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血小板特异性抗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免疫微珠芯片技术,定量流式细胞术,ITP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论文文献综述
翟菊萍,左斌,翁震,赵赟霄,何杨[1](2019)在《定量检测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的流式免疫微珠芯片技术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流式免疫微珠芯片技术(FCIA)定量检测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的方法,探讨其在ITP诊治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已知浓度的人IgG结合在包被抗体的微珠上,构建定量标准曲线,同时使用5种抗血小板GPIX (SZ1)、GPIb (SZ2)、GPIIIa (SZ21)、GPIIb (SZ22)和P-选择素(SZ51)抗体包被的微珠捕获血小板特异性抗原抗体复合物进行血小板抗体的检测。通过定量标准曲线将流式细胞仪检测的荧光信号转换成样品中血小板抗体浓度,从而建立定量检测血浆样品中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的方法(FCIA),并对该方法从性能、效率,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针对GPIX、GPIb、GPIIIa、GPIIb和P-选择素5种抗体的FCIA定量检测范围分别为33.29-1280、45.17-1280、42.07-1280、46.40-1280和42.48-1280 ng/ml,回收率分别为115.23%、112.58%、117.47%、107.64%和112.67%。批内精密度(CV%)分别为3.54%、3.65%、4.66%、6.43%和6.97%,批间精密度(CV%)分别为10.89%、7.57%、10.34%、6.95%和10.72%。ITP组5种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浓度值均高于NITP和健康对照组(P <0.01)。FCIA定量检测5种抗体对诊断ITP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68.29%,84.93%和78.95%,而改良间接MAIPA技术检测的相应值分别为41.46%、90.41%和72.81%。结论:建立的血小板特异性抗体FCIA定量检测方法为ITP的诊断、疗效评估、患者预后提供了一个良好工具。(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张颖,刘颖,王新有,孙明玲,王蕾[2](2016)在《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疗效及出血程度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GP)特异性抗体与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临床疗效及出血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40例新诊断ITP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口服大剂量地塞米松(40 mg/d×4 d)治疗。应用改良单克隆抗体俘获血小板抗原技术(MAIPA)检测患者体内抗血小板GPⅡb/Ⅲa和GPⅠb/Ⅸ抗体,分析抗体与ITP患者疗效及出血程度的关系。结果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后,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阴性的患者疗效(95.0%)明显优于抗体阳性的患者(60.0%)(P<0.05),抗GPⅠb/Ⅸ抗体阴性的患者疗效(90.9%)优于抗GPⅠb/Ⅸ抗体阳性的患者(61.1%)(P<0.05)。抗体阳性患者2级出血(55.0%)高于抗体阴性患者(20.0%)(P<0.05)。1级出血时抗GPⅡb/Ⅲa抗体阳性(9.5%)、抗GPⅡb/Ⅲa与抗GPⅠb/Ⅸ双抗体阳性(28.6%)出血程度均高于抗GPⅠb/Ⅸ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级出血时抗GPⅠb/Ⅸ抗体阳性(33.3%)、抗GPⅡb/Ⅲa与抗GPⅠb/Ⅸ双抗体阳性(40.0%)出血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GPⅠb/Ⅸ抗体阳性的ITP患者对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的反应差,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阳性的患者较抗体阴性患者临床出血程度重。(本文来源于《血栓与止血学》期刊2016年04期)
杨方集,吴元凯,陈淑如,谢茜,李新华[3](2016)在《登革热患者血小板减少与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相关》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登革热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抗GPIIb/IIIa和抗GPIb/IX)的表达,探讨登革热患者血小板减少是否与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相关。【方法】用改良的血小板抗原单抗特异性固相化法(MAIPA法)检测51例登革病毒1型(DENV-1)登革热患者和50例健康者血清的抗GPIIb/IIIa和抗GPIb/IX特异性抗体,分析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水平和血小板计数的相关性。【结果】51例DENV-1登革热患者血清中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抗GPIIb/IIIa、抗GPIb/IX和双抗体总体阳性率分别为35.3%(18/51)、37.3%(19/51)和43.1%(22/51);与50例健康者的阳性率8.0%(4/50),6.0%(3/50)和10.0%(5/5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重度血小板减少登革热患者(PLT<50×109/L)血清中,抗GPIIb/IIIa和抗GPIb/IX抗体检出率为100%(6/6)和83.3%(5/6),血小板计数无减少登革热患者血清中抗体阳性率为14.8%(4/27)和29.6%(8/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P=0.015)。在登革热血小板计数减少患者血清中,抗GPIIb/IIIa和抗GPIb/IX抗体水平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58,P<0.001;r=-0.44,P<0.05)。【结论】登革热患者血小板减少与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抗GPIIb/IIIa和抗GPIb/IX相关;免疫因素参与登革热患者血小板减少的破坏过程。(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孔欣[4](2016)在《光子晶体在ITP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多元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光子晶体水凝胶微球的制备及工作条件优化背景:多元分析技术在生物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基因序列和蛋白质功能分析方面已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其中基于流动编码载体的液相芯片技术具有高通量,使用灵活,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的特点,是当今研究的热点。