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多元宗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元宗教,伊斯兰教,伊斯兰文化,文化特征,宗教文化,苏非派,外来宗教,藏传佛教文化,信仰,西域佛教
多元宗教论文文献综述
彭无情[1](2019)在《新疆的多元宗教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疆区域文化是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长期交融的结果,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位于亚欧腹地,处于丝绸之路的中心要道,历史上一直是东西方经济、文化往来交流的重要枢纽,由此成为多种宗教文化汇集之地,保持着多种宗教文化交融共存的格局。外(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报》期刊2019-08-13)
郑晔[2](2019)在《多元宗教与生命存在》一文中研究指出任何个体总是处身在多元宗教与多样观念的处境之中而生活,这就需要面对不同宗教观念而安顿自身生命。这种面对不同观念和信仰而安顿生命之举,并不就是纯粹的学术事业,而是一种生命的切实活动。从多元宗教与人自身的生存角度来看,当前的研究逐渐显露出一条可能的线索,即将多元宗教还原到人类个体与整体的生命存在这一共同本源之中。冯炳南在1940年代的五教观念及其实践活动,充分而深入地体现了多元宗教之回归于人类自身生命存在本源以共存的理念。冯炳南作为一个民国时期的社会闻达人士,他不是一个知识人或一个学者型思想者,而是一个律师、实业家和社会活动家。在其平生的活动,有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活动,即他关心不同的宗教,举办了五教演讲并主编了《五教入门》以及翻译西方思想家的着作并举办社会福利事业社,以一个非专业思考者的身份参与到不同宗教的文化共存与汇通之中。在其个人的现实活动中,他让不同的宗教(儒道佛耶回五教)得以在一个共同的舞台展示自身。在冯炳南举办五教演讲与主编《五教入门》的活动中,他请了不同宗教信仰的人来分别演讲、撰写各个宗教,并以个体和社会的完善作为目的与本源,在此基础上理解多元宗教的平等共存。而冯炳南对于西哲斯迈尔着作的翻译和举办社会福利事业社,则彰显出宗教自身的不足,而以人类社会自身的完善为目的的。就冯炳南五教实践及其观念的内在义理而言,有叁点值得注意:一是冯炳南从个体孝行出发,而至于社会责任的担当,二者的统一,显示了他五教观念及其实践活动的根源;二是冯炳南以利己与利他或自利利人的统一为基础,以人类道德性的个体生存和整体存在,作为不同宗教的共同本源;叁是,正视并克服不同宗教的歧见与冲突,立足于共同生存本源,而予以多元宗教共存的愿景。冯炳南的五教观念及其实践活动,也给我们叁点启示:其一,多元宗教本身以人类个体生存与整体存在为本源,超越了单纯的儒家为本的立场;其二,人类整体的存在与个体的生存,超越于人很特定的宗教信仰,不能以特定的宗教教条绑架或囚禁人类自身的存在;其叁,冯炳南在其五教实践活动中展现出来的完美个体人格,是不同宗教得以在他那里共同存在的基础,而完美人格的基础则是认识自身有限性而向具有差异性的他者展开自身。(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7)
张桥贵,孙浩然[3](2019)在《云南多元宗教和谐关系的广义内涵、生成演化与深层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宗教关系具有政治、文化、社会以及信仰本身的多重内涵,具有与党和政府、社会、国际以及宗教自身互动的多元维度,涵盖了宗教内部与外部的诸多复杂因素,是一种相对持续稳定的互动结构。云南多元宗教在特定的时空场域和社会情境中生成,政治关系上的边疆开发、文化关系上的吸纳融合、经济关系上的互利共赢、民族关系上的交流融通、日常生活上的交往互动、宗教生态上的平衡制约等机制促成多元宗教和谐相处。提炼云南多元宗教的生成机制及其和谐相处的演化机制,可以坚定我们从广义视角审视宗教多元关系的理论自信与方法自信,并为政策制定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世界宗教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彭无情[4](2018)在《中华文化视野下新疆多元宗教文化的交融一体》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文化因置身的时空多样性和连续性而呈现出一体多元格局。新疆区域文化是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长期交融的结果,它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为"一元主导,多元交融,和而不同"的文化特点。本文坚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华文化视野,着眼于中华文化与新疆各民族文化的相互联系,对新疆萨满教等原始宗教文化、佛教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等宗教文化作粗线条勾勒,以展现新疆多元宗教文化交融共存格局。(本文来源于《科学与无神论》期刊2018年05期)
