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墙遗址论文-李丽

城墙遗址论文-李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城墙遗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城墙遗址公园,规划,南京城墙,设计

城墙遗址论文文献综述

李丽[1](2019)在《浅析城墙遗址公园的规划设计——以南京城墙遗址公园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遗址公园是一种集遗址保护、城市绿化、公众休闲为一体的公园类型,是目前我国展示和保护历史遗址的重要场所。文章以遗产保护为出发点,通过对南京城墙遗址公园进行分析,总结城墙遗址公园的主要类型,对城墙遗址公园的景观规划的设计手法进行探讨,为提升城墙遗址公园的环境规划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文物鉴定与鉴赏》期刊2019年22期)

张国良[2](2019)在《城墙遗址公园景观设计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墙遗址公园有其独特的价值,人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到文化气息,了解历史文化。将城墙遗址公园与传统带状公园进行比较,对城墙遗址公园的特征进行深入的了解与分析,同时总结城墙遗址公园的地形、道路因素等,根据实际情况和保护原则,对城市遗址公园进行设计,从而使城墙遗址公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9年19期)

冉恩宇,李丽[3](2019)在《基于遗址保护与展示的开封城墙保护设计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针对开封城墙保护与展示设计中城墙本体难以保护、城墙阻塞城市交通等问题,运用保护与展示设计方法,改善城墙周边环境,结合城市整体规划,突显城墙文化特色,为开封城墙遗址保护设计提供理论与方案支持。(本文来源于《建筑与文化》期刊2019年09期)

马麟,朱明娥,金连玉,周源,赵梦薇[4](2019)在《江西黎川明代南京城墙砖官窑遗址调查简报》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2—3月,江西省黎川县明代砖窑遗址初步调查后发现窑址115座、砖坯堆放地、古道路遗迹,以及铁叉、带有铭文的南京城墙砖等遗物。结合南京城墙现存城砖材料及文献资料,推测这一砖窑遗址属于明代初期为南京城墙营建烧制城砖的砖官窑,也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南京城墙砖官窑遗址。特别是砖坯堆放地属国内同类型遗址中首次发现,意义重大,是还原明初南京城墙砖烧制工艺极为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与砖窑、古道路遗址等,共同构成了较为完整的南京城墙砖生产供应链。(本文来源于《东南文化》期刊2019年04期)

袁从丽[5](2019)在《遗址公园植物配置探究——以唐城墙遗址公园高新区段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目前唐城墙遗址公园中最受肯定的高新区唐城墙遗址公园为例,选取公园部分遗址展示节点和功能性节点,结合树种选择与植物配置方式,为遗址公园植物景观配置以及遗址展示提供一些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9年14期)

崔晨[6](2019)在《某城墙土遗址病害及改性黄土修复后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陕北某城墙为研究对象,对城墙病害现状进行调研,并对城墙墙顶陷坑、塌落、开裂、不当修缮、雨水的浸蚀和冲刷、夯土体湿陷、软化等病害部位进行数值分析,研究其在病害继续扩展、夯土湿陷软化等各类因素下城墙的整体稳定性。通过室内试验对黄土添加糯米粉、糯米汁、稻草等天然改性材料对黄土进行改良,寻求最佳改性材料对古遗址夯土结构进行修复应用,主要结论如下:(1)城墙夯土随着含水率、顶部夯土剥蚀长度的逐渐增加的情况下,城墙的整体稳定性呈逐渐降低趋势,且城墙的塑性区呈扩增趋势。结合城墙夯土体湿陷软化、夯土剥蚀的整体稳定性与局部稳定性分析,当城墙夯土含水率上升至12%左右时或者剥蚀长超过2.5m时,城墙出现滑坡、坍塌失稳性破坏可能性较大,应引起古遗址保护部门的重视。(2)随着城墙砌体损伤程度的增大、砌体不同程度的缺失和劣化情况下,其整体的稳定性均有所降低,安全系数均大于1.3。表明外墙砌体对城墙的整体稳定性具有一定的贡献作用,砌体本身的劣化对城墙的整体稳定性存在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不大,夯土本身的稳定特性对城墙整体稳定起着决定性作用。(3)进行不同改性材料的试验,得出不同改性材料对黄土物理力学特性的影响,确定了不同改性材料的最优配合比。熟糯米粉改性黄土、糯米汁改性黄土抗剪强度、压缩模量有较大的提高,渗透系数明显降低,其他掺入不同改性材料下的改性黄土相对于素黄土提升幅度均不明显。添加糯米汁与稻草对提高黄土的剥蚀特性有较强的优越性,总剥蚀比在0.4%-0.6%。糯米粉虽然在强度方面对黄土有较大的提高,但是在水分入浸后的抗剥蚀能力较差。(4)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对不同改性材料在修复城墙后的综合风化指标、渗透指标、经济指标、施工难易度指标、安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城墙遗址整体复建缺失段的大规模工程采用:顶部和底部叁合土、中部为稻草土的组合改性土修复方式为宜;对于城墙发生夯土塌陷、雨水冲沟等病害部位局部修缮方法采用:叁合土改性土为宜。(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9-06-30)

