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老龄论文-张映芹,冯亚江

常态老龄论文-张映芹,冯亚江

导读:本文包含了常态老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人口新常态,积极老龄观,人口老龄化

常态老龄论文文献综述

张映芹,冯亚江[1](2019)在《人口新常态下的积极老龄观:健康、参与、生产和权益》一文中研究指出培育积极老龄观是经济新常态和人口新常态下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选择。结合新常态下人口特征,指出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以下特征:一是人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占比持续增长;二是人口增长率降低,人均老年抚养比增加;叁是人口素质提升,低龄老年人力资本闲置。结合人口老龄化特征,阐明以健康、参与、生产和权益为主体的积极老龄观;并从制度、文化和产业叁个层面,提出人口新常态下的积极老龄观践行路径。(本文来源于《老龄科学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何彤[2](2019)在《基于老龄环境下常态包装开合方式的拓展性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问题,根据老年人的需求,为老年人带来实际功效的设计成为设计师的责任。一般日用品和药品的设计多是以通用设计的理念进行的设计,对于有特殊需求的老年人在使用上会有一定的障碍,通过拓展性的设计研究,在通用性设计基础上,关注老年人的特殊性,进而得到共享的包装设计是文章的研究内容。(本文来源于《艺术与设计(理论)》期刊2019年03期)

陈爽,刘生[3](2016)在《我市老龄事业步入新常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陈爽 通讯员 刘生)“我市人口不足全省的1.4%,但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达全市20.7%,比全国、全省分别高4个、2个百分点。”9月28日,从市老龄办获悉,面对加速老龄化的新常态,市委、市政府把老龄事业发展作为头等重要的民生大事,目光聚(本文来源于《莱芜日报》期刊2016-10-08)

李志宏[4](2015)在《新常态:老龄工作深化改革需要树立“保民生、促发展”的正确导向》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我国老龄工作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常态,从消费、投资、出口、创新驱动以及风险积累等五个层面,论述了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新常态之间的关系。认为在新常态下,老龄工作改革发展必须破解"老龄事业发展悖论",树立"保民生、促发展"的基本导向,并从八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老龄科学研究》期刊2015年08期)

李克纯[5](2014)在《党俊武:新常态下老龄房地产业要凸显服务本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最受外界关注的一大话题是,在“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下,中国经济增速的问题。相关专家认为,受制于人口红利加速衰退等新常态,明年经济持续增长难度加大。  不过,在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看来,新常态(本文来源于《中国房地产报》期刊2014-12-22)

苏萌萌,李秀艳,王烁[6](2011)在《常态老龄人视觉注意能力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常态老龄人视觉注意能力的脑机制。[方法]采用析因设计方法将32名60岁~70岁的常态老龄人随机分成训练组和对照组,分别对其实施视觉技能训练和常规训练,用事件相关电位(ERPs)P300评价训练效果。[结果]两组均在额区、中央区、顶区出现了视觉注意特异性成分P300,且训练组与对照组相比,P300潜伏期短(P<0.001),波幅增大(P<0.05)。[结论]常态老龄人的视觉注意力具有可塑性,适当的视觉技能训练可提高其视觉注意力。(本文来源于《护理研究》期刊2011年19期)

苏萌萌,李秀艳,王烁,孟庆慧,孙延超[7](2011)在《感觉统合训练对常态老龄人认知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对常态老龄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2例60~70岁的常态老龄人随机分为干预组16例和对照组16例,分别对其实施感觉统合训练和常规训练,两组每周集中训练6d,每天1h,持续3个月,用基本认知能力测验量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价训练效果。结果干预组知觉速度较干预前有所提高(P<0.05),字图记忆较对照组有所改善(P<0.05),心算效率、记忆广度较干预前及对照组均有提高(P<0.05);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有提高(P<0.0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较干预前及对照组有所降低(P<0.05)。结论常态老龄人的认知功能随年龄增长有下降趋势,感觉统合训练可延缓常态老龄人认知功能的下降进程。(本文来源于《中华护理杂志》期刊2011年04期)

赵川[8](2010)在《谁来照顾深圳的80万老人?》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圳迄今依然被称为中国最年轻的城市,却正“爆发式”步入老龄阶段。尽管如此,有限的养老资源还在呈现民办机构遭冷遇、公办机构排长队这种极不均匀的状态。 很多深圳人心里盘桓着同样的问题:自己老了,要指望谁来照顾自己? 在深圳执业已10余年的(本文来源于《深圳商报》期刊2010-06-29)

伍业光,李志彬,张国兵,陈进超,韦程瀚[9](2005)在《巴马县长寿老人成功老龄、常态老龄和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流行病学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成功老龄、常态老龄和轻度认知功能损害者(MCT)在巴马地区的检出率及其特点。方法:1以巴马地区80岁以上人口构成为基准,在巴马县甲篆乡以村委会为单位进行整群抽样;2应用《巴马地区长寿老人心理健康调查表》调查,主要包括一般项目、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等国际通用的标准化工具;3根据数据分布特点,对原始数据进行编码,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χ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结果:成功老龄、常态老龄和MCI检出率分别为42.3%、40.8%、16.9%。成功老龄检出率男性多于女性,且随着年龄增加、文化程度增高呈下降之势;而常态老龄和MCI在上述叁方面检出率则相反。结论:巴马长寿老人保持着良好的社会功能、认知功能,年龄大而体不弱,既长寿又健康。(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03期)

常态老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问题,根据老年人的需求,为老年人带来实际功效的设计成为设计师的责任。一般日用品和药品的设计多是以通用设计的理念进行的设计,对于有特殊需求的老年人在使用上会有一定的障碍,通过拓展性的设计研究,在通用性设计基础上,关注老年人的特殊性,进而得到共享的包装设计是文章的研究内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常态老龄论文参考文献

[1].张映芹,冯亚江.人口新常态下的积极老龄观:健康、参与、生产和权益[J].老龄科学研究.2019

[2].何彤.基于老龄环境下常态包装开合方式的拓展性设计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9

[3].陈爽,刘生.我市老龄事业步入新常态[N].莱芜日报.2016

[4].李志宏.新常态:老龄工作深化改革需要树立“保民生、促发展”的正确导向[J].老龄科学研究.2015

[5].李克纯.党俊武:新常态下老龄房地产业要凸显服务本质[N].中国房地产报.2014

[6].苏萌萌,李秀艳,王烁.常态老龄人视觉注意能力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J].护理研究.2011

[7].苏萌萌,李秀艳,王烁,孟庆慧,孙延超.感觉统合训练对常态老龄人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1

[8].赵川.谁来照顾深圳的80万老人?[N].深圳商报.2010

[9].伍业光,李志彬,张国兵,陈进超,韦程瀚.巴马县长寿老人成功老龄、常态老龄和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流行病学的初步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

标签:;  ;  ;  

常态老龄论文-张映芹,冯亚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