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南部外海论文-王迎宾,虞聪达,俞存根,郑基,宁平

浙江南部外海论文-王迎宾,虞聪达,俞存根,郑基,宁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浙江南部外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浙江南部外海,底层渔业资源量,可捕量

浙江南部外海论文文献综述

王迎宾,虞聪达,俞存根,郑基,宁平[1](2010)在《浙江南部外海底层渔业资源量与可捕量的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2006年5月、8月、11月和2007年2月,对浙江南部外海渔场使用底拖网进行渔业资源调查.据其资料,使用扫海面积法估算浙江南部外海底层渔业资源量以及可捕量.结果表明:采集并鉴定的种类共416种,现存资源量为442525.89t,使用Camida估算模式和简化估算模式得到总可捕量分别为238077.32t和214625.06t.鱼类、甲壳类和头足类的资源平均密度及现存资源量分别为2374.68kg/km2和271225.74t、451.08kg/km2和51520.47t、875.17kg/km2和99957.98t.为防止资源盲目开发及资源衰退,浙江南部外海拖网捕捞结构宜进行控制和调整.(本文来源于《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预印本)》期刊2010年02期)

王迎宾,虞聪达,俞存根,郑基,宁平[2](2010)在《浙江南部外海底层渔业资源量与可捕量的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2006年5月、8月、11月和2007年2月,对浙江南部外海渔场使用底拖网进行渔业资源调查.据其资料,使用扫海面积法估算浙江南部外海底层渔业资源量以及可捕量.结果表明:采集并鉴定的种类共416种,现存资源量为442 525.89 t,使用Camida估算模式和简化估算模式得到总可捕量分别为238 077.32 t和214 625.06 t.鱼类、甲壳类和头足类的资源平均密度及现存资源量分别为2 374.68 kg/km2和271 225.74 t、451.08 kg/km2和51 520.47 t、875.17 kg/km2和99 957.98 t.为防止资源盲目开发及资源衰退,浙江南部外海拖网捕捞结构宜进行控制和调整.(本文来源于《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2期)

王迎宾,俞存根,虞聪达,郑基,宁平[3](2010)在《浙江南部外海刺鲳资源合理利用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2006年5月-2007年2月在浙江南部外海进行的4个季节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利用FiSATⅡ软件估算了刺鲳的生长参数,分析了捕捞死亡系数(F)和开捕年龄(t)c的变化对刺鲳单位补充量(Y/R)所产生的影响。应用Beverton-Holt单位补充量渔获量方程估算刺鲳的最适开捕年龄,运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估算最适开捕叉长,结合刺鲳的生长拐点叉长、临界叉长和最小性成熟叉长确定开捕规格,最终对刺鲳资源的合理利用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浙江南部外海刺鲳的生长参数为:L∞=192mm,K=0.69,t0=-0.67。开发率E达到0.8,已属于重度超额开发。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开捕规格宜定在150mm,相应年龄为1.5a,同时将F逐步降至2.0左右,此时YW/R为157.1g,比现行渔业产量增加59.5%。(本文来源于《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2期)

侯伟芬,俞存根,郑基,邹莉,青尚明[4](2010)在《浙江南部外海温度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006年5月、9月、11月、2月在浙江南部外海26°00'~28°30'N,121°44'~125°44'E海域测得温度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表层平均水温:春季23.40℃,夏季25.85℃,秋季23.41℃,冬季17.48℃;底层平均水温:春季17.26℃,夏季20.78℃,秋季22.27℃,冬季18.36℃。垂直分布上,春季在50~80m存在0.11℃/m的温跃层,夏季在30~70m处温跃层强盛,约为0.20℃/m,秋季0~10m处有逆温层,50~70m处存在0.19℃/m的温跃层,冬季均匀层增厚,温跃层消失。(本文来源于《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1期)

