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子微腔论文-陈鑫

光子微腔论文-陈鑫

导读:本文包含了光子微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一维光子晶体,微纳光纤,FDTD,传感性能

光子微腔论文文献综述

陈鑫[1](2019)在《基于微纳光纤的一维光子晶体微腔设计及其传感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维光子晶体传感器具有优异集成性,高传输效率和低能量损耗等优势,但目前大部分研究都基于硅波导平台,其耦合方式复杂,成本高昂,阻碍了其在实际实验和应用中的发展。利用微纳光纤平台可以有效地解决耦合问题,但目前国际上相关研究的传感性能都不理想。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微纳光纤的一维光子晶体传感模型,具体研究工作和创新点为:第一,结合了微纳光纤平台耦合便捷、成本低廉的优势与一维光子晶体设计灵活、控光能力强的特点,提出了一种传感性能优越的基于微纳光纤的一维光子晶体传感模型。并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等理论仿真方法,研究了其能带结构、光场分布、透射强度等光学特性,重点研究了传感性能和气体传感上的应用;第二,基于所提出的一维光子晶体传感模型,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基于微纳光纤的一维光子晶体传感阵列模型。它采用了一维光子晶体带阻滤波器来实现若干通道之间的频段独立,并采用了微纳光纤光分束器和光合成器来耦合光信号。最终实现了在单输入单输出端口情况下同时监测七路传感信号的功能。重点研究了传感应用场景,其平均传感灵敏度达到了666.57纳米/折射率,适用于各种复用传感的应用场景。(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5-22)

刘志强[2](2019)在《多腔单模光子晶体微腔性能的设计优化及其在双参量传感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延续着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处理的获取和处理方式,而在最基础的信息采集部分,最关键的技术是传感技术。传感,即从自然信源中获取信息,并对之进行处理的过程。与传统的传感器相比,光子晶体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低模式体积、易集成和抗电磁干扰,同时光子晶体传感器是一种光器件,对于通信的全光集成也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光子晶体传感中,光子晶体微腔由于其结构的多样性和高Q值、低模式体积、易集成的性能特性,使得利用光子晶体微腔传感有很多其他结构所不具有的优点。首先,结构的多样性,光子晶体微腔根据微腔结构可以分为HO、H1、Ln等多种线性微腔,以及轨道式的环形腔等,结构的多样性带来了性能的多样性。而微腔对于光子的高局域特性,使得光子晶体微腔可以优化获得高Q值和低模式体积的优点。一个微腔相对于整个光子晶体结构而言是独立的,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该结构的相应比例集成到其他的光子晶体结构中,与其他结构进行耦合,并且保留其特有的优异特性。据此,本文提出一种借助两个不同结构微腔进行双参量传感的光子晶体结构。设计的第一步是设计并优化可以实现折射率传感和温度传感的二维光子晶体微腔。经过多次仿真对比,我们最终选择了 L3微腔和L4微腔这两种结构作为传感的备选结构,因为其所表现出来的高Q值和高透射是传感研究中很重要的两个性能。依据传统的对于光子晶体微腔优化方法,也就是调整微腔周围空气孔的半径和位置,L3微腔的Q值可以达到15860,L4微腔的Q值可以达到7087。为了实现双参量同时传感,我们利用一个光子晶体波导将两个微腔耦合,由于两个微腔之间的相互影响,L3微腔的Q值达到16330.8,L4微腔的Q值达到8358.21,同时透射强度并没有太大变化。从中可以看出两个微腔之间的串扰是很小的,为了进一步量化两个微腔之间的串扰,我们又做了一系列的仿真研究,结果表明,两个微腔之间的串扰最大为4.51dB,进一步说明了微腔之间的低串扰。设计的第二步是相关的传感研究,对于这部分研究,我们选择了折射率和温度作为两个参量进行研究。首先,折射率在生物检测和化学检测中都是一项关键的参量,因为溶液浓度、粒子大小都会反映在折射率的变化上,所以对于折射率的检测,其应用范围会更广;其次,温度是一般检测中都必须考虑也容易忽略的参量,对于温度的控制更加容易保证研究的严谨性。经过相关的仿真研究,通过采用检测谐振峰的波长偏移,计算获得了相应的灵敏度。对于L3微腔,其折射率灵敏度为111nm/RIU,温度灵敏度为74pm/K;对于L4微腔,其折射率灵敏度为107nm/RIU,温度灵敏度为76pm/K。由此获得的灵敏度矩阵是一个满秩矩阵,这也保证了双参量同时传感的理论可行性。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就是分析在实际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误差问题,进而分析该结构的稳定性。这一部分主要考虑了空气孔半径的偏移对于结构Q值和灵敏度的影响,通过给空气孔加-5%-10%的半径偏差,对比相应的Q值和灵敏度的变化。最终的结果显示对于灵敏度的偏差基本保持在1%-3%范围之内,处于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从而说明该结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5-22)