赵梦薇,王腾[7](2018)在《湖南、江西两地南京城墙砖窑遗址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城砖是建设南京明城墙耗费建材中的最大宗,初步估算耗费上亿块。南京城墙砖大部分是由长江中下游的江苏、安徽、湖南、湖北、江西五省各地烧造的。近20年来,五省各地时有南京城墙砖窑遗址的发现。为进一步加深南京城墙砖窑遗址研究,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组织专家再赴长江中下游五省进行窑址调查,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发现主要集中在湖南、江西两省。此次考察的成果对研究南京城墙砖窑分布、形制、烧砖制度、社会影响等问题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城墙》期刊2018年00期)

李佳霖[8](2019)在《四川成都发现唐城墙遗址》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李佳霖)5月20日,四川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外宣布最新考古成果:在成都市通锦桥附近发现唐五代、清代两个时期古城墙,这也是首次在成都西北角发现城墙遗址。2018年10月至今,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为配合成都市青羊区国投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通(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报》期刊2019-05-27)

张欢[9](2019)在《古遗址文化的现代化传播——以西安城墙泛文化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西安城墙的定位形象传播,了解西安城墙的文化定位与泛文化,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工具,在多媒体、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持下,进行古遗址现代化传播,对古遗址文化现代化传播来说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本文来源于《科技传播》期刊2019年10期)

