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传统建筑论文-陈可石,徐丽薇

西藏传统建筑论文-陈可石,徐丽薇

导读:本文包含了西藏传统建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原真性,传统建筑文化,现代诠释

西藏传统建筑论文文献综述

陈可石,徐丽薇[1](2018)在《西藏传统建筑文化在林芝鲁朗小学建筑设计中的原真性体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国家战略层面的援藏工作推动下,西藏的城镇化建设迎来了长足发展,但部分对于传统建筑文化理解的不足造成了当代西藏建筑语言原真性的缺失。基于此类现象,将原真性思想的叁个维度: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和感知维度延伸为自然适应性、地域性、时间连续性、可持续性、完整性和感知性六个方面,并结合广东省援藏重点项目鲁朗旅游小镇中的公共建筑——鲁朗小学作为案例参考,从具体实践层面探讨了西藏传统建筑文化现代诠释的建筑设计策略,以期推动传统建筑文化的现代化,为我国旅游小镇建设提供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8年10期)

张钰,徐新家,张华刚[2](2018)在《藏传佛教对西藏传统建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藏传佛教是我国叁大佛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藏传统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建筑对文化的物化诠释有助于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通过对西藏传统建筑的选址、材料、功能、布局和装饰的分析,解析了藏传佛教对西藏传统建筑的影响。藏传佛教的自然崇拜观蕴含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深刻哲理,西藏传统建筑的选址巧妙地避开了自然灾害的影响;基于对自然环境六合佛性的敬畏,西藏传统建筑因地制宜选材,有效保护了环境;对佛性思想的追求使西藏传统建筑造型简洁朴素、大方实用,诠释了藏传佛教的宇宙中心观;通过色彩、雕刻和图案表达,西藏传统建筑体现出浓郁的宗教色彩。(本文来源于《江西建材》期刊2018年04期)

李欣亮,赵青[3](2017)在《数字化视角下西藏传统建筑的保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当前数字化时代,运用数字化技术对西藏传统建筑进行保护已经成为必然手段。以传承我国民族文化为前提,从数字勘测技术、叁维数字修复技术、数字记录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四方面,对运用数字化技术保护西藏传统建筑的手段进行了分析,对西藏传统建筑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本文来源于《祖国》期刊2017年05期)

苑力文[4](2015)在《西藏传统建筑与西藏当代建筑的共生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以来,西藏式建筑对于内地人的确有些迷茫,甚至有些内地人会觉得西藏是一个神乎其神的地方。曾经我多次和内地人交谈关于西藏的理解,大家都是说“西藏是神圣的地方”“西藏是特别的地方”还有一些网友说心目中的西藏是“神一样的地方,有雪山,有玛尼堆,有六字真言,有牦牛,有酥油茶,有天珠,有朴实的笑容”。还有人说“西藏是距离神灵最近的地方”这样的,真正的西藏会是设么样,所以,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一起去学习,去了解西藏建筑。有的时候我有些迷茫,我有些不解,甚至我有些不理解,为什么好多人把西藏写的那么的美,写的那么的好,难道眼看的都是真实的么?照片都是真实的么?为了这些谜团,我进行了研究,并且我曾多次进入西藏,在我的研究下,我并不认为是你们所写的那样,并不认为是你们所拍的那样。西藏建筑风格与当地环境哪些关联?如果内地建筑风格在当地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西藏的建筑都出现在西藏地区?西藏的建筑为什么大同小异,基本没有内地现代化建筑的缩影?研究西藏历史文化与佛教文化的发展过程,及其自身形成的特点。因为这种文化形成的发展,对西藏建筑文格的形成产生了哪些影响,使得西藏建筑有了什么样的特点。带着以上一系列的问题我深入的读了一些文章。从而知道了一些西藏的历史。经过作者进行一系列书籍还有深入当地的感触,对于西藏式建筑,西藏当代建筑,甚至西藏的传统文化都进行了一系类的研究,并且具有基本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5-06-01)

戚瀚文,汪永平,杜明倩[5](2014)在《西藏传统建筑生态低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藏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海拔较高,环境气候恶劣,物资稀少。基于此环境所产生的藏式传统建筑,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文章从藏式建筑所处自然环境为切入点,分析藏式建筑在建筑选址、建筑空间及建筑材料等方面的特点,及其对整个自然环境的生态性影响。(本文来源于《艺术百家》期刊2014年S1期)

谢浩[6](2014)在《西藏高海拔地区传统建筑的气候适应性及其发展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藏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地处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000 m以上,是我国典型的高原环境地区。西藏少数民族众多,佛教文化根深蒂固,地域特点显着,因此其建筑特色非常明显,长期以来的自然和人文条件造就了特色鲜明的西藏民居建筑文化。无论是建筑的形式、结构与构造,还是建筑符号、装饰元素等,都弥漫着浓厚的本土气息。随着西藏地区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界的关注,关于其低海拔地区的建筑形式研究已形成体系。但是,在高海拔地区(4 000 m以上)的一些传统建筑的研究领域,国内外学者都少有涉及。因此,文章基于在藏区的一些调研成果和对传统藏居的论文研究,提出有利于西藏民居改善室内热环境状况的一些意见,以期对西藏地区建筑行业的发展做出有意义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期刊2014年04期)

