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碳纤维编织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CFRP,编织网,受弯性能,延性特征
碳纤维编织网论文文献综述
宋文涛,曹宝珠,董金爽,凌苛苛[1](2019)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编织网混凝土梁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编织成正交网格,并经环氧树脂胶固化形成受力骨架,代替钢筋混凝土梁中的钢筋,以解决普通钢筋混凝土中钢筋易锈蚀的问题。通过对3根不同配筋率的CFRP编织网混凝土梁的弯曲性能试验,观察在各级荷载作用下构件的应变变化、挠度发展、破坏过程及破坏特征,对其受弯承载力及抗弯刚度等弯曲性能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CFRP编织网与混凝土有良好的黏结性能,二者协同受力性能良好;破坏前,试件有明显的塑性变形,有明显的破坏预兆,延性性能较好;随着配筋率的提升,构件承载能力、抗弯刚度较大幅度提升。试件破坏时,CFRP编织网纵向受力筋均未达到其抗拉强度,故在以后的试验中可对编织网的纵向受力筋施加一定的预应力,以提高CFRP编织网的利用率。(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26期)
李耀,尹世平,刘鸣,叶桃[2](2019)在《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加固RC柱恢复力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Textile Reinforced Concrete,TRC)加固钢筋混凝土(RC)柱恢复力模型,本文对10根TRC加固柱和1根RC对比柱进行了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根据现有恢复力模型理论,在考虑了加固层数N和轴压比n_0这两个主要因素后,选用退化叁线型骨架曲线模型,通过origin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并计算得到骨架曲线特征参数,从而建立了加固柱的骨架曲线模型,同时对加固柱的滞回规则进行简化,最终得到TRC加固柱的恢复力模型.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恢复力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TRC加固柱的滞回特性.模型的建立能够更好地分析加固结构的地震反应,评估加固后结构的抗震可靠度,对于TRC的工程应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韩康宁,李小童,秦礽,周伟[3](2019)在《叁维五向碳纤维编织复合材料拉伸损伤演化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揭示不同纤维体积分数下碳纤维叁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损伤演化规律以及纤维断裂等损伤模式,结合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简称"AE")、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简称"DIC")以及红外热成像(Infrared Thermography,简称"IT")多源互补监测技术,对复合材料进行拉伸力学性能实验,动态获取拉伸载荷下的AE信号以及损伤过程中的表面应变场与温度场信息。结果表明:随着纤维体积分数的增加,碳纤维叁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的失效载荷和断裂强度增加,相对能量有所提高,单位时间内AE信号增长加快。在纱线交织区域出现了明显的应变集中现象,形成锯齿形的应变集中带。随着拉伸载荷不断增加,复合材料试件表面温度持续升高,试件破坏瞬间,有明显的温度表征,与应变场失稳破坏表征吻合。因此,结合AE、DIC和IT互补检测技术,能够有效地监测碳纤维叁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的损伤演变过程,为其结构健康检测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玻璃钢/复合材料》期刊2019年07期)
安冰洁[4](2019)在《碳纤维编织复合材料损伤变形与破坏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主要应用声发射检测技术(AE)与数字图像(DIC)实验方式,探寻碳纤维编织复合材料的损伤变形与破坏实验,希望能够提升碳纤维编织复合材料的性能,以期应用在更多行业发展中。只有充分挖掘碳纤维编织复合材料性能,提升其抗性,才能使碳纤维得到充分应用。(本文来源于《纺织报告》期刊2019年07期)
张鹏飞,商雅静,周伟,赵文政[5](2019)在《碳纤维编织复合材料弯曲损伤破坏声发射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碳纤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弯曲损伤与破坏行为,结合声发射(AE)与数字图像相关(DIC)方法互补实验技术,对复合材料在四点弯曲载荷作用下的失效过程进行监测,动态获取AE特征信号和对应的散斑图像,并根据DIC算法得到复合材料在加载过程中的全场变形和应变。结果表明:AE信号在碳纤维编织复合材料中近似呈指数衰减,与谐振式AE传感器相比,宽频带式AE传感器表现出更好的测量性能;复合材料弯曲加载前期,无明显损伤出现,AE信号较少,对应的位移场和应变场变化平稳;复合材料弯曲破坏对应较高持续时间、幅度和相对能量的AE信号。复合材料损伤演化过程的AE响应行为及对应位移场、应变场的变化反映复合材料的变形与损伤破坏过程,为碳纤维编织复合材料的无损评价、健康监测与失效分析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测试》期刊2019年05期)
