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腹腔镜下骶前神经切断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疼痛,腹腔镜骶前神经切断术
腹腔镜下骶前神经切断术论文文献综述
周小丹,谢春丽,符洪梅[1](2019)在《腹腔镜骶前神经切断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腹腔镜骶前神经切断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慢性疼痛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6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慢性盆腔疼痛患者80例,按照简单化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选择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切除治疗(n=40),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方法的基础上增加腹腔镜骶前神经切断术(n=40)。观察对比两组疼痛缓解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疼痛缓解率(87. 5%)明显优于对照组(62. 5%)(P <0. 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51. 17±19. 28 min vs. 48. 97±16. 44 min)、术中出血量(63. 67±12. 34 ml vs. 60. 95±13. 22 ml)、术后排气时间(1. 76±0. 35 d vs. 1. 72±0. 31 d)、术后下床时间(1. 31±0. 39 d vs. 1. 30±0. 34d)、术后进食时间(1. 31±0. 31 d vs. 1. 26±0. 32 d)以及住院时间(13. 44±3. 62 d vs. 13. 95±3. 41 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慢性疼痛治疗中,在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切除术基础上增加腹腔镜骶前神经切断术,能够有效缓解慢性疼痛,对患者伤害较小,术后康复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本文来源于《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邓莉芸,赵岩,楼江燕[2](2018)在《腹腔镜骶前神经联合宫骶韧带切断术对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疼痛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腹腔镜骶前神经联合宫骶韧带切断术治疗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疼痛症状、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4例DIE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行腹腔镜骶前神经联合宫骶韧带切断术治疗,对照组32例行常规腹腔镜下异位病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手术前、后评价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女性性功能评价表(BISF-W)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显着长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地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的VAS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性交痛、痛经、慢性盆腔疼痛、肛门肿胀或大便痛缓解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BISF-W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骶前神经联合宫骶韧带切断术治疗DIE安全有效,能够显着缓解疼痛症状并改善患者的性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保健》期刊2018年06期)
米祎[3](2017)在《腹腔镜骶前神经切断术对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行腹腔镜骶前神经切断术治疗对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甲组(n=33例)行腹腔镜病灶清除术治疗,乙组(n=34例)行腹腔镜骶前神经切断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效果,并观察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1)乙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及下床活动、肛门排气、住院时间与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乙组术后VAS评分(2.05±0.84)分显着低于甲组(4.83±1.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乙组SF-36量表总评分(72.36±1.69)分显着高于甲组(56.72±3.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行腹腔镜骶前神经切断术治疗,可有效缓解原发疼痛症状,改善整体生活质量,值得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科学》期刊2017年22期)
吴会玲,王力[4](2015)在《腹腔镜骶前神经切断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腹腔镜骶前神经切断术(LPSN)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疼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行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切除术,观察组行LPSN,比较2组的疗效与安全指标。结果 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疼痛总缓解率为90.91%,显着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结论 LPSN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疼痛疗效显着,且不增加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术后康复快,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15年13期)
江依群,李玥,冯爱辉,周晔,周兴[5](2013)在《腹腔镜骶前神经加宫骶韧带切断术在治疗不同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和评价腹腔镜骶前神经加宫骶韧带切断术在治疗不同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所引起的痛经及性交痛的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院行单纯腹腔镜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者68例(A组)和同期进行腹腔镜骶前神经加宫骶韧带切断术以及内异症病灶切除75例(B组)。A组分为3个亚组:(1)腹膜型子宫内膜异位症20例(A1)行病灶切除术(;2)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25例(A2)行囊肿剔除术;(3)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23例(A3)行病灶切除术。B组分为3个亚组:(1)腹膜型子宫内膜异位症19例(B1);(2)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29例(B2);(3)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27例(B3)。对术后随访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A1组与B1组、A2组与B2组术后痛经及性交痛缓解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A3组与B3组术后痛经及性交痛缓解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骶前神经加宫骶韧带切断术能明显提高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痛经及性交痛的治愈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3年21期)
王红霞[6](2013)在《腹腔镜下骶前神经切断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骶前神经切断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7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施行腹腔镜下骶前神经切断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6例患者均腹腔镜下成功手术,手术时间75~130 min,术中出血量40~280 mL,术后24 h患者均排气且下床适当活动,未发生严重手术并发症。住院7~12 d后痊愈出院。随访2年,痛经完全缓解64例,部分缓解12例,未见复发患者,无尿频、尿急、便秘及腹泻等发生。结论腹腔镜下骶前神经切断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效果肯定,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河南外科学杂志》期刊2013年04期)