龚翔[3](2019)在《基于光子晶体微腔的深亚波长纳米线激光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半导体纳米线激光器在片上光通信和光互连中有重要应用前景。受光学衍射极限的限制,纳米线激光器尺寸的进一步降低已经遇到瓶颈。光子晶体微腔能够阻止模式泄露,使光场限制在腔内。将纳米线与光子晶体微腔结合起来,是进一步缩小纳米线激光器尺寸、降低激射阈值的一种可行途径。本文基于光子晶体微腔的Ⅲ-Ⅴ族纳米线激光器展开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理论研究了单根In0.53Ga0.47As纳米线激光器的模式特性、有效折射率、限制因子与阈值增益。随着纳米线直径增大,HE11和TE01模式依次出现。阈值增益曲线表明:纳米线激光器阈值随半径增大降低,且当纳米线半径小于250nm时,HE11模式阈值低于TEQ1模式;当半径大于250nm时,TE01模式的阈值更低,且在半径300nm时达到最小值,表明TEQ1模式更容易实现激射。(2)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设计了一种W1型光子晶体微腔,晶格常数a=466.8nm,空气柱R=0.32a=149.4nm,厚度 z=1000nm,空气沟槽宽度d=3 00nm。仿真结果表明该光子晶体可以实现对1550nm光的有效限制。(3)设计了一种基于光子晶体微腔的In0.53Ga0.47As纳米线激光器,对比研究了有、无光子晶体微腔纳米线激光器的模场分布和阈值增益。结果表明,在无光子晶体微腔时,随着纳米线直径减小,对光场的限制能力减弱、阈值增益提高,当半径小于140nm时无法激射;由于光子晶体微腔对模式的较强限制作用,基于光子晶体微腔的In0.53Ga0.47As纳米线激光器激射截止半径降至70 nm。(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4-25)

