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标签阻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射频识别,标签天线,阻抗测量,二端口网络级联
标签阻抗论文文献综述
胡靖[1](2019)在《无源UHF RFID标签阻抗匹配网络设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源超高频(UHF)射频识别(RFID)系统具有低成本、低功耗、识别距离远、识别效率高等优点,在物流、门禁、资产管理等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在标签至读写器的反向链路中,标签通过改变天线与负载的阻抗匹配关系实现信息的反向传输。因此,标签天线与负载能否实现阻抗共轭匹配成为制约无源UHF RFID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商用标签一般通过优化设计天线即可实现天线与负载阻抗的共轭匹配。但在实际应用中,受标签几何尺寸、元器件选型、标识与传感融合设计等因素的影响,需要专门的阻抗匹配网络以满足标签天线与负载的阻抗匹配关系。同时,标签天线阻抗测试亦需要可调的阻抗匹配网络。因此,研究标签阻抗匹配网络设计方法对于无源UHF RFID系统性能的提升及应用的进一步推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潜在应用价值。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目前国内外标签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标签天线设计,标签与传感器结合以及标签内部阻抗匹配网络设计特性。对RFID技术进行了简单概述,介绍了阅读器和标签的结构和功能,分析了无源UHF RFID的数据传输,推导得出标签天线与芯片阻抗共轭匹配可实现功率最大化传输的条件。对系统ASK调制解调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不同调制状态下对标签反射系数的影响。其次,详细介绍天线的性能参数、针对天线辐射角度问题,探究阅读器天线和标签天线旋转角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电磁波辐射方向与接收天线垂直时可实现最优化识别。探究天线小型化设计和天线阻抗测量方法,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天线的设计多种多样,为实现单芯片与多天线的联合使用,需要对天线的阻抗进行准确测量。最后,结合天线阻抗匹配方法和二端口级联网络,提出了一种回波损耗小,适用范围大的二端口级联标签阻抗匹配网络。在确定芯片阻抗前提下,对于不同的阻抗天线,通过改变匹配网络的电路元件参数和分布来实现可调性匹配。相较于现有阻抗匹配网络设计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天线阻抗实部在5~80Ω,虚部在50~400Ω的大范围,回波损耗减小8 dB以上,进而提高能量传输效率,有效增大RFID系统的识别距离。利用Smith图分析了天线共轭阻抗位置对最优匹配网络的影响,以及低成本阻抗匹配的条件要求,给出了最优标签阻抗匹配网络快速设计方法。(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9-04-01)
宋迪[2](2016)在《基于涡流检测的多符号金属标签阻抗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自动识别技术作为物联网感知层的核心应用,近年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已初步发展成为一门结合计算机、通信、电磁学等多种高新科技为一体的先进技术学科。传统的自动识别技术有条形码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但是存在着易受环境干扰,不能实现与物品一体化等问题,金属标签检测技术的提出则弥补了上述不足。目前,金属标签检测技术还在研发阶段,尚未有成型的理论输出。为了推进金属标签技术的发展,本文基于涡流电磁场技术,从涡流线圈阻抗参数的角度,建立了金属标签模型,对单符号与多符号的金属标签阻抗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本文从单符号金属标签的理论出发,提出了以二维理想裂缝作为金属标签的理论模型,对单一金属符号在涡流场下的电磁场问题给出了详细的求解思路——将金属符号对涡流场的影响分为完好场与扰动场的迭加求解。推导了完好场与扰动场涡流分布的表达式和二维裂缝模型下的并矢格林函数,由扰动场对线圈阻抗的影响给出线圈阻抗增量的数值求解。通过MTLAB仿真研究了单符号金属标签下,系统参数对阻抗变化的影响,为多符号的分析提供理论支持。在单符号金属标签的基础上,给出了双符号金属标签在涡流场下满足的矢量积分方程和阻抗增量表达式的计算,并将双符号的理论推广到多符号金属标签领域,通过MTLAB仿真,得出了金属符号的相互作用范围,定义了金属符号的分辨率,分析了多个金属符号编码的阻抗特性,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金属标签的编码和检测奠定技术基础。(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6-12-01)
万小磊,李建成,王宏义,杨黎,艾丽云[3](2016)在《一种无源超高频RFID电子标签的自动阻抗匹配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描述了一种无源超高频RFID电子标签的自动阻抗匹配方法,该方法能够使标签在不同的工作频率下保持良好的工作距离和灵敏度。该方法是一个包含整流器、电压检测模块、比较器、数字控制模块和调谐电容阵列的自动调谐系统。电压检测模块检测整流器的输出电压,通过比较器、数字控制模块输出控制信号,调节调谐电容阵列的电容值,从而将标签芯片的阻抗和天线的阻抗相匹配,以达到调谐频率的目的。我们在设计和实现该芯片时应采用了0.18um CMOS工艺。仿真结果表明,标签灵敏度从-14dBm提高到-19.5dBm。(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计算机工程与工艺年会暨第六届微处理器技术论坛论文集》期刊2016-08-11)
