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数字电视地面传输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数字电视,广播传输系统,FPGA
数字电视地面传输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张富[1](2016)在《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发端FPGA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国家标准GB-20600-2006相关要求,对数字电视广播传输系统发端结构进行分析,提出发端FPGA设计与实现方案,重点对数字逻辑部分的FPGA设计进行分析,包括信道编码及星座映射、信道调制、信号数据帧的设计与实现。(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期刊2016年10期)
韩文芳[2](2015)在《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参数和工作模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通过不同的组网模式、组合不同载波模式、信道编码、符号星座映射方式、帧头模式等,可支持叁百多种工作模式。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可根据应用业务的特性和组网环境选择不同的传输模式和参数以达到业务特性与传输模式的匹配,实现最优满足服务业务需求。该文着重分析了国标中要求的七种工作模式和参数。(本文来源于《电子质量》期刊2015年11期)
任更新[3](2015)在《论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中单频网适配器的技术要求与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一直在向着更高层次的数字化时代进发。数字电视是科技与时代发展的产物,它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完美的服务体验,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目前,数字电视广播产业随着发展,辐射范围不断扩大,并迎来了一场与信息领域和通信领域融合的变革。有关数字电视广播的相关研究备受重视和关注。基于此,在对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中单频网适配器技术要求做出分析和论述的基础上,就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中单频网适配器的开发进行了研究。(本文来源于《西部广播电视》期刊2015年21期)
黄少俊,童龙文[4](2015)在《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输系统的工程设计及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相关实例介绍了广东省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输系统在工程设计与实施中的关键点,包括发射机功率配置、天馈线系统配置、信号源传输和接引系统配置方法等,并对监测系统、配电供电系统、机房接地系统等周边的配置以及发射频率的配置进行了说明。(本文来源于《电视技术》期刊2015年16期)
王仙强,郭里婷,吴林煌,李停[5](2015)在《考虑同步与均衡的数字电视地面传输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基于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标准(DTMB)的同步和均衡系统的设计方案.系统经过初同步后,针对频偏估计复杂度高、计算量大,提出一种精简的基于累加算法的频偏细估计方案,并根据累加模值的大小判定来应对突发频偏.然后通过对同步后帧体数据和当前信道估计值的并行处理,捕获及处理定时同步和信道估计间的影响.仿真表明:在多径信道下,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同步和均衡性能,并能对突发情况作出相应处理.(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戴懿贺,薛龙,王斌,章丽君[6](2012)在《地面数字电视信号有线网络传输系统试验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室内无线数字电视信号深度覆盖的需求,提出一种利用有线电视网络传输地面数字电视信号的处理实施方法(TOC),并介绍了微功率宽带无线转发器的技术与应用,实现了室内信号的有效覆盖。最终搭建了示范小区演示系统,实现家庭入户。(本文来源于《2012国际传输与覆盖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2-10-30)
张燕[7](2012)在《基于DVB-T的数字电视地面传输系统发端FPGA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字电视是数字信息技术的产物,以数字化、交互性为特色,它把电视传播方式与信息技术集于一身。数字地面电视作为不断发展的数字电视广播中最复杂的一个,具有在无线和移动条件下接收的能力,因此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当前的几种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中,欧洲的DVB-T已经被证明在固定、移动、便携接收等方面具有非常出众的性能。DVB-T由于采用COFDM调制系统,使动态多径和多普勒频移造成的码间干扰减小,加上保护间隔的设置,减少了多径对多载波正交特性的影响,从而能很好的支持移动接收。本文的研究工作是围绕地面数字电视无线传输系统而展开的,结合当前推行范围最广、接收效果最为稳定的欧洲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DVB-T,对该发端系统实现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内容进行研究。围绕基于DVB-T发射系统中编码与调制的工程实现,本文做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1.对目前国际上已经成熟推广应用的各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进行比较分析。结合基于DVB-T标准的发射系统整体实现框图,简要分析了信息码流的整个处理流程。2.分析了传输系统中所用到的信道编码和调制技术,说明了DVB-T系统的结构流程与核心技术。结合DVB-T标准中数据传输的特点介绍了OFDM符号帧结构和保护间隔插入的规则。3.根据系统中各子模块的相关算法完成相应的FPGA实现结构分析,并对这些模块的实现进行仿真验证,主要包括加扰(能量扩散)、外编码(RS(204,188))、外交织(深度为12的卷积交织)、内编码(四种码率)与内交织(比特交织和符号交织)、符号星座映射、帧形成及OFDM调制。其中加扰部分采用并行实现结构,卷积交织和符号交织均采用一块双口RAM来完成,降低了设计复杂度并减小了存储空间。4.搭建了一个发端测试平台,对设计的DVB-T编码调制系统中各模块进行板级测试,对调制后的信号进行频谱分析,验证设计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2-05-14)
