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直接缩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聚乳酸,改性,直接熔融缩聚,固相聚合
直接缩聚论文文献综述
林建云,罗时荷,杨丽庭,王能,邬昕妍[1](2019)在《直接熔融缩聚法改性聚乳酸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聚乳酸(PLA)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直接熔融缩聚法改性PLA是一种既环保又高效地制备高性能PLA的途径,具有潜在的工业化应用价值。本文从改性物质、催化剂种类和聚合方式等方面综述了2010年以来,国内外直接熔融缩聚法改性PLA的研究进展,并指出未来研究中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应用方向值得关注。(本文来源于《高分子通报》期刊2019年07期)
耿延候,睢颖[2](2019)在《高迁移率共轭聚合物的直接芳基化缩聚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直接芳基化缩聚是一种新型的共轭聚合物合成方法,具有合成步骤少、原子经济和环境友好等优点,但也面临着反应活性低和选择性差的挑战.另一方面,由于在有机薄膜晶体管中的广泛应用,高迁移率共轭聚合物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本综述在简要介绍直接芳基化反应及其反应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直接芳基化缩聚中存在的副反应,总结了这一合成方法在合成聚噻吩以及基于苝二酰亚胺、吡咯并吡咯二酮和异靛蓝的给-受体型共轭聚合物方面的应用.最近的研究进展说明,通过对单体结构的精心设计和对聚合条件的针对性优化,采用直接芳基化缩聚可以合成高分子量、无缺陷的共轭聚合物.直接芳基化缩聚使高迁移率共轭聚合物的宏量合成成为可能.(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耿延候,高垚,田洪坤,张效洁,王佛松[3](2017)在《直接芳基化缩聚合成高迁移率共轭高分子》一文中研究指出直接芳基化缩聚是正在发展中的绿色、高效和原子经济型共轭聚合物合成新方法。但是,将该方法用于设计与合成高迁移率共轭聚合物仍在选择性和反应活性两方面面临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合成了3,3’,4,4’-四氟二噻吩(4F2T)和(E)-1,2-二(3,4-二氟噻吩)乙烯(4FTVT)两个多氟代噻吩衍生物,发现它们具有很高的直接芳基化反应活性,且不存在选择性问题。通过它们与吡咯并吡咯二酮(DPP)和异靛蓝(IID)衍生物的直接芳基化缩聚,结合催化剂和反应溶剂优化,制备了系列高分子量共轭聚合物。采用这些共轭聚合物作为有源层制备有机薄膜晶体管器件,表征了所得聚合物的半导体性质。由于氟原子的引入降低了共轭聚合物的前线轨道能级,这些聚合物表现出双极或n型传输特征。通过优化烷基链结构以及重复单元中氟原子的数目,获得了高迁移率双极传输型和n型高迁移率聚合物。(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H:光电功能高分子》期刊2017-10-10)
卢梦霞,张涛,王文,凌启淡[4](2016)在《直接芳基化缩聚法制备D-A_1-D-A_2型窄带隙聚合物及光伏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D-A_1-D-A_2型窄带隙共聚合物较传统的D-A型聚合物而言,不同的"A"单元之间进行互补,拓宽了对可见光的吸收范围。本论文以3.6-二(2-噻吩基)-1.4-二酮吡咯并吡咯(DPP)为"A_1"单元,4,7-二(5-溴-4-十二烷基-2-噻吩基)-苯并噻二唑(BT)和2,5-二(5-溴-4-己基-2-噻吩基)-5-辛基噻吩并[3,4-c]吡咯-4,6-二酮(TPD)为"A_2"单元,采用简单环保的直接芳基化缩聚法制备了D-A_1-D-A_2型窄带隙聚合物PDPP-TT(6)-BT、PDPP-TTT(6)-BT、PDPP-TTT(6)-TPD[1-2],并研究不同"A"单元类型和"D"单元个数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分别与受体材料PC_(71)BM共混作为活性层制备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器件并测试其光伏性能,结果发现:不同的A_2单元结构,导致聚合物具有不同的光伏性能,TPD做受体单元的性能强于BT;叁个噻吩单元比两个噻吩单元更利于电荷传输,基于PDPP-TTT(6)-TPD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最大,PCE为4.30%。(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二分会:有机光伏的机遇和挑战》期刊2016-07-01)
