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日本首都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东京都市圈,广域联合治理,九都县市首脑会议,创新模式
日本首都圈论文文献综述
赵岩,郭小鹏[1](2019)在《日本大都市圈广域联合治理模式创新研究——以首都圈首脑会议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世界屈指可数的大都市圈之一,东京都市圈的发展代表了日本近代化的历程,同时也折射出大都市圈时代城市治理的困境。九都县市首脑会议为日本都市圈广域联合的一种创新模式,兼具垂直型和水平型的特征:在不改变行政体制的前提下,构筑起跨区域协作机制,革新了传统府际关系,协调了地方政府的利害关系并调动其积极性,提供了公众和企业参与的平台。文章尝试通过分析日本大都市圈广域联合治理的经验得失,以期对中国城市圈的治理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来源于《日本问题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史艳玲,刘子轩[2](2019)在《河北省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对策研究——借鉴日本首都圈建设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出台以来,在交通、生态环境、产业的升级与调整叁个重点领域取得了可喜成果,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河北省面临着经济发展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与天津产业同构、环境承载能力薄弱等问题。而日本的首都圈建设给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未来河北省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均衡发展是重点,同时还要强调市场功能,合理布局空间产业分工,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相结合。(本文来源于《保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王丽[3](2019)在《产业结构与城市空间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疏解非首都功能是北京近年来重要的规划任务。其中最为重大的举措就是建设雄安新区,将部分位于北京的城市功能迁移至新城市。2017年10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编制出台,成为我国首都发展的新蓝图。在城市群建设规划方面,以东京为中心的日本首都圈起步早,成文规划明确,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值得同为亚洲超大型都市的北京借鉴。本文以日本首都圈内的市区町村为对象,观察1986-2016年之间的产业结构和人口规模的变化,关注时代背景特征和地区间差异,以得出制定城市发展规划的相关经验和启示。首先,本文将识别各个地区的基础产业,并据此使用ArcGIS制作日本首都圈产业结构地图,直观观察30年来各个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并与日本首都圈城市发展规划进行对照。随着时间发展,东京城市圈产业结构地图的集聚程度变化呈现明显的先分散又集聚的特征。第一阶段2000年代之前,东京都心与周边核心城市的产业结构和人口规模特征趋于接近,城市层级扁平化,基本符合5次城市发展规划的分散指向;但是2000年代后期开始,人口逐渐向东京都心回流,从2006年和2016年的产业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集聚程度相对有了明显提高。最近一次城市规划公布于2016年,首次强调东京都心地区产业结构对日本经济的积极作用,不再着重分散,但这一方向性调整的出现落后于市场行为对产业集聚区位的调整。第二步,以泡沫经济崩溃和人口转向负增长的21世纪初为界,将30年的数据划分为两个短面板数据做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基础产业的就业人数和人口规模的关系。前一阶段,日本经济处于上升期。首都功能疏解是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与新城市建设相关的基础设施型产业集聚与城市人口规模增加的系密切;而后一阶段,日本经济停滞,人口增长放缓甚至转向减少,附加价值较高的精密机械和互联网信息技术产业集聚与城市人口规模扩大呈正相关;反之,一些传统产业向人口减少的周边地区集聚,相比东京都心,对劳动力人口的吸引力相对较弱。日本首都圈发展规划对于东京为中心的产业集聚在早期执行强度较大,但后期基本作为指导方针发挥一定方向性指示作用。即使滞后于经济发展,也可以进行一定的事后修正和补充。鉴于中国政策执行力更强,在制定之前应对各种可能性予以充分考虑,将过失成本最小化。(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3-15)
平力群[4](2019)在《日本经济变迁与首都圈规划更迭——以影响资源配置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由政府部门主导的社会分摊资本投资具有弥补私人企业部门投资不足,影响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日本政府依据经济社会变迁编制了7轮首都圈规划,在首都圈规划的引导与支持下,通过社会分摊资本投资,推动首都圈空间结构从"一极结构"向"多极结构的广域城市"到"多核多圈"到"分散型网络"再到"紧凑型功能区+网络"的重构,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城市功能与支撑城市功能的城市结构间的不平衡,缓解了大城市病,使东京发展成为世界城市,使首都圈迈入了全球四大世界级城市圈的行列。(本文来源于《现代日本经济》期刊2019年02期)
史艳玲,刘子轩[5](2018)在《日本首都圈建设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是国家重大战略,核心是有序疏散北京非首都功能。日本的首都圈建设在规划的制定与调整、统筹和实施上为我国提供了借鉴,主要包括城市功能的分散、法律法规的制定、交通网络一体化的建设。在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加强协同发展、弱化行政区域意识、加强市场功能是关键。(本文来源于《合作经济与科技》期刊2018年22期)
