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豫中烟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烤烟,烟碱,土壤颗粒组成,地统计学
豫中烟区论文文献综述
陈海生,王可,刘国顺[1](2019)在《豫中烟区烟叶烟碱含量与土壤颗粒组成的空间变异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半方差函数为工具对豫中烟区烟叶烟碱含量和土壤颗粒组成的空间变异性特征进行地统计学分析,并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绘制研究区内具有区域性变量特征的烟叶烟碱含量和不同粒径土壤颗粒组成的空间分布图,以期为河南省烟草的合理布局提供依据。相关性分析表明,豫中烟区烟叶烟碱含量与粒径0. 05~0. 10 mm和粒径<0. 001 mm的土壤颗粒含量呈极显着负相关,与粒径0. 001~0. 010 mm的土壤颗粒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半方差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豫中烟区烟叶烟碱含量符合指数模型,块金值/基台值即C_0/(C_0+C)为0. 31,为中等程度变异性。土壤颗粒组成中,粒径0. 001~0. 010 mm和粒径<0. 001 mm的土壤颗粒含量的C_0/(C_0+C)分别为0. 23和0. 24,均小于0. 25,属于强空间变异性;粒径> 0. 10 mm、粒径0. 05~0. 10 mm的土壤颗粒含量的C_0/(C_0+C)都在0. 25~0. 75,属于中等强度的空间变异性;粒径0. 01~0. 05 mm的土壤颗粒含量的C_0/(C_0+C)为0. 76,属于弱的空间变异性。因此,豫中烟区烟叶烟碱含量具有一定的空间变异性,与植烟田土壤颗粒组成关系密切。生产上为了保证获得适宜烟碱含量的优质烟叶,应在考虑土壤质地空间变异性影响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布局。(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周方,席奇亮,张思琦,何佳,刘高霞[2](2019)在《豫中烟区水肥一体化条件下烤烟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与氮素营养诊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探究豫中烟区水肥一体化条件下烤烟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方法】以烤烟品种"豫烟10号"为试材,进行了田间试验,试验设置6个氮素(N0、N_1、N_2、N_3、N_4和N_5)水平,通过测定6个氮素水平下的烤烟叶片干物质量、氮浓度以及氮素累积量,构建了水肥一体化条件下烤烟的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并通过建立烤烟氮营养指数模型判断了烟株氮素营养的丰缺情况。【结果】(1)烤烟叶片干物质积累量随施氮量增加先增加后降低,氮浓度随烤烟生长进程而降低;(2)当叶片干物质积累量小于1 t/hm~2时,干物质量和氮浓度的数据量变异较大且两者之间没有显着关系,当叶片干物质积累量大于1 t/hm~2时,随着叶片干物质积累量的增加氮浓度逐渐降低;(3)烤烟叶片临界氮浓度、烤烟最高(N_(max))、最低(N_(min))氮浓度稀释模型与叶片干物质量之间均呈现幂指数的关系,其决定系数分别为R~2=0.8768、0.8371、0.9537,均方根误差RMSE对模型的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相对较好的模拟性能;(4)烤烟氮素营养状况的判定可以通过临界氮浓度建立的烤烟氮素吸收模型(N_(uptc))、氮素营养指数模型(NNI)来表示,水肥一体化条件下豫中烟区的适宜施氮量在NNI下的诊断结果以30~45 kg/hm~2为最佳施氮量。【结论】利用烤烟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和氮营养指数模型能够精准地预测水肥一体化条件下烤烟移栽后40 d到成熟期的氮素营养状况,从而为优化烤烟的氮素管理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中国烟草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张东峰,宗胜杰,马京民,王满,李建华[3](2018)在《豫中烟区动植物有机肥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量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动植物有机肥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量质量的影响,以中烟100为供试品种,在许昌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不同动植物有机肥用量(300和600 kg/hm2)和施用芝麻饼肥(对照)对烟株农艺性状、烤后烟叶品质、产量产值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饼肥处理,施用动植物有机肥处理在移栽后30 d和70 d显着改善烟株农艺性状,并提高烤烟感官评吸质量;两个施用动植物有机肥处理的烟叶中的致香物质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香气成分含量除棕色化产物外均随着有机肥用量的增大而增加。饼肥改施动植物有机肥可提高产量产值,施用600 kg/hm2动植物有机肥能增产225 kg/hm2,均价增加2.13元/kg,增值10 065元/hm2。(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1期)