尹世平,李耀,刘鸣,杨扬[6](2019)在《改性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加固钢筋混凝土柱抗震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掺入聚乙烯醇(PVA)纤维的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TRC)对加固钢筋混凝土(RC)柱抗震性能的影响,共制作了7根钢筋混凝土柱.其中,1根为对比柱,4根方形柱,1根圆柱,1根矩形柱.除对比柱外,其余6根钢筋混凝土柱均采用TRC加固.通过对7根试件进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分析了不同PVA纤维掺量和截面形式下各试件的抗震性能指标.结果表明:TRC能够有效约束RC柱核心混凝土,掺入一定体积掺量的PVA纤维后,TRC的限裂效果进一步增强,提高了加固柱的开裂荷载和峰值荷载;PVA纤维体积掺量在0.5%以内时,加固柱的延性得到改善,刚度退化速率减慢,耗能能力增强,但随着体积掺量继续增大,延性和耗能能力均有所降低,刚度退化速率增大;TRC加固圆柱的承载能力较低,但延性、刚度退化以及耗能能力均优于其他两种截面形式的TRC加固柱.PVA纤维体积掺量在0.5%以内较为合理,且TRC加固后圆柱的抗震性能更好.(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李扬[7](2019)在《压力水在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中的迁移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Textile reinforced concrete,简称TRC)因为其优良的性能,譬如:精良的修复性能、力学性能以及耐腐蚀性能,通常将其应用于修复和加固恶劣环境下海工、港口结构,以及防治由于各种原因开裂的混凝土结构。并且液体与气体是否能够顺利进入混凝土基体内是用来量化混凝土使用寿命的重要物理性能指标。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430642)、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416278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5110820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5M581403)和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SKLFSE201514)的资助。研究TRC当处于外界压力水作用时,TRC的渗透性能如何量化表述,主要进行了以下理论分析,模型建立及相关验证性试验研究工作:(1)对不同TEX含量、纤维网格、水灰比的TRC进行了压力水渗透试验,发现基体内水纹高度分布形状呈叁角函数,并且在纤维束附近水纹处于波峰值,在两束纤维束之间的位置水纹高度处于波谷值。(2)首次以同心环状缝隙流理论为理论基础,建立了压力水在TRC中的迁移模型。并通过SEM试验测得纤维束与混凝土基体之间的环形裂缝的裂缝值,结合裂缝值与TRC迁移模型计算得TRC试件的渗透率理论值。(3)通过核磁共振试验测得以单束纤维束为中心,不同半径的钻芯取样试样的孔隙率,发现随着取样试样半径的增大,孔隙率逐渐减小。试验数据证明在纤维束与混凝土基体之间产生了大孔和微裂隙,从而降低了TRC试件的抗渗性能。本文建立了基于同心环状缝隙流理论的TRC迁移模型,为TRC修复构件耐久性评估提供了理论基础及计算模型,为最佳抗渗性能的TRC修复构件的纤维编织网尺寸以及TEX含量的选取规则提供一定的参考基础。(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3-01)
谢苏吉[8](2019)在《纤维编织网增强自应力混凝土板开裂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东北地区特殊的外界环境,部分地区建筑物都处于盐渍土区域,而混凝土结构建筑物通常处于带裂缝工作状态,容易导致盐类物质通过裂缝进入混凝土结构内部,对混凝土结构内部的钢筋等材料造成腐蚀,导致结构的使用性能及耐久性能严重下降。纤维编织网增强自应力混凝土是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其通过在自应力混凝土中铺设特定的纤维编织网,能有效的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非常适合用于对抗裂性能要求高的建筑上或者作为一种修补材料用于大坝、桥梁等建筑结构。本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430642)、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416278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5110820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5M581403)和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SKLFSE201514)为依托,选取纤维编织网增强自应力混凝土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理论与试验两方面展开了研究,深入的探究了纤维编织网增强自应力混凝土的抗裂性能,以下是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1)对自应力混凝土试件和普通混凝土试件进行了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和劈裂抗拉强度试验,并且对自应力混凝土试件进行了限制膨胀试验。试验发现相同条件下普通混凝土试件比自应力混凝土试件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要大。自应力混凝土限制膨胀试验探究了自应力混凝土内部含有不同纤维编织网Tex含量和纤维编织网网格间距的情况下其内部自应力值的变化情况。(2)对纤维编织网增强自应力混凝土板进行了四点弯曲试验,分别研究了混凝土板在不同混凝土基体、纤维束Tex含量和纤维编织网网格间距的情况下对开裂荷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纤维编织网增强自应力混凝土板开裂荷载的计算模型,并且用该计算模型求出了纤维编织网增强自应力混凝土板的开裂荷载的理论值。(3)根据纤维编织网增强自应力混凝土板四点弯曲试验的实际情况,确定纤维编织网增强自应力混凝土板的边界条件及加载方式,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纤维编织网增强自应力混凝土板进行了不同影响因素条件下的开裂性能模拟分析。(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3-01)