张泽洪[5](2018)在《滇西北多元宗教研究的文化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滇西北是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藏彝走廊的重要地区,历史上多元族群与多元宗教砥砺共生。论文通过滇西北的社会文化生态与多元族群、佛教各派在滇西北社会的浸润影响、滇西北社会多元宗教格局的形成叁个维度的考察,认为滇西北少数民族传统宗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及基督教多元信仰格局的形成,是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藏彝走廊文化传播共同作用的结果。滇西北族群与宗教的多元共生,相互融摄互动,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影响所致。(本文来源于《宗教学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刘智豪[6](2018)在《中国台湾高雄清真寺中的多元宗教文化发展现状及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研究高雄清真寺外籍穆斯林群体在台湾的多元发展,特别是在宗教文化差异与融合上进行探讨。台湾是一个多元宗教与文化融合的社会,1989年台湾开放聘雇外籍劳工,其中尤以印尼外籍劳工占大多数,其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因此使得台湾伊斯兰教文化逐渐多元化,此一现象及特点成为台湾独特的伊斯兰教文化。本研究透过考察高雄清真寺后发现,台籍和外籍的穆斯林群体之间的互动与文化结合,不因地域或文化的差异而产生距离,反而基于共同的宗教信仰而缩短了彼此距离,进而更快地增进双方的融合及适应。期盼解读及研究这些现象背后的成因及过程,能提供学界一份对台湾伊斯兰教的微观研究,有助于更加全面地了解伊斯兰教在台湾社会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期刊2018年02期)
王牡丹[7](2018)在《多元宗教信仰下多民族聚居区青少年人际和谐交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多元宗教信仰下多民族聚居区青少年的人际和谐交往进行深入研究意义重大。一方面,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西部地区是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区。在西部多民族聚居区,每个民族均有自己传统的宗教信仰。基于不同宗教信仰而进行的青少年之间及民众的人际和谐交往,对西部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重要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在不同宗教信仰状况下,能够进行人际之间的和谐交往,对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即可以满足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社交需要,促进青少年的健康个性和健康心理的形成与发展,促进青少年的社会性进程与全面发展等。在西部,青少年的和谐成长与全面发展基于社会的和谐,更根本的是基于多民族之间的和谐,而宗教和谐是其中的精神信仰与文化心理的和谐维系。因此,研究在新时代西部多民族聚居区青少年宗教信仰与人际和谐交往的现状,探讨和谐的积极培养要素和如何更好地促进和谐对于西部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及社会的和谐发展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西部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区——青海省乐都区青少年宗教信仰与人际和谐交往状况进行的调查分析,以马克思主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与民族团结发展理论为基础,从更深层次上研究了不同宗教信仰与青少年和谐人际交往的关系;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及科学方法探究了多元宗教信仰下多民族聚居区青少年人际和谐交往能力的培养,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本文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宗教学、民族学、伦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视角进行综合研究,既探究西部多民族聚集区青少年宗教信仰的现状及问题,又研究不同宗教信仰状况下青少年人际交往的现实情况,着力于青少年的人际和谐交往,增强了论文的现实针对性与实践应用性。从调查研究的结果看,多民族聚居区青少年由于受到民族传统、家庭因素、地域文化、自身成长中的心理、价值、道德的认同性及皈依性、宗教文化的吸引力等因素的影响,呈现信教青少年人数较多的态势;在青少年的现实成长进程中,不同宗教信仰对青少年的人际交往产生了双重影响,使西部多民族聚集区青少年的人际交往呈现特殊性及复杂性;不同宗教信仰状况下青少年的人际交往成为日后影响西部多民族聚集区民族和谐与发展的根本力量。因此,加强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促进各宗教及内部教派的宽容和谐,坚持宗教发展的中国化方向,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对促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际和谐、宗教和谐,进而推动社会和谐,世界和谐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8-05-01)