周健[4](2019)在《基于高性能分束器与光子晶体微腔集成的传感复用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高灵敏度、高通量以及超紧凑等特性,基于光子晶体(Photonic Crystal,PhC)的无标签传感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人体健康、药物以及环境安全等方面具有潜在应用。PhC是一种由折射率(Refractive Index,RI)差异较大的低损耗介质周期性排列而成的材料,该结构能够限制光在特定方向进行传输从而使结构的光学特性对RI的改变非常敏感。由于目标分析物与光的相互作用会引起局部RI的改变,使得PhC能够用于传感性能的研究。本文以PhC平板为研究对象,利用平面波展开法(Plane Wave Expansion,PWE)研究不同维度以及缺陷的PhC结构的能带特性,同时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method,FDTD)研究不同维度和缺陷的PhC微腔的局域特性,光场分布特性以及传输特性,并分析不同PhC结构的传感特性。基于以上的研究思路,首先对一维(one dimensional,1D)和二维(two dimensional,2D)PhC平板结构的不同微腔模型以及微环谐振腔激光器模型进行分析与研究,并对每一种微腔的传感性能进行分别地探索与测试,得出不同的高性能PhC微腔以及微环谐振腔激光器传感器模型。其次,为了实现阵列传感模型,通过对2D-PhC平板结构的不同弯曲波导进行分析与研究,获得了高性能PhC分束器模型。最终,将高性能分束器与PhC微腔传感器进行并行集成,从而实现高性能的PhC阵列传感复用模型。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内容:(1)提出了高品质因子和高灵敏度的PhC微腔传感器模型以及微环谐振激光器的远程传感器模型。首先设计基于2D-PhC平板的H2微腔模型,通过改变微腔两侧空气孔的位移和尺寸,从而获得了高透射率以及高消光比的谐振峰。通过对H2微腔周围不同空气孔个数的填充获得了最优化的折射率灵敏度。其次,基于优化的H2微腔内添加一个空气孔,通过调节空气孔半径实现了高品质因子的微腔。由于施压压力将会引起PhC微腔的几何形变,从而实现压力传感的性能。利用仿真计算,能够获得超低的压力检测。此外,为了实现更高品质因子的微腔,通过移动L3微腔两侧空气孔的位移从而获得高品质因子。最后,为了实现同时的高灵敏度与高品质因子的微腔,提出了两种基于lD-PhC平板的纳米束纳米槽微腔的设计方法。首先利用尝试法对能带、场图以及透射进行重复仿真与分析获得了高品质因子。利用脊波导与纳米束纳米槽结构的输入与输出端进行耦合,从而增强了光与微腔的耦合效率,获得了高灵敏度。其次利用决定性方法只对能带进行分析与计算,并将空气孔半径进行二次方渐变获得高达107的品质因子。将传感器模型浸入在不同折射率的液体中从而获得了灵敏度为415nm/RIU,并且传感器模型的尺寸只有11.2μm×0.8μm。此外,通过在微环谐振腔中分别添加R6G掺杂的SU-8和TZ-001的芯层材料从而形成微环激光器。利用空间光直接激发微环激光器产生激光用于折射率传感性能检测。在培养皿中重复添加水或者柠檬水溶液,R6G掺杂的SU-8和TZ-001的微环激光器的灵敏度与探测极限分别被评估。(2)提出了超宽带高透射率的PhC弯曲波导以及分束器模型。首先基于PhC平板的60°弯曲波导,通过改变波导弯曲部分的空气孔大小与位移,实现了宽带范围内的高透射率的性能。基于以上优化的60°弯曲波导,通过将四个弯曲波导进行并行集成实现了 1×4的宽带高透射率的功率分束器模型。为了简化分束器设计的复杂性,通过在弯曲部分只引入叁角形空气孔就能够实现宽带1×3的功率均分分束器模型。(3)提出了PhC分束器与PhC微腔集成的低串扰、高消光比以及高灵敏度的阵列复用传感器模型。首先,基于优化的1×4分束器与四个谐振峰相互独立的L3微腔集成实现了低串扰和高消光比的并行复用传感阵列。通过在微腔周围分别填充不同折射率的液体,从而实现了灵敏度分别为60.5nm/RIU,59.6nm/RIU,62.5nm/RIU和51.1nm/RIU。通过进一步的仿真计算,实现了低探测极限为1×10-4。其次,为了进一步提升阵列传感模型中单一传感器的灵敏度,将优化的1×3分束器,叁个W1波导构成的带通滤波器,和叁个具有独立谐振峰的耦合纳米线结构进行集成,实现了同时的高灵敏度的阵列传感复用模型。通过分别改变每个传感单元周围的折射率,计算的灵敏度分别为492nm/RIU,244nm/RIU和552nm/RIU。(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2-26)

刘幸,郭红梅,付饶,范浩然,冯帅[5](2018)在《基于环形微腔的多频段叁角晶格光子晶体耦合腔波导光学传输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理论研究了近红外波段硅基叁角晶格光子晶体环形微腔的光场局域特性,通过将微腔在空间周期性排列组成耦合腔光波导,研究了多个导带区域内光束传输时的群速度,最大和最小值分别为0.0028c和0.00028c.将环形微腔在垂直于光传输方向上进行交错排列,通过改变相邻微腔之间的耦合区域,可以大幅降低多频段范围内光束在耦合腔波导中传输时群速度之间的差异,并提高部分频段的透过率数值.在不改变介质柱半径条件下,通过去掉叁角晶格光子晶体中距中心介质柱距离分别为2a和3~(1/2)a的六个介质柱构成了两种微腔,研究了两种微腔所支持的谐振波长之间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构造了两种耦合腔波导,进而将这两种耦合腔光波导与W1型输入/输出波导相连,最终实现了在多个不同频率范围内降低群速度的同时实现频段选择和频段分束功能,其导模群速度可降低到0.00047c.(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8年23期)

