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传播技术平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媒介融合,人际传播,TED演讲
传播技术平台论文文献综述
崔萍,李祥,张媛[1](2016)在《媒介融合:技术平台与“人性化”传播的整合——以《穹顶之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人的延伸。工业时代的大众传播帮助人们拓展了信息的扩散潜力,信息传递不受参与者在场与否的影响,传播时空得以延展。然而,这种延伸并非是沿着技术单维度的线性发展,互联网环境下媒体技术层出不穷,媒介融合的概念应运而生。媒介融合不仅强调技术平台整合以加强传播效果,更重要的是,它复制了原始传播交流媒介的模式,重获人际传播中互动与多元化的特征,呈现了传播"人性化的回归"。纪录片《穹顶之下》的成功传播可以归功于它吸纳新媒体形态语言的同时,对人际传播策略的兼顾。(本文来源于《新媒体研究》期刊2016年24期)
冯文礼[2](2012)在《传播技术平台决定传播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冯文礼)“传播技术、传播平台决定传播力。不仅要有好的新闻内容,而且要有传播方法、传播渠道。《深圳特区报》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很大的努力,尤其是在数字化、多媒体方面已经迈出了实质步伐。”在《深圳特区报》创刊30周年之际,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近日(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闻出版报》期刊2012-05-24)
周毅[3](2012)在《运营体系与技术平台——关于传播技术体系演进的预想》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冲击正在颠覆着传统媒体,未来几年或许将为人们呈现出一幅更为清晰的画面——什么将从中崛起?然而,目前一些领域——比如传统广播电视行业,最艰难的日子也许正在逐渐来临。一种势(本文来源于《中国传媒科技》期刊2012年Z1期)
程士安,陈思[4](2010)在《基于地理位置服务(LBS)技术平台的传播规律——以“街旁”为例解读技术赋予信息分享的新权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拟以传播媒介技术与文化内涵的思考为基点,通过电报如何体现古典技术和现代技术的区别、现代科学的发展如何借助于电报等力量推动媒介技术的作用脱颖而出,以及电报的发生发展如何预设了当代信息革命的基本问题,又如何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传播内涵等角度,来揭示电报的传播学意义。(本文来源于《新闻大学》期刊2010年04期)
韩昌[5](2008)在《传播技术平台对电影艺术形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传播技术平台是连接电影与观众的桥梁。它将原本存储在胶片或硬盘等介质上的影片,还原成光声信号,使观众得以欣赏。这犹如乐队对音乐的演奏,乐手对于音乐的阐释是各不相同的;电影同样如此。使用不同的传播技术平台,所播放影片的艺术品质也会受到平台物理条件的制约,从而影响到影片艺术效果的表达。对传播技术平台与电影艺术形态之间关系的研究,对如何运用唯物史观,寻求电影发展的必然规律,指导当下电影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本文通过对电影传播技术平台发展史的梳理,归纳并理清它对电影艺术形态影响的整体面貌;继而揭示电影发展历程的合理性与必然性;最后论证了此后信息社会中,电影将保持主流艺术美学形态的可行性。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传播技术平台概叙。在电影发展历史中,主要应用的传播技术平台有银幕(放映机+幕布)、电视机、电脑和移动数码设备(以手机为代表)。按照历史顺序,一一简略精要地介绍它们的主要工作原理和物理特性。为本文的研究对象作必要的界定和描述。并指出传播技术平台自身显示面积的大小,对电影艺术形态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第二部分,电影受传播技术平台影响而衍生的艺术形态。在此详细阐释两者间的关系。传播技术平台基本结构被确认的一刻,同时也是电影真正诞生的一刻。银幕电影作为最初也是最重要的传播技术平台,带给观众崭新的视觉感受。巨大的幕布,有利于对形式感的展现。这一特性也就成为了制约电影艺术形态发展的核心要素。所以类型片和杂耍蒙太奇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最终形成了电影独特的奇观美学。奇观性场景的营造也成为如今主流商业电影的基本生产策略。而电视电影及后来的网络电影、手机电影,丰富了电影艺术形态的表现,使其时刻保持新鲜活力。第叁部分,电影艺术形态变化现象背后的启示。传播效率和传播成本借助观众的手,最终决定了电影的发展趋势。电影天生的复杂生产方式,决定了它的商业性,决定了观众的反馈对它发展形态的明显约束性。影院场所的固定化、可提供片源的非自主化、可容纳观众数量的一定性,均限制了它传播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同时,传播技术平台发展的趋势,对应着观众对电影潜在控制欲的逐步实现。最后通过对集体文化行为中的“狂欢”情结的研究,再次论证了从影院走向互联网,从集体观影走向个体观影的必然性。第四部分,对传播技术平台未来发展的预测和思考。奇观性是银幕电影最有竞争性的美学特性,也是电影的主流美学特性。而此后传播平台的技术发展,却因为自身科技条件的桎梏,一次次地伤害了电影奇观性的表达。但基于数字电子技术平台的投影仪的出现,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可能。因此电影在数字技术的新型传播平台上,依旧会散发出迷人的艺术魅力。(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08-04-20)
韩昌[6](2008)在《传播技术平台对电影艺术形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传播技术平台作为电影播放的物质基础,它的物理特性直接影响到了电影艺术形态的表达。特别是作为最主要播放形态的影院模式,使电影特别擅长于奇观性场景的展现,继而影响到了主流商业电影中类型题材和形式元素的选择。但这一经典模式,近年来受到了来自于数字电子技术传播平台的冲击。以计算机、手机为代表的数字电子技术传播平台以个人化、便携化为应用发展方向。过小的屏幕极大影响到了奇观美学的表达。但数字投影仪的出现,使我们又重新看到了奇观美学依旧会是电影美学主流的希望。(本文来源于《山东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1期)
齐爽[7](2007)在《为监控网络传播行为 互联网出版监测技术平台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近期建立了互联网出版监测的技术平台,集中力量,对互联网传播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共查处封赌网上淫秽色情信息4000多起,禁止网上传播淫秽色情的站点1万多次,为了把互联网变成青少年学习、交流和娱(本文来源于《中华新闻报》期刊2007-06-06)
传播技术平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讯 (冯文礼)“传播技术、传播平台决定传播力。不仅要有好的新闻内容,而且要有传播方法、传播渠道。《深圳特区报》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很大的努力,尤其是在数字化、多媒体方面已经迈出了实质步伐。”在《深圳特区报》创刊30周年之际,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近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传播技术平台论文参考文献
[1].崔萍,李祥,张媛.媒介融合:技术平台与“人性化”传播的整合——以《穹顶之下》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6
[2].冯文礼.传播技术平台决定传播力[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2
[3].周毅.运营体系与技术平台——关于传播技术体系演进的预想[J].中国传媒科技.2012
[4].程士安,陈思.基于地理位置服务(LBS)技术平台的传播规律——以“街旁”为例解读技术赋予信息分享的新权力[J].新闻大学.2010
[5].韩昌.传播技术平台对电影艺术形态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8
[6].韩昌.传播技术平台对电影艺术形态的影响[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
[7].齐爽.为监控网络传播行为互联网出版监测技术平台建立[N].中华新闻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