樊国栋,管园园,刘钰维,王丽娜[5](2016)在《直接熔融缩聚法制备聚乳酸/高岭土复合材料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直接熔融缩聚法制备了聚乳酸/高岭土复合材料,研究了高岭土的加入量对复合材料结晶性能、热稳定性的影响,观察了改性前后的高岭土以及聚乳酸/高岭土复合材料的形貌.研究结果表明,高岭土对聚乳酸的熔体结晶过程起到促进作用,加入适量的高岭土可以改善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通过使用硅烷偶联剂KH550来减弱高岭土表面修饰处理后的团聚现象,改性后的高岭土在聚乳酸基体中分散均匀无明显界面.(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孙敏敏[6](2015)在《直接芳基缩聚法制备D-A共聚物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直接芳基化缩聚反应成为一种新的合成方法被应用于合成D-A型窄带隙共轭聚合物当中,并且被认为是经济环保的绿色合成方法。与传统的聚合方法相比较,这种新的聚合方法具有反应步骤少,单体纯度高,避免有毒物质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等优点。为了深入地探讨直接芳基化缩聚反应合成共轭聚合物,本文尝试了以下工作:1.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合成了四种芴-噻吩交替共轭聚合物。实验结果显示:噻吩2,5位的化学位移越小暗示反应活性越高。亲电取代机理也证实噻吩2,5位的化学位移越小暗示反应活性越高这个特点。四种聚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结果发现:四种聚合物均是是良好的发光材料。四种聚合物的荧光量子效率结果发现:P1的荧光量子效率高达84.9%。2.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合成了D-A1-D-A2型窄带隙共轭聚合物P5。用合成P5的最佳反应条件合成同类型窄带隙共轭聚合物P6和P7。叁种新型窄带隙共轭聚合物具有共同的结构特点:都是以DPP为“A1”单元,BT为“A2”单元。热重分析表明:叁种聚合物都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表明:叁种聚合物都具有很宽的吸收,并且吸收限位值达到红外区。电化学分析计算出叁种聚合物的HOMO能级和LUMO能级,对叁种聚合物与PC70BM进行能级匹配发现:叁种聚合物适合应用于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叁种聚合物的理论模拟计算表明:叁种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平面性,平面性大小排列顺序为P6>P7>P5。XRD数据表明:叁种聚合物的π-π堆积空间较小,结晶性较强。3.用合成P5的最佳反应条件合成D-A1-D-A2型窄带隙共轭聚合物P8-P10。叁种新型窄带隙共轭聚合物的结构特点是以DPP为“A1”单元,其它缺电子单元为“A2”单元。热重分析表明:P9的热稳定性较差,P8和P10都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表明:叁种聚合物都具有很宽的吸收,并且吸收限位值达到红外区。电化学分析计算出叁种聚合物的HOMO能级和LUMO能级,将叁种聚合物的能级与PC70BM的能级相互对比发现:叁种聚合物也适合应用于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聚合物理论计算发现:叁种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平面性,并且在聚合物主链上加入氟原子明显的提高聚合物主链的平面性。4.聚合物P5作为给体材料与PC70BM受体材料混合制备聚合物太阳能电池。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活性层形貌进行优化,并且得到最高的器件效率为3.65%。AFM验证了聚合物分子量越高,越有利于提高器件效率。除此之外,以同样的制备条件制备聚合物P6-P10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器件,它们的器件效率分别为3.09%,0.32%,1.49%,0.3 1%和0.03%。(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5-03-25)
张亚南,王洁,张猛,李旺,张丽萍[7](2015)在《直接缩聚法载药纳米胶束的合成及pH控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直接缩聚合成L-苹果酸(MA)、D,L-乳酸(LA)和聚乙二醇(PEG)叁元共聚物Poly(MA-co-LA)-coPEG(简称PMLP-COOH)。将共聚物中苹果酸结构单元侧链的羧基依次进行酯化和水合肼反应,转化成酰肼结构(PMLP-CONHNH_2),然后共价负载阿霉素(DOX)。载药产物在水溶液中自组装成纳米粒子,内核由聚苹果酸-co-聚乳酸链段与阿霉素组成,外层由亲水性的PEG保护胶束的稳定性。利用腙键的酸敏感性,通过PBS缓冲液中pH值控制阿霉素的释放。纳米胶束制备容易、载药率高、控制释放效果好。(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5年03期)
刘利萍,解谦,孙俊文,李宝园[8](2014)在《直接熔融缩聚法合成PLGA的表征及其生物相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探究一条更加适合用于医学研究的高分子材料PLGA的合成途径。首先在无催化剂、高真空条件下直接熔融缩聚合成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的无规则共聚物,对其合成反应体系的最佳温度范围、反应时间进行确定,然后对反应产物的分子量、结构、亲水性能、热性能以及不同比例LA/GA的产物特性粘数等物化性质进行表征,对合成的高分子材料PLGA的生物相容性进行分析与讨论。结果显示在无催化剂、高真空、160~175℃、LA/GA的比例为3∶7左右、反应时间60 h左右下合成的高分子材料PLGA具有较稳定的物化性质和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作为以后用于医学研究的高分子材料PLGA的合成途径。(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5期)