俞慰刚[6](2018)在《日本首都圈政策及规划对长叁角城市一体化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在城市一体化建设方面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建设与发展,在各个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1956年日本就制定了《首都圈整备法》,以此来保障城市区域的开发。此后还分别于1963年和1966年公布了《近畿圈整备法》和《中部圈开发整备法》等地区城市一体化开发的法律文本,2011年日本又公布了《基于首都圈整备法等的大都市圈政策再评价》报告,此后还每年出版《关于首都圈整备的年度报告》,向公众展示首都圈规划建设的成果与问题。这些法律文本及政策,对日本首都圈的建设与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总体来说,日本首都圈一体化的经验与教训给我们的启示大致有叁个方面,即必须加强法制建设、联合或由专门机构制定长叁角城市一体化的发展规划、积极推进并逐步实现长叁角城市区域范围内通讯信息平台的一体化。(本文来源于《上海城市管理》期刊2018年02期)
杨烁,于涛方[7](2017)在《1985-2015年期间日本首都圈地区空间结构变迁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1986年《广场协定》及1989年股市下跌开启了日本长达二十年的"平成萧条"。经济危机后的二十年内以东京都为核心的日本首都圈内的人口迁移与就业变化,可对2008年经济危机后十年间中国大城市地区人口变化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借鉴。本文回顾了日本自经济危机爆发至走出危机的过程中的时代背景及规划调整,分析其人口分布,认为大城市的近郊地区更易出现人口暴增;同时,通过经济转型走出危机过程中,大城市能够更快更平稳地完成转型,而近郊和远郊地区将经历较剧烈的就业结构的变化,对需要适应新环境的劳动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大城市地区在对抗经济危机,走出低迷更有优势,投资大城市地区可使其成为带动周边地区摆脱危机的"发动机"。这些结论对中国自2008年至今的十年间的人口流动研究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城市总体规划)》期刊2017-11-18)
游宁龙,沈振江,马妍,邹晖[8](2017)在《日本首都圈整备开发和规划制度的变迁及其影响——以广域规划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二战后日本首都圈城市建设为对象,简要地剖析了首都圈整备规划在以国土综合开发法为依托下经历的五次首都圈规划,再经规划体制改革实行地方分权,依据国土形成规划法,从而形成首都圈现阶段涵盖东京都以及周围各县市的广域地方规划。首都圈广域地方规划发展了总务省的广域行政体系与地方生活圈的空间规划划分方法,并通过广域联合的方式结合公共服务、灾害防治等建设,为区域的协同发展提供了空间规划的方法和广域行政的合作契机。文章同时比较了北京首都圈与东京首都圈的发展历程,并以现阶段首尔首都圈广域规划和北台八县市创意设计联合发展计划为例,论述了广域规划模式作为东亚国家与地区的区域规划模式的共同特点。(本文来源于《城乡规划》期刊2017年02期)
刘艺[9](2016)在《日本首都圈产业分工协作及对京津冀都市圈发展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首都圈有五十多年的规划经验。通过"多核心城市""分散型网络结构""地方产业活性化"等一系列措施,在完善首都圈各地区产业的分工协作、共同发展方面取得了有效成果。京津冀一体化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又一伟大战略,借鉴日本经验,对促进京津冀都市圈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智富时代》期刊2016年08期)
孙艳艳,吕志坚,王晓迪,范漪萍[10](2016)在《日本区域创新政策的案例分析研究——以日本首都圈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日本首都圈为例对日本的区域创新政策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日本的区域创新体系正在向网络化和地方政府主导转变,科技和产业领域的财团法人和社团法人在首都圈区域创新体系中发挥重要的科技中介作用,最后针对中国京津冀一体化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提升区域内各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合理调节首都和周边地区的资源配置、加强科技中介组织建设的建议。(本文来源于《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期刊2016年06期)
日本首都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出台以来,在交通、生态环境、产业的升级与调整叁个重点领域取得了可喜成果,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河北省面临着经济发展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与天津产业同构、环境承载能力薄弱等问题。而日本的首都圈建设给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未来河北省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均衡发展是重点,同时还要强调市场功能,合理布局空间产业分工,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相结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日本首都圈论文参考文献
[1].赵岩,郭小鹏.日本大都市圈广域联合治理模式创新研究——以首都圈首脑会议为例[J].日本问题研究.2019
[2].史艳玲,刘子轩.河北省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对策研究——借鉴日本首都圈建设经验[J].保定学院学报.2019
[3].王丽.产业结构与城市空间的变化[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9
[4].平力群.日本经济变迁与首都圈规划更迭——以影响资源配置为视角[J].现代日本经济.2019
[5].史艳玲,刘子轩.日本首都圈建设及启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
[6].俞慰刚.日本首都圈政策及规划对长叁角城市一体化的启示[J].上海城市管理.2018
[7].杨烁,于涛方.1985-2015年期间日本首都圈地区空间结构变迁及启示[C].持续发展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城市总体规划).2017
[8].游宁龙,沈振江,马妍,邹晖.日本首都圈整备开发和规划制度的变迁及其影响——以广域规划为例[J].城乡规划.2017
[9].刘艺.日本首都圈产业分工协作及对京津冀都市圈发展的启示[J].智富时代.2016
[10].孙艳艳,吕志坚,王晓迪,范漪萍.日本区域创新政策的案例分析研究——以日本首都圈为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