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神经假体论文-应春炜,纪晓勇,张亚倩,李孟辉,俞晖

视神经假体论文-应春炜,纪晓勇,张亚倩,李孟辉,俞晖

导读:本文包含了视神经假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场,电刺激,纤维,电磁场

视神经假体论文文献综述

应春炜,纪晓勇,张亚倩,李孟辉,俞晖[1](2015)在《视神经视觉假体中不同电场相互作用对视神经纤维兴奋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视觉假体是一种将外界图像信息进行处理,通过微电极阵列对失明患者视觉通路中功能尚保持完好的神经组织进行电刺激,从而帮助其恢复部分功能视觉的植入式微电子系统。在视觉假体中存在着输入信息需求大而刺激电极数量有限的瓶颈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在视觉假体的设计中提出了"虚拟通道"的电刺激策略,即通过两个刺激电极电场的相互作用,虚拟地产生多于刺激电极数量的视觉感知,但目前该领域的基础研究仍然十分有限。本研究基于视神经电刺激方案,首先建立了一个基于视神经纤维实际分布的随机化视神经纤维模型,进而利用这个模型研究了刺激电极几何形状、电极间夹角和刺激异步时间等刺激变量对视神经纤维募集区域形状和大小的影响。仿真实验的结果可以为视神经视觉假体虚拟通道的电刺激策略设计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探索更深层次的生物学奥秘——2015第六届国际神经科技大会会刊》期刊2015-05-22)

孙强,陈仁刚,赵洪星,高勇[2](2011)在《面向视神经假体的目标感知与编码DSP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视神经假体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给出了视神经假体设计过程中目标感知和光幻视编码的解决方案,给出了基于DSP硬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过程,展示了通过该平台快速实现目标感知和光幻视编码的实验结果。(本文来源于《微型机与应用》期刊2011年24期)

闫妍,陆一梁,李丽明,柴新禹,任秋实[3](2011)在《视神经假体刺入式电极刺激视神经的虚拟通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视觉假体是以修复盲人部分功能视觉为目的的植入式微电子系统,根据其植入部位的不同,主要分为视网膜假体、视皮层假体和视神经假体,其中视网膜假体已经进入二期临床试验阶段。对于可植入的视觉假体来说,电极数量要受到制作工艺、电路结构、能量供给、散热以及神经组织生物相容性等因素的限制,目前视觉假体有限的植入电极数量成为制约其空间分辨率的瓶颈。在技术比较成熟的人工耳蜗,采取了一种通过利用两相邻电极电场在时间空间上的相互作用,产生额外的介于两电极单独刺激时产生的音调之间的可感知音调的技术,称为"虚拟通道"技术,该技术大大提高了人工耳蜗植入者的听觉质量。本研究拟在基于刺入式微电极刺激的视神经假体上探索虚拟通道技术的可行性和影响因素。方法成年猫麻醉后暴露视神经,植入尖端暴露长度为30至40μm的微丝电极阵列,电极对应的视野位置通过sparse-noise的方法获得,对电极阵列施加电流脉冲刺激视神经,在双侧初级视皮层放置5×6银球电极阵列对皮层诱发电位(EEPs)进行记录。通过改变两电极之间的刺激电荷分配比α,研究皮层响应空间位置的改变。结果用间隔约200μm的两个电极分别刺激视神经,可以在皮层诱发空间分布不同的EEPs响应,并且响应位置与电极所在的视野位置一致。当两个电极的刺激电荷分配比α从0~1以0.1步长依次递增时,在皮层可以诱发空间位置连续变化的EEPs响应,而且虚拟通道的空间分布与两个电极单独刺激时的阈值有关。结论用刺入式电极刺激视神经可以产生不同视野分布的虚拟通道响应,从而通过两个电极实现了多个虚拟位点的刺激,该刺激策略有望使电极数目有限的视觉假体产生更高的空间分辨率。(本文来源于《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九届全国学术会议暨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1-07-29)

王洪良,吴开杰,梁婷,柴新禹,任秋实[4](2009)在《基于在体阻抗测量的视神经假体反馈系统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视神经视觉假体反馈系统,寻求在体测量刺激电极-视神经联合阻抗的方法,使之作为在体情况下评估刺激电极状态的依据。方法:分析电极-视神经的阻抗模型,利用刺激器的双向脉冲刺激电流作为电极-视神经阻抗的载体,采用叁电极阻抗测量法对电极-视神经的阻抗进行在体测量。结果: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本试验构建的反馈系统能够在视神经视觉假体刺激的同时,测量出刺激电极间的电极-视神经阻抗。结论:在不改变测量信号发生器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微电流刺激器产生的刺激电流作为阻抗的测量信号,此种方法既不增加假体装置的规模,又能取得较精确的测量结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期刊2009年03期)