任克彬[10](2019)在《古城寨遗址粉土力学性状的干湿循环效应与城墙响应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原地区土遗址数量众多,历史及文化价值极高。然而,由于其暴露在自然环境中且与大地直接相连,土遗址掏蚀、坍塌及裂隙等病害十分普遍。土遗址病害形成主要与赋存环境及遗址本体土性有关。中原地区土遗址以粉土夯筑为主,多临水修筑或周边遍布农田。由于粉土特殊的颗粒级配特征导致其毛细作用显着,水敏性较强。而降雨及农田浇灌所致积水加剧了土遗址根部的毛细水干湿循环效应。但目前针对中原地区土遗址本体性能研究相对较少,粉土-水相互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给中原地区土遗址保护造成巨大困难。因此,有必要对遗址粉土力学特性的干湿循环效应及其微观机制进行系统研究,这对于丰富土遗址保护理论,指导土遗址预防性保护及修复工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原地区土遗址根部掏蚀等病害为背景,首先从试验出发,设计符合中原地区土遗址赋存水环境的试验装置及方法,系统研究了制样条件、干湿循环次数、干湿循环幅度对遗址粉土剪切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然后,结合压汞、扫描电镜及核磁共振等微观试验手段探究其内在机制;最后,建立考虑非线性强度准则和干湿循环次数的遗址粉土邓肯-张模型,并通过Fortran语言编程对其进行数值化,进而对土遗址根部掏蚀等病害形成机制进行探讨。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对静力压实法和动力击实法制取遗址粉土试样的力学特性及其孔隙结构分布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制样方法对遗址粉土力学特性存在明显影响,且与剪切试验方法紧密相关。直接剪切试验所得静力压实试样剪切强度及黏聚力均高于动力击实试样,而叁轴剪切试验结果则相反。因此,在粉土遗址工程修复时,强度参数的选择需结合现场施工方法及可能出现的破坏形式综合考虑。(2)采用自制的可分层取样试验装置开展了长达15个月的干湿循环测试工作。结果表明,与初始土样相比,1次干湿循环土样的应变软化特征显着增强,但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其应变软化性减弱;同时,黏聚力、切线模量也都呈现出1次循环后明显增大随后逐渐减小的变化规律。结合压汞和核磁共振试验结果,认为遗址粉土力学特性的干湿循环次数效应主要受粉土中黏粒“叁维网架”的均匀收缩和局部破坏所控制。(3)采用土柱模型试验对不同干湿循环幅度下遗址粉土的力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粉土试样剪切强度的变化规律与固结围压和吸湿含水率稳定值紧密相关。在围压10~40kPa范围内,与初始试样相比,随着干湿循环幅度的增大,剪切强度呈现先小幅增大后显着减小的变化规律,而在围压100~400kPa时则单调衰减。在试验围压范围内,以缩限含水率为分界线,吸湿含水率对剪切强度的影响存在阈值效应。(4)对比低围压与常规应力下遗址粉土抗剪强度,发现遗址粉土具有一定的强度非线性特征。因此,在土遗址病害修复工程中,建议采用相应应力水平下的力学参数进行相关计算。Baker所提出的广义幂函数强度准则,能够较好描述遗址粉土的非线性强度特性,强度准则参数A值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的趋势,n值受干湿循环作用影响较小。(5)引入考虑非线性强度准则的邓肯-张模型对遗址粉土的应力-应变关系进行描述,得到了各干湿循环次数下土的模型参数值,并建立了模型参数与干湿循环次数的相关函数,给出了可描述中原地区遗址粉土干湿循环效应及非线性强度特征的邓肯-张模型。(6)利用ABAQUS进行二次开发,通过Fortran语言编程对改进邓肯-张模型进行了数值化,并结合室内单元试验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合理性。基于干湿循环作用对古城寨遗址城墙典型断面的数值响应特征,发现该数值模型可较好反映中原地区粉土遗址根部掏蚀类病害形成过程。(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城墙遗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城墙遗址公园有其独特的价值,人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到文化气息,了解历史文化。将城墙遗址公园与传统带状公园进行比较,对城墙遗址公园的特征进行深入的了解与分析,同时总结城墙遗址公园的地形、道路因素等,根据实际情况和保护原则,对城市遗址公园进行设计,从而使城墙遗址公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墙遗址论文参考文献

[1].李丽.浅析城墙遗址公园的规划设计——以南京城墙遗址公园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

[2].张国良.城墙遗址公园景观设计初探[J].现代园艺.2019

[3].冉恩宇,李丽.基于遗址保护与展示的开封城墙保护设计探索[J].建筑与文化.2019

[4].马麟,朱明娥,金连玉,周源,赵梦薇.江西黎川明代南京城墙砖官窑遗址调查简报[J].东南文化.2019

[5].袁从丽.遗址公园植物配置探究——以唐城墙遗址公园高新区段为例[J].现代园艺.2019

[6].崔晨.某城墙土遗址病害及改性黄土修复后稳定性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19

[7].赵梦薇,王腾.湖南、江西两地南京城墙砖窑遗址调查[J].中国城墙.2018

[8].李佳霖.四川成都发现唐城墙遗址[N].中国文化报.2019

[9].张欢.古遗址文化的现代化传播——以西安城墙泛文化为例[J].科技传播.2019

[10].任克彬.古城寨遗址粉土力学性状的干湿循环效应与城墙响应特征[D].郑州大学.2019

标签:;  ;  ;  ;  

城墙遗址论文-李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