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复合含水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有机物,复合污染,含水层,竞争吸附
复合含水层论文文献综述
李卉,邓强[1](2018)在《复合有机污染物在含水层介质表面的吸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氯代烃芳香烃类复合污染物在含水层介质上的吸附特性,选取甲苯、苯、1,2-二氯丙烷,1,2,3-叁氯丙烷(TCP)作为典型污染物开展吸附试验,结果表明吸附过程符合Henry线性模型,分配系数Kp值分别为0.38,0.41,0.73,1.00kg/L,污染物在细砂上的吸附强度顺序为甲苯>苯>1,2-二氯丙烷>TCP;竞争吸附试验结果表明,苯可以明显促进甲苯在细砂介质上的吸附,而甲苯抑制了苯的吸附;1,2-二氯丙烷抑制TCP在细砂介质上的吸附,而TCP对1,2-二氯丙烷的吸附影响并不明显.TCP在含水层介质上的吸附量随甲苯浓度增加而增大;当甲苯初始浓度<2mg/L时,TCP对于甲苯在含水层介质上的吸附起促进作用,当甲苯的初始浓度≥2mg/L时,TCP对于其在含水层介质上的吸附起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8年09期)
李超峰,虎维岳[2](2018)在《回采工作面顶板复合含水层涌水量时空组成及过程预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彬长矿区各矿井预测涌水量的准确性,通过精细化勘探将洛河组划分为上、下两段;建立了巨厚复合含水层涌水量预测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将受到煤层采后顶板导水裂缝带波及的含水层涌水概化为考虑垂向渗流的向河渠排泄模型,称之为"含水层水向工作面涌水模型";并给出了与矿井采掘计划相结合、考虑含水层静储量释放、动态补给和垂向渗流的水量预测方法,称之为"工作面时空动态涌水量预测方法"。以高家堡矿井为例,预测101工作面最大涌水量为1 222.11 m~3/h,采后初期稳定涌水量为950.07 m~3/h;预测201工作面最大涌水量为610.93 m~3/h,采后初期稳定涌水量为536.73 m~3/h。与实测涌水量对比分析,预测涌水量绝对误差为-130.49~20.64 m~3/h,误差率为-21.05%~8.39%,预测精度大大提升。(本文来源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期刊2018年03期)
王建波[3](2017)在《预应力短锚索在含水层下复合顶板巷道支护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红柳煤矿2煤顶板破碎,隔水层薄,含水层下复合顶板支护施工长锚索极易将含水层导通,造成顶板淋水、顶板管理难度大,严重制约了矿井稳产高产和矿井正常接续。根据煤层直接顶与含水层间距,提出了含水层下复合顶板高预紧力短锚索支护方法,有效解决了复合型顶板长锚索支护导水、支护施工困难、巷道变形量大等难题,同时抑制了巷道顶板下沉,减少了顶板事故的发生。(本文来源于《神华科技》期刊2017年10期)
赵宝峰[4](2015)在《复合含水层条件下矿井突水水源模糊聚类判别》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准确判别复合含水层条件下封闭不良钻孔的突水水源,在分析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化学特征的基础上,排除了不可能为突水水源的第四系和延安组含水层,对于可能为突水水源的直罗组及其下段含水层,由于两者富水性和水化学条件较为相似,因此,采用了模糊聚类分析法,将突水点和直罗组及其下段含水层中的K++Na+、Ca2+、Mg2+、Cl-、SO2-4、HCO-3作为评价指标,并利用Matlab平台进行计算,将待判别水样划分为2类,其中突水点与直罗组下段含水层为一类。在确定了突水水源后,在井下对直罗组下段含水层进行注浆封孔,对突水点成功进行了封堵。对于水文地质和水化学条件相似的含水层,可以采用模糊聚类分析对突水水源进行有效判别。(本文来源于《煤矿安全》期刊2015年07期)
赵宝峰,王清虎,张卫军[5](2015)在《基于复合含水层系统的工作面防治水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麦垛山煤矿130602工作面顶板赋存有2煤顶板含水层、2-4煤间含水层和4-6煤间含水层,为了确定130602工作面受到煤层顶板复合含水层威胁程度的大小和工作面的充水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水措施,采用关键层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相似材料模拟3种方法预测130602工作面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确定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的主要充水含水层,在此基础之上计算工作面涌水量以及制定相应的防治水措施。(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15年01期)
赵永树,张东升[6](2012)在《富松散含水层下复合隔水层稳定性分析及渗流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任楼矿6415工作面富松散含水层下安全采煤这一问题,基于材料力学以及采动渗流理论,采用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复合隔水层的结构稳定性、渗流稳定性以及采动覆岩渗流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推进45 m左右时,复合隔水层发生破断,顶板渗流失稳系数为0.948,接近于1,存在顶板突水的可能。采空区后方和工作面前方煤壁处的渗流速度急速增加,导水裂隙主要分布在采空区后方和工作面前方煤岩层中部拉伸断裂处,并且闭合状态随覆岩的运动状态不断发生改变。(本文来源于《煤矿安全》期刊2012年07期)
张英英,徐辰春,沈驰[7](2011)在《复合含水层地区深基坑减压降水方案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复合含水层地区深基坑施工过程中降承压水的技术难题,以上海市虹梅南路—金海路通道越江段工程奉贤段深基坑为例,提出采用抽水试验与叁维数值模拟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达到减压降水方案最优化设计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1年27期)