苗振清[5](2009)在《浙江南部外海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有关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经成为渔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一个热点,也是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随着近海渔业资源的枯竭,合理有效地开发外海渔场已成为解决我国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的有效出路。浙江南部外海作为东海渔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该海域的渔业资源状况及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是东海区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内容之一。勿庸置疑,开发利用浙江南部外海渔场资源,不仅是解决因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实施被迫退回的外海捕捞渔船就业出路的权益之计,而从战略着眼,参与该海域国际或地区间的渔业开发,以维护我国管辖海域的国家资源和渔民权益也势在必争。本论文的主要目的是以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科学调查和分析浙江南部外海渔业资源状况的基础上,通过SWOT模型分析,从战略高度提出可持续利用该海域渔业资源的对策。通过研究分析,得出浙江南部外海渔业资源及渔场、渔期,捕捞作业方式特征如下。1.生物资源种类繁多,组成以热带、亚热带种为主。据调查,浙江南部外海的生物种类共有416种,而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渔业资源种类主要有14种:刺鲳、竹厕鱼、带鱼、条尾鲱鲤、短鳍红娘鱼、黄鳍马面鲀、杜氏枪乌贼、剑尖枪乌贼、中国枪乌贼、长角赤虾、戴氏赤虾、假长缝拟对虾、高脊管鞭虾及细点圆趾蟹。在渔业上有开发利用价值,渔获量高的种类较少。2.绝大多数生物种类与浙江近海的不同,许多种类是近海见不到的深水种类或热带种类,与南海的种类具有较多的相近性。从生态类型上来看,绝大多数种类属于高温高盐生态类型。3.渔获物组成以鱼类、头足类占优势,二者合计占总渔获量的86.08%,虾蟹类次之,占总渔获量的11.47%。4.主要渔业资源种类出现的时间以及形成的渔场渔汛不同,表现为不同种类交替出现。其中:鱼类主要出现在夏秋季,头足类主要出现在夏季,虾蟹类主要出现在春夏季。5.目前在浙江南部外海的主要作业方式有7种,即双拖、单拖、流刺网、围网、延绳钓(鳗鱼延绳钓和带鱼延绳钓)、灯光敷网、桁杆拖虾等。基于SWOT分析,提出浙江南部外海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如下。(Ⅰ)从浙江省渔业发展的角度出发1.为了进一步提高海洋捕捞产量,减轻近海捕捞强度和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的实施给浙江省海洋捕捞业带来的影响,需进一步加强浙江南部外海渔场这一部分渔业资源的研究、开发利用,特别是刺鲳、头足类、虾蟹类以及鲐鲹鱼资源等,因其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2.由于浙江南部外海渔场水深地形复杂,对捕捞的渔具渔法以及生产的技术设备要求较高,一些在近海生产的传统捕捞渔具还不能适合在此作业,要提高生产效益,有待对其生产作业的渔具渔法开展研究。建议行业主管部门立项加强这方面的科学试验与研究工作。同时,要加强渔业资源调查研究力度,特别要注重对重要经济种类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研究,以便为科学合理利用该渔场的渔业资源作技术支撑。3.加强渔业管理,控制作业船只数量。要合理配置生产渔船、捕捞强度,以逐步使捕捞强度与渔业资源相适应,使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研究认为,对浙江南部外海渔场底层渔业资源的利用以发展单拖、桁杆拖虾为宜,但单拖作业规模要控制。在减少小功率单拖网船的前提下,可以适度发展一部分较大功率单拖网船到水深较大海域生产。同时,可以鼓励发展钓、光诱围网、流刺网作业。4.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应对区域竞争,灵活处理两国叁方的关系。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开发适合该海域的渔具渔法;加强国际协商,共同制订合理有效的渔业管理措施,严格执法。(Ⅱ)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高度出发1.加强浙江南部外海渔业资源的联合性调查开发。国内各有关单位加强协调,联合对浙江南部外海等海域进行资源调查。这既是一种显示主权的行动,也为将来进行资源开发打好基础。2.可以承包的形式鼓励国内团体或个人对此海域进行开发,这有利于吸收民间的资金、技术。3.推动周边国家联合进行渔业开发。按照“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实现主权归我、资源共享。(Ⅲ)从海洋环境科学的视角出发1.需要建立先进的、多学科的、多方位和多层次的渔业环境监测技术体系。改进和发展渔业环境质量评价和渔业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建立和完善渔业水质、底质和水生生物全方位的污染评价指标体系。2.加强渔业水域环境可持续利用的理论研究,建立天然渔场生态环境与水生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技术和模式。3.建立渔场生态环境修复和优化技术体系。发展渔业环境信息技术,建立渔业环境监控预警服务系统。本论文的创新点及进一步研究建议:1.系统地进行了浙江南部外海一个年周期、四个季度代表月的渔业资源现状分析研究。认定了14种主要经济渔业资源种类,并分析了这些种类的渔场渔期。2.首次把SWOT模型分析法用于浙江南部外海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分析。根据分析,从战略高度提出了该海区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和建议。由于本研究周期短,调查资料系统性欠缺,尚难对渔业资源的动态变化作出更进一步的判断。同时,影响该海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因素较多。涉及经济、社会以及对外关系的处理。还有该海域的海洋环境条件复杂,真正实现该海域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尚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建议进一步加强浙江南部外海渔业资源的动态变化机理等方面的研究,以便为科学合理的利用该海区渔业资源提供更加坚实的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09-06-01)

俞存根,虞聪达,章飞军,宁平,郑基[6](2009)在《浙江南部外海鱼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2006年5月、9月、11月和2007年2月浙江南部外海渔业资源调查结果,用渔获率作为鱼类资源分布的数量指标,对浙江南部外海的鱼类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季节变化趋势作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浙江南部外海调查海域鱼类种类约有205种,其中海南鳒鲆、长臂沙鲽是2个东海区新记录种。刺鲳、竹厕鱼、发光鲷、条尾鲱鲤、尖牙鲷、短鳍红娘鱼、短鳄齿鱼、带鱼、多棘腔吻鳕、花斑蛇鲻等22种鱼类是调查海域底拖网的主要捕捞鱼类,约占鱼类总渔获量的64.58%,而其它种类的渔获量较少。不同季节的经济鱼类渔获物组成相差较大,渔获量高峰期主要出现在夏、秋季,主要捕捞刺鲳、竹厕鱼、条尾鲱鲤、短鳍红娘鱼、黄鳍马面鲀等,而带鱼主要出现在春、夏季和冬季。资源数量分布较高的海区是27°30′—28°30′N海域以及26°00′—27°00′N、121°30′—123°00′E海域,而春季、秋季和冬季虽然资源密度没有夏季高,秋季和冬季调查海域的鱼类资源数量明显下降,但其数量的地理分布趋势与夏季基本相同。主要种类的空间分布特点如下:刺鲳、带鱼、海鳗、日本红娘鱼、日本方头鱼等的主要渔场分布在80—100m水深海域;黑、真鲷、鲐鱼、高体若鲹等的主要渔场分布在100—200m水深海域;而竹厕鱼、条尾鲱鲤、短鳍红娘鱼等则在整个调查海域都有分布,属于分布范围广的种类。(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湖沼》期刊2009年03期)