代一平[4](2016)在《基于多谐高阻抗表面的无芯RFID标签的编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射频识别技术的标签结构的成本是制约其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而无芯片标签结构能够大大的降低标签的成本。但是目前已存在的无芯片标签结构的抗金属性能太差。本文正是围绕抗金属性的标签结构的设计展开的研究。首先,本文根据频率选择表面和高阻抗表面(High impedance surface,HIS)的特性,设计了叁种基于多谐振高阻抗表面的无芯片标签结构,分别为贴片式圆环型,缝隙式半圆环型,贴片式十字型。分别对这叁种标签结构进行可行性、入射角度、极化角度分析,并进行比较,最后得出贴片式圆环型标签结构极化独立,结构紧凑且稳定,可实现10bit的数据编码,甚至更高。这叁种标签结构都能在金属表面使用,对未来抗金属表面的无芯片标签结构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其次,本文对可印刷式C型谐振体单元结构进行分析,这种标签结构不能应用在金属表面,且对极化角度敏感。通过对这种标签结构的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RCS)的分析,改进了以往常用的频率编码方法,实现了运用混合编码和频移编码的结构设计,并且对不同的编码方法进行了简要的总结。最后,对于本文研究的抗金属性的无芯片标签结构,由于受到金属平台反射波的影响,金属平台越大,RCS的同极化分量的谐振深度越小,以往的基于RCS的频率编码不再适用于这种结构,本文研究了一种新的编码方法,交叉极化编码,即基于RCS交叉极化分量的编码方法,这种编码方法可以抵抗金属平台对谐振波的影响。并且利用奇点展开法(singularity ex pansio n metho d,S EM)和矩阵束算法(m at rix p en cil m et hod,MPM)对设计的叁种标签结构进行极点提取,从而实现标签结构的检测识别。(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期刊2016-06-01)
范准,陶波,尹周平,姜学康[5](2014)在《RFID标签引脚阻抗的建模与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射频识别(RFID)标签的封装中,芯片与天线靠各向异性导电胶(ACA)连接。ACA的性质导致了芯片的引脚与天线连接处会有较大的阻抗,影响了标签的电参数,会对标签读写距离产生不利的影响。分析了芯片引脚处阻抗对标签的电性能的影响,对该处电阻与寄生电容进行了建模和计算。最后,依据理论计算了一款天线的引脚阻抗,并据此对该天线进行了优化与测试,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电子工艺技术》期刊2014年02期)
邓力,李书芳,陈坤鹏[6](2012)在《通过S参数测量平衡RFID标签天线阻抗的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将一种通过S参数测量平衡天线阻抗的新方法应用于RFID标签天线阻抗的测试。该方法把平衡天线看成一种双端口网络,通过测量S参数,可计算出天线的阻抗。本文仿真了一种UHF频段RFID标签天线,并用新方法对天线的阻抗进行了测试,实验表明,该方法得到的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符合,说明本方法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第22届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选》期刊2012-04-06)
杨跃胜,武岳山,田平,熊立志[7](2011)在《UHF频段无源RFID标签芯片阻抗与频率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RFID电子标签芯片阻抗准确测试是芯片研发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文章提出一种无源RFID标签芯片阻抗测试方法,该方法基于传输线基本原理和最小二乘法拟合理论,首先利用测试系统测试标准电阻的阻抗值,拟合出标准电阻阻抗测试值和真值之间的关系式,即系统参数;其次,利用此测试系统测试芯片的阻抗值,由芯片阻抗测试值和系统参数即可求出芯片阻抗值。利用该方法测试标准阻抗元件阻抗值,误差范围在0.01Ω内,该测试方法有效。最后测试Impinj_Monza4芯片阻抗随着频率的变化关系,给出误差产生的原因。(本文来源于《移动通信》期刊2011年17期)
杨跃胜[8](2011)在《UHF频段无源电子标签芯片阻抗特性测试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实际应用方面都受到极大的关注。其中UHF频段的无源RFID技术具有识别速度快、识别距离远、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应用领域广泛。无源RFID电子标签包括标签天线和标签芯片两个主要部分,标签天线和标签芯片的阻抗匹配程度直接决定着电子标签的性能。因此,标签芯片阻抗的准确性测试对RFID标签天线设计和提升系统性能具有重要作用。