伦锦,焦绍赫,赵攀攀,景延秋,李鹏辉[4](2018)在《豫中烟区土壤与烤烟氯含量的地区分布特点及两者间的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探究豫中主要烟区(许昌、平顶山、漯河)烤烟与土壤中氯含量的总体分布以及二者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典型相关分析的方法,分析了117份烤烟(C3F)样品土壤氯与烤烟氯含量。【结果】豫中烟区植烟土壤水溶性氯含量变幅为7.10~84.77 mg/kg,平顶山、许昌、漯河地区土壤氯含量均值分别为36.96、33.14和33.43 mg/kg;烤烟氯含量变幅为0.01%~1.07%,平顶山、许昌和漯河地区烤烟氯含量分别为0.32%、0.41%、0.43%,烟叶氯含量总体较适宜。平顶山、许昌、漯河叁地区土壤水溶性氯含量处于极低和较低范围内的样本数所占比例分别为13.95%、15.56%、10.35%,均满足优质烟叶生产的需求;平顶山、许昌土壤氯含量分别有32.56%、33.33%的样本处在适宜范围内,有53.49%、51.11%样本相对较高;而漯河烟区适宜土壤氯含量样本占24.14%,处于较高范围的样本占65.51%,叁地区变异系数大小从高到低依次为漯河>平顶山>许昌。土壤氯含量与烤烟氯含量之间存在极显着线性关系(R2=0.953 3,P<0.01)。【结论】为更好调控豫中烟区烤烟氯含量,应主要从土壤氯着手,同时综合考虑气候、海拔等其他因素。(本文来源于《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邢云霞,刘世亮,朱金峰,刘芳,姜桂英[5](2017)在《施氮调控豫中烟区烤烟品质及经济效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烟草氮肥施用量不当仍是影响河南中部烟区浓香型烟叶品质的主要因素,本文采用大田试验,开展了豫中烟区施氮量调控烤烟农艺性状、化学成分、香气物质含量及经济效益的研究。试验在钾肥和磷肥施用量相同的基础上,设计5个施氮量水平(0,22.5,37.5,52.5,67.5 kg·hm~(-2)),在烟株生长关键时期测定其农艺性状,并分析烤后烟叶的品质指标和香气物质含量。结果表明,在豫中烟区施氮水平为52.5 kg·hm~(-2)(N3处理)烟株长势最佳,该处理烟株的株高、叶数、最大叶等指标最高,且上部烟叶开片较好,能够适时落黄;所测定的上部叶(B2F)和中部叶(C3F)的钾含量显着高于其它处理,上部叶氯含量也最低,并明显提高了钾/氯的比值,化学成分较协调;同时,该处理烤后中部叶(C3F)香气总量最高,达860.08μg·g-1,且其烟叶的均价、中上等烟叶比例、产量、产值等经济效益显着高于其它处理,氮肥农学利用效率也达到最高。施氮量与烟叶均价、中上等烟叶比例、产量、产值之间在0~52.5 kg·hm~(-2)时随施氮量增加显着增加,但超过52.5 kg·hm~(-2)时则呈下降趋势。综上所述,在豫中烟区52.5kg·hm~(-2)可视为当地高产、优质烟叶生产的最佳施氮量。(本文来源于《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期刊2017年06期)
陈丽燕,戴华鑫,陈江华,刘迎昌,吕浩秋[6](2017)在《豫中烟区土壤微生物特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豫中烟区土壤微生物的特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采用基于Miseq平台的高通量测序技术、方差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豫中烟区土壤细菌多样性高于真菌。酸杆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浮霉菌门为细菌的优势菌门,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和接合菌门为真菌的优势菌门。(2)郏县和襄县植烟土壤细菌含量、Chao指数和香农指数均极显着高于泌阳县,3个植烟县土壤真菌多样性没有显着差异。泌阳县和郏县土壤酸杆菌门比例显着高于襄县;郏县和襄县土壤放线菌门比例显着低于泌阳县,但浮霉菌门比例显着高于泌阳县;襄县植烟土壤子囊菌门比例显着高于泌阳县和郏县。(3)细菌含量与p H值、有机质呈极显着正相关;细菌Chao指数与p H值呈极显着正相关,与碱解氮呈极显着负相关,与速效磷呈显着负相关;细菌香农指数与p H值呈极显着正相关,与碱解氮呈极显着负相关,与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呈显着负相关。土壤真菌含量与p H值呈显着负相关,与速效磷呈极显着正相关;真菌香农指数与土壤表层硬度呈极显着负相关;真菌Chao指数与土壤理化性质没有显着相关性。对细菌、真菌的含量、Chao指数和香农指数与土壤理化性质建立的回归方程都达到极显着水平,且自变量的回归系数相伴概率均达到了0.01极显着水平。总之,豫中烟区土壤微生物特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紧密相关,主要受土壤p H、有机质、速效磷、土壤表层硬度等因素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烟草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期刊2017-11-01)