刘开江,崔莉青,黄倩,刘青,韩娜娜[7](2011)在《腹腔镜骶前神经切断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腹腔镜骶前神经切断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痛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需要保留生育功能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痛经患者,按前瞻性非随机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行保留生育功能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切除术(包括盆腔黏连松解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切除术、盆腔腹膜病灶电灼术),研究组行保留生育功能的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切除术并加行骶前神经切断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疼痛评分、术中分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缓解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术前痛经时间、术前疼痛评分、手术分期、手术时间、出血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观察6~1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2.8个月,术后疼痛有效缓解率研究组为89.28%(25/28)、对照组为61.29%(19/3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0)。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加行腹腔镜下骶前神经切断术者,术后疼痛缓解率明显高于单纯异位病灶切除术者,且不增加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罗国辉[8](2011)在《腹腔镜骶前神经切断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痛经35例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腹腔镜骶前神经切断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痛经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11月期间浏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痛经患者72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5例,接受腹腔镜骶前神经切断术;对照组37例,接受腹腔镜病灶切除术。所有患者均术后随访18个月经周期,现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着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着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6、12、18个月的痛经缓解效果均显着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腹腔镜骶前神经切断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痛经具有恢复快、术中创伤小等优点,且疗效显着,值得临床上推广与应用。(本文来源于《实用预防医学》期刊2011年09期)
王稳玲[9](2011)在《腹腔镜下骶前神经切断术在子宫腺肌病治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腹腔镜下骶前神经切断术在子宫腺肌病痛经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将我院2005年9月—2006年10月收治的2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分为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切除术联合骶前神经切断术组12例,单纯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切除术组14例。比较2组术中情况及术后效果。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手术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PSN组12例痛经者中症状缓解10例;非PSN组14例痛经者中症状缓解7例,2组患者痛经症状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腺肌瘤切除术+骶前神经切断术(PSN)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切除术。(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11年19期)
来婷,蒋庆春[10](2009)在《腹腔镜下骶前神经切断术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痛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痛的治疗。方法对经盆腔检查及腹腔镜下证实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痛患者58例行腹腔镜下骶前神经切断术,并随访治疗效果。结果5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痛患者,r-AFS分期Ⅰ期5例(8.6%),Ⅱ期3例(5.2%),Ⅲ期29例(50.0%),Ⅳ期21例(36.2%);疼痛轻度5例(8.6%),中度5例(8.6%),重度48例(82.8%)。经行骶前神经切断术后随访至少1年,疼痛消失40例(70.0%),减轻12例(20.7%)。结论腹腔镜下骶前神经切断术可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痛。(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09年12期)
腹腔镜下骶前神经切断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骶前神经联合宫骶韧带切断术治疗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疼痛症状、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4例DIE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行腹腔镜骶前神经联合宫骶韧带切断术治疗,对照组32例行常规腹腔镜下异位病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手术前、后评价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女性性功能评价表(BISF-W)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显着长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地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的VAS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性交痛、痛经、慢性盆腔疼痛、肛门肿胀或大便痛缓解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BISF-W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骶前神经联合宫骶韧带切断术治疗DIE安全有效,能够显着缓解疼痛症状并改善患者的性生活质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腹腔镜下骶前神经切断术论文参考文献
[1].周小丹,谢春丽,符洪梅.腹腔镜骶前神经切断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9
[2].邓莉芸,赵岩,楼江燕.腹腔镜骶前神经联合宫骶韧带切断术对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疼痛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8
[3].米祎.腹腔镜骶前神经切断术对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7
[4].吴会玲,王力.腹腔镜骶前神经切断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
[5].江依群,李玥,冯爱辉,周晔,周兴.腹腔镜骶前神经加宫骶韧带切断术在治疗不同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
[6].王红霞.腹腔镜下骶前神经切断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临床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3
[7].刘开江,崔莉青,黄倩,刘青,韩娜娜.腹腔镜骶前神经切断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1
[8].罗国辉.腹腔镜骶前神经切断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痛经35例的疗效观察[J].实用预防医学.2011
[9].王稳玲.腹腔镜下骶前神经切断术在子宫腺肌病治疗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1
[10].来婷,蒋庆春.腹腔镜下骶前神经切断术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痛的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09
标签:子宫内膜异位症; 慢性疼痛; 腹腔镜骶前神经切断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