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网络人际互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网络社群,互动,情感能量,社会融入
网络人际互动论文文献综述
桂榕[1](2019)在《锚定“群”:KM同城网络社群的人际互动、情感能量与社会融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KM同城网络社群的形成,与传统回族聚居社区的解体和网络媒介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成员互动内容与风格,体现出回族特有的文化亲昵;社群集体认同具有共同体家园认同与宗教认同混合的特点;成员社会融入的情感能量主要来源于互动所产生的集体认同,情感能量的大小主要与互动关系结构与社会资本类型有关。网络社群成员从现实与网络两种互动渠道所获取的情感能量可以相互补充。穆斯林个体的社会融入,通过其所在群体去逐步拓展,因此,网络社群对穆斯林社会融入具有特别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思想战线》期刊2019年05期)
张骁鸣,常璐[2](2019)在《拟剧理论视角下的旅游网络社区人际互动研究——以豆瓣网“穷游”社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社交网络的流行催生了虚拟互动情境,这与戈夫曼的拟剧理论所处理的面对面互动情境有所不同。文章以豆瓣网"穷游"网络社区为例,从用户的个人主页、网络日志、互动信息和补充访谈中获取文字及图片材料,借助案例分析、内容分析法,探究了戈夫曼的拟剧理论在典型旅游网络社区情境中的适应情况。研究发现:第一,表演者与角色之间是否存在悬挂关系、是否有在场性牵制,是分析面对面互动与虚拟互动之差异的关键;第二,这一差异使得"前台""后台""剧班"等重要概念在虚拟情境下已不完全适用,该研究提出虚拟前台、虚拟后台、表演单位等概念对之加以重构;第叁,网络虚拟屏障的存在极大程度地避免了由观众闯入后台而造成的表演崩溃。因此,网络社区中的自我呈现拥有更高的自由度",印象管理"技术得以发挥更多样化和强有力的效果。基于此,为维护旅游网络社区或一般网络社区健康积极的人际互动环境,文章建议网络社区管理者:鼓励或要求位于"表演者"角色位置的用户进行适当的真实自我披露;引导位于"观众"角色位置的用户采取更加公共化的人际互动方式。(本文来源于《旅游学刊》期刊2019年07期)
丁孝烈[3](2019)在《网络直播情境下的人际互动》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今人们在网络中进行的互动交往正越来越成为其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直播——一种依托网络技术的重要突破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网络社交媒介,能够流畅稳定地支持多达百万数量网民实时互动,在近年来迅速获得网民们的喜爱和各行业的推广应用,同时又出现许多与之相关的负面事件而引起社会各界非议,这一矛盾的焦点主要与网民在网络直播间独特的互动方式有关。网络技术的革新会促使网络互动的环境场域发生重大变化,进而对互动行为产生影响,因此本文以情境社会学为视角,研究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行动情境,是如何影响和形塑了在这一情境下进行的人际互动。本研究通过在虎牙直播平台和映客直播平台进行为期一年的虚拟田野调查,以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的方法收集资料,描述和总结了网络直播情境下的人际互动主要构成要素、互动内容和过程、互动特点。研究发现:(1)在网络直播情境下的人际互动以“主播-观众-一对多”与“观众-观众-多方集体互动”两种类型为核心和主流互动模式;(2)网络直播情境对人际互动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与传统网络社交媒介相比,在网络直播间所进行的人际互动在形式和内容上均有很大差异,表现为互动的手段更丰富,互动体验更生动,互动频率更密集,互动主体数量的规模更大,更广泛的在陌生人之间展开,这些特征所发挥的综合效果使网络直播给缺乏集体活动并且相互疏离而孤独的网民们营造一种更加自由而开放的公共场域,他们在这一情境下以狂欢的方式来宣泄情绪和寻求集体归属感这一心理需求的满足。另一方面,虽然网络直播情境以“身体在场”和实时不可逆的互动特点给网络人际互动营造了一种面对面真情交往的体验,但虚实交织的直播情境所塑造的人际互动实为一种基于网络技术的虚拟真实,这其中的“真”更多的是主观感受,这一虚假表象对于更进一步缔结社会关系并无有效助益,尤其在直接而显见的经济利益驱动背景下,人们在直播间的互动行为更像是工具性的服务消费,而非自然而然的互动交往行为,脱离网络直播这一情境之后,原本在其间得到的心理满足会迅速消失,从而使人的精神和心理陷入更大的空洞,所以总得来说,网络直播这一新兴网络互动情境使网络人际互动变得更加地虚幻和虚无。(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4-01)