杨知行,潘长勇[8](2012)在《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系统演进(DTMB—A)》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面数字电视标准作为政府舆论宣传“喉舌”的政治价值和提供包括高清电视节目等多媒体业务在内的商业价值,始终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推动国标走出国门 国际上目前有100多个国家尚待选择地面数字电视标准,在南美、亚洲和非洲多国进(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子报》期刊2012-03-20)
杨知行,潘长勇[9](2012)在《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系统(DTMB-A)的演进》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地面数字电视网络标准竞争激烈,在各方面的性能对比中,中国的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DTMB)表现出明显优势。地面数字电视标准兼具作为政府舆论宣传"喉舌"的政治价值和提供高清电视节目等多媒体业务的商业价值,始终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本文来源于《通信世界》期刊2012年10期)
刘雨琪[10](2010)在《数字电视地面传输系统中级联编码的FPGA设计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字化己成为世界各国拓展广播电视服务领域、推动广播电视产业升级的主要动力,数字技术使人们不仅可以固定接收电视还可以利用卫星和地面数字电视网或者移动通信网移动接收电视。数字电视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信道噪声以及多径衰落等干扰因素的影响,必然会产生信息失真和误码,因此为了保证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质量和系统可靠性,数字电视传输系统中通常都采用信道编码技术。目前世界上已经提出了叁个数字地面电视标准,分别为:欧洲的DVB-T,美国的ATSC和日本的ISDB-T,且都达到实用阶段。2006年8月30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公布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标准。DMB-TH融合方案的设计目标是建立移动电视业务的多媒体无线传输网络。本文第一章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数字地面电视的发展情况和数字地面电视信道级联编码的发展概况;第二章讨论了国标DMB-TH系统中发送端的系统结构和DMB-TH系统的技术特点,并对DMB-TH方案系统技术参数作了介绍;第叁章详细探讨了关于信道编码和有限域方面的基本理论,分析了与LDPC码相关的Tanner图、BCH和LDPC编码理论及其相关内容;通过前叁章对信道编码理论、国标DMB-TH系统的分析与研究,第四章给出了设计实现BCH+LDPC级联编码的详细过程,包括信道编码系统的整体设计,系统各个部分(扰码器、BCH编码模块、接口电路和LDPC编码模块)的设计;根据第四章中对整个系统的设计以及各个模块的设计,第五章给出了用FPGA实现BCH+LDPC级联编码的过程,用仿真软件Modelsim对各个模块和整个系统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证明了设计的正确性,最后采用Altera公司CYCLONE系列的EP2C35F484C8芯片实现了FEC编码。(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0-09-01)
数字电视地面传输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通过不同的组网模式、组合不同载波模式、信道编码、符号星座映射方式、帧头模式等,可支持叁百多种工作模式。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可根据应用业务的特性和组网环境选择不同的传输模式和参数以达到业务特性与传输模式的匹配,实现最优满足服务业务需求。该文着重分析了国标中要求的七种工作模式和参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数字电视地面传输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张富.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发端FPGA设计与实现[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
[2].韩文芳.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参数和工作模式分析[J].电子质量.2015
[3].任更新.论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中单频网适配器的技术要求与开发[J].西部广播电视.2015
[4].黄少俊,童龙文.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输系统的工程设计及实践[J].电视技术.2015
[5].王仙强,郭里婷,吴林煌,李停.考虑同步与均衡的数字电视地面传输系统设计[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6].戴懿贺,薛龙,王斌,章丽君.地面数字电视信号有线网络传输系统试验与应用[C].2012国际传输与覆盖研讨会论文集.2012
[7].张燕.基于DVB-T的数字电视地面传输系统发端FPGA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
[8].杨知行,潘长勇.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系统演进(DTMB—A)[N].中国电子报.2012
[9].杨知行,潘长勇.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系统(DTMB-A)的演进[J].通信世界.2012
[10].刘雨琪.数字电视地面传输系统中级联编码的FPGA设计与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