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张亚东

(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淮安223001)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于临床研究的40例脑梗死患者是由我院自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内收治的,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头颅MRI、脑血管影像学检查等确诊,将这40例患者纳为观察组,同时将同期到我院检查的40例健康者纳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及不同病情程度患者之间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其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脑梗死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中度脑梗死患者和轻度脑梗死患者,其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的病情程度越严重,则其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越高,临床上采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有助于评估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值得广大相关医护人员大力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脑梗死;检测;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6-0052-02

脑梗死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该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有助于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1]。临床上用于脑梗死检测的方法有很多,为了研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现将我院自自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内收治的40例脑梗死患者纳为观察组、40例健康者纳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用于临床研究的40例脑梗死患者是由我院自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内收治的,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头颅MRI、脑血管影像学检查等确诊,将这40例患者纳为观察组,同时将同期到我院检查的40例健康者纳为对照组。观察组的40例患者中男性有26例、女性有14例,各占总数的65%、35%;年龄在47~82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62.4±6.3)岁;发病至入院时间在1~6天之间不等,平均时间(2.6±0.4)天;病情程度为重度脑梗死的有8例、中度脑梗死的有23例、轻度脑梗死的有9例,各占总数的20%、57.5%、22.5%;存在高血压的有17例、冠心病的有12例、高脂血症的有7例、糖尿病的有10例,各占总数的42.5%、30%、17.5%、25%。对照组的40例健康者中男性有24例、女性有16例,各占总数的60%、40%;年龄在46~80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60.9±6.1)岁;存在高血压的有15例、冠心病的有14例、高脂血症的有8例、糖尿病的有12例,各占总数的37.5%、35%、20%、30%。两组患者除脑梗死外,性别、年龄、其他症状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检测方法

观察组的患者分别在入院后的第一天、第三天、第七天抽取静脉血,对照组的健康者在当天清晨抽取静脉血,两组静脉血均取3mL分离胶真空管中进行离心处理,然后采用免疫比浊法来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所用试剂为北京利德曼有限公司生产,所用设备为奥林巴斯AU64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及不同病情程度患者之间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

1.4统计学分析

对上述临床研究中所记录的所有数据均利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统计,对所有计量资料均采取t检验,对所有计数资料均采取卡方检验,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其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脑梗死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中度脑梗死患者和轻度脑梗死患者,其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详细数据对比可见表1和表2。

表1两组患者之间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对比表

\

3.讨论

脑梗死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该病尤其多见于老年人群当中,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危害极大,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2]。关于脑梗死的发病机制目前医学界还没有明确定论,但一般主要认为:一是由于人体内进行脑部血液供应的动脉血管因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或者各类动脉炎而出现病理性改变,从而导致人体血管的管腔变得狭窄或闭塞[3];二是由于人体动脉内的血流变缓、血黏度增加及血液成分改变等情况而形成了脑血栓,从而造成人体血管闭塞、脑局部供血中断,继而引发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软化、坏死等症状。脑梗死往往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如脑血栓等,这些并发症一旦发生将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4]。临床上常用的脑梗死检测方法有头颅CT、头颅MRI、脑血管影像学检查及脑灌注检查和脑功能评定等,同时,超敏C反应蛋白也对心脑血管类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超敏C反应蛋白是机体在应激时因肝脏受肿瘤坏死因子等的作用而产生的一种五聚蛋白,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体内炎性因子的变化[5]。作为一种炎性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直接参与了机体炎症的全部过程,其能够促进单核细胞组织因子的释放,并导致人体出现血栓症状及加重出血。

根据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其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脑梗死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中度脑梗死患者和轻度脑梗死患者,其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以得出研究结论:脑梗死患者的病情程度越严重,则其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越高,临床上采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有助于评估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值得广大相关医护人员大力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江康.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改变临床意义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01:39-40.

[2]郭留芹.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4,03:45-46.

[3]李艳杰.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3,07:60-61.

[4]尚成秀.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11:90-91.

[5]顾丽琴,沈云华.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动态观察及其与病情关系的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20:1660-1661.

标签:;  ;  ;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