陈冬阳,欧阳凌曦,冯晓旭,荣康,杨杰[6](2018)在《二维光子晶体微腔的制备及其对硅光学材料的光量子放大》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子晶体(PC)可以增加光物质相互作用和光发射效率,在微纳光子学、量子光学及信息光学等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年来,二维硅基光子晶体微腔的发光增强效应研究取得了较为重大的突破。本文针对现有二维光子晶体及微腔的制备方法与发光性能的调控展开论述,详细介绍了二维光子晶体微腔的制备进程与温度、泵浦能量、微腔结构对微腔Q因子以及发光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展望了二维光子晶体在硅材料光量子放大领域未来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及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8年13期)

张浩,王锐,王旭[7](2018)在《高Q值的全偏振环形光子晶体L3微腔结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品质因子(Q值)的光子晶体微腔的应用广泛,而传统光子晶体不能形成全偏振,且不能同时具备横电模(TE)和横磁模(TM)都较高的品质因子,使其限制了光子晶体的应用。文中运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的方法,设计了一种叁角型环形光子晶体L3微腔,能同时有效利用TE和TM两种偏振光,且L3微腔的TE和TM偏振光Q值分别达到31 000和10 500。晶格参数为周期a=420 nm,外半径R=170 nm,内半径r=100 nm,厚度d=100 nm,其TE与TM偏振光在474 nm处均存在光子带隙。(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期刊2018年06期)