李文博,姚霞珍[7](2014)在《西藏林芝地区传统建筑色彩装饰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藏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自然环境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建筑形态,文章以林芝地区寺院建筑、民居建筑为载体,分析了两者在色彩装饰方面的规律性和差异性,寺院建筑色彩装饰采用大面积纯色色块,彩度呈渐变方式随着色相明度的降低逐渐递减,加重了色彩的份量感和形体的造型,从而使建筑本身具有稳定感;民居建筑装饰中大量采用高长调色调,复色、间色的广泛使用使色彩有活泼、轻快之感,并与色彩统一的墙体形成丰富的对比关系,形成林芝地区独特的建筑色彩装饰特色。(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期刊2014年04期)

芮潇[8](2013)在《浅谈西藏传统建筑室内装饰风格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藏族建筑及其室内装饰风格的演变,是与西藏特有的自然环境和佛教影响下的宗教环境密不可分的。藏族建筑文化以藏传佛教为载体,向周边其他民族地区传播与发展。对西藏传统建筑室内装饰风格的一般性特征进行研究,需要从传统文化、民族特色、宗教色彩叁个方面入手。(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上)》期刊2013年12期)

邓传力,蒙乃庆,强巴次仁[9](2013)在《西藏传统建筑梁柱歪闪问题研究——以布达拉宫梁柱歪闪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采用"打牮拨正"工艺解决西藏传统建筑梁柱歪闪问题在拨正后常出现重新歪闪的现象,以布达拉宫梁柱构件为例,通过轴心受压承载力的计算和考虑梁柱接头部位具有一定转动刚度的计算,提出增强梁柱节点刚度以提高柱子所能承受的极限压力的办法来解决西藏传统建筑梁柱歪闪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期刊2013年01期)

邓传力,蒙乃庆,贾彬[10](2012)在《碳纤维布加固西藏传统建筑木梁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叁分点加载法逐级加载西藏传统建筑木梁试验为基础,通过对比分析在碳纤维布加固木梁试件前后的跨中挠度、应变、荷载、位移,结果表明:西藏传统建筑中的木梁在受弯情况下可能发生底部受拉破坏以及从薄弱处局部塌坏两种破坏形式;碳纤维布对木梁有一定的加固能力,但如果木梁破损过于严重,则旧损木梁破坏时对碳纤维布的接触性杀伤大,最薄弱处不一定位于梁底部,碳纤维布底部顺贴加固法效果不佳。(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科学研究》期刊2012年06期)

西藏传统建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藏传佛教是我国叁大佛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藏传统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建筑对文化的物化诠释有助于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通过对西藏传统建筑的选址、材料、功能、布局和装饰的分析,解析了藏传佛教对西藏传统建筑的影响。藏传佛教的自然崇拜观蕴含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深刻哲理,西藏传统建筑的选址巧妙地避开了自然灾害的影响;基于对自然环境六合佛性的敬畏,西藏传统建筑因地制宜选材,有效保护了环境;对佛性思想的追求使西藏传统建筑造型简洁朴素、大方实用,诠释了藏传佛教的宇宙中心观;通过色彩、雕刻和图案表达,西藏传统建筑体现出浓郁的宗教色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西藏传统建筑论文参考文献

[1].陈可石,徐丽薇.西藏传统建筑文化在林芝鲁朗小学建筑设计中的原真性体现[J].工业建筑.2018

[2].张钰,徐新家,张华刚.藏传佛教对西藏传统建筑的影响[J].江西建材.2018

[3].李欣亮,赵青.数字化视角下西藏传统建筑的保护研究[J].祖国.2017

[4].苑力文.西藏传统建筑与西藏当代建筑的共生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

[5].戚瀚文,汪永平,杜明倩.西藏传统建筑生态低技术研究[J].艺术百家.2014

[6].谢浩.西藏高海拔地区传统建筑的气候适应性及其发展策略研究[J].四川建筑.2014

[7].李文博,姚霞珍.西藏林芝地区传统建筑色彩装饰探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4

[8].芮潇.浅谈西藏传统建筑室内装饰风格特征[J].美与时代(上).2013

[9].邓传力,蒙乃庆,强巴次仁.西藏传统建筑梁柱歪闪问题研究——以布达拉宫梁柱歪闪为例[J].建筑科学.2013

[10].邓传力,蒙乃庆,贾彬.碳纤维布加固西藏传统建筑木梁的性能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

标签:;  ;  ;  

西藏传统建筑论文-陈可石,徐丽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