于保华[8](2009)在《高水压松散含水层下采煤关键层复合破断致灾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华东、华北矿区部分煤矿的第四系厚表土层的底部存在一层以非胶结沙土、砂砾为骨架组成的松散承压含水层,它直接赋存在基岩顶界面上。近年来,部分煤矿在邻近该松散承压含水层采煤时发生了多起工作面压架突水灾害,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威胁煤矿安全生产。按传统理论难以合理解释此类压架突水事故的发生机理。论文通过大量的现场实测研究和实验室模拟研究,揭示了邻近松散承压含水采煤覆岩运动规律和工作面压架突水的机理。研究发现:由于松散承压含水层的流动性和承压水流动补给作用,煤层开挖过程中作用于基岩顶界面的上覆载荷不像通常条件下随煤层开挖显着降低而是基本保持恒定,松散承压含水层起到了载荷传递的作用。邻近松散承压含水层开采时,由于松散承压含水层的载荷传递作用,导致一定覆岩条件下关键层易产生复合破断,引起松散承压含水层下部基岩的整体破断和砌体梁结构的滑落失稳,使得顶板导水裂隙高度发育至松散含水层下,远大于按《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方法确定的值。这是引发部分矿井在邻近松散承压含水层采煤时发生异常压架突水灾害的根本原因。基于邻近松散承压含水开采工作面压架突水机理,提出了邻近松散承压含水层采煤压架突水危险性评价方法和防治对策,并对祁东煤矿邻近松散承压含水层采煤压架突水危险区域作出了预测,避免了类似灾害的再次发生,彻底扭转了祁东煤矿邻近松散承压含水层采煤不断发生压架突水灾害的被动局面,保证了祁东煤矿7_114工作面压架突水后的复面安全生产,取得了显着的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09-11-01)
董东林,王焕忠,武彩霞,陈书客,吕镇岐[9](2009)在《断层及滑动构造复合构造区煤层顶板含水层渗流特征及突水危险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断层及褶皱的存在乃是导致煤矿突水的最重要的因素。为了研究均存在断层及滑动构造的华北型煤田的直接充水含水层的渗流特征,以平煤集团梨园矿宁庄矿井为例,应用有限差分软件MODFLOW,在空间离散、应力期确定、源汇项嵌入处理的基础上,对同时存在断层及滑动构造的内部边界进行了WALL的处理,建立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渗流场模型,并预测了第5,10年后的渗流场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认为在平煤宁庄矿井四7煤底板含水层的水位仍然保持较高的水平,尤其当WN方向开拓经过滑动构造时,突水的危险性仍然较大。(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许家林,陈稼轩,蒋坤[10](2007)在《松散承压含水层的载荷传递作用对关键层复合破断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专门设计的物理模拟试验装置及数值模拟试验方法,就松散承压含水层的载荷传递机制及对覆岩关键层复合破断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松散承压含水层条件下,由于承压水的流动性和补给作用,上覆表土层的载荷通过松散承压含水层均匀地作用于下部基岩上,开挖过程中基岩顶界面上的载荷基本保持恒定,松散承压含水层起到均匀传递载荷的作用;无松散承压含水层时,作用在基岩顶界面上的表土层载荷随煤层开挖而显着降低。在松散承压含水层的载荷传递作用下,作用在基岩顶界面的载荷较大,当基岩厚度较薄时,采场覆岩关键层易产生复合破断。基于松散承压含水层对薄基岩采场关键层复合破断影响机制,很好地解释华东矿区部分矿井在松散承压含水层与薄基岩的特殊条件下采场发生压架事故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复合含水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提高彬长矿区各矿井预测涌水量的准确性,通过精细化勘探将洛河组划分为上、下两段;建立了巨厚复合含水层涌水量预测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将受到煤层采后顶板导水裂缝带波及的含水层涌水概化为考虑垂向渗流的向河渠排泄模型,称之为"含水层水向工作面涌水模型";并给出了与矿井采掘计划相结合、考虑含水层静储量释放、动态补给和垂向渗流的水量预测方法,称之为"工作面时空动态涌水量预测方法"。以高家堡矿井为例,预测101工作面最大涌水量为1 222.11 m~3/h,采后初期稳定涌水量为950.07 m~3/h;预测201工作面最大涌水量为610.93 m~3/h,采后初期稳定涌水量为536.73 m~3/h。与实测涌水量对比分析,预测涌水量绝对误差为-130.49~20.64 m~3/h,误差率为-21.05%~8.39%,预测精度大大提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合含水层论文参考文献
[1].李卉,邓强.复合有机污染物在含水层介质表面的吸附性能[J].中国环境科学.2018
[2].李超峰,虎维岳.回采工作面顶板复合含水层涌水量时空组成及过程预测方法[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8
[3].王建波.预应力短锚索在含水层下复合顶板巷道支护中的应用[J].神华科技.2017
[4].赵宝峰.复合含水层条件下矿井突水水源模糊聚类判别[J].煤矿安全.2015
[5].赵宝峰,王清虎,张卫军.基于复合含水层系统的工作面防治水技术研究[J].煤炭技术.2015
[6].赵永树,张东升.富松散含水层下复合隔水层稳定性分析及渗流规律[J].煤矿安全.2012
[7].张英英,徐辰春,沈驰.复合含水层地区深基坑减压降水方案优化设计[J].山西建筑.2011
[8].于保华.高水压松散含水层下采煤关键层复合破断致灾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
[9].董东林,王焕忠,武彩霞,陈书客,吕镇岐.断层及滑动构造复合构造区煤层顶板含水层渗流特征及突水危险性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
[10].许家林,陈稼轩,蒋坤.松散承压含水层的载荷传递作用对关键层复合破断的影响[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