石萍,邱意弘,朱贻盛,童善保[5](2008)在《人工视觉假体研究综述(Ⅱ)——视皮层、视神经束、感觉替代假体的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视皮层、视神经束、感觉替代假体可以弥补由于视网膜功能和结构完全丧失而造成的视力缺失。各种视觉假体有着不同的机制和适用条件。本文从技术角度出发,全面地综述了以上各种视觉假体的国内外最新研究状况,为国内视觉假体研究人员提供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期刊2008年04期)

吴云霞[6](2008)在《视神经视觉假体微电极植入的应用解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视觉假体微电极芯片植入视神经的相对安全区,为临床视神经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例成人头颅标本,动脉灌注混有红色染料的乳胶,观测视神经周围主要血管、神经的行程和外径等数据;4例新鲜成人头颅标本(动脉灌注墨汁混合液),球后4~8mm视神经连续切片,片厚20μm,显微镜观察和Image Advanced 3.0测量神经横断面中各象限血管断面数和血管的总面积,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眶外侧可见外直肌上缘(3.83±1.43)mm处有泪腺动脉和神经与其伴行向前至泪腺。将外直肌向下牵引,显露视神经,两者之间的间隙称为外直肌—视神经间隙,其深度为(8.14±0.90)mm,主要有睫状短神经和颞侧睫状后动脉等结构穿行。在眶上方,可见眼动脉多数起始于颈内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由眼动脉发出后主要经下方穿入视神经,穿入处距球后(0.85±0.28)cm,其中距离≤4mm者19.2%,≥8mm者76.9%,球后6.5mm处穿入者3.9%。鞘动脉穿入鞘膜的方位,内侧20%,上方29.3%,外侧6.7%,下方44%。在球后与总腱环中点处,视神经左右径(3.96±0.35)mm,上下径(4.18±0.33)mm。在碳素墨汁混合液灌注的新鲜标本上还观察到,视神经鞘上分布着丰富的血管网,血管在鞘膜上大致呈前后纵向走行。取球后4~8mm段视神经连续切片,显微镜下发现,鞘膜的血管网向神经实质内以近似直角的方式向中心发出许多小支,呈向心性走行。调整、校正后Image Advanced 3.0软件分析视神经实质内各象限血管断面数和血管的总面积,小血管的断面数为( 178.936±8.666 ) ,血管总面积为(0.001280±0.000035)mm2,各象限间无显着差异。【结论】1、经眶外侧壁入路显露视神经的手术中,要注意保护外直肌上缘的泪腺动脉和神经,以免影响泪腺的功能。暴露视神经时需经过外直肌—视神经间隙,手术显露视神经时应注意保护该间隙结构。2、在球后4~8mm间植入微电极芯片或进行视神经手术较为安全。3、经外侧植入视觉假体微电极芯片或进行其它视神经手术可最大限度的减少对视神经血供的影响。4、视神经外径约4mm,视网膜中央动脉在视神经实质中央呈前后纵向走行,微电极芯片最好沿神经纵行植入,且植入深度不宜过深,以免影响视网膜血供。5、因外伤或植入微电极芯片等原因造成视神经缺血所致的神经纤维受损不存在象限的差异。(本文来源于《福建医科大学》期刊2008-03-01)

吴云霞,许家军,郭晓丹,张更,刘芳[7](2007)在《视觉假体微电极经眶外侧壁入路植入视神经的应用解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经眶外侧壁入路植入视神经视觉假体微电极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用经4%甲醛固定及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头湿性标本30例,观测眶内眼动脉及相关分支的起始、数量和外径与穿入视神经鞘膜动脉的起始、外径和穿入部位、视神经外径等参数。结果泪腺动脉1~2支,经外直肌上缘上方(3.83±1.43)mm前行。外直肌-视神经间隙的深度为(8.14±0.90)mm,内有睫状短神经5~10条,颞侧睫状后动脉1~2支。穿入视神经鞘膜动脉的方位,内侧20%,上方29.3%,外侧6.7%,下方44%。视网膜中央动脉主要经下方穿入视神经,穿入处距球后(0.85±0.28)cm,该处动脉外径为(0.40±0.09)mm。眼动脉斜跨视神经处远侧端距球后(1.44±0.22)cm。在球后与总腱环中点处,视神经左右径(3.96±0.35)mm,上下径(4.18±0.33)mm。结论宜经眶外侧壁入路植入视神经视觉假体微电极,植入微电极的部位以视神经球后4~8mm处的外侧较好,植入深度应小于1.5mm。(本文来源于《解剖学研究》期刊2007年06期)