张鹤[8](2018)在《基于光子晶体微腔的超低质量腔光机械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半导体加工工艺的发展,MEMS器件的尺寸不断缩小进入纳米量级,开启了NEMS器件的研究与应用。作为NEMS器件核心部分的纳米机械谐振器,超低的质量使其具有极高的探测灵敏度而广泛应用在超灵敏测量和传感领域。腔光机械耦合是光场与机械振动之间的耦合,在引力波探测、高精度测量、基态冷却、量子信息处理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将纳米机械谐振器融入腔光机械系统中,利用腔光机械耦合探测其机械振动,构成的超低质量腔光机械系统作为质量等传感器在生物化学检测分析等领域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广阔应用前景。其中,基于硅基光子晶体微腔的超低质量腔光机械系统具有尺寸小、可片上集成、能够低成本大规模制备等优点,使其成为最有前景的方案之一。本论文设计并实验验证了几种新型基于光子晶体微腔的硅基片上集成超低质量腔光机械系统,开展了一系统理论、设计和实验研究,主要研究成果与创新总结为以下几方面:(1)探索开发了硅基无源光子器件的制备工艺,设计开发了不同精度拼接曝光的电子束曝光工艺,大大提高光子晶体器件的曝光效率,设计开发了高深宽比狭缝的制备工艺,在SOI晶片顶硅器件层中制备出宽60 nm深220 nm的狭缝,为后续器件制备奠定基础。(2)理论设计了一种新型基于双狭缝光子晶体微腔的硅基片上集成腔光机械系统,实现了6.91飞克的超低等效质量。通过设计光子和声子晶体的能带结构,利用光学和声学禁带分别将光学微腔的谐振模式和纳米机械谐振器的振动模态同时限制在器件中心,实现了654.53 kHz的腔光机械耦合强度。(3)设计并实验制备了一种纳米机械谐振器嵌入光子晶体纳米梁腔的硅基片上集成腔光机械系统,其等效质量仅为6.42飞克,实现了目前基于半导体加工工艺等效质量最低的体材料腔光机械系统。该器件在室温下空气中利用腔光机械耦合对谐振频率为3.928 GHz机械Q值为1255的纳米机械谐振器的机械振动实现了0.13 fm/(?)的位移探测灵敏度。该器件作为传感器可应用于质量传感等领域。(4)提出并设计制备了一种新型硅基空气模式光子晶体微腔,光学谐振模式53.6%的光场能量被限制在光子晶体空气孔中,实现光场与孔中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增强,实验测得微腔光学Q值达3.70×10~5。首次提出并设计开发了悬空石墨烯图形化加工工艺,在空气模式光子晶体微腔的中心空气孔中,制备出双端固支梁型单层石墨烯纳米机械谐振器,并与微腔的光学谐振模式进行耦合,实现了等效质量仅为6.17阿克的硅基片上集成超低质量腔光机械系统。(5)首次提出并设计制备了一种工作在水中的基于光机械晶体纳米梁腔的硅基片上集成腔光机械系统。利用腔光机械耦合对浸没在水中的谐振频率为5.251 GHz机械Q值为6.6的纳米机械谐振器的机械振动实现了9.33 am/(?)的位移探测灵敏度。该器件等效质量为139飞克,在水中仅由热噪声驱动下可以实现1.33 ag/(?)的质量测量灵敏度。通过仿真机械振动与液体之间的流固相互作用,分析出液体的惯性力产生了主要的机械能量损耗。该器件可应用在需要液体环境的质量等传感领域。(6)设计并实验制备了一种硅基片上集成声子回路器件。在由光机械晶体纳米梁腔构成的腔光机械系统中,利用辐射压力驱动的自持机械振荡产生了频率在5.5 GHz的声子,利用腔光机械耦合对传输的声子实现了有效探测,并利用能够传输声子的声子晶体波导将两腔光机械系统相连构成了声子回路器件。该器件实验验证了声子的产生、传输和探测的声子回路功能,为以声子作为信息载体实现信息的传输和处理提供了研究基础,并且在射频和传感等领域具有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王美玉[9](2018)在《石墨烯光子晶体微腔及波导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学微腔也可以叫做光学谐振器,是周期性介质出现缺陷时所形成的可以局限特定频率光子的微米量级腔结构。光学微腔的尺寸很小,一般在几微米到几百微米,可满足集成光学要求的器件小型化,集成化。同时光学微腔拥有较为理想的品质因子及很小的模式体积,可以应用于低阈值激光器等光无源器件。并且光学微腔也因为具有易于制作和良好的光学性能等优点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论文中设计了两种不同结构的石墨烯光子晶体光学微腔,一种是一维的渐变圆环形光子晶体石墨烯纳米梁腔,另一种是二维混合石墨烯光子晶体表面等离子体微腔。渐变圆环形光子晶体石墨烯纳米梁腔是以二氧化硅为基底,在硅上构建一种具有高度局域和低损耗的渐变圆环形石墨烯光子晶体波导,这个波导具有明显的TM模式带隙。在波导中渐变圆环缺陷形成一个纳米微腔。利用叁维时域有限差分方法模拟仿真了微腔的能带特性,讨论了镜像区、渐变区空气环数目、内外空气环孔径和纳米梁宽度等参数对微腔特性的影响,确定了结构的特征参数。在1550nm通信波段内,此微腔结构可以得到较为理想的品质因子和模式体积,比传统结构的微腔具有更小的传输损耗,拥有的模式限制能力更好。同时,该微腔结构可降低由模式突变引起的损耗。由于通过外加电压可以实时变化石墨烯的费米能级的数值,实现电光调制,所以此结构可用于电光调制器的波导部分。混合石墨烯光子晶体表面等离子体微腔是基于光子晶体-石墨烯-光子晶体模型,在对称的光子晶体层中心引入缺陷形成缺陷腔,是一种混合石墨烯光子晶体表面等离子体微腔结构。通过改变微腔的结构参数,采用叁维时域有限差分方法分析了该微腔结构的能带特性,品质因子值及模式体积值。得到了此微腔结构的场强分布,验证了提出的微腔结构具有明显的光子禁带特性。同时仿真分析了点缺陷四周空气孔半径和用不同折射率的介质填充小孔时对微腔各个参数的影响。在1550nm通信波段内,混合石墨烯光子晶体表面等离子体微腔的模式体积很小,能够达到亚波长尺寸的性能,Q/V高达29937.5(λ/n)~(-3)。这种微腔结构具有良好的电热传导性,可以为大功率激光器等光学器件的制作提供新的设计思路和基础。(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8-05-01)

