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胡氏民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西北民居,明代民居,胡氏民居,建筑特点
胡氏民居论文文献综述
胡焓冰[1](2019)在《西北民居建筑特点探析——以胡氏民居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北民居的建筑风格因西北地区特有的人文地理环境而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同时也一定程度反映出当地人的生活方式。胡氏古民居因其独特的形制成为西北明清民居中的典型代表,不但深刻体现了当地特色,而且为当地历史脉络、民俗风情提供了珍贵而丰富的历史资料,对研究明代当地人的生活方式也同样具有重要作用。胡氏民居不仅为当地的民俗博物馆,也是古民居建筑文化的博物馆,对现代建筑具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城市版)》期刊2019年10期)
孙朝胜[2](2016)在《黄山区民居建筑浅析—胡氏民居》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山区古村落、古民居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通过对黄山区民居的实地测绘和考察,分析民居建筑空间模式,以探讨具有古徽州地域特点的黄山区古民居的建筑空间特点,并以此为黄山区的古民居的保护,以及城市化进程中黄山区古民居的文化传承和新黄山区民居的建设、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的实例与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城市地理》期刊2016年14期)
吴楠,李洋[3](2015)在《天水胡氏民居地域文化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与它所在的地理环境有着不可割舍的联系,这便是地域性,它伴随着建筑发展的全部历程。同时不同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不同。而建筑形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生活方式的不同也造就了建筑的差异。天水胡氏民居坐落在我国西北部,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造就了传统建筑不同的地方特色,这座民居院落属于当地传统地域的典范,体现了当地传统文化特色,对现代建筑的创作具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城市版)》期刊2015年08期)
冯琳[4](2013)在《甘肃丝绸之路沿线传统民居建筑装饰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居是历史上出现最早的建筑类型,也是建造量最大的建筑类型。民居中的装饰艺术,既与建筑物的结构构造,材质特性和制作工艺等物质技术因素直接关联,又是历史文化,建筑风格和社会民俗民风等文化艺术因素的物化载体。甘肃是一个多民族,各种文化交融荟萃之地,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丝绸之路带动了中原地区与西域少数民族的充分交流和互通融合,甘肃传统民居建筑受历代封建中央政权的影响较小,受各种宗教文化,风俗习惯的影响较大;甘肃传统民居装饰涉及的装饰类型广泛,艺术成就突出,为研究甘肃文化,民居文化,丝绸之路文化以及中文交流等文化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在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选取同属甘肃丝绸之路沿线的武威地区瑞安堡和天水地区胡氏民居作为比较对象,是因为甘肃武威地区和天水地区在气候地理,民风民俗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反差,并且他们都是甘肃地区优秀民居文化的典型代表。笔者从纵,横两个方面展开。按照历史沿革的变化和发展,研究并且梳理甘肃传统民居装饰的起源,生成,发展。针对具体研究对象了解其相关的时代背景,经历的历史变迁面对现状提出对未来的思考。通过对甘肃武天两地以及其他相关民居装饰的材料,表现形式,内容题材,人文思想等方面的分析寻找和提炼甘肃丝绸之路沿线传统民居装饰的价值和规律,并且探求如何在设计中实现传统与现代思想协调处理的方法及原则。研究甘肃丝绸之路民居建筑装饰不是仅仅为了关注装饰物本身。而是学习传统建筑装饰将美学与哲学,环境,文化,心理等学科充分结合的超群意识。从而服务于当代。(本文来源于《西安美术学院》期刊2013-03-01)
刘复兴[5](2012)在《天水胡氏民居南宅子与山西乔家大院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山西乔家大院和天水胡氏民居南宅子的简要介绍,应用建筑学、美学思想,对乔家大院和南宅子的共同点以及不同点进行了叙述,并作了对比研究,进而说明古民居所承载的不同文化信息。(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2年30期)