东南大学国家生物电子重点实验室已将该技术应用于多种癌症标志物的并行检测,取了一定成就同时仍存在部分问题。本论文依据已成熟的技术进行基于光子晶体微阵列的多元检测平台的优化,并解决检测中存在的问题。方法:探索和优化制备高质量光子晶体水凝胶微球的条件,并在优化条件下生产出了四种光子晶体编码胶体晶体微球。选取人Ig G作为待检靶蛋白,在琼脂糖水凝胶上首先固定羊抗人Ig G抗体,经过洗涤、封闭后,依次加入标准抗原、荧光标记的检测抗体,分别孵育、洗涤后,倒置荧光显微镜获取图像及荧光强度,根据荧光强度优化最佳琼脂糖水凝胶浓度、固定时间、氢氧化钠浓度、环氧氯丙烷浓度以及抗体浓度。结果:在水凝胶浓度4%、Na OH浓度1.0mol/L、环氧氯丙烷浓度10%、反应时间3h、抗体浓度0.01mg/ml的条件下,荧光强度达到最强,即抗体修饰密度达到最大。结论:本研究优化了以琼脂糖水凝胶包裹的光子晶体为载体的抗体修饰反应条件,提高了光子晶体微阵列检测平台的灵敏度。第二部分构建光子晶体微阵列进行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多元分析背景: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紊乱而产生的针对血小板膜糖蛋白的抗体,是引起病人血小板减少及巨核细胞成熟障碍的重要原因,可导致多种临床病症,如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输血后紫癜,血小板输注无效,移植后排斥反应及输血后急性呼吸窘迫等等。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表现为广泛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现阶段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对其它原因的排除。方法:根据光子晶体水凝胶微球的光学特性,抗原-抗体的结合反应原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应用光子晶体微球微阵列多元检测血清中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的方案,并应用单克隆抗体俘获特异性抗原法做为对照方法。初步构建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快速的多元检测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的光子晶体微阵列检测平台。结果:应用包被单克隆抗体的悬浮微阵列进行多元分析,检测抗GPIIb/IIIa抗体的敏感性高于单克隆抗体俘获特异性抗原(MAIPA组)(P<0.05);检测抗GPIb/IV抗体的敏感性与MAIPA相当(P>0.05);多元分析的特异性与MAIPA相当(P>0.05)。多元分析的多种单克隆抗体间不存在交叉反应。包被血小板膜糖蛋白的悬浮微阵列检测效率与MAIPA相当,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基于光子晶体的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多元检测液相芯片悬浮微阵列具有操作简便、快速、高通量的优点,可作为血小板特异性抗体临床检测的新方法。(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6-04-01)
吴昌松[5](2016)在《两种方法检测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与固相凝集法检测血小板抗体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3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输注10~30个治疗剂量血小板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利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与固相凝集法对患者血清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同时与经典的SEPSA(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试验)方法对53例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检测,47例血小板抗体阳性,6例阴性,阳性率为88.6%。固相凝集法检测,31例血小板抗体阳性,阴性22例,阳性率为58.5%。2种检测方法比较,差异显着(P=0.001),有统计学意义。SEPSA方法检测44例阳性,9例阴性,阳性率为83.0%,与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方法检测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优于固相凝集法,其检测敏感性高,且操作简单,耗时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杨方集,崇雨田[6](2015)在《血小板糖蛋白特异性抗体与登革热血小板减少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DV)感染引起、通过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虫媒传染病。DV病毒感染临床表现范围广,可以从无症状的隐性感染到以血小板减少和血管渗漏为突出表现的重症登革热。普通登革热是一种自限性的发热性疾病,但仍有80%左右的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增加临床出血的风险。DV病毒感染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包括骨髓抑制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分布异常和破坏增多,其中免(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艾滋病、丙型肝炎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5-09-18)
凌云,孔欣,陈宝安[7](2015)在《流式微球技术检测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是引起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病人血小板减少及巨核细胞成熟障碍的重要原因,其诊断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主要依靠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血小板抗原固定术(MAIPA)是检测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的"金标准",具有高特异性、低敏感性等特点,但由于操作繁琐、耗时等原因未在临床实验室推广使用。近年来,基于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的技术研究报道,其敏感性高于MAIPA,解决了部分操作及耗时的问题,并具有利用微球编码进行联立血小板抗体检测等优点。本文就近年来该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期刊2015年04期)
李芳,朴文花,李芹,白洁,杜宗孝[8](2015)在《血小板特异性抗体联合检测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检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的变化,探讨其表达水平变化对血小板减少症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微球技术检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GPⅡb/Ⅲa、GPⅠb/ⅠX的表达水平。结果原发ITP与继发ITP患者血小板特异性抗体GPⅡb/Ⅲa、GPⅠb/ⅠX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特异性抗体GPⅠb/ⅠX诊断原发ITP的敏感度43%,特异度89%;GPⅡb/Ⅲa诊断原发ITP的敏感度86%,特异度83%。两者联合诊断敏感度90%,特异度83%。结论联合检测两种血小板抗体,提高原发ITP和SLE的诊断阳性率;GPⅠb/ⅠX在ITP中的诊断优势不如GPⅡb/Ⅲa。(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5年15期)
