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温晶振论文-郭旺

恒温晶振论文-郭旺

导读:本文包含了恒温晶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恒温槽,直接放大式控温电路,SC切谐振器B模的温度特性

恒温晶振论文文献综述

郭旺[1](2019)在《SC切恒温晶振B模温度特性与反馈系数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讲述了SC切恒温晶振B模的温度特性与反馈系数的关系,众所周知,SC切谐振器具有A、B、C叁种振动模式,而B模振动频率与温度关系近似线性,其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传统SC切恒温晶振在PCB电路设计完成后,其恒温槽结够就不固定不变了,同时SC切恒温晶振的B模温度特性也就是固定不变的,但是经过实验可以得到:改变直放式控温电路的反馈系数可以改变SC切恒温进展的B模温度特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通信》期刊2019年15期)

郭旺[2](2019)在《基于小型化超低短稳高稳定度恒温晶振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介绍了一款36×27×13mm~3封装的小型化超低秒高稳定的恒温晶振的设计。传统的高稳定度恒温晶振其温度稳定度和老化特性都能够做到很好,比如温度特性能够达到±0.1ppb(40℃~85℃),老化特性能够达到0.1ppb/日。但是其短期稳定度(秒稳)很难做到0.001ppb/s以内。而本文阐述了同时兼顾温度特性、低老化、低秒稳的恒温晶振的设计思路,其短稳目前最好能够达到0.0005ppb/s。(本文来源于《数字通信世界》期刊2019年08期)

牛占鲁[3](2019)在《新型恒温晶振原理及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描述了一种新型恒温晶振(OCXO)的设计方案,在恒温晶振(OCXO)研究基础上,通过对控温电路的优化设计,并采用热敏网络补偿技术,以恒温控制为主,温度补偿为辅,先进行恒温控制,再进行温度补偿。两者相互结合取得优良的温频特性。新型恒温晶振的工作电压仅为5V。其温度-频率特性及相位噪声分别达到≤±1ppb(-40~+70℃)和≤-158dBc/Hz@1kHz的指标。稳态功耗仅为1.2W,体(本文来源于《电子世界》期刊2019年07期)

陈萍萍[4](2019)在《基于热仿真的高稳恒温晶振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精度的恒温结构是设计高稳恒温晶体振荡器的关键。为了获取高稳定的恒温晶振,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设计了3种恒温槽结构,并运用ANSYS Icepak软件对这3种结构进行热仿真,通过仿真结果比较得出最优方案,最终设计出体积为36 mm×27 mm×13 mm的恒温晶体振荡器,其频率温度稳定度≤1×10~(-9)。实践证明,Icepak软件进行恒温晶体振荡器的设计,可以优化恒温槽的结构,提高工作效率。(本文来源于《电子器件》期刊2019年01期)

何力睿,章巍,熊嘉明,赵二平,杨健[5](2019)在《保持模式下恒温晶振频率补偿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恒温晶振在保持模式下输出频率的老化补偿和温度补偿方法,基于批量生产的晶振在驯服及保持阶段测试中积累的大量历史数据,建立了老化补偿和温度补偿模型,对老化特性和温度特性趋势进行了预测,计算出不同时间段及温度偏差所对应的补偿量,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偿,使恒温晶振在保持模式下依然输出较高精度的频率,为系统高精度守时提供了保障。实验结果表明,该老化特性补偿和温度特性补偿方法可以显着改善晶振在保持模式下的频率漂移,目前已经应用于实际生产的晶振模块产品。(本文来源于《导航定位与授时》期刊2019年01期)