陈丽燕,戴华鑫,陈江华,刘迎昌,吕浩秋[7](2017)在《豫中烟区土壤微生物特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豫中烟区土壤微生物的特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采用基于MiSeq平台的高通量测序技术、方差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豫中烟区土壤细菌多样性高于真菌。酸杆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浮霉菌门为细菌的优势菌门,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和接合菌门为真菌的优势菌门。(2)郏县和襄城县植烟土壤细菌含量、Chao指数和香农指数均极显着高于泌阳县,3个植烟县土壤真菌多样性没有显着差异。泌阳县和郏县土壤酸杆菌门比例显着高于襄城县;郏县和襄城县土壤放线菌门比例显着低于泌阳县,但浮霉菌门比例显着高于泌阳县;襄城县植烟土壤子囊菌门比例显着高于泌阳县和郏县。(3)细菌含量与pH值、有机质呈极显着正相关;细菌Chao指数与pH值呈极显着正相关,与碱解氮呈极显着负相关,与速效磷呈显着负相关;细菌香农指数与pH值呈极显着正相关,与碱解氮呈极显着负相关,与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呈显着负相关。土壤真菌含量与pH值呈显着负相关,与速效磷呈极显着正相关;真菌香农指数与土壤表层硬度呈极显着负相关;真菌Chao指数与土壤理化性质没有显着相关性。建立的细菌含量、真菌含量、Chao指数和香农指数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回归方程都达到极显着水平,且自变量的回归系数相伴概率均达到了0.01极显着水平。因此,豫中烟区土壤微生物特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紧密相关,主要受土壤pH、有机质、速效磷、土壤表层硬度等因素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烟草科技》期刊2017年05期)
李晓婷,詹军,王维超,朱金峰,张耀旭[8](2016)在《豫中烟区土壤物理性状与养分特性及其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豫中烟区8个主要植烟县的土壤物理性状和养分特性,并对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豫中植烟土壤的物理性状较稳定,粒级以粉粒为主,沙粒次之,黏粒含量最低,其中粉粒以粗粉粒>细粉粒>中粉粒;物理性黏粒含量分布为30%~60%,属于中壤土和重壤土;容重分布范围为1.05~1.17 g·cm~(-3),均适宜烟株根系生长;总孔隙度分布范围39.40%~70.15%,2.28%的偏低,40.57%偏高,其中禹州、郏县和叶县均值偏高。养分特性以pH值中性偏碱,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氯离子含量适宜,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最适宜,但是除pH值为弱变异外,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和碱解氮为中等变异,速效磷、速效钾和氯离子含量为强变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H值与粗沙粒、黏粒、容重呈极显着正相关,与细沙粒和粉粒呈极显着负相关;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钾与黏粒呈极显着正相关,而与沙粒、粉粒呈极显着负相关;全钾、碱解氮与孔隙度呈极显着正相关,与粗沙粒、容重呈极显着负相关;速效磷与粉粒呈显着正相关,与粗沙粒呈极显着负相关;氯离子仅与粒级0.5~0.1 mm呈显着正相关。(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王蒙,王喜枝,刘世亮,朱金峰,张弘[9](2016)在《铵态氮/硝态氮配比对豫中烟区烤烟生长及品质调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豫中浓香型烟区施肥适宜的铵态氮/硝态氮配比(即铵硝比),采用大田小区试验,在氮肥、钾肥和磷肥施用量相同的基础上,设计4个不同铵硝比(6∶4、5∶5、4∶6、3∶7)处理,研究了豫中烟区不同铵硝比对烤烟农艺性状、化学成分及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烟株移栽后30、45 d,烟株的叶长、叶宽、茎围和叶面积随硝态氮比例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以铵硝比4∶6处理表现最好。在成熟期(移栽后90 d),各处理间烟株株高和叶宽无明显差异,而叶长和叶面积随硝态氮比例增加呈降低趋势。各生育时期不同铵硝比处理下烟叶氮、磷、钾含量差异表明,铵硝比为4∶6时有利于烟株对氮、磷、钾的吸收。硝态氮不利于烤后烟叶的总糖、还原糖、总氮、氯离子含量的合成或累积,而铵态氮则促进烟叶的碳、氮代谢;烟叶钾含量则随着硝态氮比例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以铵硝比为4∶6时(钾含量1.34%)显着高于其他处理,说明硝态氮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烟叶对钾的吸收。香气成分分析发现,硝态氮有利于烤烟中部叶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的合成,过高或过低的铵硝比都不利于西柏烷类致香物质和棕色化反应产物的合成,二者含量均以铵硝比4∶6时最高,且致香物质总量也以铵硝比4∶6时最高。综合考虑烟株的生长情况、烟叶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含量,在河南浓香型烟区推荐以铵硝比4∶6进行氮肥施用。(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4期)