钟妙容[9](2015)在《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检测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30例,同期非特异性血小板患者30例,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抗体PAIg A、PAIg G及PAIg M,并用改良的单克隆抗体特异性俘获血小板抗原体技术检测GPIIb/IIIa、GPIb/IX特异性自身抗体。结果 MAIPA检测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以及总有效率都明显高于PAIg(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但MAIPA检测的敏感性明显低于PAIg(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特异性强,用于鉴别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准确性较高,有助于提高ITP的鉴别与诊断率,是其特异性诊断的一个有效指标。(本文来源于《现代诊断与治疗》期刊2015年14期)
刘景珍[10](2014)在《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小板特异性抗体(PAIg)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改良单克隆特异性抗体俘获血小板(MAIPA)技术检测35例ITP患者(ITP组)、32例慢性障碍再生贫血(CAA)患者(CAA组)、30例恶性血液疾病患者(恶性血液病组)以及3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的血小板特异性抗体GPⅠV、GPV、GPIb/ⅠX及GPⅡb/Ⅲa抗体阳性率,并比较4种抗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ITP组、CAA组、恶性血液疾病组以及正常对照组4种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91.43%、15.63%、10.00%及0.00%,ITP组特异性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余3组,CAA组与恶性血液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PⅠV、GPV、GPIb/ⅠX、GPⅡb/Ⅲa联合检测时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与单一抗体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Ig可鉴别ITP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疾病,并作为ITP诊断的特异性指标。(本文来源于《贵阳医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GP)特异性抗体与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临床疗效及出血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40例新诊断ITP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口服大剂量地塞米松(40 mg/d×4 d)治疗。应用改良单克隆抗体俘获血小板抗原技术(MAIPA)检测患者体内抗血小板GPⅡb/Ⅲa和GPⅠb/Ⅸ抗体,分析抗体与ITP患者疗效及出血程度的关系。结果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后,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阴性的患者疗效(95.0%)明显优于抗体阳性的患者(60.0%)(P<0.05),抗GPⅠb/Ⅸ抗体阴性的患者疗效(90.9%)优于抗GPⅠb/Ⅸ抗体阳性的患者(61.1%)(P<0.05)。抗体阳性患者2级出血(55.0%)高于抗体阴性患者(20.0%)(P<0.05)。1级出血时抗GPⅡb/Ⅲa抗体阳性(9.5%)、抗GPⅡb/Ⅲa与抗GPⅠb/Ⅸ双抗体阳性(28.6%)出血程度均高于抗GPⅠb/Ⅸ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级出血时抗GPⅠb/Ⅸ抗体阳性(33.3%)、抗GPⅡb/Ⅲa与抗GPⅠb/Ⅸ双抗体阳性(40.0%)出血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GPⅠb/Ⅸ抗体阳性的ITP患者对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的反应差,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阳性的患者较抗体阴性患者临床出血程度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论文参考文献
[1].翟菊萍,左斌,翁震,赵赟霄,何杨.定量检测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的流式免疫微珠芯片技术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9
[2].张颖,刘颖,王新有,孙明玲,王蕾.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疗效及出血程度的关系[J].血栓与止血学.2016
[3].杨方集,吴元凯,陈淑如,谢茜,李新华.登革热患者血小板减少与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相关[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6
[4].孔欣.光子晶体在ITP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多元分析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6
[5].吴昌松.两种方法检测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比较[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
[6].杨方集,崇雨田.血小板糖蛋白特异性抗体与登革热血小板减少的相关性研究[C].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艾滋病、丙型肝炎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5
[7].凌云,孔欣,陈宝安.流式微球技术检测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5
[8].李芳,朴文花,李芹,白洁,杜宗孝.血小板特异性抗体联合检测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
[9].钟妙容.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检测的临床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
[10].刘景珍.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价值[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