刘可,王选[6](2011)在《胡氏民居地下通道贯通贾家公馆保护工程开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12月19日,秦州区举行胡氏民居地下通道贯通暨贾家公馆保护维修工程开工仪式。市领导郭奇若、张明泰为胡氏民居地下通道贯通剪彩,并出席了贾家公馆保护维修工程开工动土仪式。副市长霍卫平讲话要求,秦州区要在南北宅子连为一体的基础上,继续挖(本文来源于《天水日报》期刊2011-12-21)
裴振刚[7](2011)在《胡氏民居地下通道全线贯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胡氏民居是国务院2001年6月25日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胡氏民居地下通道工程于2010年10月启动实施,工程概算约350万元。该工程已于2011年11月10日正式全线贯通。该项目的完工,使有着独具特色的明代建筑和特有的(本文来源于《天水日报》期刊2011-12-01)
张树平,李琳娇[8](2011)在《保护与利用相促进 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3月17日,市委常委、副市长郭奇若在秦州区胡氏民居古建筑地下通道工程开工仪式上要求,要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加强管理、合理利用”的原则,积极探索古民居保护与利用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抢救修缮工作,做到保护与利用相促进,文化(本文来源于《天水日报》期刊2011-03-18)
张富强[9](2009)在《天水胡氏民居的文化及审美意蕴》一文中研究指出胡氏民居包含着丰富的文化观念、伦理价值、思想情感和审美意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之一,在多元文化心理结构的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建筑形制和装饰风格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居住环境,在我国类型众多的传统民居中独树一帜,特色鲜明。胡氏民居作为天水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在建筑构造、建筑艺术和内院环境艺术方面独具魅力。大木架结构、院落布局方式,金柱大门、海棠门和栏杆等的装饰以及舒适怡人的内院环境都显示了它的与众不同,堪称甘肃民居中的奇葩。作为民居建筑,它在营造中深受儒、释、道叁家思想和风水思想的影响。儒家文化的严谨充盈着整个宅院,佛家和道家崇尚的自由思想渗透其间,传统的风水思想也表露无遗,整个宅院充满了意蕴深沉的文化气息。由于深受道家和禅宗思想以及多家美学理论的影响,胡氏民居在建造中十分注重建筑意境的营造和装饰图案的使用。精美的叁雕艺术以其独特的形象和材质,传达着人们对生活的追求梦想和人对社会关系的认识,将胡氏民居的审美意蕴完美地体现了出来。(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09-06-01)
吕宝林,李天伦[10](2006)在《胡氏民居对外开放》一文中研究指出高耸的牌楼,古朴的屋瓦,简洁的院落,繁复的木雕,明快的天井,刚跨进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水胡氏民居高高的门槛,就一脚跌进了古秦州近四百年民居的历史。这是今天走进胡氏民居的第一印象。 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期间,经过近5年艰难的修缮,已走过近四百(本文来源于《甘肃日报》期刊2006-07-08)
胡氏民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黄山区古村落、古民居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通过对黄山区民居的实地测绘和考察,分析民居建筑空间模式,以探讨具有古徽州地域特点的黄山区古民居的建筑空间特点,并以此为黄山区的古民居的保护,以及城市化进程中黄山区古民居的文化传承和新黄山区民居的建设、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的实例与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胡氏民居论文参考文献
[1].胡焓冰.西北民居建筑特点探析——以胡氏民居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
[2].孙朝胜.黄山区民居建筑浅析—胡氏民居[J].城市地理.2016
[3].吴楠,李洋.天水胡氏民居地域文化浅析[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5
[4].冯琳.甘肃丝绸之路沿线传统民居建筑装饰比较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3
[5].刘复兴.天水胡氏民居南宅子与山西乔家大院比较研究[J].山西建筑.2012
[6].刘可,王选.胡氏民居地下通道贯通贾家公馆保护工程开工[N].天水日报.2011
[7].裴振刚.胡氏民居地下通道全线贯通[N].天水日报.2011
[8].张树平,李琳娇.保护与利用相促进文化与旅游相结合[N].天水日报.2011
[9].张富强.天水胡氏民居的文化及审美意蕴[D].中南大学.2009
[10].吕宝林,李天伦.胡氏民居对外开放[N].甘肃日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