陈海生,王素娜[10](2016)在《豫中烟区植烟田土壤pH和阳离子交换量的空间变异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地统计和GIS的支持下,以半方差函数为工具,对豫中植烟田土壤pH和阳离子交换量(CEC)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pH、CEC均为正态分布,土壤pH平均值为7.42,土壤CEC平均值为11.36,土壤pH变异系数只有6.09%,而土壤CEC的变异系数为32.69%。土壤pH符合高斯模型,土壤CEC符合指数模型。土壤CEC的块金效应为25%,空间相关性较强;而土壤pH的块金效应为32.9%,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变异性。豫中植烟田土壤pH和CEC的等值线图可更准确和直观地了解其在研究区的分布情况,从而为精确施肥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豫中烟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为探究豫中烟区水肥一体化条件下烤烟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方法】以烤烟品种"豫烟10号"为试材,进行了田间试验,试验设置6个氮素(N0、N_1、N_2、N_3、N_4和N_5)水平,通过测定6个氮素水平下的烤烟叶片干物质量、氮浓度以及氮素累积量,构建了水肥一体化条件下烤烟的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并通过建立烤烟氮营养指数模型判断了烟株氮素营养的丰缺情况。【结果】(1)烤烟叶片干物质积累量随施氮量增加先增加后降低,氮浓度随烤烟生长进程而降低;(2)当叶片干物质积累量小于1 t/hm~2时,干物质量和氮浓度的数据量变异较大且两者之间没有显着关系,当叶片干物质积累量大于1 t/hm~2时,随着叶片干物质积累量的增加氮浓度逐渐降低;(3)烤烟叶片临界氮浓度、烤烟最高(N_(max))、最低(N_(min))氮浓度稀释模型与叶片干物质量之间均呈现幂指数的关系,其决定系数分别为R~2=0.8768、0.8371、0.9537,均方根误差RMSE对模型的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相对较好的模拟性能;(4)烤烟氮素营养状况的判定可以通过临界氮浓度建立的烤烟氮素吸收模型(N_(uptc))、氮素营养指数模型(NNI)来表示,水肥一体化条件下豫中烟区的适宜施氮量在NNI下的诊断结果以30~45 kg/hm~2为最佳施氮量。【结论】利用烤烟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和氮营养指数模型能够精准地预测水肥一体化条件下烤烟移栽后40 d到成熟期的氮素营养状况,从而为优化烤烟的氮素管理提供指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豫中烟区论文参考文献
[1].陈海生,王可,刘国顺.豫中烟区烟叶烟碱含量与土壤颗粒组成的空间变异性[J].河南农业科学.2019
[2].周方,席奇亮,张思琦,何佳,刘高霞.豫中烟区水肥一体化条件下烤烟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与氮素营养诊断研究[J].中国烟草学报.2019
[3].张东峰,宗胜杰,马京民,王满,李建华.豫中烟区动植物有机肥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量质量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2018
[4].伦锦,焦绍赫,赵攀攀,景延秋,李鹏辉.豫中烟区土壤与烤烟氯含量的地区分布特点及两者间的关系分析[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8
[5].邢云霞,刘世亮,朱金峰,刘芳,姜桂英.施氮调控豫中烟区烤烟品质及经济效益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7
[6].陈丽燕,戴华鑫,陈江华,刘迎昌,吕浩秋.豫中烟区土壤微生物特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C].中国烟草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2017
[7].陈丽燕,戴华鑫,陈江华,刘迎昌,吕浩秋.豫中烟区土壤微生物特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J].烟草科技.2017
[8].李晓婷,詹军,王维超,朱金峰,张耀旭.豫中烟区土壤物理性状与养分特性及其关系[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6
[9].王蒙,王喜枝,刘世亮,朱金峰,张弘.铵态氮/硝态氮配比对豫中烟区烤烟生长及品质调控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6
[10].陈海生,王素娜.豫中烟区植烟田土壤pH和阳离子交换量的空间变异性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