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创作的思维融入到习作中

把创作的思维融入到习作中

汕头工艺美术学校汕头515000

摘要:在自己习作与创作的实践中,切身感受到处理好习作与创作的相互关系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我对一些艺术家的作品及理论进行了学习、研究。发现把创作的思维方式融入到习作中不仅提高了创作的能力,还推动了基本训练向更高层次的发展。这篇文章试图通过各种例证进一步阐述习作与创作的关系。

关键词:创作习作观念Integratesthecreationthoughttotheexercisein

LiYishu

Abstract:Inoneselfexerciseandinthecreationpractice,thepersonalfeelingeverywheremanagesthegoodexerciseandthecreationreciprocityhastheuniversalquestion.Ihavecarriedonthestudy,theresearchtosomeartistsworkandthetheory.Notonlythediscoveryintegratedthecreationthinkingmodetotheexerciseinenhancedcreationability,butalsoimpelledthebasictrainingtothehigherleveldevelopment.Thisarticleattemptsthrougheachkindofillustrationfurthertoelaboratetheexerciseandthecreationrelations.

Keywords:CreationExerciseIdea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4-0131-02

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都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作品本身都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情感与意识,并且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当前,我们的文艺创作十分繁荣,美术创作更是令人欣慰。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艺术手法、技术、材料的运用上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丰富。符合我国传统审美艺术标准的作品依然占据主流。但是,勿庸讳言我们在丰富与发展的同时,也在丢弃着一些可贵的东西,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现象,就是具有传统的审美标准的美术创作越来越被冷落。一些年青艺术家放弃传统的审美理念,仅仅满足于一时的视觉冲击力,甚至以表现颓废、丑恶为乐事,盲目崇拜,追求西方艺术潮流,轻视甚至贬低写实传统,忽视创作与习作的关系,在有识之士大力倡导重塑民族审美理念的旗帜之下,有必要老调重谈,重新理顺创作与习作的关系,重新认识写实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学艺术一开始就应该注意艺术,基本训练也不能例外。有人认为,基础训练开始时谈不上艺术,画“死”一些不要紧,将来再谈“活”。这种先“死”后“活”的观点不知有何优越性。积数十年之经验,发觉一开始就画“死”而后却能“还魂”的,固然也有,但从此“活”不过来者,毕竟是多数……”(徐永祥《素描教学段章摘句》,《新美术》1985年第2期)徐永祥的话,道出了把创作的思维融入到习作中的真谛,可见要使习作“活”过来,就需要把创作的思维方式引入习作中,使我们的作品具备活的灵魂,而不是无生命的木乃伊。习作,并不是客观原形的翻版,它允许也应该在美的指引下凭主观意念去集中增减,在这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不断磨练中,习作已经是创作了。艺术实践的过程始终伴随着创造性,习作与创作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两者相辅相成,互相制约和影响。习作是艺术家掌握艺术规律与艺术个性、创造能力以及探索个人风格和表现技巧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和途径。创作又促使艺术家在习作的过程中更敏锐、更有目的地处理画面。这就要求我们的作品,在习作中实践,在创作中升华。

著名水彩画大师王肇民先生,他的创作几乎全是采用了习作的题材内容,但他以极其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在技法上进行了创新和突破,将中国画的用笔、雕塑的坚实、油画的厚重、水彩的透明以及构图的各种知识都融入到那一张张看似普通的静物画中,把写生习作升华成优秀的创作作品。他曾经说过:“创作基本上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理想的方法,画的是理想画,崇尚的是理想的美;一种是写生的方法,画的是写生画,崇尚的是自然美。”(王肇民画语)可见王肇民先生对习作的重视,把习作当创作来画。他对静物画情有独钟,“把静物当人物来画。”先要感动自己,才有可能感动观者。我们在看王肇民先生的作品时,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因为他把他对生活的感悟用无声的画传给了我们。又有谁会说这不是创作。习作即创作,只要我们匠心独运。

把创作的思维方式融入习作中,我想大家熟悉的九届全国美展金奖作品《和谐的记忆》(作者:陈海宁)一画既是很好的例证。写生的过程,即习作的过程,融入创作的主观因素和创造,在对对象的体悟和描绘的过程中,更好地展现出精神的东西。一幅好的写生作品,能够发掘出表象下面隐藏着的本质,尽量使每一幅作品都具有探索性的特点和独到之处。习作的过程是一种心灵的体验,一种无声的你与我的交流。在这种创作思维的交流中,习作的价值也随之得到了体现。

埃贡·席勒(J.C.FJohannChristophFriedrichVonSchiller)的人物画用铁丝般的线概括出简练、生动的人物,对于他的画有很多争议,大部分的人把他的画划为习作的范畴。创作作品具有深刻的精神内涵和广泛的社会意义,它的主题需要艺术家将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评价和情感加进去。席勒的这些画融入了他的创造和构思,加进了席勒本人对社会现实的恐惧和忧虑,说它们是创作我认为也并不为过。

同样,俄罗斯当代著名画家尤里·卡尤塔的人物写生《坐着的女人》半身像。(美术.1999年第12期60页;美术大观1999年第6期封面)脸部、头发及画面下方的右手以及领口部分都十分清晰明确,然而暗黑色的披肩及衬衣却非常简约概括。一般人画半身肖像,采用长方宽大的画面,周围的背景道具难以处理妥当,说到家也就是往往虚得不理想,然而尤里.卡尤塔却处理得恰到好处。看看头部背景中的挂历,可以猜想,真实的挂历色彩实在太跳、太抢眼,与人物头部的对比肯定是过了的。一般人极有可能采取删掉的办法,然而尤里·卡尤塔却充分利用了这色彩上的对比,且果断的把形减弱,使整幅画面的色彩变得既统一又对比,大有变废为宝的味道。周围道具的实与虚;右手扶着的椅子边,右上方的吊环以及画面左边茶几上的瓶花则采取实的手法处理,与挂历不但在色彩上,而且在空间感上真是恰到好处。然而人物面部形象并没有因为道具的实而被冲淡,而喧宾夺主,恰恰相反却突出了人物形象;充实了一般人难以处理好的大长方形的画面空间。这样的习作,练习的多了创作的能力自然而然也会随之提高。参考文献

[1]徐永祥《素描教学段章摘句》,《新美术》1985年第2期

[2]陈晋.《当代文艺思潮》,1985年第1期。《文艺创作从主观出发》

[3]尤里·卡尤塔.《美术》1999年第12期65页,俄罗斯当代画家

[4]《石冲》中国现代艺术品评丛书,广西美术出版社

[5]《瓦西利·康定斯基》,河北教育出版社

[6]《席勒》,湖北美术出版社

[7]《王肇民水彩画》,岭南美术出版社

[8]《八大山人画传》,山东画报出版社

[9]《塞尚》,河北教育出版社

[10]《王肇民画语》

[11]王肇民.《红壶》,《王肇民水彩画》,岭南美术出版社

[12]陈海宁.《和谐的记忆》

[13]席勒.《母亲与两个孩子》,《蹲姿自画像》

[14]尤里·卡尤塔.《坐着的女人》

标签:;  ;  ;  

把创作的思维融入到习作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