李双江,沈伟波,孔海娟,袁象恺,滕翠青[9](2014)在《低温溶液缩聚PPTA共聚物的直接湿法纺丝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低温溶液缩聚法,在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聚合体系中引入了一定量的4,4'-二氨基二苯醚(4,4'-ODA),制备出了高黏度的改性PPTA纺丝原液,并直接进行湿法纺丝;研究了使用不同黏度的纺丝原液时,拉伸倍数、凝固浴温度、凝固浴浓度等纺丝工艺条件对初生纤维力学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湿法纺丝条件;借助扫描电镜、热重分析仪、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对纤维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4,4'-ODA被成功地引入到PPTA中,但改性PPTA的结晶性能和耐热性能下降;当改性PPTA纺丝原液的比浓对数黏度(ηinh)从2.12 dL/g增大至2.58 dL/g,拉伸倍数从1.25增加至2.27时,改性PPTA纤维的强度均有所增加;最佳纺丝条件为改性PPTA的ηinh2.58 dL/g,纺丝温度50℃,拉伸倍数2.27,凝固浴为N-甲基吡咯烷酮与水的体积比1∶9,凝固浴温度30℃,在此条件下可制得改性PPTA初生纤维的断裂强度为4.22 cN/dtex,断裂伸长率为24.9%,模量为105.98 cN/dtex。(本文来源于《合成纤维工业》期刊2014年05期)
李旺,张猛,张亚南,王洁,倪才华[10](2014)在《直接缩聚法海藻酸钠/乳酸低聚物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释药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直接缩聚法使乳酸与海藻酸钠接枝聚合,实现了对海藻酸钠的疏水改性。结果发现,疏水改性后的海藻酸钠水溶液中出现粒径为80~110nm的颗粒,说明海藻酸钠接枝改性成功。将改性后的海藻酸钠溶液滴入到氯化钙溶液中制备成直径1.5mm左右凝胶微球。以布洛芬为药物模型进行释放研究,结果表明,所得凝胶微球对药物的载药率和包封率较改性前得到提高,缓释效果增强。药物在弱碱性溶液中释放比较快,而在酸性环境中基本不释放。利用此特点,可将共聚物制备成药物载体,用于肠道内的控制释放。(本文来源于《高分子通报》期刊2014年09期)
直接缩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直接芳基化缩聚是一种新型的共轭聚合物合成方法,具有合成步骤少、原子经济和环境友好等优点,但也面临着反应活性低和选择性差的挑战.另一方面,由于在有机薄膜晶体管中的广泛应用,高迁移率共轭聚合物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本综述在简要介绍直接芳基化反应及其反应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直接芳基化缩聚中存在的副反应,总结了这一合成方法在合成聚噻吩以及基于苝二酰亚胺、吡咯并吡咯二酮和异靛蓝的给-受体型共轭聚合物方面的应用.最近的研究进展说明,通过对单体结构的精心设计和对聚合条件的针对性优化,采用直接芳基化缩聚可以合成高分子量、无缺陷的共轭聚合物.直接芳基化缩聚使高迁移率共轭聚合物的宏量合成成为可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直接缩聚论文参考文献
[1].林建云,罗时荷,杨丽庭,王能,邬昕妍.直接熔融缩聚法改性聚乳酸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2019
[2].耿延候,睢颖.高迁移率共轭聚合物的直接芳基化缩聚合成[J].高分子学报.2019
[3].耿延候,高垚,田洪坤,张效洁,王佛松.直接芳基化缩聚合成高迁移率共轭高分子[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H:光电功能高分子.2017
[4].卢梦霞,张涛,王文,凌启淡.直接芳基化缩聚法制备D-A_1-D-A_2型窄带隙聚合物及光伏性能[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二分会:有机光伏的机遇和挑战.2016
[5].樊国栋,管园园,刘钰维,王丽娜.直接熔融缩聚法制备聚乳酸/高岭土复合材料及其性能研究[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6].孙敏敏.直接芳基缩聚法制备D-A共聚物及性能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
[7].张亚南,王洁,张猛,李旺,张丽萍.直接缩聚法载药纳米胶束的合成及pH控释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5
[8].刘利萍,解谦,孙俊文,李宝园.直接熔融缩聚法合成PLGA的表征及其生物相容性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9].李双江,沈伟波,孔海娟,袁象恺,滕翠青.低温溶液缩聚PPTA共聚物的直接湿法纺丝研究[J].合成纤维工业.2014
[10].李旺,张猛,张亚南,王洁,倪才华.直接缩聚法海藻酸钠/乳酸低聚物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释药性能研究[J].高分子通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