王佳庆,柏曙杰,卢其一,柳梅冬[9](2019)在《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TRC)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相较于普通混凝土,拥有强承载力、高韧性、轻质等优点,是一种新型增强建筑复合材料。文章主要介绍了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说明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的特性,并提出该领域中有需进一步研究探讨的问题。(本文来源于《住宅与房地产》期刊2019年04期)
曹亮,张海燕,吴波[10](2019)在《纤维编织网增强地聚物砂浆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受剪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纤维编织网增强地聚物砂浆(TRGM)加固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可行性,首先通过双剪试验探讨了地聚物砂浆与碳纤维编织网在常温下和高温后的粘结性能,随后开展了地聚物砂浆粘贴不同层数(1层、2层、3层)碳纤维编织网抗剪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静载试验,并与未加固梁、环氧树脂粘贴碳纤维编织网抗剪加固混凝土梁进行了试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地聚物砂浆与碳纤维编织网的常温粘结强度达2.02 MPa,在温度不高于300℃时强度退化不显着;在未采取任何锚固措施的情况下,采用地聚物砂浆粘贴单层碳纤维编织网加固梁的抗剪承载力相比于未加固梁提高47.1%,提高幅度约为采用环氧树脂粘贴加固的一半;两层TRGM加固梁中的纤维作用发挥得最充分。最后,提出了TRGM抗剪加固梁斜截面承载力的简化计算模型,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9年01期)
碳纤维编织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Textile Reinforced Concrete,TRC)加固钢筋混凝土(RC)柱恢复力模型,本文对10根TRC加固柱和1根RC对比柱进行了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根据现有恢复力模型理论,在考虑了加固层数N和轴压比n_0这两个主要因素后,选用退化叁线型骨架曲线模型,通过origin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并计算得到骨架曲线特征参数,从而建立了加固柱的骨架曲线模型,同时对加固柱的滞回规则进行简化,最终得到TRC加固柱的恢复力模型.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恢复力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TRC加固柱的滞回特性.模型的建立能够更好地分析加固结构的地震反应,评估加固后结构的抗震可靠度,对于TRC的工程应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碳纤维编织网论文参考文献
[1].宋文涛,曹宝珠,董金爽,凌苛苛.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编织网混凝土梁的试验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2].李耀,尹世平,刘鸣,叶桃.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加固RC柱恢复力模型研究[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9
[3].韩康宁,李小童,秦礽,周伟.叁维五向碳纤维编织复合材料拉伸损伤演化行为研究[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9
[4].安冰洁.碳纤维编织复合材料损伤变形与破坏实验[J].纺织报告.2019
[5].张鹏飞,商雅静,周伟,赵文政.碳纤维编织复合材料弯曲损伤破坏声发射监测[J].中国测试.2019
[6].尹世平,李耀,刘鸣,杨扬.改性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加固钢筋混凝土柱抗震性能[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李扬.压力水在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中的迁移规律[D].吉林大学.2019
[8].谢苏吉.纤维编织网增强自应力混凝土板开裂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9
[9].王佳庆,柏曙杰,卢其一,柳梅冬.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TRC)研究现状[J].住宅与房地产.2019
[10].曹亮,张海燕,吴波.纤维编织网增强地聚物砂浆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受剪性能研究[J].工程力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