李东[4](2019)在《表情亚文化对网络人际互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社会的到来带来了全新的互动环境——虚拟社区。这样一种新型的交往环境区别于传统的互动而呈现出现新的特点,而表情亚文化就是其重要特点之一。表情亚文化由身处其中的各个后现代个体构建而成,其演变和发展历史体现出个体逐渐成熟的心理认知机制;与此同时,网络亚文化在形成之后又反过来对个体的人际互动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对具体的案例分析表情亚文化对人际互动的影响,并发现表情亚文化对个体人际互动产生以下叁种作用:补充文字的不足,增强情绪的表达;更新传统话语体系;创建群体身份认同。(本文来源于《文化学刊》期刊2019年02期)
岳山,李梦婷[5](2018)在《表演与互动:网络运动场上的人际传播——以微信朋友圈“运动打卡”实践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已经成为当代人际交往的主要阵地,微信朋友圈因此成为个体展现自我、了解他人的渠道。文章以微信朋友圈中出现的"运动打卡"现象为研究对象,基于欧文·戈夫曼的"拟剧理论",通过文本分析和深度访谈,分析"运动打卡"现象中人际传播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动力机制。(本文来源于《新媒体研究》期刊2018年12期)
杨娜[6](2018)在《网络新闻互动中否定缓和的人际语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否定是说话人表达反对、驳斥等评价性立场的言语行为,也是人际社交管理的重要语用资源,但它却多被定义为负面的、不可取效、不合作的社会实践方式。本文基于网络新闻互动平台"澎湃问吧"中的网络应答语料分析,结合人际语用理论,探究否定与网络和谐管理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发现,否定缓和是网络新闻互动中应对责难、质疑和异议的典型语用现象,表现了说话人消解在线冲突关系的网络语用能力。这个发现揭示了网络媒体社交中的新语用现象,同时也从人际语用层面进一步拓展了否定等评价立场分析的视域。(本文来源于《外语与外语教学》期刊2018年02期)
李爽,陈亚荣[7](2018)在《网络直播环境下人际互动对用户行为意愿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兴的视频娱乐方式逐步进入人们视线,消费者在观看的同时还能与其产生互动,形成独特的观看体验。文章构建了一个包含互动对象、互动内容、互动特征、用户体验和消费者行为意愿的研究模型,并使用一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来源于《中国市场》期刊2018年07期)
石姝莉,张石磊[8](2018)在《网络直播下的人际互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直播作为新的技术手段,在其发展、兴起的过程中对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交流产生了巨大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趋于社区化、群体化。与传统媒介相比,网络直播更具有强互动性的手段,"弹幕"信息的反馈达到了即时性。网络直播作为网络的一种衍生物,也承担了传递信息的任务。在网络直播下,受众被划分成一个个小的群体。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受众是根据主播所传递的信息来进行沟通,从而达到交流以及其他的目的,本文以网络直播为切入点,探讨网络直播下的人际互动传播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出现的原因。(本文来源于《西部广播电视》期刊2018年01期)
王先旭[9](2017)在《网络人际互动模式在高中新媒体艺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适应国际教育发展趋势,教育部在我国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和美术教科书中都增设了新媒体艺术教育内容,但是我国当前的高中新媒体艺术教学课程具体情况不容乐观,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重点针对高中新媒体艺术教学手法单一的问题提出解决之道。首先,通过探究网络人际互动模式运用在新媒体艺术教学之理论研究:教师在新媒体艺术教学演示或示范环节利用在网络互动平台进行直播式教学;教师通过现有专业网站对学生进行作品欣赏教学和作品展示;教师利用网络人际互动机制对学生学习情况做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评价。其次,并进行实际教学实验,记录分析教学过程。最终实验结果得出,将网络人际互动模式应用于新媒体艺术教学之中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可作为教师教学方式的有效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7-06-23)
