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撑绿杂交竹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氮沉降,土壤呼吸,撑绿杂交竹,华西雨屏区
撑绿杂交竹林论文文献综述
涂利华,戴洪忠,胡庭兴,张健,雒守华[1](2011)在《模拟氮沉降对华西雨屏区撑绿杂交竹林土壤呼吸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2008年1月至2009年2月,对华西雨屏区撑绿杂交竹(Bambusa pervariabilis×Den-drocala mopsi)人工林进行模拟氮沉降试验,氮沉降水平分别为对照(CK,0 g N·m-2·a-1)、低氮(5 g N·m-2·a-1)、中氮(15 g N·m-2·a-1)和高氮(30 g N·m-2·a-1),采用红外CO2分析法测定土壤呼吸速率.结果表明:杂交竹林土壤呼吸呈明显的季节变化,7月最高,1月最低.对照样方土壤呼吸年累积量为(389±34)g C·m-2·a-1.土壤呼吸速率与10 cm土壤温度和气温呈极显着正指数关系,与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呈极显着正线性关系.模拟氮沉降显着促进了土壤呼吸,低氮、中氮处理与对照之间差异达显着水平,但高氮处理与对照之间差异不显着.自然状态下,杂交竹林土壤表层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分别为0.460和0.020 mg·g-1,而所有氮处理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均显着增加.杂交竹林土壤表层(0~20 cm)细根密度为388 g·m-2,模拟氮沉降对杂交竹林细根密度的影响不显着.基于土壤10 cm深度温度和空气温度计算的杂交竹林土壤呼吸Q10值分别为2.66和1.87,短期模拟氮沉降并未显着影响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杂交竹林土壤呼吸变异主要受温度和微生物生物量的控制,模拟氮沉降可能通过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促进了该系统土壤CO2排放.(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戴洪忠[2](2010)在《华西雨屏区撑绿杂交竹林凋落物分解及土壤呼吸特征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口增长、化石燃料需求的增加,大气氮沉降成比例增加。我国已成为全球叁大氮沉降集中区之一(分别为欧洲、美国和中国)。氮沉降的增加诱发了一系列直接威胁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环境问题,成为了各国政府和科学家最为关注的全球性重大生态和环境科学问题。撑绿杂交竹林作为退耕还林的主要竹种之一,在长江中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及地区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社会效益。本研究以该区撑绿杂交竹(Bambusa pervariabilis×Dendrocalamopsis daii)为对象,通过模拟大气氮沉降来研究撑绿杂交竹林凋落物分解和土壤呼吸对氮沉降的响应特征和机制,为该区撑绿杂交竹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为华西雨屏区乃至亚热带地区竹林生态系统对氮沉降响应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从2008年1月至2009年2月,对华西雨屏区撑绿杂交竹林进行了原位模拟氮沉降实验,施氮处理共设:对照(ck,0g N m-2·a-1)、低氮(ln,5 g N m-2.a-1)、中氮(mn,15 g N m-2·a-1)、高氮(hm,30 g N m-2.a-1)四个水平,分别研究了撑绿杂交竹林凋落物分解和土壤呼吸特征及其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在不同凋落物组分分解中,前10个月,叶的分解速率显着大于箨(p<0.05),10个月后,差异不显着;分解12个月后,叶和箨的质量残留率分别为33.29%和33.59%;叶分解失重率达95%所需的时间是2.53 a,箨分解失重率达95%所需要的时间为2.81a。叶分解12个月时,各氮处理的分解速率均显着低于ck(p<0.05);箨分解13个月时,各氮处理的分解速率均显着低于ck(p<0.05)。各个时期,各氮处理凋落叶和箨中木质素和纤维素质量残留率均高于ck。这表明,氮沉降抑制了凋落叶和箨的分解,抑制了凋落叶和箨中木质素和纤维素的降解。各氮处理抑制了凋落叶和箨C、N、P、K、Ca、Mg元素的释放。