康永强[10](2018)在《含各向异性左手材料一维光子晶体微腔的Wannier-Stark态》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传输矩阵方法,研究了含各向异性左手材料的一维光子晶体耦合微腔结构。结果表明,该结构中存在两类微带,一类位于常规的Bragg带隙,另一类位于零均值折射率带隙。当腔的厚度发生调制时,两类微带变成两类Wannier-Stark态。耦合微腔厚度梯度因子增大时,两类带隙中Bragg振荡周期都减小,而且透过率降低。(本文来源于《发光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光子微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延续着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处理的获取和处理方式,而在最基础的信息采集部分,最关键的技术是传感技术。传感,即从自然信源中获取信息,并对之进行处理的过程。与传统的传感器相比,光子晶体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低模式体积、易集成和抗电磁干扰,同时光子晶体传感器是一种光器件,对于通信的全光集成也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光子晶体传感中,光子晶体微腔由于其结构的多样性和高Q值、低模式体积、易集成的性能特性,使得利用光子晶体微腔传感有很多其他结构所不具有的优点。首先,结构的多样性,光子晶体微腔根据微腔结构可以分为HO、H1、Ln等多种线性微腔,以及轨道式的环形腔等,结构的多样性带来了性能的多样性。而微腔对于光子的高局域特性,使得光子晶体微腔可以优化获得高Q值和低模式体积的优点。一个微腔相对于整个光子晶体结构而言是独立的,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该结构的相应比例集成到其他的光子晶体结构中,与其他结构进行耦合,并且保留其特有的优异特性。据此,本文提出一种借助两个不同结构微腔进行双参量传感的光子晶体结构。设计的第一步是设计并优化可以实现折射率传感和温度传感的二维光子晶体微腔。经过多次仿真对比,我们最终选择了 L3微腔和L4微腔这两种结构作为传感的备选结构,因为其所表现出来的高Q值和高透射是传感研究中很重要的两个性能。依据传统的对于光子晶体微腔优化方法,也就是调整微腔周围空气孔的半径和位置,L3微腔的Q值可以达到15860,L4微腔的Q值可以达到7087。为了实现双参量同时传感,我们利用一个光子晶体波导将两个微腔耦合,由于两个微腔之间的相互影响,L3微腔的Q值达到16330.8,L4微腔的Q值达到8358.21,同时透射强度并没有太大变化。从中可以看出两个微腔之间的串扰是很小的,为了进一步量化两个微腔之间的串扰,我们又做了一系列的仿真研究,结果表明,两个微腔之间的串扰最大为4.51dB,进一步说明了微腔之间的低串扰。设计的第二步是相关的传感研究,对于这部分研究,我们选择了折射率和温度作为两个参量进行研究。首先,折射率在生物检测和化学检测中都是一项关键的参量,因为溶液浓度、粒子大小都会反映在折射率的变化上,所以对于折射率的检测,其应用范围会更广;其次,温度是一般检测中都必须考虑也容易忽略的参量,对于温度的控制更加容易保证研究的严谨性。经过相关的仿真研究,通过采用检测谐振峰的波长偏移,计算获得了相应的灵敏度。对于L3微腔,其折射率灵敏度为111nm/RIU,温度灵敏度为74pm/K;对于L4微腔,其折射率灵敏度为107nm/RIU,温度灵敏度为76pm/K。由此获得的灵敏度矩阵是一个满秩矩阵,这也保证了双参量同时传感的理论可行性。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就是分析在实际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误差问题,进而分析该结构的稳定性。这一部分主要考虑了空气孔半径的偏移对于结构Q值和灵敏度的影响,通过给空气孔加-5%-10%的半径偏差,对比相应的Q值和灵敏度的变化。最终的结果显示对于灵敏度的偏差基本保持在1%-3%范围之内,处于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从而说明该结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子微腔论文参考文献

[1].陈鑫.基于微纳光纤的一维光子晶体微腔设计及其传感应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

[2].刘志强.多腔单模光子晶体微腔性能的设计优化及其在双参量传感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

[3].龚翔.基于光子晶体微腔的深亚波长纳米线激光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

[4].周健.基于高性能分束器与光子晶体微腔集成的传感复用性能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

[5].刘幸,郭红梅,付饶,范浩然,冯帅.基于环形微腔的多频段叁角晶格光子晶体耦合腔波导光学传输特性[J].物理学报.2018

[6].陈冬阳,欧阳凌曦,冯晓旭,荣康,杨杰.二维光子晶体微腔的制备及其对硅光学材料的光量子放大[J].材料导报.2018

[7].张浩,王锐,王旭.高Q值的全偏振环形光子晶体L3微腔结构设计[J].电子科技.2018

[8].张鹤.基于光子晶体微腔的超低质量腔光机械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

[9].王美玉.石墨烯光子晶体微腔及波导特性研究[D].燕山大学.2018

[10].康永强.含各向异性左手材料一维光子晶体微腔的Wannier-Stark态[J].发光学报.2018

标签:;  ;  ;  ;  

光子微腔论文-陈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