蔡昌思,李晓亮,陈盼盼,梁婷,李丽明[8](2007)在《家兔视神经视觉假体多通道电刺激和记录的时间空间特性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世界特别是盲障人士的不断增多,视觉假体作为一种为视网膜色素变性(RP)和老年黄斑变性(AMD)恢复视力的潜在方法,在最近的20年内有了较快的发展。在本研究中,我们主要运用了视神经作为假体植入点,并运用多电极(3根铂铱合金电极)刺激动物视神经,并用多电极阵列(自制4*4通道)记录脑皮层的电诱发响应,寻找了视神经电刺激的时间和空间的基本性质。我们运用铂铱合金丝作为电刺激电极,并外包特氟隆作为绝缘,插入6只兔子活体视神经中。电流刺激的单向脉冲宽度为0.5ms~1ms,单向脉冲幅度从100μA逐步降至10μA,光刺激采用1Hz的闪光全域照射。在光刺激中视网膜电图(ERG)和视觉诱发电位(VEP)被诱发出来,尽管二者的前后改变不太明显,但是可以得到的是:其幅度随光刺激强度的变大(小)而变大(小),其潜伏期随光刺激强度的变大(小)而变小(大)。对于电刺激而言,合适强度的电流刺激可以诱发出视觉皮层的响应,刺激电流强度在37μC/cm~2左右达到阈值,并且它的幅度随着电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并逐渐趋于饱和,先正后负的刺激比先负后正的刺激诱发的皮层响应相对较小。为了研究不同电刺激下整个视皮层的响应状况,将银球多电极记录阵列在视皮层上不断移动,记录响应信号,并加以整合,得到视皮层的整体响应图谱,结果说明:(1)固定刺激电极,而改变刺激参数,随着刺激强度的不断减小,响应的区域会不断缩小,但是最强响应点有较好的一致性:(2)固定刺激参数,而改变刺激电极,则不同刺激电极诱发出的皮层响应图谱是有区别的,顺行于视神经的刺激电流比垂直于视神经走向的刺激电流更容易激发出皮层响应,并且它们的最大响应位置点是不同的,它们的刺激阈值也是不同的。这将为研究视神经与视皮层的拓朴对应关系,研究光刺激和电刺激之间的对应关系,并进一步为视神经假体的植入位置、排列方式以及刺激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上海市激光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7-11-02)

吴开杰,柴新禹,李丽明,陆一梁,任秋实[9](2007)在《基于视神经的视觉假体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可植入神经电刺激系统已经在神经修复医学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以视神经为神经接口的视觉功能修复工程,提出了使用插入式多电极阵列刺激视神经,验证了其可行性,并进行了视觉假体的硬件设计和测试,拟建立从视觉图像采集、图像信息神经编码到多电极阵列刺激的完整视觉修复系统.(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期刊2007年S1期)

武金燕,佘振珏,周国民[10](2007)在《视觉假体植入时视神经内血管的基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视神经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视网膜所得到的视觉信息,经视神经传送到大脑。视神经眼内段的血供主要来自视网膜中央动脉和视神经 Zinn-Haller 动脉环,眶内段是由眼动脉及其分支供血。但在视神经内的血管具体的分布走形,仍然不清楚。目的:研究视神经内的血管具体走形。方法:SD 大鼠10%明胶-墨汁混合液心脏灌注至全身皮肤粘膜变黑。-20℃灌注2h,使明胶凝固。打开(本文来源于《2007年中国解剖学会第十届全国组织学与胚胎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07-08-01)

视神经假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视神经假体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给出了视神经假体设计过程中目标感知和光幻视编码的解决方案,给出了基于DSP硬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过程,展示了通过该平台快速实现目标感知和光幻视编码的实验结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视神经假体论文参考文献

[1].应春炜,纪晓勇,张亚倩,李孟辉,俞晖.视神经视觉假体中不同电场相互作用对视神经纤维兴奋性的影响[C].探索更深层次的生物学奥秘——2015第六届国际神经科技大会会刊.2015

[2].孙强,陈仁刚,赵洪星,高勇.面向视神经假体的目标感知与编码DSP系统[J].微型机与应用.2011

[3].闫妍,陆一梁,李丽明,柴新禹,任秋实.视神经假体刺入式电极刺激视神经的虚拟通道研究[C].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九届全国学术会议暨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2011

[4].王洪良,吴开杰,梁婷,柴新禹,任秋实.基于在体阻抗测量的视神经假体反馈系统构建[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9

[5].石萍,邱意弘,朱贻盛,童善保.人工视觉假体研究综述(Ⅱ)——视皮层、视神经束、感觉替代假体的研究现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8

[6].吴云霞.视神经视觉假体微电极植入的应用解剖学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8

[7].吴云霞,许家军,郭晓丹,张更,刘芳.视觉假体微电极经眶外侧壁入路植入视神经的应用解剖[J].解剖学研究.2007

[8].蔡昌思,李晓亮,陈盼盼,梁婷,李丽明.家兔视神经视觉假体多通道电刺激和记录的时间空间特性问题研究[C].上海市激光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

[9].吴开杰,柴新禹,李丽明,陆一梁,任秋实.基于视神经的视觉假体研究与设计[J].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力学天文学).2007

[10].武金燕,佘振珏,周国民.视觉假体植入时视神经内血管的基础研究[C].2007年中国解剖学会第十届全国组织学与胚胎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2007

标签:;  ;  ;  ;  

视神经假体论文-应春炜,纪晓勇,张亚倩,李孟辉,俞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