单芯片电子标签芯片由于其无源、尺寸小和射频影响等特殊应用条件,对芯片阻抗测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本文以理论分析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制作了测试板,采用NXP_G2XM芯片和Impinj系列有用芯片对测试方法的正确性进行了实验验证,然后对芯片阻抗随着功率变化、频率变化以及工作状态变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分析了芯片灵敏度的概念和测试方法,测得芯片,灵敏度随着频率变化的曲线,为芯片阻抗测试奠定基础。本文对UHF频段无源RFID电子标签芯片阻抗特性进行了测试分析,归纳了3种芯片阻抗测试方法,分别为射频阻抗拟合测试法、芯片阻抗仿真测试法和匹配网络测试法。利用射频阻抗拟合测试法和Matlab软件,描绘出芯片阻抗值随着频率变化、功率变化以及工作状态变化的曲线;利用芯片阻抗仿真测试法,介绍了芯片设计过程中的阻抗近似测试法;利用匹配网络测试法和Matlab软件,给出了芯片在915MHz时的阻抗值,描绘出芯片阻抗在860MHz~960MHz频段内的变化曲线。最后对各种测试方法的优劣性进行了分析总结。(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1-06-30)
杨跃胜,武岳山,熊立志,田平,李曼[9](2011)在《一种UHF无源RFID标签芯片阻抗测试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用于UHF无源RFID标签芯片阻抗测试的新方法。利用ADS仿真软件对测试原理进行了仿真并实际制作了测试板。利用设计的测试板对NXP_XM芯片和Impinj_Monza4芯片进行了测试,分析了误差产生的原因,最终测试结果符合预期效果。(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应用》期刊2011年04期)
苏艳,赖晓铮,赖声礼[10](2010)在《一种RFID标签阻抗的测量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射频识别系统天线设计过程中涉及到的测量问题。通过自制校准件和测量板的方法测得了芯片阻抗,为标签天线的设计提供了目标阻抗。制作了一款弯折偶极子RFID标签天线,以此介绍了一种加反射板测量标签天线阻抗的方法。并将测量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这种测量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0年20期)
标签阻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自动识别技术作为物联网感知层的核心应用,近年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已初步发展成为一门结合计算机、通信、电磁学等多种高新科技为一体的先进技术学科。传统的自动识别技术有条形码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但是存在着易受环境干扰,不能实现与物品一体化等问题,金属标签检测技术的提出则弥补了上述不足。目前,金属标签检测技术还在研发阶段,尚未有成型的理论输出。为了推进金属标签技术的发展,本文基于涡流电磁场技术,从涡流线圈阻抗参数的角度,建立了金属标签模型,对单符号与多符号的金属标签阻抗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本文从单符号金属标签的理论出发,提出了以二维理想裂缝作为金属标签的理论模型,对单一金属符号在涡流场下的电磁场问题给出了详细的求解思路——将金属符号对涡流场的影响分为完好场与扰动场的迭加求解。推导了完好场与扰动场涡流分布的表达式和二维裂缝模型下的并矢格林函数,由扰动场对线圈阻抗的影响给出线圈阻抗增量的数值求解。通过MTLAB仿真研究了单符号金属标签下,系统参数对阻抗变化的影响,为多符号的分析提供理论支持。在单符号金属标签的基础上,给出了双符号金属标签在涡流场下满足的矢量积分方程和阻抗增量表达式的计算,并将双符号的理论推广到多符号金属标签领域,通过MTLAB仿真,得出了金属符号的相互作用范围,定义了金属符号的分辨率,分析了多个金属符号编码的阻抗特性,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金属标签的编码和检测奠定技术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标签阻抗论文参考文献
[1].胡靖.无源UHFRFID标签阻抗匹配网络设计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
[2].宋迪.基于涡流检测的多符号金属标签阻抗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3].万小磊,李建成,王宏义,杨黎,艾丽云.一种无源超高频RFID电子标签的自动阻抗匹配方法[C].第二十届计算机工程与工艺年会暨第六届微处理器技术论坛论文集.2016
[4].代一平.基于多谐高阻抗表面的无芯RFID标签的编码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6
[5].范准,陶波,尹周平,姜学康.RFID标签引脚阻抗的建模与计算[J].电子工艺技术.2014
[6].邓力,李书芳,陈坤鹏.通过S参数测量平衡RFID标签天线阻抗的新方法[C].第22届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选.2012
[7].杨跃胜,武岳山,田平,熊立志.UHF频段无源RFID标签芯片阻抗与频率的关系研究[J].移动通信.2011
[8].杨跃胜.UHF频段无源电子标签芯片阻抗特性测试分析研究[D].西北大学.2011
[9].杨跃胜,武岳山,熊立志,田平,李曼.一种UHF无源RFID标签芯片阻抗测试方法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11
[10].苏艳,赖晓铮,赖声礼.一种RFID标签阻抗的测量方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