(2)各处理土壤呼吸都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最高值均出现在7月份,与0-10cm土壤温度呈极显着指数正相关关系(p<0.001),与0-10cm土壤湿度相关性不显着(p>0.05);ln和mn一直促进土壤呼吸,hn前期促进,从2008年6月份则开始抑制土壤呼吸;2008年6月至9月,各处理土壤呼吸日变化趋势与月动态一致,即ln和mn促进土壤呼吸,hn抑制土壤呼吸;各处理土壤微生物量C和土壤呼吸对氮沉降的响应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土壤微生物量C可以作为氮沉降下土壤呼吸变化的一个衡量指标;各处理土壤pH与施氮量呈极显着负相关关系,hn的土壤pH后期一直在4以下,这也可能是hn抑制土壤呼吸的原因之一;撑绿杂交竹林土壤呼吸主要受温度影响,ln和mn增大土壤呼吸Q10值,hn减小土壤呼吸Q10值,表明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受氮沉降影响且与施氮量有关。(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0-06-01)
綦山丁,刘进,马韦,苟惠荣,邓伦秀[3](2007)在《撑×绿杂交竹3号新造竹林竹笋-幼竹生长节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106d的连续观测,结果表明撑绿竹新造竹林的平均发笋率为89.7%,竹笋出土萌发经历3个时期,即初期、盛期和末期,竹笋-幼竹的高生长节律经历了4个时期,即初期、上升期、盛期、末期,单株竹秆高生长平均经历73d,1年生竹高生长量平均为153.83cm,每竹丛出笋1秆到4秆。(本文来源于《中国林副特产》期刊2007年05期)
谭宏超[4](2005)在《撑绿杂交竹纸浆用竹林培育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撑绿杂交竹是广西柳州林科所以撑篙竹为母本,大绿竹为父本,于1980年杂交而成。通过杂交共得到39粒种子,得苗丛33丛,经过无性扩繁及多年的选育,筛选出具有明显杂交优势的杂交种——撑绿3、6、8和30号竹优良无性系在生产中推广。其中撑绿3号适应范围更广,繁殖能力更强,杂交优势更明显,已在广西、广东、四川、福建、云南、贵州、海南等地广泛推广,效果良好。试验研究证明,撑绿3号竹是优良的纸浆用、材用、笋用竹。本文介绍了撑绿3号杂交竹在云南的适生环境,生长发育特性,竹苗培育技术,竹林丰产栽培技术及纸浆林经营技术。(本文来源于《中国造纸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期刊2005-11-01)
庾晓红,李贤伟,白降丽[5](2005)在《退耕还林地撑绿杂交竹林分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撑绿杂交竹是一种优良的丛生竹,在退耕还林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栽植。本文通过调查四川省退耕还林区撑绿杂交竹林分,分析了撑绿杂交竹林分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区撑绿杂交竹林分在直径变化、秆龄、生物量以及叶面积指数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规律。(本文来源于《林业资源管理》期刊2005年05期)
庚晓红[6](2005)在《退耕还林地撑绿杂交竹林分结构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撑绿杂交竹(Bambusa pervariabilis×Dendrocalamopsis Daii)不仅具有成林快、成林后每年均可间伐等特点,而且科技含量高、能笋材兼用,很好的兼顾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在退耕还林工程中推广速度很快。对于撑绿杂交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引种试验,育苗栽培管理等方面,而在林分结构方面研究很少。本文对四川省退耕还林地撑绿杂交竹林分结构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1) 撑绿杂交竹秆龄的判断主要依据一些比较明显的特征,如竹秆的颜色,秆箨的有无,分枝的有无等。 (2) 在撑绿杂交竹林分各龄级竹秆中,1、2、3年生秆占96.9%,4年及4年以上老龄秆所占比例为3.1%;1、2、3年生撑绿杂交竹秆数比例约为1:1:1,即撑绿杂交竹林中,新竹数偏多,老龄竹所占比例较少。 (3) 在所调查的撑绿杂交竹林分中,竹丛平均秆数多为5~8秆,其次是9~12秆,而13~16秆所占比例最小,秆数的分布呈现中间比例大,两头比例小的状况。竹秆平均胸径随着丛秆数的增多而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当丛秆数为5~8秆时,竹秆的平均胸径最大,为4.85cm。 (4) 撑绿杂交竹林分按直径的分布呈现正态分布规律。立竹秆数在平均胸径(4.29cm)附近的3~5径级范围分布比较集中,而越向两端秆数越少。撑绿杂交竹林分立竹最大直径为平均直径的1.75倍,最小直径为平均直径的0.23倍,林分直径偏小。 (5) 不同秆龄阶段的生物量分配极不合理。秆、枝、叶各器官生物量随林分径级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秆和枝的生物量在6径级最大,分别为1849.20kg和578.88kg。叶的生物量在5径级最大,为296.64kg。 (6) 林分胸径、秆高与节数、枝盘数、地上部分牛物量总重、秆重、枝重的相本研究由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2001BA606A-06)、四川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SZD0419)、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培养基金(2003SRC032)资助。(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05-06-01)