牛占鲁,苏章站,陈萍萍[6](2019)在《高稳双层恒温晶振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晶体振荡器的温频特性,设计了双层恒温高稳定度晶体振荡器。振荡器温控系统采用双层控温结构,通过多点加热和多点感温的方式,改进了恒温槽的设计,极大地改善了产品的频率温度稳定度。同时电路采用SC切晶体谐振器和Colpitts电容叁点式振荡电路,提高了产品的短期频率稳定度。通过实际测试,该振荡器温度-频率特性和短期频率稳定度分别达到<±2E~(-10)(-30~+70℃)和<1E~(-12)/s的指标,均比同类产品提高1个量级以上,同时其老化率指标可达<5E~(-11)/日。(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期刊2019年07期)

张永光[7](2018)在《ADS仿真在恒温晶振设计中的一些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不断提升,使用电路仿真在恒温晶振设计中越来越受到工程师的偏爱。在一个新的设计之初,使用电路仿真可以帮助工程师尽快发现问题,确定关键参数,其便捷性与准确性已经远超传统的"飞线"方式。本文阐述了ADS仿真软件在恒温晶振设计中的一些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通信》期刊2018年15期)

贾伟琦[8](2018)在《几种导致恒温晶振频率偏移的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几种导致恒温晶振频率偏移的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此消除这些影响因素给恒温晶振频率带来的影响,提高恒温晶振的频率精度与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电子测试》期刊2018年14期)

宗佳磊,李宁[9](2018)在《论一种基于门振荡电路的恒温晶振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门电路振荡器是属于一种新型的振荡器,本文介绍了基于门震荡电路的恒温晶振设计方案,对组成电路的控温电路、放大电路、振荡电路、稳压电路等做了具体分析,测试并给出测试结果,结果表明在体积为36mm×27mm×13mm的情况下恒温晶振的频率温度、相位噪声等技术指标都达到了预想中的研制目标。(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通信》期刊2018年13期)

刘倩,侯亚静[10](2018)在《基于自适应PID的恒温晶振同步控制装置研制探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同步是指挥数字系统的重要部分。在通信、电网同步、电视、计算机网络、地球物理勘探等诸多领域对同步技术都是必不可少的。传统的同步方法如无线遥测、同步导线连接同步和高精度石英时钟同步已经很难在满足当前需求。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自适应PID的恒温晶振同步控制装置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首先,介绍国内外同类设备的发展现状,研究并比较同步控制设备的相关内容,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PID的恒温晶体振荡器同步控制装置的设计方案。(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通信》期刊2018年13期)

恒温晶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款36×27×13mm~3封装的小型化超低秒高稳定的恒温晶振的设计。传统的高稳定度恒温晶振其温度稳定度和老化特性都能够做到很好,比如温度特性能够达到±0.1ppb(40℃~85℃),老化特性能够达到0.1ppb/日。但是其短期稳定度(秒稳)很难做到0.001ppb/s以内。而本文阐述了同时兼顾温度特性、低老化、低秒稳的恒温晶振的设计思路,其短稳目前最好能够达到0.0005ppb/s。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恒温晶振论文参考文献

[1].郭旺.SC切恒温晶振B模温度特性与反馈系数关系的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9

[2].郭旺.基于小型化超低短稳高稳定度恒温晶振的设计[J].数字通信世界.2019

[3].牛占鲁.新型恒温晶振原理及实现[J].电子世界.2019

[4].陈萍萍.基于热仿真的高稳恒温晶振的设计[J].电子器件.2019

[5].何力睿,章巍,熊嘉明,赵二平,杨健.保持模式下恒温晶振频率补偿方法[J].导航定位与授时.2019

[6].牛占鲁,苏章站,陈萍萍.高稳双层恒温晶振的设计[J].电子科技.2019

[7].张永光.ADS仿真在恒温晶振设计中的一些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8

[8].贾伟琦.几种导致恒温晶振频率偏移的因素分析[J].电子测试.2018

[9].宗佳磊,李宁.论一种基于门振荡电路的恒温晶振设计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8

[10].刘倩,侯亚静.基于自适应PID的恒温晶振同步控制装置研制探讨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8

标签:;  ;  ;  

恒温晶振论文-郭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