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贵港市港南区桥圩镇中心学校537100
大多数教师认为预习是语文教学的起始阶段,为讲读课文提供必要的准备,所以“预习”在语文教学中得到了重视,并且普遍应用。相反,“预习”在数学教学领域中能否应用却引起了一些争论。然而,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该不该预习,怎么预习,一直是老师们争议的话题。通过二十多年的数学教学,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大胆尝试预习,让学生事先做到心中有数,也就是要去预习,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谓预习,就是学生在听老师讲授之前,预先了解一下学习内容,它是学习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并不是可有可无的,更加不分语文,还是数学。现在将本人悟出来的预习在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写出来跟大家分享:
一、预习可以了解教学内容,使课上有的放矢地学习
预习的作用在于,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为掌握新知识做好知识和心理方面的准备,熟悉一下老师要讲的内容,找出疑点和难点,带着问题听课,使听课更具针对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除了有赖于教师的“善导”这一外因外,更有赖于学生学习这一内因的调动。这内因,即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情感。预习把学习推到了一个全新的求知领域,学生通过自奋其力已有所悟、有所知、有所得,上课时再讨论,学生便会拿着自己的理解与教师的“讲”相印证,这便会使学生经历一连串的心理感受。可见,预习有效地启动了学生进一步求知的内因,从而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学得更积极、更主动、更有效,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无疑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坚持不懈地对数学进行预习,学生的自学能力会迅速提高。长期坚持灵活、科学地预习,对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二、预习为课前做好积极准备,课上充分体验数学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考虑,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了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很多教师开始发奋思考,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把生活中的问题带入课堂,并指导学生应用数学方法得以解决。成功的案例不少,但我总觉得教师“放”得不够。另外有一点弊端,教师预设的生活问题往往成人化,如“出租车”问题,大多数学生外出时乘坐出租车一般由家长付款,学生很少自己付钱,因此这种看似生活问题实际上是成人问题,与小学生还是比较远。不妨请学生自己去搜集资料,然后合理地应用于教学,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随之提高。这当然需要从教者精心设计预习题目,使学生准确地寻找到所需资料,为实施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充分准备之后,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
三、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
在独立预习的过程中,有些知识只需看两三次就能理解的,这一类知识属于简单的;有些知识学生在理解的时候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如果经过积极的思考也能弄懂(当然这对中优等生来说);另外有些知识难度较大,学生很不容易搞清楚。这就是预习中发现的难点,也就是新课听讲时的重点。那么,在帮助学生培养预习习惯的时候,尤其需要强调这一问题。我在这个问题上对学生说,预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要存在过多的恐惧心理,而是要对不懂的知识做一个标记,以便在听讲的时候能够更加集中注意力。这样,会使听讲的效率更加高,不致与整节课都要强迫自己集中精神,反而效果不是很好。也正是因为有问题,在老师讲解时,学生才会格外的注意。
四、预习有利于提高听课的效率
我们知道一节新课所讲的内容并非绝对都是新知识,总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增添新的部分,这也是数学学习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的特点。通过预习,如果把旧的知识加以适当复习,就能减少听课中的困难,把精力集中到新的内容上,提高听课效率。新的知识是原有知识基础上合乎逻辑的发展。一般说来,大多数学生对新的章、节的大部分内容可以完全看懂,即使对有些知识,在预习中怎么看也看不懂,也没有关系,这属于正常现象。课本中看不懂的地方,往往就是教材的重点、难点,或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也可能是自己不熟悉的思考方法或特殊解法等。弄懂这些不明白的地方,恰好是学习深入的关键所在。预习时可以把这些看不懂的地方记下来,上课时特别注意听老师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这样,听课的目的非常明确,态度积极,注意力也容易集中,听课效果肯定会好。
总之,成功的课堂教学应是不粉饰的、不雕琢的,把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使每个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真正实现高效、扎实的目标,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力发展都得以体现,在平时的课堂上,我们的教学设计可以简单一些,开放一些。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想些什么、做些什么;给孩子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真正与学生形成心灵的对语与交流,让课堂的40分钟成为学生展示智慧火花的“美好时刻”。我认为在认真做好预习工作后是可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