齐小艳[8](2018)在《丝绸之路上粟特的多元宗教文化及其东传》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丝绸之路规模的不断扩大,位于丝路中段核心地区的粟特成为中国同萨珊波斯、拜占庭和印度之间贸易往来的中转站。多元宗教文化随着粟特商人而东传。无论是琐罗亚斯德教,或者基督教、摩尼教、佛教,都曾传到中亚,并从这里向东方传到中国。这既是丝绸之路发达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粟特的特殊地理、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来源于《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刘礼堂,谭昭[9](2018)在《云南丙中洛乡多元宗教的碰撞与融合——以基督教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云南丙中洛乡地处边陲,居住着多个少数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当地形成了各民族原始宗教、藏传佛教、天主教、基督教并存的状况。其中,基督教传入最晚,但影响巨大。从贡山县政府信息公开网、贡山网等媒体上可以看到,政府对于当地的宗教多样性秉持着客观的态度。探究丙中洛乡的基督教传播历史与现状,有助于了解边陲地区少数民族的民俗,深入他们的心灵世界,促进文化融合和民族团结。(本文来源于《红河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刘芳,鲍丙峰[10](2018)在《浅议龟兹壁画群中的多元宗教文化艺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疆是古代"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域,宗教文化在丝路沿线不断传播,在新疆境内留存了大量的宗教传播文化遗址,这些寺庙、石窟雕塑、壁画等载体是宗教艺术文化传播的历史再现,是最好的例证;公元1世纪佛教产生并传播开来,早期的新疆西域,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多种宗教并存也是当时的一种社会格局,新疆大量石窟壁画中记载了当时的各民族的艺术文化,如音乐、舞蹈、农业、科技、经济、文化信仰等等。具有典型代表作用的克孜尔以及其他区域的石窟壁画都被命名为佛教寺窟壁画,其原因是以佛教文化传播为主体形成的传播载体,在一个时期内大量的佛教宗教文化掩盖了其他宗教文化。在非传统安全语境下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研究中,其他宗教文化被逐一发掘和展露。(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8年02期)
多元宗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任何个体总是处身在多元宗教与多样观念的处境之中而生活,这就需要面对不同宗教观念而安顿自身生命。这种面对不同观念和信仰而安顿生命之举,并不就是纯粹的学术事业,而是一种生命的切实活动。从多元宗教与人自身的生存角度来看,当前的研究逐渐显露出一条可能的线索,即将多元宗教还原到人类个体与整体的生命存在这一共同本源之中。冯炳南在1940年代的五教观念及其实践活动,充分而深入地体现了多元宗教之回归于人类自身生命存在本源以共存的理念。冯炳南作为一个民国时期的社会闻达人士,他不是一个知识人或一个学者型思想者,而是一个律师、实业家和社会活动家。在其平生的活动,有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活动,即他关心不同的宗教,举办了五教演讲并主编了《五教入门》以及翻译西方思想家的着作并举办社会福利事业社,以一个非专业思考者的身份参与到不同宗教的文化共存与汇通之中。在其个人的现实活动中,他让不同的宗教(儒道佛耶回五教)得以在一个共同的舞台展示自身。在冯炳南举办五教演讲与主编《五教入门》的活动中,他请了不同宗教信仰的人来分别演讲、撰写各个宗教,并以个体和社会的完善作为目的与本源,在此基础上理解多元宗教的平等共存。而冯炳南对于西哲斯迈尔着作的翻译和举办社会福利事业社,则彰显出宗教自身的不足,而以人类社会自身的完善为目的的。就冯炳南五教实践及其观念的内在义理而言,有叁点值得注意:一是冯炳南从个体孝行出发,而至于社会责任的担当,二者的统一,显示了他五教观念及其实践活动的根源;二是冯炳南以利己与利他或自利利人的统一为基础,以人类道德性的个体生存和整体存在,作为不同宗教的共同本源;叁是,正视并克服不同宗教的歧见与冲突,立足于共同生存本源,而予以多元宗教共存的愿景。冯炳南的五教观念及其实践活动,也给我们叁点启示:其一,多元宗教本身以人类个体生存与整体存在为本源,超越了单纯的儒家为本的立场;其二,人类整体的存在与个体的生存,超越于人很特定的宗教信仰,不能以特定的宗教教条绑架或囚禁人类自身的存在;其叁,冯炳南在其五教实践活动中展现出来的完美个体人格,是不同宗教得以在他那里共同存在的基础,而完美人格的基础则是认识自身有限性而向具有差异性的他者展开自身。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元宗教论文参考文献
[1].彭无情.新疆的多元宗教文化[N].中国民族报.2019
[2].郑晔.多元宗教与生命存在[D].上海师范大学.2019
[3].张桥贵,孙浩然.云南多元宗教和谐关系的广义内涵、生成演化与深层启示[J].世界宗教研究.2019
[4].彭无情.中华文化视野下新疆多元宗教文化的交融一体[J].科学与无神论.2018
[5].张泽洪.滇西北多元宗教研究的文化意义[J].宗教学研究.2018
[6].刘智豪.中国台湾高雄清真寺中的多元宗教文化发展现状及特点[J].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2018
[7].王牡丹.多元宗教信仰下多民族聚居区青少年人际和谐交往研究[D].西北大学.2018
[8].齐小艳.丝绸之路上粟特的多元宗教文化及其东传[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9].刘礼堂,谭昭.云南丙中洛乡多元宗教的碰撞与融合——以基督教为例[J].红河学院学报.2018
[10].刘芳,鲍丙峰.浅议龟兹壁画群中的多元宗教文化艺术[J].明日风尚.2018
标签:多元宗教; 伊斯兰教; 伊斯兰文化; 文化特征; 宗教文化; 苏非派; 外来宗教; 藏传佛教文化; 信仰; 西域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