建筑》期刊2016年02期)

孙恒超[10](2015)在《轴承腔油气两相介质流动和热效应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轴承腔是包纳航空发动机转子支点轴承的容腔,起着收集润滑油、将轴承与高温环境以及灰尘污物等隔离的重要作用。由于处在二次空气系统和润滑系统的界面位置,轴承腔存在着“油滴-空气-油膜”共存的复杂的油气两相流动和换热状态,导致轴承腔润滑和换热设计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因为轴承腔润滑和换热设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腔内油气两相流动和换热状态的准确理解和预测。近年来先进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高转速、大推力、小体积以及轻重量的发展趋势对包括轴承腔等机械系统的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目前轴承腔润滑与换热状态的研究水平与工程设计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关注作为轴承腔润滑与换热研究的基础工作、轴承腔油气两相流动和换热问题研究,重点包括油滴生成、运动和沉积特征以及油膜流动等几方面的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根据轴承腔油滴形成及运动过程的特点与旋转喷雾器中雾滴形成和运动特点存在着显着的相似性,本文设计了旋转圆盘腔试验装置的总体结构。然后进行了试验装置子系统的设计和零部件选配,并确定了油矢数量、油滴轨迹和速度以及腔壁油膜宽度等参数的试验测量方案。在试验装置上开展了相关试验,为本文后续工作提供了基础。(2)本文开展了旋转圆盘甩射油矢及油滴特征的理论分析。首先确定了旋转圆盘上油膜的离心力,并根据牛顿粘性定律建立了油膜力学平衡方程,从而计算了油膜流动的厚度和速度分布。之后讨论了旋转圆盘边缘油膜波动及破裂问题,借助波动油膜受力分析确定了油膜破碎临界条件方程,最终确定了油膜破碎形成的油矢数量以及油矢进一步断裂形成的油滴的平均直径。借助油矢数量的试验数据验证了旋转圆盘甩射油矢及油滴特征的理论分析。(3)为提供油滴运动和热状态分析中所需的输入条件,开展了轴承腔气相流动数值计算和相似性分析。首先确定了轴承腔气相流动和换热的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能量方程以及湍流方程;构建了气相介质流场的离散网格以及确定了边界条件,从而建立了气相流动数值模型,求解了气相流动的速度、压力和温度。根据量纲分析的有关方法推导了轴承腔气相流动相似准则,并根据气相流动数值计算结果拟合了轴承腔气相介质流动速度和温度分布的无量纲相似准则关系式。以他人研究的试验结果评估了文中提出的轴承腔气相介质流动速度分布关系式的误差。(4)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轴承腔油滴运动及其与空气相能量传递分析。首先考虑了油滴与空气的对流换热,嵌入油滴能量方程确定了油滴运动和热状态方程组,并构建了瞬时步进法求解油滴轨迹、速度以及温度的计算流程。确定了轴承腔油滴尺寸分布的数学描述函数,并利用相关试验数据建立了油滴尺寸分布与轴承腔结构及工况参数间的关系。之后,将油滴直径范围进行离散,获得了各直径区间油滴的质量、数量以及油滴运动轨迹、速度和温度等,进一步计算了轴承腔中油滴相体积和质量含率以及油滴相与空气相的动能和热能传递量。并利用旋转圆盘腔试验装置测量的油滴轨迹、速度及油滴相体积含率的试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模型的可靠性。(5)分析了轴承腔中油滴与腔壁碰撞的沉积和飞溅现象,并确定了油滴与腔壁碰撞沉积准则,给出了油滴与腔壁碰撞的“粘附”、“反弹”、“扩散”及“破裂”四种不同状态时油滴碰撞腔壁的质量、动量和热量沉积率。进而建立了考虑油滴尺寸分布条件的轴承腔轴承甩射油滴碰撞腔壁沉积特征计算模型,获得了沉积油膜质量、动量和热量。讨论了轴承腔若干结构和工况参数对油滴与腔壁碰撞沉积特征的影响。根据轴承腔壁面油膜流动的力学平衡和质量守恒条件计算了油膜的厚度、平均速度和温度。(6)提出了将轴承腔中油滴和空气混合物等效为均相介质的处理方式,构建了描述轴承腔油气两相流动和换热问题的均相介质/油膜分层流动和换热数值模型,实现了轴承腔油气两相流动的速度、压力和温度的计算。设计制造了轴承腔油气两相流动和换热试验装置,测量了轴承腔中均相介质以及油膜的温度和压力,支持了轴承腔油气两相流动和换热数值分析的合理性。本文的研究工作进一步充实了轴承腔油气两相流动和换热的研究内容。构建了轴承腔轴承雾化润滑油矢和油滴特征的理论分析方法;提出的借助相似性方法构建气相介质流动分布模型能够提升分析的适用性和便捷性且降低了计算的工作量;将油滴与空气对流换热分析嵌入油滴运动分析,并在分析中反映了油滴温变对油滴和空气物性参数的影响,这样的处理方式一方面提升了油滴轨迹和速度分析的精度,另一方面借助油滴热状态分析首次开展了油滴相与空气相热量传递以及油滴碰撞腔壁沉积热量分析。本文的研究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轴承腔油气两相流动和换热研究体系。(本文来源于《西北工业大学》期刊2015-11-01)

两相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水驱图版是一种重要的油藏工程方法,常用于分析水驱油藏的含水上升规律,评价水驱开发调整效果和预测采收率。目前国内应用比较广泛的童氏图版及其改进水驱图版初期含水率较高,预测采收率偏大,不能适应注水开发油藏特别是低渗透注水开发油藏开发全过程水驱开发效果评价的需要。本文基于油水两相渗流理论,利用相对渗透率资料,推导并提出了一种水驱规律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新型水驱图版。研究和实例应用表明,新型水驱图版客观描述了注水开发油藏开采全过程的含水与采出程度变化规律,可靠性强,适用范围广,对水驱规律和采收率的预测更加客观、准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两相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庞海林,梅宁,袁瀚,张继.基于反问题理论的汽液两相上升流流型预测与实验研究[J].热科学与技术.2019

[2].侯建锋,胡亚斐,赵辉,林长庆,谢琳.一种基于油水两相渗流理论的水驱图版的建立与应用[J].新疆石油天然气.2019

[3].黄健泉.基于气体-液体两相放电技术的生物油加氢精制试验与理论研究[D].江苏大学.2017

[4].李振中,魏进家,宇波.稀疏气固两相槽道湍流中颗粒受力的理论和数值分析[J].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2017

[5].仇子铖,兰治科,马在勇,秋穗正,昝元峰.液态金属钠沸腾两相流动传热特性理论研究[J].核动力工程.2016

[6].李超,贾秋红,常英杰.基于两相混合流理论PEMFC含水量特性分析[J].电源技术.2016

[7].胡全友,刘小兵,赵琴.基于两相流动理论的混流式水轮机叶轮内泥沙磨损的数值模拟[J].水电能源科学.2016

[8].陈如龙,安晨光,曹建.基于气液两相平衡理论的变压器色谱装置标准油样制备物理模型研究[C].2016智能电网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16

[9].方玉树.错误的“两相非连续介质固结理论”——与徐日庆先生等商榷《两相非连续介质固结理论》一文[J].重庆建筑.2016

[10].孙恒超.轴承腔油气两相介质流动和热效应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5

标签:;  ;  ;  ;  

两相理论论文-庞海林,梅宁,袁瀚,张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