龚富娇[10](2017)在《中学生英语课外学习中的班级内人际互动社会网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母语是汉语的中学生来说,要想学好英语一定要在重视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将英语课外学习重视起来。而班级内人际互动情况对英语课外学习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弄清英语课外学习中的班级内人际互动现状,根据现状对班级内人际互动情况作出反思和调整非常重要。本研究旨在调查分析福州市一个班级38名中学生在英语课外学习中的班级内人际互动<系。在相关文献资料的指导下,以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为基础框架、通过问卷调查与数理统计,了解中学生英语课外学习中班级内人际互动关系的现状,并分析其人际互动关系网络的特征及其与英语课程成绩之间的关系,反思这种关系特征与教师的教学引导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更为合理化的教学行为提出建议。本研究发现;就目前中学生英语课外学习的情况来看,班级内的人际互动发生率较少;所存在的人际互动关系中,较少以小团体的形式进行;鲜有的小团体中,其成员主要为班干部,但规模不大,其内部互动密度也不强。同时,中学生在英语课外学习的班级内人际互动过程中,倾向于与同性别或者朋友关系的同学之间产生互动关系。中学生在英订课外学习的班级内人际互动过程中,越是互动的活跃分子·,英语成绩越好;成员所处的位置越核心,其英语成绩也越好。针对本研究之发现,本文提出了如下建议:中学英语教师应在常规教学中,多注意引导学生在课外学习中进行更广泛的互动,以提高学习的效率;英语老师自己也要积极参与到学生课外学习的互动中来,给学生更多的课外学习上的引导;英语教师可在平常教学中,多注意发现班上的互动积极分子,让他们成为教师课堂内外的教学好帮手,充分发挥这些积极分子对学习气氛和学习团体凝聚力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7-05-15)
网络人际互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社交网络的流行催生了虚拟互动情境,这与戈夫曼的拟剧理论所处理的面对面互动情境有所不同。文章以豆瓣网"穷游"网络社区为例,从用户的个人主页、网络日志、互动信息和补充访谈中获取文字及图片材料,借助案例分析、内容分析法,探究了戈夫曼的拟剧理论在典型旅游网络社区情境中的适应情况。研究发现:第一,表演者与角色之间是否存在悬挂关系、是否有在场性牵制,是分析面对面互动与虚拟互动之差异的关键;第二,这一差异使得"前台""后台""剧班"等重要概念在虚拟情境下已不完全适用,该研究提出虚拟前台、虚拟后台、表演单位等概念对之加以重构;第叁,网络虚拟屏障的存在极大程度地避免了由观众闯入后台而造成的表演崩溃。因此,网络社区中的自我呈现拥有更高的自由度",印象管理"技术得以发挥更多样化和强有力的效果。基于此,为维护旅游网络社区或一般网络社区健康积极的人际互动环境,文章建议网络社区管理者:鼓励或要求位于"表演者"角色位置的用户进行适当的真实自我披露;引导位于"观众"角色位置的用户采取更加公共化的人际互动方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网络人际互动论文参考文献
[1].桂榕.锚定“群”:KM同城网络社群的人际互动、情感能量与社会融入研究[J].思想战线.2019
[2].张骁鸣,常璐.拟剧理论视角下的旅游网络社区人际互动研究——以豆瓣网“穷游”社区为例[J].旅游学刊.2019
[3].丁孝烈.网络直播情境下的人际互动[D].兰州大学.2019
[4].李东.表情亚文化对网络人际互动的影响[J].文化学刊.2019
[5].岳山,李梦婷.表演与互动:网络运动场上的人际传播——以微信朋友圈“运动打卡”实践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8
[6].杨娜.网络新闻互动中否定缓和的人际语用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8
[7].李爽,陈亚荣.网络直播环境下人际互动对用户行为意愿的影响研究[J].中国市场.2018
[8].石姝莉,张石磊.网络直播下的人际互动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8
[9].王先旭.网络人际互动模式在高中新媒体艺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
[10].龚富娇.中学生英语课外学习中的班级内人际互动社会网络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