俞存根,虞聪达,宁平,郑基[7](2009)在《浙江南部外海头足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2006年5月、8月、11月和2007年2月浙江南部外海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用渔获率作为资源分布的数量指标,对浙江南部外海头足类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季节变化趋势作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浙江南部外海调查海域头足类种类有36种,其中:群体数量较大,经济价值较高的常见种有杜氏枪乌贼、剑尖枪乌贼、中国枪乌贼、长蛸、针乌贼、真蛸、神户乌贼、珠乌贼、罗氏乌贼、短蛸、椭乌贼、太平洋褶柔鱼、多钩钩腕乌贼等13种。调查海域以夏季头足类资源密度较高,数量分布主要集中在100~200 m水深的外侧海域;秋季和冬季尽管头足类资源数量在下降,但其数量的地理分布与夏季相近;而春季分布较密集的区域则在80~200 m水深海域。年间不同水深海域的头足类资源密度是80~100 m水深海域低于100~200 m水深海域。与近海渔场相比,浙江南部外海调查海域头足类种类多而且资源较丰富,其渔获量仅次于鱼类,是浙江南部外海底拖网的主要捕捞对象,特别是枪乌贼科的种类是今后可供底拖网作业开发利用的主要渔业资源之一。(本文来源于《海洋渔业》期刊2009年01期)

宁平,俞存根,虞聪达,陈全震[8](2008)在《浙江南部外海渔场鱼类区系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2006年5月~2007年2月在浙江南部外海渔场使用单拖网开展渔业资源调查所获的鱼类样品,初步研究分析了该海域鱼类种类组成和区系特征。结果表明:浙江南部外海渔场调查海域共有鱼类205种,其中硬骨鱼类为195种,软骨鱼类为10种,隶属于20目,85科,145属。大多数为暖水性种类,共有135种,占鱼类总种数的65.9%;暖温性种类次之,共有67种,占鱼类总种数的32.7%;冷温性种类较少,仅3种,占鱼类总种数的1.5%。鱼类区系属印度-西太平洋区的中-日亚区,其区系关系与我国南海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是是日本,而与黄海、渤海关系较疏远。在调查所得的鱼类中,以底层鱼类所占比重最大,为65.9%,近底层鱼类次之,占15.6%,岩礁性鱼类、中上层鱼类分别占9.8%、8.8%。经济价值较高、捕捞产量较好的重要种类主要是刺鲳、竹厕鱼、短鳍红娘鱼、带鱼、黄鳍马面鲀等。(本文来源于《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3期)

浙江南部外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06年5月、8月、11月和2007年2月,对浙江南部外海渔场使用底拖网进行渔业资源调查.据其资料,使用扫海面积法估算浙江南部外海底层渔业资源量以及可捕量.结果表明:采集并鉴定的种类共416种,现存资源量为442 525.89 t,使用Camida估算模式和简化估算模式得到总可捕量分别为238 077.32 t和214 625.06 t.鱼类、甲壳类和头足类的资源平均密度及现存资源量分别为2 374.68 kg/km2和271 225.74 t、451.08 kg/km2和51 520.47 t、875.17 kg/km2和99 957.98 t.为防止资源盲目开发及资源衰退,浙江南部外海拖网捕捞结构宜进行控制和调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浙江南部外海论文参考文献

[1].王迎宾,虞聪达,俞存根,郑基,宁平.浙江南部外海底层渔业资源量与可捕量的评估[J].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预印本).2010

[2].王迎宾,虞聪达,俞存根,郑基,宁平.浙江南部外海底层渔业资源量与可捕量的评估[J].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3].王迎宾,俞存根,虞聪达,郑基,宁平.浙江南部外海刺鲳资源合理利用的初步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4].侯伟芬,俞存根,郑基,邹莉,青尚明.浙江南部外海温度分布特征[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5].苗振清.浙江南部外海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

[6].俞存根,虞聪达,章飞军,宁平,郑基.浙江南部外海鱼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J].海洋与湖沼.2009

[7].俞存根,虞聪达,宁平,郑基.浙江南部外海头足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J].海洋渔业.2009

[8].宁平,俞存根,虞聪达,陈全震.浙江南部外海渔场鱼类区系特征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标签:;  ;  ;  

浙江南部外海论文-王迎宾,虞聪达,俞存根,郑基,宁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