撑绿杂交竹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口增长、化石燃料需求的增加,大气氮沉降成比例增加。我国已成为全球叁大氮沉降集中区之一(分别为欧洲、美国和中国)。氮沉降的增加诱发了一系列直接威胁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环境问题,成为了各国政府和科学家最为关注的全球性重大生态和环境科学问题。撑绿杂交竹林作为退耕还林的主要竹种之一,在长江中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及地区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社会效益。本研究以该区撑绿杂交竹(Bambusa pervariabilis×Dendrocalamopsis daii)为对象,通过模拟大气氮沉降来研究撑绿杂交竹林凋落物分解和土壤呼吸对氮沉降的响应特征和机制,为该区撑绿杂交竹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为华西雨屏区乃至亚热带地区竹林生态系统对氮沉降响应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从2008年1月至2009年2月,对华西雨屏区撑绿杂交竹林进行了原位模拟氮沉降实验,施氮处理共设:对照(ck,0g N m-2·a-1)、低氮(ln,5 g N m-2.a-1)、中氮(mn,15 g N m-2·a-1)、高氮(hm,30 g N m-2.a-1)四个水平,分别研究了撑绿杂交竹林凋落物分解和土壤呼吸特征及其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在不同凋落物组分分解中,前10个月,叶的分解速率显着大于箨(p<0.05),10个月后,差异不显着;分解12个月后,叶和箨的质量残留率分别为33.29%和33.59%;叶分解失重率达95%所需的时间是2.53 a,箨分解失重率达95%所需要的时间为2.81a。叶分解12个月时,各氮处理的分解速率均显着低于ck(p<0.05);箨分解13个月时,各氮处理的分解速率均显着低于ck(p<0.05)。各个时期,各氮处理凋落叶和箨中木质素和纤维素质量残留率均高于ck。这表明,氮沉降抑制了凋落叶和箨的分解,抑制了凋落叶和箨中木质素和纤维素的降解。各氮处理抑制了凋落叶和箨C、N、P、K、Ca、Mg元素的释放。(2)各处理土壤呼吸都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最高值均出现在7月份,与0-10cm土壤温度呈极显着指数正相关关系(p<0.001),与0-10cm土壤湿度相关性不显着(p>0.05);ln和mn一直促进土壤呼吸,hn前期促进,从2008年6月份则开始抑制土壤呼吸;2008年6月至9月,各处理土壤呼吸日变化趋势与月动态一致,即ln和mn促进土壤呼吸,hn抑制土壤呼吸;各处理土壤微生物量C和土壤呼吸对氮沉降的响应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土壤微生物量C可以作为氮沉降下土壤呼吸变化的一个衡量指标;各处理土壤pH与施氮量呈极显着负相关关系,hn的土壤pH后期一直在4以下,这也可能是hn抑制土壤呼吸的原因之一;撑绿杂交竹林土壤呼吸主要受温度影响,ln和mn增大土壤呼吸Q10值,hn减小土壤呼吸Q10值,表明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受氮沉降影响且与施氮量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撑绿杂交竹林论文参考文献
[1].涂利华,戴洪忠,胡庭兴,张健,雒守华.模拟氮沉降对华西雨屏区撑绿杂交竹林土壤呼吸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1
[2].戴洪忠.华西雨屏区撑绿杂交竹林凋落物分解及土壤呼吸特征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D].四川农业大学.2010
[3].綦山丁,刘进,马韦,苟惠荣,邓伦秀.撑×绿杂交竹3号新造竹林竹笋-幼竹生长节律研究[J].中国林副特产.2007
[4].谭宏超.撑绿杂交竹纸浆用竹林培育技术[C].中国造纸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2005
[5].庾晓红,李贤伟,白降丽.退耕还林地撑绿杂交竹林分结构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05
[6].庚晓红.退耕还林地撑绿杂交竹林分结构规律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